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分析师:最神秘的互联网职业

2014-12-29

职业 2014年2期

上榜理由:每天浏览成百上千个网页,并从中迅速找出热点议题,准确分析社会或行业舆情,为有效化解各种公关危机提供分析支持。

从业者说:专业分析并非“网络特工”

早在2007年,互联网就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舆论平台开始备受关注。网络舆情有线上网络传播、线下传统媒体互动等特点,全方位、立体传播让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显得速度过慢。网络舆情分析师这一职业也就应运而生。

工作不到半年的唐小涛是某公司的一名舆情分析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通过专业的软件抓取网络信息。在这种舆情监测软件中,输入客户设定的关键词,就会显示与该公司或客户有关的所有信息和评论。同时,一些软件还具有舆情跟踪功能,一些热门词汇如“PM2.5”等,软件会自动根据相关跟帖、转发量积分,若设定100分,当走势图达到40分时,系统会预警,提醒注意该舆情的发展。

据报道,舆情监测软件的价格不菲。包年价格一般从5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唐小涛公司所用的软件价值300多万元。

由于使用的是专业软件,网络舆情分析师总会给人一些神秘的感觉,因此有人称他们为“网络特工”。唐小涛却认为这完全是误读,他们的工作是通过专业的信息搜集平台,在全网范围内抓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处理,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对负面信息进行监察,随时根据舆情变化,形成报告提交给客户。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专业度很高的职业,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汇总。该工作的底线在于,给客户(企业、政府或组织机构)的观点内容要保证客观和平衡,对网络舆情进行实事求是的判断和评估,客观反映各种“声音”,不能有所“倾斜”。同时,根据事件特点和事态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性的观点和建议,帮助客户处理危机公关事件、引导舆论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

纳入职业培训序列薪资不菲

2013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网络舆情分析师正式纳入CETTIC职业培训序列,授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负责全国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人社部认证的《网络舆情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

据悉,最低等级的舆情分析师月薪在6000元到8000元人民币左右。人社部启动舆情分析师岗位资格培训之后,将有更多的人持证上岗,目前200万人的舆情分析师队伍也将得到进一步规范。

职业名片:网络舆情分析师是指专职从事互联网信息监测、舆情态势分析、舆论环境研究、网络危机处置等工作的人员, 他们需要掌握大众传播学、社会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要对舆情监测系统24小时采集的境内外新闻、评论跟帖、论坛、微博、博客等信息,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和舆情研判,并制作舆情分析报告、舆情排行榜等成果。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需要舆情服务的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