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
2014-12-25普云梅
普云梅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利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工程各阶段的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花费,最终达到节约工程建设资金的目的。而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常出现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改革现行工程定额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加强工程造价信息收集和处理,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布信息,以适应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对建立健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改进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期,除了继续按照全过程控制和动态管理的思路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改革外,在计价依据方面,首次提出了“量”、“价”分离的新思想,改变了国家对定额管理的方式,同时,提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设想。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但这些举措在竞争激烈、变化迅猛的市场面前,仍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2.1静态的管理难以应对变动的市场
在我国,工程造价的管理仍是以静态的定额为核心进行实施的,带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
首先,国家编制的统一定额过程长,更新慢,变化小。其次,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根据制定本省的定额。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事实上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瞬间万变的,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各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的反映市场变化。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2.1.1概预算定额方面
现行的综合概预算定额综合程度较大,施工消耗部分管得较死,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
现行定额虽能满足事先确定工程造价的需要,但把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施工手段、管理水平等属于竞争机制的因素人为地固化了,不利于施工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必然造成技术与经济的分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改革步伐日益加快。现行定额配套不全,缺项太多,跟不上建设发展的需要。定额对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项目不能及时补充增加,满足不了工程概预算编制的需要,造成临时性估价而影响了概预算编制质量。
2.1.2概预算人员培训方面
随着建设市场的全面开放,工程造价通过招投标定价将更加的激烈。市场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参与建设的各方,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管理好工程造价。目前我国造价工程师仍处于紧缺状态,由于考试要求严格,资质审查细密,迄今已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者,全国只有十万余人,而全国预计需求则在100万人以上,如此庞大的一个人才缺口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弥补,因此人才也是制约造价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2.1.3解决方案和途径的缺乏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仍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途径。《招标投标法》中已经提出“最低价中标”的概念,而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在竞标时仍无什么实质性的差异,而同时,有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以极低价中标,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便出现了诸多的偷工减料、推委、扯皮等现象,也给工程的质量留下了隐患。日趋现代化的建筑规模,必然需要复杂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也必然需要更高水准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水平,这无疑给负担着具体生产管理的各项目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实现工程的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如何实现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如何做好整体工程的协调管理?除了必须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是必须的。
2.2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竟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竟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绝对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平等因素。
2.3滞后的数据收集与管理阻碍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进程
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离不开的是否能及时、准确、充分反映市场变动的数据,同时,控制过程中少不了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这就需要有统一格式的可通性较强的数据传递网,而目前,虽有很多企业已使用了计算机,有的也建立了局域网,但数据的收集与管理仍不能满足造价动态控制的需要。
2.3.1收集的数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在很多施工企业,一些历史性经验资料只存贮在个人的私密空间,而不能在整个企业中得到相应传播和利用;有些资料,虽然做了相应的收集工作,而跟不上的管理同样也致使这些数据只能成为“资料”,成为档案室的装饰品,缺乏统一的归类和计算机化,也就谈不上及时、充分的利用。
2.3.2数据缺乏通用性
企业的很多数据、报表只是为了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监理和业主应用,缺乏同一的格式,其中诸多表格的产生软件的不兼容性是其病因;而为了应付而做出的数据的可信度也自然降低了。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如下:一是施工企业的计算机利用率、普及率较低,有些小企业莫说单个项目,就连整个企业也没几台计算机;有的企业有计算机,也只充当了打字机的功能,其效率可想而知;二是没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案。诸多软件不兼容,缺乏数据传播途径,缺乏管理,也就更无法实现协同工作,更不用说造价的动态控制。可喜的是,近年来Internet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希望;三是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问题较多,比如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是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信息化均衡问题,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缺乏统筹规划,在信息化方面甚至都还没有起步。
3. 信息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实现集约式、内涵型发展。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就在于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管理手段比较粗放和落后,人为的随意性较大,对建设市场监管乏力,对建设过程的监控难以量化考核、跟踪评价、准确把握。从管理效果看,由于项目管理水平较低,工程质量起伏大,不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一套真实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工程造价形成的特性(如额大性、动态性、风险性等)决定了其在管理和控制上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很是复杂,换言之,要想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必然需要大量的信息作基础,也只有在充分掌握和详尽分析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才有可能。在最近几十年,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已取得高速发展,同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都取得了高效作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全面的展开了基础建设以及各个方面的工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化、严格化,对于工程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造价的管理上来则会取得更为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当前形势下,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使计算机的作用能够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尤其重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与计算机共同组成的能针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存储、加工、传送、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造价领域中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具体应用。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全面收集整理相关建筑市场价格信息,并进行深层次加工处理,积累各种指数指标,对工程项目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和网络达到数据共享,推动整个工程造价领域的发展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有利于提高数据计算精度和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相关数据信息核算的复杂程序,增强了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提高了计算机硬件的计算能力。由于工程建筑使用材料的复杂性导致各种材料价格变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存在迥异性,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相关材料的价格波动进行预测决算、定额编制、工程量计算、指标收集与分析等综合单价计算方式运算,能够有效避免手工操作导致的计价误差,提高运算精度和工作效率。
3.3有利于改善工程造价管理的计算条件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工程造价管理的计算条件,推动工程造价管理的精确度与科学性。
当前科技环境条件下,各类计算机功能软件的不断开发、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全球化普及,极大地改善了人机界面和工程造价管理信息获取加工和传输应用效能。信息技术提高了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精度和使用效率,渗透拓展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更加有效的有利于及时提供相关市场价格信息帮助企业决策者及时并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和决策。
3.4有利于强化工程的科学管理
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强化工程的科学管理,保障了信贷工程建设的健康运行。
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结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包括投资估算评价、施工图预算、设计预算等内容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相关信息数据库,为工程项目的概算、预算和决算提供各种基础信息数据。工程造价管理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应用程序,让用户通过网络资源的信息共享采集编排、加工处理相关信息,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4.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常出现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改革现行工程定额管理方式,实行量价分离,逐步建立由工程定额作为指导的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加强工程造价信息收集和处理,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布信息,以适应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和信息化的需要势在必行,要实现该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以后,能减少建设中出现的质量不到位、索赔纠纷问题;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将全面把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化,遵照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全面的管理。
采用项目管理信息化使管理透明化,对项目进行更好的监督,对工程费用、质量、进度进行动态控制,极大地降低了管理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现场管理科学化、人员管理合理化、资源节约化。
4.2做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针对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侧重于营造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这一目的,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开发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培育信息需求市场,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通过网络系统发布国内有关信息,为政府投资(包括外资)或参与建设项目各方(包括外商)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为我国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由企业自主报价,由市场形成价格”创造条件。
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其核心内容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以统一标准和格式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把建库、联库作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做到:信息标准化。研究工程造价信息统一存储格式,将各类信息划分为文字型、数据型、混合型,制定信息交换协议、存取格式标准及规程,实现信息处理便利、快捷,杂而不乱。信息合理分类。将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分为:定额管理、价格指数、指数指标、造价监管、建材供求信息标准规范、文件刊物、建设信息、服务台、电子公告、其他信息。根据信息的结构不同以网页和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并以两种形式组合来表现信息内容。提高信息质量。将采集的信息筛选再加工,去伪存真、系统化数据化,并持之以恒地建立一批实用的数据库。是工程造价信息网的有效运行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收集、整理和发布的各类工程价格信息,严重滞后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其手段和管理方法不适国际市场,所以必须加快建立信息网,研究开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4.3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
工程造价信息具有区域性、多样性、专业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季节性等特点,结合本企业情况对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应坚持长期持久,主动搜集整理归纳建档,客观的加以利用,综合的整理统筹帷幄的运用。
从广义上说所有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过程中起作用的资料都可以称为工程造价信息,包括过去时现在时的所有资料,如定额资料、标准规范、政策文件、合同资料、拦标文件、项目管理规划大刚等等。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的内容主要是量(如工程量、材料量、设备量等)和价(人、材、机、专业分包等),还包括对造价确定有重要影响的技术经济条件,如工程概括建设标准条件等。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主要是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的造价资料积累,主要搜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项目的技术经济条件,如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建设地点,现场情况地质勘探资料等。2、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量和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价格信息包括人材机,人工价格信息包括建筑工程实物工程量价格信息及人工各种工种价格信息,材料价格信息包括此类类别规格单价供货地区供货单位机械价格信息,设备市场价格和设备租赁市场价格信息等等。3、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竣工决算及造价指数等。
市场信息和各种技术信息的采集积累、储存、分析、归类运用对项目造价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数据汇总到决策者那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照抄照搬,而应结合本企业实际逐步完善。立足现有的资源,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我们的造价信息管理现在主要是政府部门为主,如造价信息网站,时下一些咨询公司和工程软件公司也加入进来。作为企业来说,这些资料都是我们企业利用和搜集的一部分,同時结合工程实际,搜集和整理本企业的在建工程资料,尽而建立属于本企业发展的完善的造价资料积累体系,一点一滴的收集数据最终积累成为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