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吉冈:一片远山

2014-12-24尚晓娟

投资与理财 2014年24期
关键词:尺幅山水画财富

尚晓娟

最早看到曹吉冈的画是在北京索卡艺术中心的展览上,大尺幅的作品视觉冲击感很强,他以古典丹培拉的技法,描摹出一种东方式的幽微、苍劲之感,令人记忆深刻。曹吉冈的工作室在顺义罗马湖附近,他平时深居简出,除了完成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常年都在这里画画。他笔下的风景,日复一日只画山与石头,这使他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纯粹、超脱的气质。本期,我们采访艺术家曹吉冈,走样一个艺术独行者的心路旅程。

《艺术与财富》:您是学油画出身,后来一直放弃了油彩,主要使用丹培拉这种材料,为什么有这种材料的选择?

曹吉冈:我最初是受到中央美院张元老师的影响,他从法国留学回来后,成立了材料与表现工作室。办了两次材料研修班,一次是短期的,介绍国外的丙稀材料;一次为期一年,系统学习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两次研修班我都参加了。丹培拉就是这时开始接触的。这是一种古老而朴素的材料,有着内在的自然的美感,并且是水性的。这些正是我需要的,所以从此我便一直使用这种材料,它对我现在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与财富》:钟涵先生也说过,您的造型能力非常强,但您没有选择人物等题材,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就一直在画风景?

曹吉冈:是的,风景是我唯一的创作主题。或者说我画的题材就是石头,或大或小。山就是大石头,正如形容华山“一石也”,整个华山其实就是一块石头,而太湖石、假山石是小石头。我1984年从中央美院毕业后画了一批《长城》题材的风景,画的是一些残垣断壁,苦涩、苍凉的风景,画的很传统、很结实,个人感觉对油画语言的把握是很到位的。到了1991年之后,我逐渐脱离西洋油画的系统,向着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靠近,这时才开始了只画山和石头的风景系列。

《艺术与财富》:在您的绘画语言里,从最早期到现在,肯定是慢慢拉开距离的,中间有过很明显的转折吗?

曹吉冈:在我画画的发展过程当中,没有出现过那种陷入迷茫或巨大转变的情况,都是从前面的系统中生发出来。因为我很难受到外界的干扰,总是顺应自己的心性,自然发展。我的作品应该说是非常的写实,只是后来的作品强化了虚实关系,这时的虚实不仅是现实物体前后的空间关系,更多的是“虚实相生”,主观营造的意蕴的表达,因而有了写意的成分。

如果说其中的转变,是从物质的实体感的塑造逐渐变化为重气韵的“虚境 ”呈现;用丹培拉的水性材料替换油画的油性材料。水有更好的流动性通透性,能滋生更多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它可以让你在创作中随时发现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艺术与财富》:您的画面里,最常见就是一个山头、一块石头,这种方式还需要写生吗?

曹吉冈:写生使我们接近自然。现在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远离自然。写生也许是贴近自然、研究自然的最好方式。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风景是必须的。因为我的画都是从实景中来的,这样能够避免画面变为一种符号化的概念表达。我的一个山头、一块石头都是有依据的。

前几年去的最多的是北京西山的凤凰岭,那个山与周围很不同,被称为小华山,在延绵的山脉中突然出现一片裸露的岩石,造型突兀,非常漂亮。黄山也是经常去的,但黄山是不容易画的,需要慢慢去找,发现那些有意味的山头。写生是一件非常辛苦却又令人神往的工作,因为你身处自然之中。

《艺术与财富》:您目前的作品尺幅很大,大尺幅作品甚至超出了人们把握它的一个限度,在这背后您是否有着自己的用意?

曹吉冈:不同尺幅大小的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大尺幅作品的面前首先你会有一个比较强烈的直观,它给你带来的视觉冲击肯定是比较大的,这与“把玩式”的传统水墨艺术是有区别的。我画的大尺幅作品远远超过传统的山水画。大体量的作品会产生崇高感,会把传统绘画中出世、超越、空灵与气韵等等这些玄妙的意味放大,同时又能与现代人的观赏方式相衔接。

《艺术与财富》:您有些画很追古人的那种“意”,传统山水画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曹吉冈:因为我喜欢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所以用我画画的方式靠近古人,靠近宋元山水画中的境界。但同时又很注意与古人保持距离,不要陷入到传统之中,在山水与风景之间打开一个属于我的空间,传统山水画只是我的起点,在今天它需要有一个当代的延续。

猜你喜欢

尺幅山水画财富
我来打开山水画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遍地青春不开门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徐悲鸿师生作品聚首
观《建党伟业》(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