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陷落
2014-12-26JoritterRdanconn
Joritter Rdanconn
纽约曾是全球最大的篮球天才摇篮,但现在的一切却已物是人非。对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老球探说这是态度问题;年轻教练认为他们只是缺乏力量;一些还在NBA效力的纽约人抨击这座城市太注重那些日渐落伍的技术;还有人提到了贪婪,贫穷,人口过密,电游,社交网络和YouTube。面对这座城市始料未及却业已发生的没落,所有这些解释不过是主观的臆测。虽然听起来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中心观点却是一致的——纽约不再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篮球城市,现在,它甚至连接近都算不上。
当我们谈论起纽约篮球的没落,我们谈论的不是尼克斯无休无止的无能,也不是篮网花大价钱争冠却徒劳无功。我们谈论的是这座城市在NBA历史上留下的足迹:很多年前,纽约的球场和高中是最能培养篮球精英的地方;现在,如果你出生在洛杉矶或者多伦多,你会更有可能成为球星。
“纽约最能培养篮球天才”这一提法以前无可置疑,且一直存在,以至于它从观点演变成了事实。1971到1978年间,每年都有一个纽约人入选名人堂,仅一年例外。人们之所以称纽约为“篮球麦加”是因为,过去数十年间,数以千计的朝圣者蜂拥至此。为了学习世界上最出色的控球技术,后卫们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来到纽约的球场边。篮球爱好者云集纽约,用视频和文字捕捉比赛的灵魂。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纽约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在那十年间,纽约只输出了6名全明星,数量少于芝加哥。之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伯纳德·金和克里斯·穆林相继退役,在他们身后竟无可以接过旗帜的纽约名人堂球员。
确定到底谁可以被当作纽约人殊非易事,但出于本文的主旨,我们将条件设定为:纽约人仅来自五大行政区(曼哈顿、布鲁克林、皇后、布朗克斯和斯塔腾岛),除此之外的地方都不算,长岛不算,威斯特彻斯特不算,纽瓦克或者整个新泽西也不算。但剩下的问题依然很复杂,迈克尔·乔丹出生于布鲁克林,但在北卡长大,卡梅洛·安东尼也是如此,他在巴尔的摩长大。那些在纽约长大但之后去了其他州读高中的球员该如何划分?那些高中毕业前去别的州读预科的呢?很难确定在这座城市生活多久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纽约球员。在本文中,我们将那些至少在纽约读过一年高中的球员定义为纽约人。在此定义下,本赛季共有12个纽约人在NBA打了至少一场比赛。40年前,这一数字为16,而那时的NBA只有17支球队。
不管你怎样定义纽约人,你都能轻易找到五大行政区没落的证据。在今年6月的选秀大会上,没有一个纽约人在首轮被选中。过去的6年里,北卡的研究三角园区输出的麦当劳高中全明星球员数量都跟纽约一样。更别提过去10年间,大多伦多地区的宾顿市输出的前五顺位新秀都多于纽约。而且,这不只是精英级球员内的问题,上赛季,纽约为NCAA一级联盟输送的球员数量占总人口比仅列全美第27。
球星是衡量城市的标准。洛杉矶有拉塞尔·威斯布鲁克和保罗·皮尔斯,芝加哥有德里克·罗斯和德韦恩·韦德。
“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曼哈顿下城经营青少年篮球项目的纽约本地人麦基·伯格曼说,“过去25年,纽约输出的最出色球员是谁?你的答案也许是拉马尔·奥多姆,罗恩·阿泰斯特,乔基姆·诺阿。当我们谈论到这些时,你就已经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过去25年间,如果说这座城市因输出某类球员而闻名的话,那一定是被吹捧过头,并惨淡收场的球员。罗伊德·丹尼尔斯起先被比作“魔术师”约翰逊,之后在拉斯维加斯吸毒被抓,1989年回到皇后区的家中时差点被枪击身亡,而他依然有足够的天赋挤进NBA。1993年,菲利普·洛佩兹不只是全美最佳高中生,还是《纽约客》上一篇万字传记的主角。10年后,洛佩兹连NBA的板凳席末端位置都得不到,不得不结束职业生涯。2000年,安德烈·巴雷特,塔列克·布朗和奥马尔·库克都入选了麦当劳全美阵容,被认为是纽约控卫复兴的代表。在NBA赛场上,在高中被誉为“铁三角”的这三人总共得到了256分。
几年后,曾是顶级高中生的兰尼·库克在NBA选秀中名落孙山,成了高中毕业后直接跳级NBA的失败典型之一。下一位是塞巴斯蒂安·特尔费尔,2002年,他和同为高中生的勒布朗·詹姆斯一同登上了SLAM的封面;高四那年,他一人独占了《体育画报》的封面。现在,29岁的他结束了在中国效力的赛季,成为了雷霆的替补控卫。如果不是因为兰斯·史蒂芬森过去两个赛季在步行者打出了接近全明星级别的表现,他的家乡康尼岛可能会成为又一个输出令人失望球员的地区。
回到伯格曼的问题,过去25年间,纽约输出的最出色球员是谁?“如果你真动脑筋想,最出色的可能是斯蒂芬·马布里。”伯格曼说,“斯蒂芬!他是个好球员,各方面都很好,甚至有点被低估,但这就是我们最出色的球员?我们难道满足于此?”
但现实就是如此。卡里姆·贾巴尔和鲍勃·库西的故乡,全世界篮球天才储备最丰富的城市,如今输出的最出色球员是中国联赛北京金隅的二号得分手。
对于这样的局面,身处中国的马布里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篮球成为了世界性的运动。”马布里说,“篮球不再像我们那个年代那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因为篮球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并为此付出努力,也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天才球员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
汤姆·孔恰斯基依然记得,那个让他明白一切已成往事的时刻。他说大概是1989或者1990年,当时他由长岛铁路去西艾斯利普的圣约翰浸会学校。作为老纽约人,汤姆在这座城市看过的比赛比任何健在的人都多。过去35年,他一直是一名全职球探。
他是纽约篮球的“活化石”,他一直以这座城市的卓越为荣,但在那天下午,他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球场,不由得为眼前所见而忧心忡忡。几十年前,那些球场上满是打球的孩子,但现在,他看到的是滑板。不是篮球,而是滑板!
那个时刻就已经预示了纽约如今的局面。
汤姆表示,这座城市没落的原因有很多,而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们不再为打纽约篮球而感到自豪了。以前,他们的确有自豪感。现在,他们嘴上依然说着这些字眼,但心里想的却并非如此,他们已经不再信仰这个。如果他们真的相信,他们就不会去河对面的新泽西打球了。以前,如果想获得尊重,新泽西的学校只能来纽约和我们打球。现在,我们得去他们那了。”
汤姆认为,这一切都源于自豪感的缺失。如果纽约的孩子依然重视代表纽约的价值,他们就永远不会跨过那条河。他们会留下来,他们会在此成长,之后他们会进入大学和NBA,他们会确保每次在电视上介绍自己时都会打出“纽约”字眼。
纽约从未输出过橄榄球天才或者棒球天才,人们一直以来是这么解释的:没有空间。现在,你开始听到同样的解释被用在篮球身上。别的地方都有空间,可以建造标准大小的球场和像仓库一样大的健身房,但这些在纽约却很少见。
“我们去拉斯维加斯打锦标赛,”纽约一支顶级AAU球队的执行总监泰德·史密斯说,“我们到达举办比赛的学校,走进球馆,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他们四处张望,把一切尽收眼底。他们当时想法大概就是,‘这是高中的体育馆?你没开玩笑吧?”
那所学校就是兰乔高中,最近刚花了7500万美元对整个校园进行重新装修。在费城郊区,本萨利姆高中用1500万美元建造了可以容纳1700人的体育馆。印第安纳的马里昂高中有可以容纳超过7500人的球馆,那是扎克·兰多夫的母校。反观纽约的学校,哑铃经常被堆砌在食堂和更衣室的角落,在体育馆里想练习底角三分都做不到。
但篮球本该是不受空间限制的运动,一个篮筐,几平方的水泥地就足够了。无论如何,这座城市拥挤的公园曾被视为球员们成功路上的重要因素。但现在,公园里早已不再拥挤。你路过公园就会发现里面空无一人,早已看不到一个孩子试图突破十几名防守者的昔日光景。
“他们现在都在玩电游,”曾在莱斯高中执教过肯巴·沃克的莫里斯·希克斯说,“他们在刷推特和Instagram,还有YouTube。他们过去把纽约称为‘篮球麦加是因为,如果你想掌握这项运动,你得到这里学习。如果你想看到最出色的控球者表现,如果你想模仿他们,你得驻足在纽约的球场。现在你不需要这么做了,你在YouTube上就能找到视频,你呆在家里就能模仿里基·鲁比奥或者林书豪,世界上的任何人现在在任何地方都能学控球了。”
听起来或许有点牵强,不过希克斯说的不无道理。几十年前,纽约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现在势力均衡的转变也许不是纽约的错。“其他地区都在努力追赶,”一支AAU球队的负责人马克·杰罗姆说,“我甚至不觉得纽约的竞技水平下降了,只是其他地区变得更强了。”
1973-74赛季,每15.9名NBA球员中就有1人毕业于纽约高中。1983-84赛季,这一比例下降到了1:17.25。1993-94赛季,比例为1:25.31。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1:90。比例的下降部分是因为很多纽约人在高中期间就离开了这座城市,但如果把统计标准改为在纽约学校至少呆过一个赛季的话,这一比例是1:37.7,而每37.5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住在纽约。也就是说,纽约现在已经近乎沦为平庸了。
“篮球一直是我们的运动,现在也是,”杰罗姆说,“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现在打球的人更多了,更多运动员选择篮球。南方本是橄榄球最受欢迎的地方,但那现在输出了很多篮球天才,真是难以置信。”
在篮球上,南方城市一向具有先天优势——冬天天气更好,更容易建造顶级设施。以前,他们把优势发挥在了棒球和橄榄球上,现在,他们把触角伸向了篮球。
而伯格曼另有一套理论,他认为,关键不在于资源和空间,而在于文化,甚至不是篮球文化,而是橄榄球文化。
通过观察,伯格曼发现了一种不可否认的相关性:输出最多橄榄球球员的州,同样输出了最多的篮球球员。于是,他得出了结论。“都是力量的缘故,橄榄球学校都有力量房,他们的教练明白提升力量的重要性。家长和孩子也是,每个人都明白,但在纽约,没人明白。”
很多教练表示,不少纽约的家长表达了力量训练会阻碍孩子成长的顾虑。“在那些橄榄球风靡的地方,这种陈词滥调几乎不存在,”伯格曼说,“但在纽约,到处都是。”
这些讨论并不局限于纽约的五大行政区,诺阿和泰·吉布森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那些让人分心的东西才是关键,”诺阿说,“它们让人沉迷,你在纽约可以做任何事,沉迷于篮球之外的事轻而易举。”
吉布森认为,这座城市对培养后卫的痴迷阻碍了大个子的成长。“(在纽约)想找到不以后卫为建队核心的球队几乎不可能,”吉布森说,“训练项目都和控球有关,每场比赛,每个回合,球都在后卫手里。”
也正是因此,吉布森和诺阿都离开了这座城市——前者去了南加州,后者去了新泽西。魔术的莫·哈克雷斯也做了相同的决定,他离开皇后区的家,去到康涅狄格读完了高中。“这是我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之一,”哈克雷斯说,“在纽约,你很容易被吹捧,很多人都想靠你捞点好处。如果你能远离那些东西,你就可以专注于篮球了。”
不过,并不是每个纽约人都准备让出王座,史蒂芬森就在林肯高中读完了全部四年。“我从未想过离开,我想让我的球衣被挂到球馆上方。”史蒂芬森说,“每个人都想说‘纽约没落了,‘它不再是曾经的纽约了,但我们还在地图上。我试图传递薪火,让传统得以延续。联盟中有不少人在做同样的事,你应该去看看那些还在读中学的孩子,我知道我们林肯高中又有个孩子正在延续这种传统。”
“他是谁?”
“伊赛亚·怀特海德,记住这个名字。”
怀特海德是个性格桀骜,运球出色,爆发力强的得分后卫,身高1.93米的他是麦当劳全明星球员,即将入读西东大学。有天下午,我去高中看他打球。比赛在一间食堂大小的房子里举行,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体育馆”。我说不清地板的材质——可能是瓷砖,也许是水泥,但肯定不是实木。我只能说,瓷砖彼此连接铺在一起,上面画着三分线和罚球线,一个像是篮球场的地方就呈现在了眼前。怀特海德就在这样的场地上积极拼抢,奔跑,跳跃,直到比赛进入垃圾时间,林肯中学主教练蒂尼·莫顿将他的明星球员换下。
莫顿是这座城市最有成就的高中教练,对于他来说,下赛季和怀特海德在西东大学会合是件美好的事,他在那里得到了助理教练一职。纽约最出色的球员即将离开家乡,这是因为他即将毕业,离NBA更进了一步。他的教练离开故土则是因为,他得到了离开的机会。
“这个地方,不适合打篮球。”莫顿指着身旁的球场说道,然后他摇了摇头,“一点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