APP下载

在“删帖公司”上班的老婆,“删帖问情”血染婚姻

2014-12-29晟伟

知音·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杨林张宁客户

晟伟

张宁慧现年27岁,湖北郧西人,父母都是农民。2010年7月,她从湖北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应聘到汉口一家外贸公司做了职员。

一个人独在武汉,张宁慧不记得品尝了多少寂寞和心酸。为了能在武汉扎下根来,她的择偶条件中有一个硬性指标:武汉土著。几经挑选,2013年元旦,她终于和地道的武汉男孩杨林走进了婚姻。

杨林比张宁慧大3岁,只有职高学历,家在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东湖路,家里靠拆迁一夜暴富。他在汉口的汉西建材大市场开有一家名为鑫源陶瓷的名品陶瓷城,每年收入近百万。虽然家里有几套拆迁还建房,但为了迎娶张宁慧,他又在汉口古田路的黄鹤小区买了一套180平米的复式错层做婚房。

婚后,张宁慧在杨林的要求下,辞职帮他打理起了公司。然而,几个月下来,她就坚决不干了:小两口原本感情很好,但在一起做事,却不太协调。杨林做事仔细,张宁慧十分粗心,年轻气盛的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我们再不分开,夫妻都没得做了。”2013年5月,张宁慧撂下狠话,毅然去外面找工作了。然而随后几个月,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杨林想让妻子回来,说话刻薄的他总是冷嘲热讽:“你以为外面世界多精彩?哼,你早晚得回来,我等着你撞南墙。”

张宁慧不服输。2013年12月,她应聘到了武汉星云咨询公司,底薪2000元,提成可观。然而,入职第一天,她就被要求签一份保密协议,上面林林总总列举了若干条需要保密的内容,一旦违约就要高额赔偿公司损失。张宁慧看到大部分条款,都是针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所以她没有多想,就签下了协议。

回到家,张宁慧把新公司情况跟杨林一说,他一听就不耐烦:“是不是骗子公司啊?你这种大条的人,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帮人数钱呢。明天你不要去了。”

丈夫的态度,让张宁慧不屑一顾。她干脆再也不把公司的事对丈夫说了。之后,经过简短培训,她正式上班了。公司部门较多,她被分配到联络部。直到这时,张宁慧才明白了自己的工作性质:原来,公司名义上是一家咨询公司,但主要业务是帮客户在网上删除负面的新闻或帖子,赚取佣金。而她的工作,就是根据网上的负面内容,电话联系涉及的人或单位,洽谈删帖事宜。

张宁慧心里泛起了嘀咕:这工作难道真如杨林所说是骗人的吗?现在的国内网站上千家,公司有这么大能耐,想删哪个删哪个?而且,当事人会承认吗?这不是送上门去找骂吗?

张宁慧心里早已打起了退堂鼓,她打算熬几天看看。她在主管的指导下,根据一家搜索门户网站上的一则郑州一家超市卖过期产品的新闻,联系到了该超市总部的电话,电话一打通,她迅速把要求提出来,打算在对方骂声响起前,挂断电话。没想到,让她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对方先是恳请她等待,说让他们领导过来交谈。很快,一个男人认真咨询了好大一会,回答说:“感谢您及时跟我们联系,请问如果删帖需要多少钱?您保证能消除所有网络影响吗?”张宁慧欣喜若狂,连忙查看了手头的价目表,回答说:“1万”。对方答应考虑,并承诺第二天给答复。

第二天,张宁慧果然接到了对方答应合作的电话。后面的具体操作由公司其他部门进行,她的第一单生意就这样顺利完成了。张宁慧深受鼓舞,随即,她又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信息,一个一个联络起来。每一单都没遇到什么阻力……至于佣金多数人不在乎,甚至愿意加倍给付,只要马上见到效果。

就这样,短短一周下来,经张宁慧联络的业务,居然达成了十多万元的交易金额,她也得到了一千多元的奖金。这让张宁慧暗暗咋舌,在对公司的能量暗暗称奇之时,也不免暗暗担心:公司到底靠什么来删帖的?难道养着一群黑客?这种业务涉及违法吗?

张宁慧留意起来。为了探究到这个秘密,她听说技术部有个叫刘培的大学校友,就以叙旧为由,请他吃了几次饭,终于了解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要删除网上的内容,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难。可以分两个步骤走:第一,对于门户网站上的新闻,可以以当事人的身份,要求网站删除,只要态度强硬,并声明不删除就法庭上见,对方基本都会答应。至于一些搜索引擎网页,以及一些贴吧里的帖子,都设有申诉窗口,只要申请都会马上删除。公司的很多业务,都是用这种方式达成,基本上没有成本,钻的就是客户不懂的空子。第二,对于一些重大网站掌握真凭实据的新闻,一般很难删除,公司会安排专人编写与该新闻截然相悖的大量正面文章,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和各种可以自由上传文章的网站上,这样搜索引擎能搜到的,全是最近的正面消息,有效覆盖原有的负面新闻。

掌握了这一点,张宁慧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了。两个月后,就一跃成为了公司的骨干,月收入上万元。这一切,由于杨林本来对她的工作就很不屑,那段时间他又很忙,经常出差,张宁慧并没有告诉他。

公司老总林平专门找张宁慧谈话说:“小张,我看你能干,打算一个月后破格提拔你。但是,你必须和公司签3年的合同,其间不能以任何理由辞职。”林平还告知了张宁慧下一步要给她安排的更重要业务:如今遭遇背叛、想离婚的夫妻一方,拿不到对方出轨的证据,就会借助网络的力量。于是,公司会帮该类客户搜集证据,再在自己能操控的一个网站上公布,由专人联络出轨方,对方会开出重金要求删除。这样,网站狠狠赚取佣金,客户则通过“舆论”占据了离婚主动权。由于这些生意由客户做内应,网站由公司控制,既达到“震慑”目的,又不易扩散,客户众多,是公司最赚钱的业务。

如此受重用,张宁慧反而不踏实了。根据她的理解,公司的这项业务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张宁慧打算和老公商量下,再决定是否签合同。然而,当她下班回到家,却发现杨林又没回家。打电话,他回了几句:“生意忙,晚上吃完饭还有应酬,我也不知道忙到几点,我陪客户住酒店算了。”说完,就挂断了电话。张宁慧清晰地听见,旁边有一个女人的声音,她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她长相普通,而老公有钱,模样也还算周正,嘴巴挺会哄人,会不会在外面养着别的女人?今晚他旁边的女人又是谁?endprint

晚上,张宁慧辗转反侧,她决定利用职务之便,查查老公在外的老底。于是,第二天,张宁慧谎称受“表姐的委托”,把杨林的资料以“表姐夫”的名义,交给了负责收集素材的同事。一周后,同事交给了张宁慧一组照片:一部分是杨林在一家酒店的大门口、大厅,跟一个女孩一起进出的照片。另一组是两人在一家西餐厅吃饭,举止亲昵,不时耳语。一看到照片,张宁慧怒不可遏,可仅凭两组照片,她又怕杨林会矢口否认。

张宁慧打算将两组照片发布在公司的网站上,试探杨林作何反应。她知道杨林遇事冷静,以他的个性,不会轻易接受任何敲诈,如果他看后不要求删帖,或者主动和她交流,那就说明问题不大。否则就说明有问题。想清楚后,张宁慧替“表姐”和公司签了委托合同。为避免被识破,她没让同事打电话,而是于2014年1月9日早上,将网页截图、网址,以及一个回复的邮箱的打印件,以同城快递的方式寄给了杨林。

当晚,杨林依旧以和客户谈生意为由,没有回家。9点整,杨林发来邮件要求删帖,并承诺只要尽快删除,什么条件他都答应。在家里一直守候在公司邮箱旁的张宁慧,一看见邮件,肺都气炸了。

这说明杨林心中有鬼。张宁慧再也按捺不住,她打电话质问他在哪里。杨林回答说:“在和客户吃饭啊!”

“你是在回消灭证据的邮件吧!”张宁慧大声嚷了起来。杨林不见棺材不流泪,张宁慧干脆把一切都说了出来。杨林一听老婆在背后调查自己,气得在电话里大骂。但随后他冷静下来,一再向妻子解释说:“这个女孩真是我客户,她是荆州人,每次来,都是我带她去酒店,帮她安排住宿。你不信,我们三个可以当面谈清楚。我之所以愿意删帖,一是怕网上的事说不清楚,二是怕给人家造成不好的影响。”杨林百般解释,张宁慧却始终不信。而丈夫对那个女孩的维护,又让她耿耿于怀。在张宁慧的斡旋下,网站上的照片很快被删除了。可矛盾和猜忌就此埋下。

2014年1月24日下午3点多,杨林醉醺醺地回了家,对妻子嘟囔着说中午陪客户吃饭,喝多了。他衣服也没脱,就上床睡觉了。张宁慧在家休班,她想帮杨林把上衣脱了,结果她一伸手,杨林就挥手把她打了一个趔趄:“走开!别碰我。”张宁慧被打疼了,火气也上来了,她上前揪住丈夫的衣领:“你给我说清楚,你不让我碰,让谁碰!”杨林大概酒劲上来了,一把揪住了张宁慧的头发,劈头盖脸打了她一顿,随即躺在床上笑了起来:“你这个疯女人!不可理喻,我回头就和你离婚。我告诉你,那些网上的照片奈何不了我,你别想分我一分钱。别拿网上那一套吓唬人,有本事搞点真材实料来……”

那嚣张的话语、态度,让张宁慧更加相信丈夫的心确实已给了另一个女人。顿时,她的身心都被仇恨紧紧占据,于是,她转身跑向厨房,操起一把菜刀,回到卧室便朝杨林的头上、颈上砍去。可怜刚刚迷糊入睡的杨林来不及睁开眼,鲜血便汩汩而出,很快没有了气息。

这时,张宁慧这才意识到自己干了傻事,她吓得一下跌坐在地上。半个小时后,她拨打110报了警……2014年1月25日,张宁慧被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刑事拘留,等待她的将是法律公正的审判。在警方介入调查后,认定星云咨询公司根据网上信息联络“删帖”以及收取佣金的行为,目前法律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属于法律盲区,无法认定其行为违法。但是,其私自搜集客户隐私,上传自设网站,再依此“删帖”的行为,已涉嫌“敲诈”,并违反了我国现行的网络管理规定,已被依法取缔,另案处理。

根据张宁慧的供述,为了查清作案动机,硚口区公安分局刑警队的警员找到了和杨林一起出入酒店的荆州女子。女孩叫易娟,24岁,在荆州开着一家装潢公司,所以经常跑武汉。每次,都是杨林给她组织货源,安排住宿,两人只是普通朋友。这一点,警方通过两人的QQ聊天记录、酒店的录像等证据得到了证实。当警方将这一事实告知张宁慧时,她追悔莫及。

其实,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已无孔不入。而网络信息因量大,难辨真假,容易被利用,被操控,被一些别有目的的人钻了空子。“删帖”等类似行业的存在,正是看准了人们对网络负面消息的恐惧。其实,不管网络如何发达,社会如何变迁,信任和沟通永远是人们交往的底线。如果每个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都能够底气足一点,而不是一味快速灭火,“删帖”公司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悲剧就能避免。本文女主人公“由彼及此”,因为一些社会现象怀疑一切,更是亲手毁掉了幸福,毁灭了自己。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林张宁客户
一杯茶
乐普 《欣忭》
党员下乡行,支教践初心
Umbrella Day伞日
There
他们请我去的
做屋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生活历练了我,戏剧造就了我①——编剧杨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