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流相侏罗系层状与底水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2014-12-24王文刚贺彤彤别勇杰刘俊刚

石油化工应用 2014年3期
关键词:底水侏罗系井网

王文刚,贺彤彤,兰 庆,别勇杰,刘俊刚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吴旗侏罗系自2010 年以来陆续建成塞517、新240、新263、湾72-69 等15 个区块,截至目前共动用含油面积17.61 km2,地质储量1 029.98×104t,动用可采储量232.64×104t。目前油藏开油井321 口,平均日产液1 459 t,平均日产油689 t,综合含水54.0 %;开注水井70 口,注水量1 072 m3/d,月注采比0.63,累积注采比0.24;地质储量采油速度2.39%,采出程度7.46%,累计产油量76.84×104t。

1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 层状油藏地层能量低,油藏递减较大

新290-29、旗108-99 等层状油藏,砂体厚度<7.6 m,属于弹性弱水压驱动,地层能量较低,如:湾平1 井测试压力4 MPa,压力保持水平仅为41.7 %。油井投产满4 个月,液面下降趋势显著,随之油藏递减加剧(见图1)。

1.2 底水油藏油井采液强度偏大,含水上升快

吴旗侏罗系目前共有开发区块15 个,具有油藏规模小,局部边底水发育,部分油层厚度薄的特征,采液强度大易引起含水上升,目前底水发育油井开井220口,平均油层厚度6 m,底水厚度9.3 m,因受新248 等底水油藏部分油井采液强度偏大,含水上升,综合含水由去年12 月的51.4 %上升到54.0 %。目前新248、新237、新293、塞550 等油藏17 口油井目前采液强度偏大,含水呈上升趋势(见表1)。

1.3 井网不完善,自然能量开发区域流压下降明显

图1 吴旗侏罗系层状油藏投产满一年井时间拉齐生产曲线(22 口)

表1 吴起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表

油藏井网不完善,自然能量开发区域,流压下降明显,油井供液状况逐渐变差,油藏递减增加,稳产形势严峻。如新240 延10 油藏北部、中部井网不完善,流压由去年的5.61 下降到3.98 MPa,油井功图显示供液不足程度加剧,液面持续下降,例如:吴264-24 井液面由965 上升到1 062 上升到1 138 m,日产量由5.41 下降到2.41 t。

2 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2.1 合理注采井网的确定

式中:n-井网系数,代表单元内的总井数;T-相对总井数。

用长庆油田已开发同类油田实际采液指数与吸水指数比值计算结果,最优井网系数n 为9,即最佳井网形式为反九点,但由于延9、延10 油藏具有油砂体较小,油层纵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很难形成正规的面积注水井网,故吴旗侏罗系延9、延10 油藏井网形式采用不规则三角形注采井网。

同时根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计算得延9、延10 合理井距为250~300 m。综上所述,侏罗系油藏延9、延10 合理井距为250~300 m,井网形式为不规则三角形井网。

2.2 储层初期改造技术

2.2.1 层状油藏 层状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一般15.5 %~17.0 %,渗透率10.1~55.0×10-3μm2。早期常规水基泥浆钻井,由于有泥饼对储层的保护,油井普遍有初产。目前普遍采用水基聚合物泥浆钻井,不能形成泥饼。由于缺少泥饼对固井水泥浆的阻隔作用,从而造成固井液对近井地带储层的污染较严重,这也是近年来侏罗系油井大多数无初产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类油井射孔时要降液面,增产措施普遍选用小强度压裂解堵。例如:旗108-99 油藏,谷61-93 等2 口井采取复合射孔+爆燃技术,初产仅为1.08 t/d ,后对薛58-55等2 口井调整为小强度压裂改造投产,初期单井产能提升到4.14 t/d(见表2)。

2.2.2 底水油藏 对于侏罗系边底水油藏,按油层与底水之间的接触关系分为三类:Ⅰ类是油层与水层直接接触;Ⅱ类是油层与水层之间为薄泥岩夹层或致密砂岩;这些夹层对底水的锥进有一定的屏蔽作用;Ⅲ类是油层与水层之间为较好隔层(>2 m)。

底水油藏普遍表现为厚油层-厚底水或薄油层-厚底水等两种油水接触模式,孔渗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一般17.0 %~18.3 %,渗透率96.6~355.4×10-3μm2。

对于厚油层-厚底水接触模式油井,在齐油层顶射孔的同时,可适当增加射开程度;若初产不出时,可考虑小规模酸化解堵或小规模压裂改造。例如,对新240厚油层-厚底水油藏,油井采取小规模压裂改造投产,初产达到5.58 t/d。

对于薄油层-厚底水接触模式油井,必须严格齐顶射孔,且射开程度要适当控制;通过负压超深透射孔等手段争取有初产;若无初产可爆燃、挤土酸解堵,施工过程注意严格控制药量或排量。例如新263 延10 油藏,吴315-42 等2 口井采取小型压裂措施投产,因改造强度过大,压穿底水无初产,随后对新293 薄油层-厚底水油藏调整为爆燃技术改造,初产达到3.33 t/d(见表3)。

表2 旗108-99 延9 油藏改造规模统计表

表3 吴旗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储层改造政策执行标准

2.3 合理注水时机及注水技术政策的确定

2.3.1 合理注水时机的确定

(1)层状油藏:层状油藏边底水不发育,属弹性弱水压驱动,地层能量较弱,随着油藏的累计采出增多,地层亏空明显,导致油藏递减加剧,因此,应及时实施注水开发,分析认为注水时机应采取同步注水或注水滞后3 个月以内。例如:新290-29 油藏北部新投区,湾83-60 井初期注水压力为0 MPa,说明地层能量较低,需实施同步注水开发,及时补充地层能量;另外通过图1,油井投产满4 个月后液面下降趋势显著,随之油藏递减加剧,鉴于吴旗侏罗系注水见效周期为3 个月左右,因此建议该类情况的层状油藏注水滞后3 个月以内。

(2)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油藏能量可用每采出1 %的地质储量的压降值和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值以及水油体积比来评价。

利用物质平衡方程推出无因次弹性产量比:

另外根据边底水油藏能量评价文献资料,按水油体积比把边底水油藏分为:活跃型水体(水油体积比大于100);比较活跃型水体(水油体积比10~100);不活跃型水体(水油体积比小于10)。

再根据油藏水油体积比确定不同的开发方式:活跃型水体油藏主要依靠自然能量开发;比较活跃型水体油藏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至油藏压力下降到原始地层压力80 %左右转入注水开发;不活跃型水体油藏主要依靠注水开发。

根据水驱油藏物质平衡理论,计算吴旗油田塞517等侏罗系油藏水油体积比小于10,属于不活跃型水体,随着累积采出量增多,地层能量下降明显,应采用注水开发,注水时机为滞后6 个月以内。

实例:塞517 延9 油藏,投产8 个月后液量持续下降,月度平均递减达到3.9 %,随后转注2 口井,因地层累积亏空量达到3.32×104m3,转注前3 个月水井注水压力为0 MPa,随后上调配注及时补充地层能量,转注后第3 个月油藏月度递减降至0.5 %,油藏递减得到有效控制,分析认为该油藏注水时机应注水滞后6个月以内(见图2)。

对于比较活跃型水体的侏罗系油藏,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油藏稳产形势较好,借鉴长庆该类油藏开发经验,当油藏压力下降至原始地层压力80 %左右转入注水开发。例如,新263 油藏目前压力保持水平为91.3 %,地层能量较高,仍采取自然能量开发,油藏月度递减0.30 %,开发形势较好,后面根据油藏开发情况,适时转入注水开发。

通过合理注水时机的确定,及时完善注采井网,实施注水开发,补充地层能量,改善油藏开发效果。2013年共计转注29 井次,其中28 口油井见效,单井日增油0.51 t,累计增油4 179 t(见表4)。

2.3.2 合理注采比的确定 根据注采比公式:

图2 塞517 延10 油藏生产曲线

表4 吴旗侏罗系2013 年转注效果统计表

通过注采比计算及结合实际开发动态分析,吴旗侏罗系延9 油藏合理注采比为1.0~1.1,延10 油藏合理注采比为0.8~1.0。2013 年实施注采调整17 井次,对应16 口井见效,单井日增油0.31 t,累计增油1 273 t。

2.3.3 合理的注水技术政策

(1)层状油藏:储层砂体平面分布不均,且平面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易形成注入水单向突进,造成油井水淹,应采取温和注水,但鉴于目前层状油藏地层压力较低,需强化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因此,该类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政策为:水驱主向受效井实施控液生产,同时实施“平衡注水、点弱面强”的注水政策,及时动态分析,油水井双向调控。这类油藏开发较好的主要有旗108-99、新290-29 延9 油藏。例如新290-29 油藏地层压力低,强化注水6 井次,油藏递减得到有效遏制,月度递减由3.17 %下降到0.28 %。

(2)边底水油藏:该类油藏因边底水发育,水动力较强,边水推进、底水锥进引起油井水淹是该类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该类油藏开发技术政策应该界定为:油井实施控液生产的同时,执行“整体温和,内强外弱”的注水政策,防止边水的推进造成油藏边部油井水淹。

实例:新240 延10 油藏中部,对吴268-30 等4 口边部高含水井实施控液生产的同时,对油藏内部吴269-30、吴271-32 两口水井实施强化注水,注水4 个月后,吴268-30 等4 口井含水下降,平均单井日增油1.34 t,累计增油1 184 t。

2.4 控水稳油技术

2.4.1 确定合理井底流压、生产压差

(1)合理的井底流压:众所周知,降低井底流动压力可以提高油井产量,但是井底流动压力的降低有一个界限。矿场试井资料表明:当流动压力降低到一定界限以后,继续降低流动压力,油井产量不但不会增加,而且还会减少,即油井有一个合理的流动压力界限,这个界限与饱和压力有关,饱和压力越低,流动压力允许降低的范围就越大。这一流压界限值称为油井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

根据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可求得油井最低允许流动压力公式:

上式表明:影响油井最小流压的因素包括:地层压力,饱和压力,原油物理性质以及油井含水率。

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各油藏的最低井底流压。又由侏罗系油藏的油井流入动态方程可以得出:侏罗系油藏合理的流压为4.0 MPa。通过对吴旗侏罗系油井实际矿场统计,从井底流压与单井产量关系图(见图3,图4),可以看出井底流压保持在3.5~4.5 MPa 左右时,油井单井产能较高。

图3 吴旗侏罗系油藏流压与单井产量关系图

图4 吴旗侏罗系油藏流压与单井产量关系图

(2)合理的生产压差:通过矿场统计,吴旗侏罗系合理生产压差在4.1~4.9 MPa,油井含水上升幅度较小。例如新263 延10 油藏,从生产压差与含水上升率关系图可以看出(见图5),当生产压差小于4.5 MPa时,油井含水上升幅度较小,当生产压差增大时,油井含水上升幅度明显增大。因此,新263 区合理生产压差为4.5 MPa。

图5 吴旗侏罗系采液强度与含水上升率散点图

2.4.2 单井的合理采液强度 对于侏罗系边底水油藏,采液强度不仅是生产压差的大小反应,又是油井开采状况的综合结果,同时也是边底水油藏开采的重要指标。采液强度偏大易引起油藏边水的舌进和底水锥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增大油藏递减,因此,合理采液强度对于边底水油藏尤为重要。

通过吴旗侏罗系油藏各区块含水上升率与采液强度的散点图表明,采液强度愈大,含水上升速度愈快。假设按照目前的年产油量不变,若要保证含水上升率≤2.0 %,则吴旗侏罗系油藏单井合理采液强度应保持在0.8 m3/d·m~1.15 m3/d·m。2013 年共计实施调参控液生产31 井次,其中14 口井见效,综合含水下降5.2%,累计增油264 t。

2.5 “三小一低”解堵技术

2.5.1 油藏堵塞机理 分析总结侏罗系油藏在钻探、开发过程中,油层污染主要有:(1)多层系合采,地层水近井筒附近结垢;(2)开发过程中由于采液速度过快,地层松散天然粉砂和粘土、蜡质成分在近井地带沉淀造成堵塞;(3)措施液、修井液以及其它不配伍的地层水等外来液体的侵入,与本层地层水反应后,生成沉淀,堵塞地层。

2.5.2 低产井治理技术 根据吴旗侏罗系延9 延10储层孔渗性能相对较好,高强度储层改造易造成底水上锥或注入水突进等。因此,对吴旗侏罗系油藏平面上采液分布不均衡的低产油井,采取“三小一低”措施方式均衡平面上采液状况,确保油田持续稳定、高效开发。

对于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油井所处的部位,油层厚度及油层与底水的接触关系,选择适合油藏特点的措施方式和规模以及相应的工艺技术,使的措施效果得到较好的发挥,而尽量避免连通底水。结合堵塞机理,慎重选井,选井原则为:一是油井应处于油藏内部,避免人工裂缝与边水沟通;二是油层剩余有效厚度在7 m 以上,且构造位置比较高,以防底水上窜。

针对堵塞严重或隔夹层发育、厚度大,物性差用酸化、低洗措施无效或措施效果较差的油井,通常采用压裂解堵技术。但压裂解堵改造强度较大,通常易与底水沟通,为此在总结边底水油藏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侏罗系边底水油藏“三小一低”压裂解堵技术(见表5),并及时排液,减小了压窜底水的可能和对地层的损害。

实例:2013 年共实施“三小一低”解堵16 井次,单井日增油1.91 t,累计增油3 980 t。例如:吴238-15 井初期日液量10.79 m3,日产油9.64 t,含水10.7 %,随着开发地层松散的天然粉砂和粘土、蜡质成分在近井地带沉淀堵塞地层,日液量降至不足1 m3,随后最该井实施小型压裂措施解堵,液量提升至4.6 m3,日增油2.26 t,实施效果较好(见图6)。

表5 吴旗侏罗系油藏“三小一低”措施参数要求

图6 吴238-15 井生产曲线

图7 吴旗侏罗系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3 结论

(1)通过完善注采井网,精细注采调整,水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油藏水驱控制程度由上年的36.4 %上升到70.2 %,水驱动用程度由72.8 %上升到81.5 %。

(2)随着注水开发补充地层能量,地层能量逐步提高,注水开发区域地层压力由8.22 上升到8.42 MPa。

(3)通过控液稳油、注采双向调控,有效遏制油井含水上升幅度,全年含水上升率控制在1.76 %。

(4)老井月度自然递减逐年下降(近三年月度递减变化:3.05 %下降到1.98 %下降到1.27 %),开发形势变好,油藏处于高效、平稳开发状态。

(5)吴旗侏罗系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图(见图7),显示新240、新286、新263 三个日产油大于50 t 的主力油藏,以及整个吴旗侏罗系油藏均向高采出程度的方向发展,开发形势变好。

[1] 王绪本,等.靖安油田ZJ2、新52 区侏罗系精细油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6.

[2] 陈铁龙,蒲万芬,等.油田控水稳油技术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3] 魏国,等.靖安油田新56、ZJ4、塞248 区侏罗系油藏地质建模[C].北京凯圣特公司,2007.

[4] 朱圣举,张明禄,等编著.底水油藏的油井产量与射孔程度及压差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0,21(6):495-497.

[5] 金勇,唐建东,等编著.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优化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3,24(1):68-72.

猜你喜欢

底水侏罗系井网
底水厚度影响下的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西山窑组层序控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
基于油藏流场强度的井网优化方法研究
台北凹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天然气序列性研究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确定新方法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特殊的介观孔缝储渗体
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