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商品林幼苗抚育技术
2014-12-25王春风
王春风
摘要:对商品林幼龄林进行抚育,以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加快成熟,缩短森林培育周期,积极培育速生、优质、高效的商品林资源。本文对塞罕坝商品林幼苗抚育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塞罕坝 商品林幼苗 抚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幼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性
按计划实施造林工作后,幼林抚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幼林抚育是在更新造林后至幼树成林这一期间,通过人为活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生长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它是更新造林采取的6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幼林抚育从土壤管理、林木管护、补植等方面入手,为新造林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促使林木健康生长,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幼林抚育的内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异,目的是对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灌木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蔽。因此,及时采取相应抚育措施,不断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扰,对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商品林经营现状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商品林面积38万亩。在商品林经营过程中,实施了修枝、定株、透光抚育、生态疏伐、定向目标伐、主伐等作业。其中对郁闭的混交林、天然幼林及时进行定株、透光抚育,确定目的树种;对人工林,在18年左右,出现第一轮枯死枝时相继进行首次修枝和首次抚育间伐,伐除被压木、枯立木和Ⅳ、Ⅴ级木,每亩保留株数在150—220株之间,此后每隔4—5年间隔期遵循下层疏伐原则进行一次抚育间伐,直至每亩保留株数达到50株,对已进行了4—5次抚育间伐且进入成熟期或主伐期的林分,实施皆伐作业。
商品林幼龄林面积14万亩,占商品林面积的36.8%,每年仍有一定量未成林和幼龄林进阶。这些林分较多分布在沟脑、山顶、梁峁等偏远地段,一方面起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生态作用,另一方面担负着林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任,是培育大中小径材主要林分基地。至目前,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商品林幼龄林未能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林分密度过大,林相杂乱,卫生状况差,通透性差,林木营养空间有限,生长竞争激烈,生长率下降,自然整枝明显偏高,林分的生长势、抗逆性、稳定性明显偏低,降低了商品林的价值和效益。所以,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对商品林幼龄林进行抚育作业,逐步促进林分向健康、优质方向发展,实现商品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和效益。
三、指导思想、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经营、持续发展的方针,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构建稳定的、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集中连片、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不同森林类型可持续经营模式原则;坚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改善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原则;坚持合理采伐作业与注重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坚持培育优质高效商品林与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原则。
四、抚育方法措施
1、松土除草
松土可以使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树的竞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有时适当保留植穴周围的植被,为苗木适度庇荫,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温。在具体作业时必须做到“三不伤、二尽、一培土”。“三不伤”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尽”即杂草除尽、石块捡尽;“一培土”即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降低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腐烂后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 cm,干旱地区可加深至12~15 cm,甚至30 cm。除草松土应在幼树生长旺盛期之前,一般从造林年度起连续3~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但植苗造林当年的第1次应尽量提早,并结合培土、扶正、踏实等工作进行。造林后,前1~2年的除草松土次数应多些,以后可减少为1~2次。松土方式可分为穴状(块状)、带状和全面除草等,土壤比较干旱的陡坡和地表径流比较严重的地块,应采取鱼鳞坑式的抚育方式。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根据幼树表层根系的分布情况确定,力求少伤根系,但对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杉木)可深些。造林地区越干旱,植被越茂密,抚育的年限应越长,气候土壤条件良好的地方,当幼树高度越过草层高不再受压抑时,抚育即可停止,不必强求达到郁蔽。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可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确定。除手工方式外,还可采用各种除草松土机械(如割灌机等)。化学除草也是一种颇有效的方法,但不能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2、水肥管理
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人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培育速生丰产林,大面积造林基本上都灌溉。每次的灌溉量,要依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施肥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林木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2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作基肥的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施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施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化学肥料,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追肥方法有2种:一是将肥料直接撒于地表,但效果不好;二是沟施,即在相当于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或在种植行间开沟,沟深20 cm、宽20~25 cm,将化肥撒入后覆土。
3、林木抚育
一是除蘖。这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萌蘖以促进主干生长的一项抚育措施,在造林后的1~2年内,应选留健壮、干型通直的主干,把其余的蘖条去掉,除蘖后要培土,以抑制萌芽条再生。二是间苗。采用群状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造林时,由于播种不匀或随着幼苗的成长,致使苗木密集成丛,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不足,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在造林后间苗,间苗时坚持留优去劣,控制间距,最好是在雨后或松土除草时进行。三是抹芽。这是为了促进幼林生长、培育好干形而采取一种幼林抚育措施。具体做法是,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地面树高2/3以下嫩芽抹掉。可防止养分分散,有利幼树高生长;同时还可避免幼林过早修枝。四是修枝。修枝是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人为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最好选择在晚秋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修枝强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不要过大或过小,避免撕破树皮或切口粗糙而影响树木生长。
4、幼林补植与保护
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对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均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工程造林要求成活率在90%以上为合格,同时保存率不低于85%。补植力求用原树种的大苗,使其与成活苗木的生长相近,有利将来林相整齐。另外,造林后经过3~5年时间,出现幼林生长不良,难于成林成材的“小老树”或“小老头林”,林业上称此现为低产林分。低产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弯曲,萌条丛生,主干不明显,枝叶枯黄呈病态。形成低产林分的原因很多,如立地不适或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管理或抚育不善等。对低产林分进行改造,首先要研究其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比如复垦、施肥灌溉、平茬复壮、补植补造,或介入其他树种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结合。
结语: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特别是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此外,要对新造林聘请护林员进行专职管护,确保造林成活。
参考文献
[1] 李智勇.商品人工林的环境管理策略[J].世界林业研究,2001,12(6):41-47.
[2] 李智勇.影响人工林发展的外部因素概论[J].林业科技管理,1999(4):14-16
[3] 卢江婷,尉明.浅谈幼林的抚育管护[J].陕西林业,2008(4):38.
[4] 严玉新.提高山旱地造林成活率的综合技术[J].农村科技,2009(7):98.
[5] 李华锋.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研究[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6.
[6] 祖秉双.幼林抚育应注意的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0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