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重大国策览要
2014-12-26邹成
邹成
弹指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建国六十周年华诞。60载风风雨雨,60载沧桑巨变,新中国经历了曲曲折折的探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成败是非的探索和变化背后,一系列重大的成功战略决策早已被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年轮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观念和机制更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日臻成熟、不断完善。
协商立国第一策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始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做相关准备工作,并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海内外同胞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一共收到2992个国旗方案,国徽稿件112件、图案900幅,共收到国歌歌词632件、词谱694首。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当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由于没有合适的国徽,直到1950年9月20日,国徽方案才最终确定。)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抗击美帝援朝鲜
20世纪50年代,刚刚从战争废墟上站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来不及医治创伤,沐浴和平的阳光,战争的阴云便又一次逼近了中国的疆域,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借朝鲜爆发内战之机,开始了它称霸亚洲的行动:1950年6月27日,随着第一批美军作战飞机侵入朝鲜上空,拉开了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序幕;与此同时,美国的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公然入侵中国的领土。
面对赤裸裸的战争挑衅和灭亡中国的险恶用心,渴望和平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做出了震惊世界的战略决策:出兵朝鲜,与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帝,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在这场为期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军队不怕牺牲、团结御敌,共毙、伤、俘敌军109.3万余人,其中美军39.7万余人,击落击伤和缴获飞机12224架,击沉击伤舰艇257艘,击毁击伤缴获坦克3064辆,缴获火炮6321门,缴获枪支近12万支(挺)。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两弹一星”新跨越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关于铀矿资源和核科学技术情况的汇报,研究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这次会议果断决定中国也要研制原子弹,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同年6月,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的中央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1956年,中央在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中,原子能和导弹的研制正式提上日程。4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会后,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事业的发展。10月成立了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月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具体负责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经过国家26个部委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60年,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书写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正气史诗,它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既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拨乱反正谱华章
1976年10月,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同时决定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拨乱反正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三方面。思想上,坚决冲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组织上,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改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按照“四化”方针,实行新老交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真理标准大讨论
“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工作刚一开始,就受到了“两个凡是”方针的严重干扰。
1978年5月10日,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第二天又在《光明日报》上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新华社向全国转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思想束缚,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实施改革开放,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立自主强外交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访问中国,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决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中美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的对抗,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同时推动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了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三次建交高潮。
中美建交成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典范。
改革开放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实施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特区率先行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正式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实践充分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思想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它不仅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而且很好地发挥了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窗口”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国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进程。
联产承包活体制
“文革”结束后,我国农村出现了农民自发形成的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代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民群众的一项伟大创举。它使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精兵之路捍和平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战略思想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分析,修正了延续多年的战争迫在眉睫的判断,果敢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可以避免或延缓。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
百万大裁军这一重大决策,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四化建设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和平的诚意,受到了世界舆论的普遍赞扬。
“一国两制”促统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人民解放军升起五星红旗。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创了港澳两地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通过外交谈判并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的新贡献。
科教兴国谋发展
邓小平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列为基本国策。
当今,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增强了国家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三峡工程强水电
1950年,长江防洪一事被写进了新中国三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当中。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武汉登上“长江”舰,把那双扭转乾坤的大手指向了三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92年4月3日下午,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2633名代表对《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议案高票通过。
1993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始施工,1997年顺利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第一批两台机组开始发电,2007年5月起,三峡大坝已经可以满足千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今年完成竣工验收。
三峡工程将和为它的决策、兴建做出贡献的人们,一起被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青藏铁路通高原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1973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说,中国要修建青藏铁路。周恩来总理则表示,全国只有西藏没有铁路,要从根本上改变西藏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须修铁路。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五”计划纲要,青藏铁路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一起,被列为“十五”西部大开发四大标志性工程。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正式全线通车。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青藏铁路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加入世贸扩开放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2001年12月11日,在经过15年的谈判之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赢得了更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力地扩大了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建设小康定目标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今后党率领全国人民进一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个行动纲领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地、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党对于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引导的成熟。
反腐倡廉治标本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制定并颁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工作规划》的颁布,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中共中央牢牢抓住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工作锲而不舍。始终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治本为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构建和谐新战略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百年奥运夙梦圆
1990年7月3日,85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为北京亚运会新建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斩钉截铁地说中国应当办奥运会。
1991年3月18日,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此后,中国奥申委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的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
1998年11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对申办工作进行了研究,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届全体会议投票选出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从1908年第一个中国人质问政府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赞北京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加走向世界。
深化医改利民生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明确了近3年的5项重点工作,提出到2011年,明显减轻中国居民的就医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痼疾;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据测算,今后3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改的决策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
践行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断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新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它指明了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总方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十七大以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有效地在全党推进。2009年全党又一次掀起了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潮。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发展。
(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