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2014-12-24
日前华尔街新闻报道阿里巴巴在赴美上市前的最新估值升至1500亿美元,公司上市前的估值一般都是怎么确定的呢?
—Oliveira
要对一家未公开财务信息的拟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是非常复杂的,从根本上说是要对该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估计算。基于这个核心理念,金融专业人士们发展了一整套基本估值模型。这些模型是基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计算的。在各种模型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企业经营状况为核心的收益折现法和参照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来估算的类比法。
收益折现法主要是运用一些复杂的计算公式来估计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该方法较为复杂,为保证预测的准确,通常需要目标公司的经营和盈利具备一定稳定性。类比法则是通过选择与被预测公司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根据它们的一些财务比率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用于计算的比率中最常用的一种叫市盈率(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
以阿里巴巴IPO估值为例,如果使用类比法,目前最常见的是将其与Facebook、腾讯、亚马逊和日本的乐天进行类比。根据雅虎的季度财报,阿里巴巴2013年的利润为35亿美元。而Facebook当前的市盈率为100倍,亚马逊为500倍,腾讯为50倍,乐天为40倍。因而基于阿里巴巴2013年的利润,其估值会在1410亿至1760亿美元之间。然而,我们往往很难找到和待估值公司完全等同的上市企业,因此基于类比法的估值并不精确。
其实,机械的数学模型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估值区间,而仅根据财务报表来判断投资价值也是不够的。被估值企业所属的行业,管理团队、技术能力、产品创新或者市场营销都对其估值有重要影响,它们才是决定一家公司是否有潜力的内在因素。比如互联网公司,它们在初创的几年常常是不盈利的,如果根据类比法的计算公式,它们的价值会是0。然而这些公司其实发展迅速,不少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有效用户和流量,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另外,公司的IPO估值还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需求高,估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因此,IPO前的“路演”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路演是指证券发行商发行证券前针对投资者的推介活动,主要形式是举行推介会,对公司的业绩、产品、发展方向等作详细介绍。通俗来讲,它就像是电影的首映会,向目标受众宣传自己的产品,引发关注,刺激需求。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只要一家公司能把故事讲好,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估值。众所周知,马云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姜雨婷
微博互动专区
木星星星:说真的,每期在《第一财经周刊》最后写书评那哥们儿,他写的书评我从来没看懂过……犹豫了两年之后,我终于决定说出这个事实。
RE:呃,是劝你再接再厉?还是放过自己算了?
Leung进宝:诶,一财哥怎么换主编了,两期相近还是基本相同的话题,让我不得不怀念伊主编全方位的新闻视角以及涉猎的广泛。现在伊主编去了哪一家媒体呢?@第一财经周刊
RE:请搜好奇心日报。
与馨:看完了从年初到现在的每一期《看天下》、《三联生活周刊》和《第一财经周刊》。因为不想和国内形势脱节,又觉得碎片化、无体系的社交网站无法满足,所以自己找中文或原版书积累专业知识体系,还想去看更大的世界,对好多事情好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得更好。每天压力也很大,比如和本地人的差距,但上路本身即收 获。
RE:这么拼!
kksummer壹贰叁:@第一财经周刊 2014年第27期第四页第四段巴西0:7负于德国似乎笔误了诶……巴西人民会心痛的。
RE:我们错鸟,少算了一个球。
读者来信
求助一下
一财君好:
在浏览了若干本商业杂志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财。我相信一财不会令我失望。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作为一名准高二生,我在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就对商业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自此,周刊几乎期期被我揣入怀中,而且每次都爱不释手。在这个有点想法的年纪,冒昧询问亲爱的一财编辑们是否有些许与商业有关的资料也好,书籍也好,方法与点拨也好,能分享给我,我将感激不尽。
另外我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也希望能凭自己的实力考取北京的一所大学。正如鸟儿只有插上了翅膀才能飞得又高又远,我也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暑假还有一个多月,我希望在这段时间内能有所作为。
总之,愿一财越办越完美!
—卡琳娜
RE:与商业有关的书籍资料,这个命题太大。你先看看我们的阅读栏目吧。另外,95后怎么还在引用汪国真呢。
关于《存贷比口径有用吗?》一文的探讨
崔老师,您好。我在一家城商行工作,近日因工作职责分析了存贷比调整对我行的影响,发现存贷比释放流动性仅仅是监管机构给银行带来了无谓的工作负担,但媒体却并不知晓业内的实情。我们银行的信贷额度被人民银行紧紧管死,每月仅有4亿元的信贷额度,存贷比仅35%左右。表象和现实距离很远。
谢谢~
—张惠新
RE:谢谢您对我们杂志的关注。我在那篇《存贷比口径有用吗?》里说的存贷比值是全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值,我做的评论也是针对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至于您提到的监管部门对区域商业银行严格的标准,对于我们这种商业类杂志,细节是很有价值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多沟通。另外,我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正确理解了你的意思,要是理解有误,你再来信吧。(CBN崔鹏)
有关纸质版与电子版
一财好:
阅读《第一财经周刊》已经有4年时间了,一直非常喜欢你们的杂志,每天上下班途中阅读你们杂志成了我的一种小小享受。endprint
但我最近碰到一件烦心事,起因是之前读了你们的杂志很多有关一些好的点子、好的产品以及好的技术的文章,当时只是有个大概印象,最近生活中正好碰到了这些事,想再去找那些杂志看出来看,我就傻了眼了,这几乎成了一种奢望,因为杂志是纸质的,基本上读完就堆在那里,也很少进行整理。
我知道一财周刊已经有电子版在Android和iOS上发行,能否在读者订阅纸质版的前提下,以一种方式令其免费或者付少量费用使用该电子版客户端?这样既可以满足阅读的需要,还可以实现对精彩文章的收藏、整理以及转发,你说呢?
期待得到你的答复。
—忠实读者Zach
RE:建议已经收到,我们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你可以先在周刊网站上搜索。
文章质量
一财你好:
关于今年第26期中的高宇雷的《你真的需要Yo吗》,还有之前你们在这部分刊登的其他一些专栏,感觉仅仅是初级的陈述事实,没有深度挖掘。你们对想表达的主旨真的有很强的严密逻辑归纳论证吗?个人觉得这些专栏也是最能体现杂志本身水平的地方,可是对一财越来越失望。
崔鹏的文章中还能有些养分可以吸取,但是其他人的文章质量真的越来越堪忧。现在李洋也只写卷首语,不写专栏了,其他的很多文章就越发明显鸡肋,现在一小时就能翻完了,而且错别字越来越多。
还有想请求能否将商业评论对话的英文也一起放上,谢谢。
—赵予
RE:谢谢只喜欢阅读专栏的你的严格要求,只是商业评论和对话的英文不大可能一起放上,因为我们是中文杂志。
悦读
简直想把第300期的一财周刊保存下来。无论是对文艺二字的尖锐解剖,还是感同身受的“倒霉指数”,还有抖一抖这年头很多生活必需品的发家史……值得马克的太多,我真不是打广告的(一本旧杂志,至于么)~
—焉颜掩艳
RE:这大概就是卖家最喜欢看到的那种好评吧。
“寿司之神”有感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将在北京开店。贵刊的“商业就是这样”提到小野本人的寿司技艺完美,但这位米其林三星大厨却始终无法开出一家真正的分店。其实很难分辨制作工艺上的细微差别,寿司好坏与原材料关系很大。那部纪录片我也看了,我理解它推崇的是一种匠人的踏实,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才能有回报的一种“慢活心态”。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我们吃快餐赶公交的时候有多少人能食知其味呢?
—我爱蜂蜜网
RE:这话题你们聊,我先走了。
点赞之交算不算真朋友?
看了《点赞之交算不算真朋友?》,有点感触。文章说时代发展到今天,托技术进步的福,人类的生活从软件到硬件都革了命,社群关系也跟着改朝换代:互联网的诞生让我们有了网友,这个大集体又从版友、博友、淘友一路更新,现已进入“赞友”时间。于是点头之交变成了点赞之交。这种情况,每个人都不陌生。点赞可能是最省事的沟通方式了,因为如果评论的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掌握不好分寸。要是完全不给反馈评论,不说点什么,又显得太冷漠了。所以还是点个赞来得轻轻松松。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可是,这样的时刻越来越多,人就渐渐有点受不了,自己都会嫌弃自己略假。
—惠子
RE:所以点赞还是要由衷一点,不要那么Social。
本周我推荐
莱昂纳多出海飞来横祸
小李又出了一组眺望照,被人黑成“得了老年痴呆之后找不到家的即视感”。昔日路人也纷纷补刀一胖毁所有,“以后不要出现在海边了,安静地做个美男不好吗?”“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我要做张卷子冷静一下。”
推荐人:水玉呃
上榜理由:往事如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