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坊七巷私家园林的福州城市建筑策划
2014-12-25郑玮锋
摘 要 以建筑策划的视野,分析了城市建筑策划的现状及影响城市建筑策划的软因素及硬因
素,分析了影响城市特色延续的城市架构及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广义生态文化。综述了城市架构的理论基础及中国古典园林营造、山水城市理念、人居环境科学对城市特色延续的指导意义。提出福州三坊七巷民居及第宅园林对福州城市建筑策划的6点启示:因、借、体、宜、融、法。期望对福州城市可持续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三坊七巷;福州;城市;建筑策划;启示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Abou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base on the private garden of San-fang Qi-xiang in Fuzhou
ZHENG Weife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 By the view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alyzed the status of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oft factors of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hard factors, the analysis of the broad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tinuation of the city affect the city's character structure and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evel. Review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urban architecture and th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to create a landscape city concept,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city's character. By the analyzation to the residential areas and garden in San-fang Qi-xiang of Fuzhou ,proposed 6 points of inspiration for Fuzhou city building planning: complying, relying, appropriate , fitting, fusion and according. Expect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Fuzhou city.
Keywords San-fang Qi-xiang; Fuzhou ;city; building planning; revelation
1 建筑策划概述
建筑策划是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依据相关指标和规范,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经过客观分析,最终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和程序。
建筑策划的任务是根据项目建议书及设计基础资料,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设想。包括:空间要求、空间尺度、空间组合、使用方式、环境保护、结构造型、设备系统、建筑面积、工程投资、建筑周期的一个完整的实施工程计划,为进一步发展实现设计提供依据。
建筑策划中多采用事实学、技术学、规范学的方法。即:常依据经验和已发生的事实,使用分折推理技术推测,套用规范要求来进行空间预测。充分考虑项目要适合未来的发展变化[1]。建筑策划对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筑策划应建立在可持续、可预见未来的前提下。建筑策划的依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规范和程序等“硬”的方面,一是方法和理念等“软”的方面。
2 城市建筑策划管理现状问题
2.1 城市核心价值
城市的核心是市民,即城市应“以人为本”。如果片面强调对土地的最大限度利用,以对城市的“改造”、“打造”或“再造”做为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得出的逻辑结论必然是通过“指标”及“界线”来控制城市建筑。如: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绿地率等。而仅仅满足这些“硬”指标是难以满足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需求的。
2.2 城市速度
城市的跨跃式发展直接导致城市建筑建设的高速度,它首先反映在施工进度的超常规,另外,也导致了建筑设计的非理性运作,决定建筑全局的建筑师无暇顾及建筑对城市的多方面及深层次影响做冷静思考,只是简单满足硬指标、硬规范的要求,甚至唯业主、唯开发商是从。建筑师甚至没有时间来仔细思考设计项目的环境定位问题。
城市建筑仅满足硬指标、硬规范的要求,只是达到了基本的底线要求,仅解决了近期城市发展的浅层次问题,而城市长期的、深层次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城市文脉特色保持的问题,则更多取决于诸多无法用硬指标、硬规范控制的软因素。对软因素的研究,是城市建筑满足了“量”的热需求之后必须做的理性的“质”的冷思考。
3 城市架构与城市特色延续
3.1 城市架构
城市架构是城市肌理特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建筑策划应服从于城市的宏观架构,以保持城市特色的有机延伸。城市架构的形成具有其长期积淀性,建筑策划与城市架构是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关系。
城市架构的形成与发展固然需要硬因素指导,但软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偏废。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中的物质形态概括为5种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及标志物[2];齐康指出城市结构形态是可以感觉的,是可以解读的,是可以用情感来记忆的,是可以用人类的种种智慧来创造的。城市要不断地调整有形、无形、物质、非物质的结构形态,向着可控制的方向前进。齐康提出的“可控制”,即城市结构形态可持续的良性代谢。进而提出城市城市结构形态组成要素:轴、核、群、架、皮[3]。在研究城市形态时应注重对连续变迁过程的城市文化解读。才能深刻了解城市空间的历史意义,构建多城市的、连续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4]。城市建筑文化遗产是城市建筑策划的重要参照系。
3.2 城市特色延续
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城市架构在时间、空间坐标框架下共同积淀而成的。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由城市建筑与城市自然环境组成,城市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有:山、水、生物等。
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文化、建筑、自然环境三者的有机关系上体现出成熟的技巧,创造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5]的天人合一环境,同时也是融于自然的画境。在“人作”的同时,注重于延续环境的自然生态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对当今可持续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中国园林也不能降到“城市绿化”的概念。明确园林和园林艺术是更高一层的概念,L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 都不等于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园林”是这3个方面的综合,而且是经过扬弃,达到更高一级的艺术产物。在此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代,将中国园林与中国城市、城市建筑相结合,提出构建“山水城市”的设想[6,7]。
吴良镛在其“广义建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居环境科学”构想,指出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Leading discipline)[8]。
《园冶·兴造论》精辟地指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并综合上述,城市建筑策划可以而且应当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态和地域文化理念贯穿其中。城市建筑策划是多种因素共同制约下的决策过程(图1)。
4 三坊七巷的6点启示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中心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三坊”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自北而南依次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三坊七巷孕育于唐末至宋,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清代至民国时期。自古以来,三坊七巷就是福州文儒之士、官宦显达、民族精英荟萃的地方。《三山志》“罗、夹城坊巷”的条目中已逐一记载了今“三坊七巷”里的三坊六巷(只少吉庇巷);而且连“后街”的地名都出现了[9]。
三坊七巷民居及其宅园的营造技术及理念,是福州城市在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作用下长期积淀的结果,通过对其分析与揭示,有助于福州当代城市建筑策划。
4.1 因—因地随时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气候夏热冬暖,降水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福州传统民居的营造十分注重对地域自然气候的考量,通过开敞式厅井院落与插屏门的配合,来引导夏季的东南风,组织户内穿堂风。并保证冬季的防风效果。
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营造也充分做到因地随时。在宅园与住宅之间的外墙处毗连布置游廊,既丰富了宅园的空间层次,又起到遮阳效果,避免了阳光对外墙的直接照射。宅园在恰当处理空间的“收”与“放”的同时,通过设置连接前、后院的“雪洞”过渡小空间,组织热压作用的自然通风(图2)。如图所示,“雪洞”的过风断面相对于院落小,可以在洞内加快空气流速,其内壁的石灰质材料吸热效果好,又起到冷却热空气的作用,达到在炎热夏季自然的空气调节效果。
启示1:顺应自然。福州城市建筑策划要留出城市东南方向的夏季通风走廊,形成从城市到建筑单体完整的城市自然通风系统。建筑室外空间布局要从自然通风的角度控制空间截面大小的合理布局,控制自然通风风速,结合材料的合理选用,在夏季冷却空气。
4.2 借—借鉴共构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5]。三坊七巷民居在建筑尺度上显小巧,其宅园在营造中尤其注重小中见大的处理,“借景”手法应用较普遍。但因第宅的私密性要求,院墙较高,视线受遮挡而显宅园空间收束,为达小中见大效果,往往通过假山叠石、高处设亭的方式提供登高望远的条件,借景以扩大空间感。福州市区位于闽江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米以下,一般为3—4米。市内屏山、乌山、于山三山鼎立,乌山海拔89米,于山海拔52米,屏山海拔62米。形成市中心的三个制高点,白塔、乌塔分别在于山、乌山之上,共同构成福州古城中三坊七巷的借景对象(图3)。
启示2:显山露水。福州城市建筑策划可结合上述自然通风通道,同时留出景观视线走廊。“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城市格局以及城市内河、闽江、海等城市水系要通过合理的建筑及城市设计以充分显露,使城市自然特色更加凸显。
4.3 体—尺度得体
三坊七巷建筑及其宅园在尺度处理上注重建筑与环境整体相互关系的把握,做到“大而不大,小而不小。”如:宅园中大尺度亭,从完整几何图形中截取局部形成平面,筑成半亭形式,产生“以不尽尽之,以不了了之”的园林画境,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形式上有耐人寻味的完形效果。相对地,在小尺度空间内可做大尺度半亭,以达到尺度得体的景观视觉效果(图4)。
启示3:宜人尺度。在福州城市建筑策划中,所谓尺度得体并非仅仅是尺寸的绝对大小,还应全面考察建筑所处环境、建筑、人三者的相对尺度,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多层次城市尺度系统(图5)。对城市尺度系统的考量应如城市色彩一样纳入城市特色延续的层面。
4.4 宜—内外合宜
以负阴抱阳、藏风纳气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中国建筑,主张“便生”与“适形”的空间,缺乏对于外部体量之高耸与内部空间之深广方面追求的动力。但在群体空间组织上,又追求一种容天纳地、依山控河、中心四达的“大壮”之势[10]。
三坊七巷建筑内、外空间的关系正符合了这一理念,形成内部适形,外部大壮的和谐统一效果。内部空间张驰有度,外部空间追求整体效果,在“大壮”中取势。战国时成书的《周易∙彖传》中有关于大壮卦名的解释:“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三坊七巷建筑的外部之“势”,以其特色的封火山墙表现出来,在形式上、在动态中体现大状之势。
启示4:自然之势。福州城市建筑策划应取大壮之势而非大壮之形,取大壮之势可造就平民化的城市建筑,也可以造就城市大尺度的地域性可持续建筑,而独取大壮之形,只能造就大体量的与自然环境对抗的英雄主义建筑。
建筑内外合宜应完整表现以下3方面:一是建筑尺度感的内外一致;二是建筑标志性轮廓线的内外重现;三是建筑形态的内外呼应(图6、图7)。这是城市当代建筑策划中延续传统建筑形式及文脉可资参照的原则。
4.5 融—阴阳交融
三坊七巷建筑内、外空间还体现出厅堂与院落交叠嵌构,阴阳虚实结合,以满足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建筑功能需求。建筑院落布局采用小尺度的分散式布置,并与厅堂的封闭式、半封闭式空间结合,在总体上满足采光、通风、日照、接纳雨水的生活需求,同时又避免了当地夏季台风及过度强烈日照的不利影响,也能合理应对当地较大的年降水量。分散式院落空间在城市核心区的民居中具有闹中取静的作用。
启示5:正负相扣。福州城市建筑策划在关注建筑单体正空间的同时,要保护建筑赖以生存的外部负空间环境,使正负空间相得益彰,互为资借、互为补充。城市建筑单体之间只有用合理的建筑外部负空间及灰空间相连接,才能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城市建筑总体。
4.6 法—象天法地
《吴越春秋》卷第四《阖闾内传》:“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11]《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2]《闽都记》:“闽自无诸开国,都冶为城。”[13]三坊七巷在福州城市中轴线西侧,北倚屏山,西、南两面沿安泰河、东临南大街(今八一七路)。沿袭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藏风聚气风水格局。建筑总体布局在满足天、地、人和谐共处的同时,将民居建筑、宅园选址与自然有机结合。
启示6:文化生态。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显露的美好的姿态或生动的意态。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福州城市建筑策划时,要从广义角度全面理解生态的概念。一方面,尊重自然,在地域自然环境大的整体中把握建筑单体和群体。要尊重长期积淀的“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自然生态架构(图8);另一方面,融建筑于地域文化整体氛围之中。
5 结束语
建筑是缩小的城市,城市是放大的建筑,建筑与城市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城市建筑策划必须在“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相互交叉的框架下进行。人是城市建筑策划的核心;城市架构及地域性是城市建筑策划的基础;硬指标与软因素相结合,是城市建筑策划的方法。
从建筑策划层面看,三坊七巷具有以下意义:
(1)它承载了福州地域文化精髓;
(2)其建筑形式代表了福州传统居住建筑的基本形制;
(3)其建筑特色及承载的文化成为福州城市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同样,从建筑策划层面看,当今对三坊七巷的借鉴应注意以下问题:
(1)广义的“文化生态”问题;
(2)建筑遗传信码的解码及复制问题;
(3)以“三坊七巷”建筑为核心的福州古民居网络与福州城市新建筑的有机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 苏实,庄惟敏. 建筑策划中的空间预测与空间评价研究意义[J].建筑学报,2010(4):24-26.
[2]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平,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5-63.
[3] 齐康.规划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5-45.
[4] 王鹤,董卫.沈阳城市形态历史变迁研究—从明卫城到清盛京时期[J].城市规划学刊,2011(1):112-118.
[5] [明]计成 原著,陈植 注释.园冶注释(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7-50.
[6] 钱学森.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J].中国园林,2010 26(2):11-12.
[7] 钱学森.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J].城市规划,1993(3):18-19.
[8]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8-84.
[9] [宋]梁克家 编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三山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38-43.
[10] 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21.
[11] [汉]赵晔 原著,张觉 译注.吴越春秋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96.
[12] 饶尚宽 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63.
[13] [明]王应山 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闽都记[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5.
基金項目:福州三坊七巷宅园建筑空间环境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B12080)。
作者简介:郑玮锋,男,出生于1968年11月,籍贯:福建漳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