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本体
2014-12-25AndrewL.Phelan宋扶日
Andrew+L.Phelan 宋扶日
前言
我收到了一个邀请,是要为此次雕塑杂志社举办的第19届雕塑论坛写一篇关于雕塑本体的未来的稿件。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所以我马上开始思考,并且快速地写出了我的初稿。此后不久,在写后续的稿件的时候,我发现了有三个要素可以帮助我创作出完整的文章,它们是:
1.大量的关于数字创新技术文章的出现,和那些虽然还没有广泛地被雕塑家们所使用的数字技术,它们似乎会对未来的雕塑创作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2.同时,还有大量的新闻文章是关于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促进艺术品交易(或者是推广雕塑家的)。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个表演片段的,内容是女演员Tilda Swinton在特定时间段内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的一个玻璃盒子中沉睡的影像。另一篇文章是关于集体性的艺术家组织利用艺术(或艺术方法论)去提高社会影响力而不是创作艺术品。虽然文章中所关注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但更有趣的是人们意识到这些事件的发起者曾大量地投资使用了新的社交媒体技术,来进行艺术的推广。
3.几周后,我开始撰写关于一位著名的美国雕塑家的传记,他的名字是Paul Moore,他创作了很多大型的传统的具像作品,材料主要是青铜。
让我们以一个简短的历史性回顾来开始我们的研究。
在预见未来的可能性之前,来回顾一下过去是很有意义的。雕塑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许多雕塑案例存在于世界上多数重要的文明中心的区域之内,这些区域中存在的文化形态要远远早于我们对“文明”这个概念的认知。
小雕像的例子已经在亚洲(中国)、欧洲(法国和希腊),中东(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被广泛地发现,在有记载的历史出现之前,这些雕像已经(通过放射性碳)被证实了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的作品。起初,雕塑是作为一种手工制品而存在的,它是由粘土、木头或石头所组成的。然而,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雕塑的创作中渐渐融入了新材料和新工艺。人们以工业化的手段对青铜材料进行加工铸造,这种手段同时运用在制造武器和厨房用具之中。这成为一种标准的方法,它在制作雕塑的过程中丰富了原本的直接塑造和雕琢的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体变了,你将雕塑品作为了生产的对象(在使用了工业化手段之后),这种雕塑作品甚至成为了一种让人可以接受的典型样式,而且它们还拥有恒常的美学意义。
由于青铜文明的产生,青铜艺术品在很早的时期便已经出现,因此,我们认识到,历史上的雕塑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参与或使用过新材料与技术了(瓷器、青铜、不锈钢等)。必须补充说,然而,在今天的艺术术语中,这些变化却变得非常渐进和缓慢,它们常常要用几千年的时间来进行发展和演变。
尽管材料改变了,雕塑的原本性质依然保持着一致性,并且对雕塑艺术下定义(或进行描述)是很容易的事。从本体上来说,雕塑是一种人造的对象,是一种静态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们的材料或多或少地创建了一种永恒的特性。
回顾一下历史,印象主义(及它与光的物理特性的关系),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及它与量子物理学的关系),它们都创造出了一些有趣的美学层面的改变。然而,具体到雕塑艺术,随着动力学概念的产生,雕塑艺术的概念也在渐渐改变,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早运用空气动力理论进行创作的雕塑家是Alexander Calder(1898—1976)。另一位是Jean Tinguely(1925—1991)。雕塑中所展现的运动的概念从雕塑家与舞者或者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演变而来(calder曾经与MarthaGraham公司合作过)。接下来的几年,雕塑的概念渐渐扩大,其中包括:雕塑可以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和暂时性的物体。虽然它们拥有暂时性,然而它们的存在可以被记录在电影胶片和后来的视频中。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偶发艺术”,这是一种早期的行为艺术形式,表演者与Allan Kaprow(1927—2006)的作品还有其他雕塑作品共同出现,并且,因为他们使用真实的人(在三维空间的情况下),因此这个表演被部分人认为是一种扩大雕塑概念的表演行为。
表演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被艺术家们广泛运用。然而,在静态作品领域,粘土、石头和金属(铜或其他铸件或金属制品)仍是广泛运用在雕塑创作中的材料,而且其他材料和创作手段也在频繁地使用着,例如,聚酯树脂和玻璃纤维以及各种塑料也是艺术家们常用的材料。有一些雕塑家,如DuaneHansen,他创造性地使用了新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传统的审美特征,但是在运用它们的时候,他却使用了非传统的方式。
因此,很明显的是,雕塑的本体已经从它们所代表的一种单一的静态物体的状态中转变了,并且还有一种情况变得越发明显了,那就是雕塑艺术的概念总是会与它们的社会性价值结合在一起。例如,许多大型公共雕塑是与历史或者是公众相关联的,这包括教堂,或国家支持的项目。它们是为了庆祝或纪念个人的、社会的、宗教的或政府参与的事件而建造的,并且它们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值得存留在公众的视野之中的作品。Paul Moore的作品《土地管理》(Land Run)是一件受委托的作品,目的是纪念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制作时间超过十年,它在完成后将有超过365英尺长(有些部分尚未完成),有些部分是15英尺高。我最近在那里与他一起,看到了安装最新的人物雕塑的过程,其中还包括有马和马车的雕塑。安装这座雕塑的位置的陡峭与不寻常的尺寸显示出政府的参与对雕塑创作的重要性。
传统的雕塑本体理论的核心点一直都是基于一种概念之上的:那就是雕塑一直都是一种物质性的事物而且一直都是以三维形式展现出来的,然而在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种创作方式来打破这种概念?最近在技术和社交媒体上表现的比较突出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提出了一个质疑:在未来社会,人们是否还会期待一个独特的奇异的雕塑作品存在于他们中间?新型的社交媒体是等式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对于年轻艺术家(当然,包括雕塑家)对社会、环境和道德问题还有他们随之而来的审美态度的关注变得越来越多,除此之外,不断发展的可供雕塑家们运用的技术引发了另一种关于“雕塑艺术未来的走向”这一主题的探究和质疑。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以历史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现今的雕塑家的创作方法、材料和过程是非常多样的,如有可能,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多元化,技术性的原因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不断改变的社会趋势和价值观。我们先从技术层面谈起,我们从一开始应该清楚地表明,那些技术创新不仅是被那些雕塑家用来制作新的或实验性的形式的,一些雕塑家用它们制作一些传统的形式,这其中包括利用新技术来制作具象性的青铜雕塑,可能有些雕塑家使用了手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这些仪器通常以多种方式加以操作,首先,它们被用来放大真人大小的对象,或者是更小的设计草图,在正式进行铸造之前,将它们放大到纪念性雕塑的尺寸。(相反,还有另一种用途,比如说一个大型雕塑的尺寸可以通过使用这种仪器来进行缩小)。而且,随着雕塑家人数的增多,这些仪器多被用来进行对一个已经拥有动态姿势的(或者是已经被装束过的)雕塑模型进行3D扫描,随后雕塑家们将其置入一个由激光仪器控制的切割机器中,让其去除掉一些多余的基础部分,留下一些完成的作品的雏形,以此让雕塑家们去亲手雕凿。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技术性手段的运用已经达到了过于频繁的地步,它已经处于泛滥的状态。
科学技术的影响
2013年在内华达州(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ES)对于观测雕塑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说似乎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此外这次展示会上还展出有许多3D打印机,这些打印机已经被用于制作各种事物:从玩具到武器到人的肢体(的确是人的肢体,包含头颅和耳朵等等),还有为宇航员准备的比萨饼!在CES上展示的许多模型不像有些工业模型一样需要花费数万美元,它们的价格很适宜,从4500美元左右不等的模型到500美元以下的模型都有。他们来自许多公司,包括那些位于美国、巴西、荷兰、英国、新加坡和中国(以及其他)的公司,这表示了科学技术是在全球范围内是被广泛使用的。对于一些不了解3D印刷术的具体内容的人们来说,它应该简要地被描述为:一种用来复制三维对象的数字化的方式,对一些材料进行挤压从而复制原始的形象。而且它们被过度宣传了,它们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物品,如给宇航员提供的食品和制造人类的可以替换的肢体,很显然,它们可以创造出雕塑作品。此外,C/Net于2013年7月报道说: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即在室温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三维打印。
所以,似乎更有可能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你可以通过你的智能手机来联系一个雕塑家,在看了他的作品后,并订制一个作品样式,随后在你自己的家里通过一个3D打印机创作出它来。(当然前提是你家里要有一个3D打印机,事实上他们已经广泛地被人们使用了。亚马逊公司又更新拓展了一种完整的3D打印机材料)。大多数的机器目前可以使用一种约100微米分辨率的可挤压塑料,它拥有非常精确的特性,(而且一些更昂贵的机器也被宣传为拥有更强的能力,它们可以挤压并处理其他材料包括粘土)。现今通用的便宜的机器只能够创作相对小型的物体(从8×8×8直到24×24×24英寸)。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材料和大体量的物体都会被制造出来。即使是现在,那些非常昂贵的打印机就可以制造大的物体,比如自行车。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个性化的雕塑是如何走近大众的。而且从3D印刷术潜在的发展方向来说,有许多大型的计划正在准备实施,根据C/Net和Discovery News的报道,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一个提议:通过3D印刷术和在月球上发现的物质建立一个月球基地,这不仅包含对3D印刷术的使用,还有激光技术的成分。(NASA已经制造出一个实验,蒙娜丽莎的投影已经出现在月球上了)。因此,将图像传输到遥远的地方并且用3D印刷术制造出它们将不再是不可能的了。
此外,现在的动画电影设计师使用的分形技术和运算法则的结合会让雕塑家们在远程的状态中建立他们的电脑图像,然后创建真实的副本或者物体。将这些功能与机器人科技结合在一起,也会令雕塑家们创作动态的作品,目前皮克斯电影公司和迪士尼等公司出品的电影的插画师和动画师(更不必说其他小型的动画公司了)均使用了一种在电脑的屏幕上、平板电脑、电影院和电视上能够出现非常逼真的图像的技术。
如果上面提到的一些想法实现了,雕塑家就会很快地结合网站的差异性特征:他们会将通过3D印刷术将远程的投影和远距离的建筑物联合在一起。在地球上它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起来,还可以想象它们可能会进入太空,而这种连接可能是通过激光器的。添加其他功能,如声音或动作也似乎是可能的。甚至,拥有感觉装置的声音雕塑或动态雕塑可以与机器人的能力相互联系,甚至可以安装人工智能和远程互动功能,它们可以进行远程操作。想要实现它们似乎并不存在许多重大的障碍。人们可以通过使用3D印刷术和当地材料来复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到月球之上而不仅是将蒙娜丽莎的影像投射到月球表面,他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包括声音和运动特征的新的经典作品。历史上,许多雕塑家一直渴望使用新技术,包括新材料以及最新的工业化手段。
因此雕塑的未来(及其本体)肯定会改变,这是与过去的发展状态一致的。雕塑的定义将不断随着我们社会中存在的科学技术和媒体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媒体和不断变化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新型的社交媒体工具(如Twitter,Facebook,Vine等等)将影响(并且已经影响了)雕塑的创作者及其受众。我常常从几个雕塑家那里得知定期的作品的更新信息(他们通常使用相当传统的材料来创作)。他们展示了工作的进展过程,并且提醒我它们即将被展出。艺术作品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的方式可能会改变艺术家工作的方式(事实上最近有报道称,一些艺术家现在在招聘代理人,而不是与画廊签约),因此,艺术品市场将经历巨大的变化。我们该如何看待出现在我们的手机、智能手表或谷歌眼镜中的艺术,包括雕塑(这种现象肯定会出现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在社交媒体或便携式数码设备上艺术传播方式的发展,那些互联网上的点击数量是否会成为给艺术家们支付费用的标准呢?就像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现在采取的评估广告商收费的措施那样呢?现在分散的艺术品展示方式将会如何影响传统画廊的展览空间和它们的相关销售机制?而且,那些传统的艺术家聚居地的生活和创作方式该会是什么样子?
许多艺术家(包括雕塑家)控制他们的艺术产出,目的是让社会给出相关评论或给他们提供支持,随着可以展示并传播图像(全息的或是传统式的)的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这将在雕塑创作的过程中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无论它们传播的是实际的作品还是关于作品片段或演示的文档。在文章首段提到的那个行为艺术片段中展示的女演员TildaSwinton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一个画廊中的玻璃盒子中沉睡的过程,这个作品可以有效地被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还有一个最新的表演片段,展示的是说唱歌手Jay-Z,他在佩斯画廊进行了名为《毕加索的婴儿》的视频直播(这是他新专辑的一首歌曲),它于几分钟之内就在数台手机和viral,Vine等社交网络中被转载。艺术市场的当前经济模式是基于作品的稀缺之上的,表现在销售一种独特的或数量非常有限的作品,(因此这个作品的价值通常是不菲的)。但是你可以在网络上销售沉睡的Tilda Swinton的多种多样的图片,(代替那些必须通过收费才能进入的场所),并且通过收取下载费用而赢取利润,艺术品(包括雕塑销售)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雕塑艺术团队的交互式合作方式会由于分离的地域或文化特色而产生出有意味的发展可能性。而且通过社交网络来散布或者创建雕塑作品会更有意义。
无疑,一些人会谴责这些现象,认为它们会破坏传统价值观,他们感到这是在贬低雕塑的审美品质。对待这种谴责,会出现一种“反雕塑形式”的思潮,这也不是第一次针对该现象的争议了。
随着新技术和社会媒体的出现,我们失去了什么?
随着新技术和社会媒体的出现,我们首先失去了对于触感的感知。精彩的个人化的触觉,人类的手挥舞着工具雕凿时所留下的印记会消失不见。能被观者体会并理解的雕塑家与材料的直接的关系,即使是他们面对着一件巨大的青铜作品,他们也会体会到它从黏土演变过来的过程,这个也不复存在了。
雕塑家利用可变性的材料和手段进行创作的现象会变得普遍起来,(具体地点的构架,现成品,表演片段或者其他综合材料或手段),然后记录或者传播它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雕塑家使用高科技材料或者手段(3D打印机,计算机数控研磨机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感官集中设备,等等)。而这些也将尽最大可能地被广泛传播。如果有了这些不可思议的组合,那些想要创造特别的形态的雕塑家们是否会利用生物学知识?已经有些人在尝试了。他们在遗传领域内进行试验,由此他们可以改变遗传物质,创造独特的生物。(例如,创建发光鱼)。
但是,最有可能的是,将会有更少的雕塑家利用传统材料(木材、石头、泥土、青铜)来制作作品,并且也会有很少人使用传统的制造技术了。
传统的延续
以上提到的许多预见性方案,是关于未来雕塑的发展的,其中包括技术的发展及其对雕塑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了解,雕塑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试图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或自然现象或与人类的情绪状态的关系的艺术。所有的艺术,包括传统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诗歌(包括写作)戏剧和新型的艺术形式如摄影和电影,(还有更多的最新的数字化艺术形式——数码摄影和视频),他们都是表达了人类的原始基本的激情和表现欲。
Paul Moore的作品(还有其他的具有共同传统脉络的作品)表现了对于“生活的现实”的概念的延续,(借用Ortega Y.Gasset所提出的一个术语),还有对于介入视觉形式领域的一种需求等等,这是当我们看一件艺术品经历过的(记得的或联想到的)事物,无论有多少科技手段运用在作品中,这种需求还是具有强大的力量的。
未来的艺术形式和它们的存在的性质将会改变,这些未来的(至今还未明确定义的)艺术形式仍将会产生于人们基本的表现欲望。雕塑的本体是艺术本体的一个子集,并且都将随着未来技术和社会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我相信艺术创作所呈现出的人类的基本需求将会继续成为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无论性别,国籍还是年龄。因此雕塑艺术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其本体上,会通过利用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对当前社会问题(可能也有政治问题)的关注的社会性结构来满足人类的基本表现需求。还会继续补充早已形成的人类对艺术的需求,还有艺术中表现的对人类生活条件的反思。对于雕塑家来说,一种视觉形式或者概念可以被创建在一种相应的模式之中,没有必要被创建成多样化的模式。在青铜技术成为主要铸造手段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雕塑家都不再雕刻木头或石头了,因为石雕的特点(或木雕)是与青铜铸造截然不同的。
雕塑的本体在过去的时代已经改变了,而且在未来它将会继续改变,因为雕塑是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性的和技术性的世界中的一部分,并且在未来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家会整体性地融入这个世界,所以他们将会受到这个世界中的技术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科技会改变,雕塑也会如此。有许多多样化的,几乎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媒体技术可供雕塑家们使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使雕塑家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复杂化和自由化(这取决于你的个人观点)。
很明显,在不久的将来,一些艺术家会利用机器人技术中的具有创意的成份来设计一个雕塑。事实上,几年前,我写了关于美国雕塑家Adam Brown使用基于“智能”感觉的材料去创作雕塑的文章,它们对一个人的存在产生反映,而且它们可以互相沟通,将各种零件运转起来。这样看来,有科技头脑的有远见的雕塑家将会很快地创建一些包含机器人技术或3D印刷技术(或者二者兼具)的作品出来,或者他们还会用远程技术来创作,然后于网络上的社交媒体中销售这些作品,(或者发许可证)给这些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我认为,即使在雕塑世界中存在着技术创新,建立在传统的木雕、石雕和青铜雕塑上的雕塑本体还是会存在的。显然,尽管革新的手段会在未来出现,然而久远的雕塑传统却会一直延续着其强大的力量。
让我们用树作为比喻来定义雕塑的范式
未来雕塑本体论的结构会是什么样子的?首先,这个结构已经非常准确到位了,从我的角度来看,它就像一棵树。它不是一棵直立的生长茂盛的常青树,而是一种枝叶茂密的带有宽大树冠的树,这棵树的根是基于久远的古代雕塑中所呈现的早期的文化形态,而且证明了雕塑是植根于人类文明的。树木在生长,根系也在生长,从而根系变得更深,树干变得更强更大,因此它们可以支撑住越来越多的树木分支,让我们想象一下,大树所生长的土地,从最大的意义上说,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这棵树代表了雕塑的本体。在这样一颗多叶的,拥有巨大树冠的落叶性树木上,那些外部的树枝和树叶在不断变化,随着季节更替,老的枝叶枯萎脱落,并被新的枝叶所代替,这种现象是有规律的,不断生长而出的新的枝叶似乎是获得更多关注的事物,雕塑也是如此,新的表现手段似乎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
雕塑的本体的结构是根植于那些直接雕刻在木头或石头的(或在粘土或玉之上雕刻的)作品的。也就是说,这些雕塑一直都是以一种既定的制作方法进行制作的,而且它们的材料也是非常传统的。因此,设想雕塑化的“树”的树干是由青铜铸造工艺造成的,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雕塑创作中的工艺,在很久远的时代中就已存在。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性的雕刻手段,而且一直都是雕塑艺术的核心手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仍然是关于雕塑本体的最明显的最容易识别的一个部分。当我们看到一块青铜雕塑,我们会认识到,我们正在观看雕塑,无论它是具象的、抽象的或居于这两者之间的!它可能是由Germaine Richier,Bernini,Barbara Hepworth,Alberto Giacometti,Donatello创作的,或者是中国商朝时期的物品,但我们仍将立即认出这是一座雕塑。(简而言之,如果是用青铜铸造的,那么它一定是雕塑品)。
增长的树干,还有树的主要分支,数量很多但规模较小,不那么明显。在我们的比喻之中,这些是由各种物体制作而成的雕塑,比如焊接钢(David Smith,Anthony Caro的作品)或其他金属,这些可以移动(Calder的作品)或者静止。然后我们还有其他分支:玻璃纤维或塑料制作的雕塑。(当然,还有一些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作品)。无论它们是不是具象的作品,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被人们认定是雕塑品,并且会作为雕塑“本体论之树”中的主要枝干。
除去那些主要的分支之外,还有很多更小的但为数众多的枝干,在雕塑的“本体论之树”之中可以说是包含了WilliamSerra的多样化的钢铁材质的作品,Christo和Jean Claude创作的运用隔音材料的作品,(对一些人来说,这些关于雕塑的本体论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具有不确定性。)最终,从这些次要的分支中又会生长出一些更多的且又脆弱的枝干来支撑树叶,我们在看这棵树的时候,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类树叶。
他们甚至数量更多,不但很新颖,而且运用了新材料或手法,除了是用更加脆弱的材料制成的,这些作品更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经常被广泛流行的社会趋势和人们的审美趋势而被贬低了自身的价值。这种技术性或者是社会性的变化经常发生,但是这颗大树的主要的枝干依然在茂盛地生长,而且,看起来,这些枝干,脆弱的树枝和树叶等得到了大多数公共和批评界的关注。这种情况似乎是掩盖了关于雕塑本体论历史性结构的主要方面,这个结构也是它们得以生长的最根本的基础。
继续我之前提到的比喻,我们会发现在20世纪出现了许多的“主义”,今天的雕塑家的实践主要是在于那些更微妙的树枝和树叶之上的。如下文所提供的案例的列表展示出枝叶大小的多样性——但它并不是完整的,也不会存在任何等级秩序。
几个20世纪的具有特定名称的风格包括:立体主义、结构主义、未来主义、动态艺术、合成艺术、垃圾艺术、波普艺术、巨石艺术、图腾艺术、极简主义、人体艺术、概念主义、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特定场域艺术,大地艺术等等,而且这些种类并不是不可兼并的。这是否会表明个人的多样化风格会在这些具有特定名称的风格的影响之下发展呢?在21世纪的头十年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风格(主义),还有关于它们的个人化的艺术风格的变化。因此,想要尝试去终止这种进程,无论在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无意义的,因为新的内容在不断地出现,人们需要的关于本体论的描述似乎是需要包罗万象的而不是让它变成一种单一的定义。
—个新的雕塑的本体?
如果人们接受了我对树的比喻是作为雕塑的本体结构的比喻,我会认为关于雕塑的新的本体论研究就是不必要的了。这个理论化的结构是将新媒体和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然而,这个问题可能在于,一个新型的有意义的且可行的本体论是否能够(或者是应该)被建构出来,这不是一个次要的问题,现在出现了许多理由,它们都在用来支持或者反对建造一个新的本体论结构。
如果一种新的关于本体论的描述方法得以发展,那么它就需要包含越来越多样化的和不断的关于雕塑理论的改变(包括美学与技术两个层面)。传统的材料,如铜、石头、木头或粘土不会被雕塑家们完全放弃。树脂和塑料、钢铁和其他20世纪中诞生的材料随着诸如表演艺术、大地艺术等等创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仍将被雕塑家们所使用,它们很可能也不会被抛弃。
关于构造一个新的本体论包括有一些来自博物馆和画廊创始人、作家、评论家和其他人的需求,他们想要知道他们正在做的关于艺术的工作的内容。例如,《雕塑》杂志(将要刊登本篇文章的杂志)的编辑们将如何在不知道他们所要探究的雕塑品的具体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对页面、特写、及各种栏目的设置?此外,如果没有关于本体论框架的内容来作为参考的话,历史学家或新闻记者该如何描写艺术作品?
如果被评论的艺术作品超出了公认的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框架,那么它应该被包括在另一种历史形态之中,不同的杂志之中,另一种收藏品的种类之中,或被放置在一个不同的理论框架里面。如果不知道如何将其分类的话,博物馆该如何购买艺术品?通常来说,博物馆人员或艺术史专家,倾向于运用一种分类系统来整理混乱的和无政府主义的领域之中的艺术。关于雕塑的策展人该做什么?让主管多媒体或者绘画艺术的策展人来对雕塑进行策展吗?还有,一个经销商如何在销售了一件雕塑品之后而不宣传它是一件“雕塑”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难道买家不想知道他们买的是一件“雕塑”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吗?他们当然想知道。难道一位批评家在进行作品评判的时候不想来评价一个已经被归为雕塑范畴的作品吗?
这种疑问同样适用于艺术史学家,因为他们也希望能够将艺术作品归入适当的类别和语境之中,目的是为了在历史性的或者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框架中进行对它的归类。此外,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需要使用一个新的可行的本体论结构来进行研究。
但还有另一个观点:我们不需要一个新的关于雕塑的本体论结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可用的结构了(那个关于树的比喻)。雕塑的未来将包括继续用传统的雕塑方法来创作的雕塑家,他们用汗水和辛勤劳动来打造石子和青铜,从来不接触材料的雕塑家将只会表现出他们的动作过程,这包括使用电脑键盘来创建雕塑(这种情况越来越有可能)的雕塑家们,他们还会运用其他输入数据的方式来允许他们以雕塑形式为前提来观测现实世界。会有那些他们认为是“雕塑品”的作品的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现在的社会。
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将对雕塑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初,会影响到它们营销的方式,但是以后,新的社交媒体(在与新技术结合使用时)也可能会影响到雕塑的创作方式。这种新技术包括3D打印机等等。运用在雕塑之上的社交媒体手段会是引人注目的,对此我毫不怀疑,但何时我却尚不明朗,大约三十年前,我写了关于新的数字工具(电脑、摄像机等)对培养专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艺术工作室的影响的文章,然后我预测说新的数字工具将会改变专业化的领域和对艺术教育的支持方式。“而且,从很多方面讲我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在新的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非常全面和明显之前,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因此,在某些时间段之中,我们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交媒体和技术对雕塑的影响。
有一个古老的谚语非常适用于本篇文章:“不应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针对于雕塑本体论的未来,我们也许会这样改写这句谚语:“你看不到树(雕塑之树),因为那里有很多树叶”。我所提出的发展趋势,还有那些将会实现的发展模式,很可能掩盖了这棵雕塑之树的根部、躯干和主要分支。新的雕塑形式肯定将会主导新闻的头条,并且获得最多的关注,然而那些源于久远时代的传统雕塑创作方式将会一直存在。所以,我认为,雕塑的本体仍然会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尽管它会同许多新的想法、技术和手段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