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水库坝址区渗漏分析及工程措施
2014-12-25郝安民
郝安民
(1.山西省临汾市引沁入汾工程建设管理局 山西临汾 041001;2.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1 工程概况
五马水库工程位于山西省古县洪安涧河南支旧县河上。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45.1m,坝顶长238m,坝顶宽6m,总库容542万m3。大坝共分11个坝段,其中1~4为左岸挡水坝段,5、6为泄洪冲沙底孔坝段,7坝段为供水、发电取水坝段,8~11为右岸挡水坝段。泄流方式为坝身底孔泄流,设4.5m×4.5m泄洪冲沙底孔5孔。工程等别为Ⅳ等,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具有工业供水、发电、灌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功能,根据水库分类标准属小(1)型水库。
2 坝址区渗漏分析
2.1 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坝址区具山间河谷地貌,河流呈“S”型,坝址处河流方向为S62°W,纵坡为10‰,河谷宽260~350 m,主河槽宽32m,地表局部基岩裸露。两岸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左岸岸坡坡角35°~45°,右岸岸坡坡角25°~35°,在两岸山顶和缓坡处有第四系上更新统低液限黏土层覆盖,山顶与谷底相对高差56~104m,属侵蚀-剥蚀低山区。
坝址区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基岩风化,据勘察资料,坝基全强风化层厚度为3~6m,弱风化层厚度为20~22m;左、右坝肩岩体全强风化层厚度5~8m,弱风化层厚度为10~29m。
2.2 渗漏分析
当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相当于坝高40.5m高程时,坝址区存在坝基渗漏、左岸及右岸绕坝渗漏问题。
1)坝基渗漏。大坝坝基为刘家沟组T1l-15岩组以下地层,岩性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砾岩及泥岩,浅层发育多层泥化夹层,地层倾向下游偏右岸。坝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存在坝基渗漏问题。渗漏的主要通道为砂岩、砾岩及粉砂岩层。经估算,坝基渗漏量为248.7m3/d。
2)左岸山梁绕坝渗漏。大坝左岸为一单薄山梁,舌状伸入谷底,呈单斜构造,向下游偏右倾斜,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砾岩组成,大坝1、2、3坝段台阶状布置于其较低处,泥岩层正常蓄水后,在渗漏严重的情况下,可泥化、软化,对坝体稳定不利。根据钻孔压水试验成果,透水率最小为31.75Lu,最大为217.41Lu,在第7段(高程相对于坝高4.56~10.06m),无回水无压力,说明渗漏比较严重。地表在桩号0+079处发育F1正断层,自水库库区穿过左岸山梁鞍部伸向下游,距大坝左端105m,断面走向 N35°~50°E,倾向 SE,倾角60°~71°,断距10~15m,断层破碎带宽1.5~2.0 m,断层影响带宽5~7m,内含砾岩和泥状物,据钻孔抽水试验,断层带渗漏系数较大。左岸山体渗漏通道由砂岩、砾岩层和F1断层破碎带组成,对左岸山体渗漏量进行估算,估算结果为坝址区左岸绕坝渗漏量462.1m3/d,断层F1渗漏量62m3/d,合计渗漏量为524.1m3/d。
3)右岸山梁绕坝渗漏。右岸地形为一较为厚实的山梁,坝轴线与山梁以110°~120°相交,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砾岩组成,边坡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为反向坡,对边坡稳定有利。在山梁西侧发育一冲沟,沟内大部分基岩裸露,坡降达到1:0.8~1.2,在坝顶高程以下趋于平缓,但均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存在渗漏问题。在山梁西侧冲沟上部与坝轴线方向距大坝右端46m处发育F2正断层,该断层自库区沿右岸山梁伸向下游,断面走向 N55°~60°E,倾向 SE,倾角65°~75°,断层破碎带宽2m,泥或钙质充填、半充填,据ZK09-7号钻孔揭露,ZK09-7号钻孔处该断层在右坝肩深入坝基下106.5m,该断层对右坝肩绕坝渗漏及压缩变形会产生一定影响。右岸山梁地下水位远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水库蓄水后,库水会沿着砂岩、砾岩等脆性岩层裂隙向下游沟谷渗漏。对右岸山梁渗漏进行估算,渗漏量为331.7m3/d,断层F2渗漏量为55.7m3/d,合计渗漏量为387.4m3/d。
3 工程措施
根据以上渗漏情况分析,对坝址区采取悬挂式帷幕灌浆。
3.1 坝基防渗处理
1)固结灌浆。坝基固结灌浆由垂直孔改为斜孔,沿水流方向共布置14排孔,帷幕灌浆上游4排灌浆深度10.0 m,下游10排孔灌浆深度6.0 m,1、2坝段固结灌浆孔深10.0~16.0 m。灌浆孔平面呈梅花形布设,间、排距由原初步设计的4.0 m调整为3.0 m。累计钻孔和灌浆长度均为10298m。
2)帷幕灌浆。鉴于坝基岩体裂隙呈垂直状,岩石可灌性较差,造成防渗帷幕的成幕性较差,故坝基帷幕灌浆孔距由3.0 m调整为2.0 m,灌浆轴线总长约248m(桩号幕0-010~幕0+238),布置双排灌浆孔,均采用斜孔灌浆,灌浆深度32~94.5m,累计灌浆长度9095m。
3.2 左、右岸山体防渗处理
左、右岸山体分别分布F1、F2断层和多层泥岩夹层,为防止坝体绕坝渗漏,对左、右岸山体均采用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
1)左岸山体帷幕灌浆:左岸帷幕灌浆(幕0-010~幕0-100)平面和坝基帷幕灌浆相接,沿坝轴线方向向山体顺延,总长约90 m,单排布置,孔距2.0 m,斜孔灌浆,灌浆深度32~41m,累计灌浆长度约3516m。
2)右岸山体帷幕灌浆:右岸帷幕灌浆(幕0+238~幕0+320)平面和坝基帷幕灌浆相接,轴线基本垂直F2断层布置,右侧穿越F2断层,总长约82m,布置及灌浆方式同大坝基础帷幕灌浆,灌浆深度32~41m,累计灌浆长度3718m。
4 施工工艺
4.1 技术参数
经严格进行非生产性和生产性试验,取得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参数,并严格按照参数施工。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参数表
4.2 特殊情况处理
1)灌浆过程中,发现左右岸未被坝体覆盖的基岩,由于地质构造和爆破影响,裂隙较为发育,灌浆时有严重漏浆现象。既不能保证灌浆帷幕的宽度,也不能保证密实性。为此,对左右岸开挖后裸露基岩进行锚喷支护。具体措施为安装Φ18锚杆,锚杆长1.8m间排距1.5m;Φ6钢筋挂网,网格200 mm×200 mm;喷砼C25厚100 mm。这样,既防止了浆液流失,保证了帷幕灌浆的质量,又防止了基岩风化,提高了岸坡稳定性。
2)在Ⅰ序孔灌浆过程中,左岸靠近坝肩两孔发生串浆,因不具备一泵一孔同时进行灌浆条件,于是将串浆孔塞住,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灌。
3)灌浆注入量大,灌浆难于结束时,选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的措施处理。在进行YS-25号孔第5段(57.20~62.20 m)灌浆时,由于灌浆过程注入量很大,而且在灌注过程中无回浆无压力,在注灰量达到314.73kg/m时,对该孔段进行了20 min间歇,灌浆压力有明显提高,注入量有明显降低。
5 结束语
通过对坝址区渗漏分析,提出了帷幕灌浆的措施,并在施工中针对特殊情况进行了合理处理。五马水库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吕容值最小1.86Lu,最大2.62Lu,满足设计不大于5Lu的要求,而且在取出的岩芯上均有明显的水泥结石;根据灌浆成果资料统计,各次序孔的单位水泥注入量从大到小,Ⅰ序孔单位水泥注入量365.56kg/m,Ⅱ序孔单位水泥注入量275.97kg/m,Ⅲ序孔单位水泥注入量166.01kg/m,单位水泥注入量逐级明显下降,符合帷幕灌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