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块拼联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12-25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切块实验班大学

杨 悦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110034)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然已经从传统的翻译法、句型操练法、交际法发展到今天的任务型教学法,大部分英语教师虽然已熟知现行的外语教学理论,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但他们并未能从根本上改进课堂教学,或者说在具体操作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不自觉地把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上,这种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虽然便于向学生输灌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但会造成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课程缺乏吸引力。另外,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新颖的学习方式的刺激,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仍停留在英语学习就是背单词,积累语法,练习句型这种最初级的层次,失去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力,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严重的焦虑感,久而久之势必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学,老师不愿意教,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怎么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来引导学生来参与课堂学习和学生分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一线的管理者和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1.2 研究目的

改革教学方法,运用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要突破教师教、学生学这一传统的模式,就是把“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研究旨在结合英语教学目的和课程特点,寻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引入Jigsaw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Jigsaw合作学习方法,创设接近真实的课内外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直接、积极地参与到英语交际中来,促进学生无意识的英语习得。通过此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可以放松自我,充分地发表意见,在解释、讨论、争辩中锻炼交际能力。

1.3 研究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Jigsaw合作教学模式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沟通能力,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形成基于小组竞争和个人进步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通过新型合作学习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强化学习动机,最终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2 Jigsaw的主要思想产生、发展及小组和任务关系模型图

切块拼联教学模式英文为Jigsaw,它的一个意思是“拼图”游戏,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图案分成许多小块,由游戏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完整的图案再拼合起来。本文所指的Jigsaw是一种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协作学习方法,最初是由阿伦森(Aronson,E.)等人于1971年设计开发,旨在缓解学校暴力事件造成的学生之间的猜疑、恐惧和互不信任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这种学习方法在消除学校种族冲突、提高学业成绩方面很有效果。

阿伦森设计的切块拼接法主要步骤是:(1)把学生分成5-6个人一个切块拼接小组。可以根据性别,能力进行分组。(2)任命小组中的一个组员为组长。(3)把当天的课堂内容按照分组情况分给各小组。(4)要求每个学生学习一个部分(子任务),明确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子任务。(5)给学生时间至少阅读两遍分配的任务内容而且熟知它,但是没有必要让他们去记忆内容。(6)让一个切块拼接小组的学生加入到其他被指派同样学习内容的小组中来,形成暂时的“专家组”。给这些专家组的学生时间去讨论所指派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并进行汇报准备。(7)让学生回到他们原来的切块拼接小组。(8)在原小组中,要求每个学生汇报自己在专家小组学习的子任务。(9)教师在小组间穿梭,观察小组汇报过程。(10)活动完成后,关于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试。图1显示了任务小组、专家组和分割的任务之间的关系。

图1 Jigsaw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和专家组之间的关系模型图

1986年,斯莱文(Slavin,R.E.)在原有切块拼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块拼接法的修正型,即Jigsaw II。斯莱文的Jigsaw II主要添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要求在协作学习刚开始时,全体学生都必须先了解学习的总任务,然后来到“专家组”学习,以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子任务;第二,它引进了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的进步制计分法(每个成员测验分数提高的程度大,成绩才会高),并将分数归组,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

3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3.1 实验的组织实施

3.1.1 取样

选取沈阳师范大学2013级旅游管理学院会展专业学生为实验班,该班共有学生43名。2013级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控制班,共42人。两个班级均按照入学英语分级测试成绩分班,学习基础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3.1.2 实验周期及教材选择

本研究的实验周期从2013年10月中旬到2014年1月上旬共15周。由于实验时间短,课程实施内容多,为了既能保证试验班课程顺利进行,还能照顾控制班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只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精读课堂进行了实验研究。教材方面选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精讲每个单元Section A的内容进行课堂组织。

3.2 教学策略的实施

3.2.1 前测和后测

2013级新生入学的英语分级考试作为本次实验的前测试题,题型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一致。研究结束时,再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试,目的是调查实验班在Jigsaw模式基础上的英语水平状况。题型与前测一样。

3.2.2 数据分析

运用描述性统计计算相关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自变量:在实验班实施各项教学改革措施,打破大学大班英语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归纳,改进其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在控制班仍然采取学校一贯的传统教学模式。无关变量: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没有明显差异,教材相同,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相同。在考核方式上,实验班和控制班均采取了一样的考核方式,学业成绩的评定标准相同,评定方法相同。因变量:课程结业考核成绩

3.2.3 Jigsaw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实验班由笔者负责教学实施。课堂教学采用斯莱文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1)知识传授: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解学习材料;(2)形成基本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基本组,并将每个基本组中的每个成员指定为学习材料框架内的一个特定话题的专家;(3)专家讨论:各基本组负责同一特定话题的专家形成专家组,聚在一起就该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4)专家讲解:专家组成员在完全掌握了所负责的内容之后,返回到所在的基本组,进行知识的轮流传授;(5)全班测验:进行全班测验,考察每位同学对全部学习材料的掌握程度。

3.3 结果分析

通过SPSS软件(积差相关系统)对收集到的前后测成绩数据进行分析,如果P值大于0.05,说明两个班成绩差异是不显著的;如果它小于0.05,说明差异是显著的。表1是两个班前测成绩的数据分析。

表1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成绩

上表是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入学后,实验前进行的一次英语考试,我们运用公式对其进行平均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双侧检验规则,|Z|<1.96,则P>0.05,故得出结论,实验班成绩与控制班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试验。

表2是实验结束后两个班级进行后测得到的数据。

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成绩

上表是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的一次英语考试,我们运用公式对其进行平均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双侧检验规则,|Z|>1.96,则P<0.05,故得出结论,实验班成绩与控制班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班。

4 结论

通过以上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实验班进行的教学改革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特别是学生合作性互动方面亦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一个学期的改革实践,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真正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实施切块拼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边立体的互动,使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传统教学的师生双边互动观的认识水平上,而是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由此推动教学过程的演进,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切块拼联教学模式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充满互助和竞赛。学生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实施新模式的班级里,教学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目前出现了“五少五多”的现象:缺席的人的少了,学生参与的多了;课内灌的少了,课外补充的多了;原则上内容定的少了,学生个人思考的多了;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实践的多了;要你讲的少了,你想听的多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均得益于这种教学模式性质的转变。

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教学实践研究,本研究成果具有普遍性意义,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5-48.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4.

[3]王雯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135.

[4]毛晚堆,杨明,刘冬梅.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86.

[5]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

[6]许国璋.英语的门槛有多高[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4.

[7]Hedeen,T.2003.The reverse jigsaw:A proc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discussion[J].Teaching Sociology,325-332.

[8]Jonassen,D.H.Thinking Technology:Context Is Everyth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3(6):350.

猜你喜欢

切块实验班大学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大学》
行知实验班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