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1958年政治壁画的影响

2014-12-26李方舟张广军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大跃进壁画时期

李方舟 张广军

摘要:大跃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迷茫而又悲壮的时期,很多其时代的艺术不被提上研究议程。作为画种,大跃进期间壁画的繁盛没有任何时代可以比拟。在1958年新壁画运动的研究中,人们片面的认为其因政策而生,因政策而亡,只是政治的衍生品,并不具有艺术价值。甚至许多学者都认为此时期是壁画的断层期。但是,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达到了宣传的目的,记录了其年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并对现存艺术持续着一定的影响,是值得被从新研究的。

关键词:1958年大跃进;新壁画运动;政治艺术;大众本位

一 、美术界的大跃进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政策永远可以大力推动人民的热情。各地纷纷提出“人人会写诗,人人会画画,人人会唱歌”,“一县一个郭沫若、梅兰芳”。村村要有李白鲁迅聂耳。农民自己的“梅兰芳”和“郭兰英”们相继创造了新民歌运动。新年画运动。新壁画运动,整个文艺园地处处“百花齐放”,天天“推陈出新”。而美术家们永远是时代与政策细微变迁的探析者,早在两个月之前,文艺界的大跃进就初露苗头了。

1958年3月22日,全国美协发出一纸倡议书,宣告了美术界的大跃进正式开始,也带来了美术在中国最大的普及和繁荣。而作为最具有基层普及性的画种——壁画,也被大跃进运动推上了高峰,成为继新年画运动后,最大的艺术高潮,新壁画运动也由此而生。“新壁画运动”是“大跃进”运动中群众文化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这场大规模的农村群众美术运动的中心。

二 、新壁画运动的特点

新壁画运动的政治因素非常明显。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符号化”,而农民本身就是一种蓬勃的符号。于政策,那是一种关注群体的转移,于艺术,则是创作主体的变化。新壁画运动的主要源头,便是在专业画家自愿与非自愿的思想改造过后,在意识形态中接受了当前思想潮流的渗透。美术家们带着以辅导农民创作的任务深入农村,以墙绘来达到宣传的目的。政府为美术家们指定的跃进要求就是是在思想上尊重农民,绘画都要展现民众的意愿,由美术家们辅助农民完成创作,这种作者主体的转移是中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

因为其创作主体发生了转移,新壁画运动中农村壁画带有历朝历代都不具备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数量多,普及率高。农村歌谣便有歌颂“党的歌声遍山野,革命壁画满山墙。”可见壁画在当时的普遍性,与基层大众对其深重的接受程度。因其内容是就地取材,所画即所见,大部分内容为农民工人的生产现场,但是由于政治需要,其主体内容又离不开歌颂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所以其时代画面普遍表达的都是以农工的生活情境为基础进行夸张,渲染。画面中掺杂着比现实硕大几倍的动植物与民间神怪,神话色彩与之并行,同样带有农民的妄想性以及不切实际的显著特点。这是力争上游的政策造就的浮夸风格,与战争时期的革命宣传和新年画运动略微不同,美术开始渐渐脱离了革命现实主义,向革命浪漫主义靠拢,新壁画运动中的农村壁画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紧紧地融合,展现出不可比拟的政治色彩。

在农村壁画中,除了部分是专业画家绘制以外,其他均为农民自己的创作,造成其时期的艺术手法和传统技法完全被忽略,壁画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当时开设半耕半读的美术学校,使美术得以普及,但是直接的降低了艺术教学质量。新壁画运动时期的壁画其绘画风格简单质朴,除了美术家绘制的作品可以体现技巧外,其他都是以画面感为主体,绘画技法完全被忽略,笔法粗犷,没有严谨的构图,形象也十分夸张,古拙。其绘画语言中,线条极具特色,狂放朴素,却十分有力量感,和感染性。在画面表达上,还经常运用双色来表示光影,没有多余赘述,效果十分明烈抢眼。颜色多为红蓝,多靠山挖山,靠水虑水制作出来的颜料,不易保存。但是在其美术语言上,不得不承认,于当时的社会氛围,新壁画运动的画面感染性强,直捣人心,达到了极佳的宣传效果。这种粗狂的风格,与其他任何时期绘画风格都略有不同,属于为时代而生的画面风格。

由于颜料的受限以及政策极大的起落,当时的农村壁画并没有给人们留下客观的印象,就被草草的淹没进改革的潮流里。大跃进时期的作品,一些具体细节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此期间政治政策的大起大落给运动造成了根基性影响。但同时期很多作品都是以实际出发,表现人民的生产劳作,生活习性。

三、 现存影响

虽然当时的社会政策不可以肯定,艺术也因为其政策造成了一定的曲解。但是新壁画运动没有衔接到古代中国的绘画特色,而是以基层甚至底层大众为作者主体,开创了一种新的画面语言,比任何一个年代都能直观的展现人民愿望。虽然遗迹已几不可寻,但是它仍以另一种方法影响着农村壁画,和现今社会的大众文化。事态辗转至现今,在大众文化中有一种涂鸦插画风格,以最早期共产风格的兔斯基为代表,逐渐繁衍,期间很多的插画家纷纷效仿。这种风格最先出现在饰品中,出现北上广的个性青年身上。其画面语言宛如当年,简单,抢眼,带有一种力量感的煽动性,但是与其不同的,是线条更加规整,干净,画面表达更加丰富。今天,社会文化的层面不断下移,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大众文艺流行起来,文艺必须走向大众、贴近大众,引领大众,“人民本位”、“大众本位”思想仍然是文艺应该坚持的方向。

纵观壁画研究,多以墓葬为主,其敦煌代表的气韵生动,唯美与华贵成为壁画的首选语言,这种画面风格产生了人们对壁画认知的模式化。而忽略了壁画的定域是十分宽广的。提到大跃进时期,多被世人打成浮夸风的标签,甚至其时代的新壁画运动基本无人问津,但它的繁荣与其宣传的成功是无可比拟的,开辟了一种新的画风,并有现存的意义及影响,所以它值得被重视,以其为基调的大众文化中的绘画风格也值得被从新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段景礼.户县农民画沉浮录[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锐.“大跃进”亲历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猜你喜欢

大跃进壁画时期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北朝、隋唐壁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大跃进”运动与中国卷烟生产和消费的常态化
帮壁画“治病”
药品审批困局:从“大跃进”到“大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