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静·空寂

2014-12-25

雕塑 2014年1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美学艺术家

“寂境——东方美学的当代复兴”年度展

2013年12月8日,ZERO(零艺术中心)隆重推出“寂境——东方美学的当代复兴”年度大展。本次当代艺术展由梁克刚和李象群作为召集邀约发起,力邀10位当代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此次展览展出时间为2013年12月8日至2014年3月9日。自2003年创建以来,ZERO艺术中心迄今已运转了10周年,为祝贺ZERO在798艺术区10年来的坚守,藉此之际举办这次综合艺术展,既是对过去10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作为当代艺术发展和变迁的见证与参与者,ZERO策展方希望引起更多来自文化思想界、艺术界的相关同仁的关注,并参与到对于“东方美学复兴”在视觉艺术上的呈现这一命题的讨论与思考之中。

与以往不同,“寂境——东方美学的当代复兴”展览不采用通行西方的“策展人制”,而力求做成一种“同仁展览”,本次展览邀请了李象群、陈庆庆、郭工、何多苓、梁克刚、梁绍基、邵北番、邵译农、王璜生、张羽10位具有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当代艺术家参展,力求再现以古代“竹林七贤”为蓝本的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人文理想。为突出展览主题意图,营造观众感官上的强烈反差,引发观众产生审美共鸣,展览的现场环境运用了声、光、电等效果加以烘托,首次将配合电声音响的现代舞蹈和古曲“鸥鹭忘机”的古琴演奏,以某种跨界形式的语言状态植入到作品展示环境之中,呈现出了国际性、多元性和实验性的美学态势。这种动与静的结合、纷乱与宁静的心态纠结,恰到好处地将本次艺术展的核心理念——“寂·境”,以一种特殊的艺术传播形式表达出来。

本次展览的召集人兼参展艺术家李象群先生,他既是当代著名雕塑家,也是艺术教育家,也是最早进入北京798艺术区的当代艺术家。他曾是中国现实主义雕塑体系最优秀的传承者,近年来却在不断反思东方传统造像艺术理念在今天的当代艺术创作中再现的可能性。此次李象群先生的参展作品《道》293cm×48cm×185cm,探讨的正是传统与当代、现实与想象、动与静的关系。这件作品是他于2013年创作完成的新作。

何多苓先生曾是上世纪80年代初“伤痕美术”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文革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近年来的工作更加侧重于探索以油画的方式表现东方的美学传统,此次参展的“写生杂花”系列可以看作是他个人以写生的方式与中国宋代古典花鸟画所进行一种研究和对话。

“八五新潮”时期活跃的艺术家、中国观念摄影的早期探索者邵译农先生的装置作品《一而二二而一》,所运用的乌木与枫木,无论在理念、材料以及技艺方面,都非常巧妙地植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作品呈现出对探索当代艺术语境的思考与认识。

《钢筋肖像》的作者是郭工先生,他一直坚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将其巧妙地转换成为具有当代艺术形态的个人创作。这件作品以昂贵的红木作为原材料,是模仿拆迁中废弃扭曲的钢筋的样式制作而成的装置作品,既有传统技艺与趣味的再现又与现实生活价值取向紧密相联,不失为一种隐忍、含蓄、平静的批判之作。

王璜生先生的实验水墨作品《游·象系列》纸本水墨,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作为核心要素,在布局、气韵方面借鉴传统水墨的方式,又在形式感和视觉传达方面借鉴西方抽象绘画的特质,独具一格,别开生面。

邵北番先生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线索与文人趣味,无论在造园、创作装置和绘画中始终如一地追求着那种安静的内在品质。他的作品《兔肖像》隐含着浓厚的个人情趣。通过画面中的动物折射出游离于中国当代艺术圈的隐士的形象,并时刻保持着对于由西方艺术史话语体系主导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路径的警惕与疏离。

《蚕潺潺》录像+装置,作者是常年隐居在浙江省天台山的梁绍基先生,是切身践行中国传统文人价值观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以“蚕”及其产物“丝”作为材料,隐喻东方文明与自然及时空之间的关系。

陈庆庆女士的装置作品,以一种女性所特有的感性与细腻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与表达。她曾以源自汉服样式,以新颖的材料组合的装置再现传统的辉煌与优雅,此次她的参展作品《巫山》是一张覆盖着纱幔的床,表达了女性所希冀的那种孤独与安宁。有形与无形——朱青生、李象群关于《道》的对话(摘录)

李象群:通过寂境展览,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探索与体现东方文化的主题。我的《行人展》的话题还在继续,“大紫禁城”及“行者”也都在不断与此对应,做出调整。

朱青生:对,这很好,你走上了当代艺术的独特道路。沿着这个方向制定一个学术计划,沿着这个方向慢慢推进,很少有人有这个能力。就拿这次《寂境》展览上你的这件新作《道》来说,这个马的鼻子上的转折就非常精彩,这个变化的程度比它是一个什么结构要重要的多,要继续往下走。

李象群:是的,我的另一件作品“元四家”就是以寿山石的状态来表达的,既有形又无形。形是寿山石的形,无形是人的无形。通过形态来做表达,黄公望、倪瓒等四人的艺术即是达到了一种境界,无论画或是雕塑也好已经不重要。就拿这次新作的颜色处理来说,也是采用了寿山石的处理方式,着色、材料处理上比做雕塑慢,雕塑用了3个小时,基本上是一气呵成。

朱青生:你的作品具有不断丰富的可能性。艺术家就是要打开人的局限,通过图像研究所有问题,必须先在方法和技术层面磨练出来,同时艺术是推进文明的,在理想和知识之外进行突破,不是在完成继承的东西,而是不断在国际范围内学术化。艺术应当担当在知识和思想之外对人的不间断任务。今天很多艺术家被知识绑架,直觉性消失。艺术实验性价值是对人的解放,通过图像的信息时代体现与人的关系。世界跟人的关系已经改变,是一个时代转折的开始,今天已然转化成“新时代”的图像时代,如何重新面对“新时代”给人的意义,对形象的感觉及挑战,关系很大,很值得深入研究。

李象群:是的,我的这件新作品想说的不多,不给观众造成误读,但是缰绳很重要,我想表达一种行为主体与思想的制约关系,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力。

朱青生:这个关系很大,人情关系转化为政治关系,既是解构,又是对它的建构。中国过去把“国”看成“家”,把人的情谊看成像婴儿一样对待,人情正面可以说,反面也可以说,人的情谊、人的色相不断地被破坏,要把这两点不可圆说的内容统一出来。展览也是一种思想的转化,我很开心之前给你做策展,看到一个革命艺术家到一个当代艺术家转变,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展览的意义。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美学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印花派对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