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IC模式建构*

2014-12-24艺,敬

图书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虚拟环境实体

文 艺,敬 卿

(1.长沙学院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2.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

1 IC建设的背景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图书馆界就兴起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它综合了传统图书馆和e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重新诠释了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社会核心价值。Donald Beagle指出IC是一种独特的在线环境和一种新型的物理服务空间,为整合数字环境而专门设计的组织与服务传递模式[1]。谢菲尔德大学将IC定义为一个整合的学习空间,应该包含空间、资源和服务3个基本要素,并且图书馆IC建设应该包括物理空间建设和虚拟空间建设两个层面。这些基本的物理空间如个人学习区、小组学习区、会议室、写作培训室、休闲室已经得到初步发展,并且配有图像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硬件和各类应用程序、文字处理软件;在虚拟空间建设中,必要的网络接入、技术、各种设备支撑也日臻完备,使用户对所需资源实现了开放式的存取[2]。

图书馆IC模式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诸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实践,并已取得相应的成果。国内对图书馆IC模式的研究,也逐渐从对于图书馆IC概念的分析,深入到对于图书馆IC模式的具体实践研究中。

2 层次分析法的内容介绍

2.1 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萨迪教授基于在决策中大量因素无法定量地表达出来而又无法回避其在决策判定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提出层次分析法[3,4]。层次分析法首先将复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分成若干层次,以同一层次的各要素按某一准则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其重要性,以此计算各层要素的权重,最后根据组合权重并按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5]。

2.2 数据筛选与模型建立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源,结合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以及对湖南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走访,笔者构建了图书馆IC模式基本结构,将构建图书馆IC模式作为总目标层,其下分为三个要素层和多个指标,从图书馆IC模式构建(A)的角度确定三个准则层,分别为:实体层(B1)、虚拟层(B2)、支持层(B3);结合所收集的调研资料,在三个准则层要素下,筛选出9个准则方案。其中:实体层(B1)包括了实体空间(C1)、硬件设备(C2)、服务设施(C3)、软件配备(C4)、信息资源(C5);虚拟层(B2)包括了服务设施(C3)、软件配备(C4)、信息资源(C5)、虚拟环境(C6);支持层(B3)包括了虚拟环境(C6)、服务组织(C7)、服务规范(C8)、服务评价体系(C9)。

根据上述确定指标,构建的图书馆IC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IC模型构建

2.3 权重确定

对任意两因素进行重要性比较时,需要对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之比做出判断,给予量化,在AHP法中,引入了1-9的标度。根据重要性的等级,表示因素1相对于因素2的重要性一般可分为:一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对应标度可用标度1、3、5、7、9表示;处于两相邻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可用标度2、4、6、8表示。反之,若比较因素2相对于因素1的重要性一般可分为:一样重要、稍微重要、较强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对应标度分别用倒数1、1/3、1/5、1/7、1/9标度表示;处于两相邻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标度分别用倒数1/2、1/4、1/6、1/8表示。依据以上原则,分别对指标体系各层次内各因素比较判断后,运用AHP法,得到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其合理性。层次做单排序,对每一层因素进行重要程度比较分析。在目标层次下,对所有指标因素的权重进行总排序,得到对目标层起作用的主要指标因素[6]。

3 数据分析

本文依据湖南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对各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进行的打分,建立判断矩阵。

3.1 构造判断矩阵

笔者构建了A-B判断矩阵 (如表1所示),其中权重值Wi(0.665 1、0.103 8、0.231 1)代表实体层(B1)、虚拟层(B2)、支持层(B3)分别对于建设目标图书馆IC模式(A)的重要程度,三个准成层按重要程度递减的方式排名,依次为:实体层(B1)、支持层(B3)、虚拟层(B2)。

首先,在完成建设目标图书馆IC模式(A)的过程中,实体层(B1)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环节,这与传统图书馆建设的发展重心基本一致,一个高水平的图书馆需要过硬的实体条件如图书馆的占地空间、硬件设备的齐全以及各项信息资源等做基础条件。

其次,支持层(B3)的重要性优于虚拟层(B2)。说明系统化的优质服务是图书馆IC模式(A)尤为强调的一个环节,图书馆是以服务为主导的部门,服务的水平可以反映出图书馆的层次。在实现图书馆IC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在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之上,拓展服务的渠道,深化服务的理念,如向读者完全开放各类硬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打破将读者定位为图书馆利用者的传统观念,与读者共同努力,打造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表1 A-B判断矩阵

B1-C 判断矩阵如表 2 所示,其中,权重值 Wi(0.288 8、0.209 4、0.166 3、0124 4、0.211 1)代表实体空间(C1)、硬件设备(C2)、服务设施(C3)、软件配备(C4)、信息资源(C5)分别对于准则层目标实体层(B1)的重要程度。对于实体层(B1)来说,各方案按重要程度递减的方式进行排序,依次为:实体空间(C1)、信息资源(C5)、硬件设备(C2)、服务设施(C3)、软件配备(C4)。

对于实体层(B1)来说,各方案重要程度虽有排名之分,但各权重值之间分值无太大差异,说明各项方案需大致均衡纳入实体层(B1)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IC模式的实体层(B1)建设的具体内容也基本复制了传统图书馆硬件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大范围的占地空间、完整的中外文信息资源,各项软硬件设备、服务设施的配备同样对于准则层目标实体层(B1)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

表2 B1-C判断矩阵

表3 B2-C判断矩阵

B2-C 判断矩阵如表 3 所示,权重值 Wi(0.354 4、0.174 5、0.124 0、0.347 1)代表服务设施(C3)、软件配备(C4)、信息资源(C5)、虚拟环境(C6)分别对于准则层目标虚拟层(B2)的重要程度。 对于虚拟层(B2)来说,各方案按重要程度递减的方式进行排序,依次为:服务设施(C3)、虚拟环境(C6)、软件配备(C4)、信息资源(C5)。

在虚拟层(B2)的建设中,服务设施(C3)和虚拟环境(C6)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这也正是图书馆IC模式建设的特色之处。服务设施(C3)包括图像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硬件和各类应用程序、文字处理软件,在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这类设施的管理大多采用或外包给文印室或交由图书馆专人管理的方式,并未完全实现免费公开,而且各项设施的采购也将价格低廉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导致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尚未完全引入。虚拟空间(C6)的建设,同样需要必要的网络接入、技术、各种设备的支撑,目前的发展现状,也与服务设施(C3)基本类似。

图书馆IC模式(A)的实现,要求在其虚拟层(B2)的建设过程中,摒弃传统图书馆的理念,最大限度引入最新的软硬件设备,并完全不设防地提供给读者利用,最大限度地赋予读者自主管理的权利。

表4 B3-C判断矩阵

B3-C 判断矩阵如表 4 所示。 权重值 Wi(0.358 4、0.181 0、0.140 7、0.319.9)代表虚拟环境(C6)、服务组织(C7)、服务规范(C8)、服务评价体系(C9)分别对于准则层目标支持层(B3)的重要程度。对于支持层(B3)来说,各方案按重要程度递减的方式进行排序,依次为:虚拟环境(C6)、服务评价体系(C9)、服务组织(C7)、服务规范(C8)。

虚拟环境(C6)和整个服务评价体系(C9)是支撑支持层(B3)的两大支柱。虚拟环境(C6)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虚拟层(B2)和支持层(B3)两个准则层建设的优劣,需要在图书馆IC模式(A)建设过程中,加以特别关注。服务评价体系(C9)是开展各项服务的重点,建设好适应于图书馆IC模式的服务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制定好服务组织(C7),制定服务规范(C8)。

3.2 层次排序

综合上述层次单排序求得层次总排序A-C判断矩阵权重值Wi(0.192 1、0139 3、0.147 4、0.100 9、0.153 3、0.118 9、0.041 8、0.032 5、0.073 9)。对于目标层图书馆 IC 模式(A1)建设来说,各方案按重要程度递减的方式进行排序,依次为:实体空间(C1)、信息资源(C5)、服务设施(C3)、硬件设备(C2)、虚拟环境(C6)、软件配备(C4)、服务评价体系(C9)、服务组织(C7)、服务规范(C8)。各方案 C1-C9 对于总目标 A 的权重影响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各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影响比例

根据图2,对于总目标图书馆IC模式(A)构建来讲,最重要的是给予足够的实体空间(C1),这种空间上的需求明显高于传统图书馆建设对于图书馆馆舍的需求程度。其次,图书馆IC模式建设也需要图书馆本身配备齐全的服务设施(C3)、优质的硬件设备(C2)和丰富的信息资源(C5),这符合传统图书馆建设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图书馆IC模型建设还需要在虚拟环境(C6)、软件配备(C4)、服务评价体系(C9)、服务组织(C7)、服务规范(C8)等方面提供保障。

4 图书馆IC模式构建的总结与讨论

通过对以上图书馆IC的构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建设图书馆IC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依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相应的方针与政策。

4.1 图书馆IC模式的结构特点

图书馆IC模式的建构,根源于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又与传统模式有细微差别。传统模式强调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硬件设备的完整性,越是优质的图书馆,馆藏文献越是丰富,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也更多。除此之外,传统图书馆还强调优质化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将服务读者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

相较于传统图书馆而言,图书馆IC模式的构建,以实体空间建设、信息资源配备、服务设施齐全、硬件设备配置和虚拟空间规范五个方面为基本结构。

首先,图书馆IC模式必须给读者配备独立的活动空间,读者可以在图书馆馆舍的特定范围内,安排自己的各项活动,如可以根据图书馆小组学习区、会议室、休闲室等各个区域的功能特性,分别组织学习小组、举行小型演讲会、沙龙交流会等。在给读者提供这种独立空间的同时还得保障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的正常运营,这是对图书馆更深层次的要求。其次,在图书馆IC模式中,信息资源的系统配备不可或缺,这与传统图书馆建设的要求基本一致。再次,图书馆的IC模式,依据服务功能的差异,将传统的图书馆硬件设备细分为服务设施、硬件设备和虚拟空间设备,并且对于各项设备设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图书馆放弃原有以节约成本为基本出发点的采购模式,转为依据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各项设备设施,如彩色3D打印机、图像扫描仪等,而且还必须最大限度地提供给读者自主使用的权限。

4.2 图书馆IC模式的服务管理体制

图书馆IC模式的特点决定其服务管理方式的特殊性。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强调服务读者的宗旨下,基本由馆员引导读者来使用图书馆的各项设施和资源,图书馆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馆员的素质培养和教育。

图书馆IC模式的服务强调服务评价体系、服务组织、服务规范的三位一体。建构服务评价体系既是图书馆IC模式下服务开展的基础,又是检验图书馆IC模式服务是否到位的检验指标。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结构和制定服务规范来保障图书馆IC模式的服务开展。在此过程中,更加强调读者的自主使用权,馆员既要服务于广大读者,又要给读者充分的自主空间,图书馆的管理对象既包括馆员,还包括读者,读者更多的是以主人姿态来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安排,甚至是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图书馆IC模式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新形式。它既提供了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也对图书馆的各项指标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这种模式的出现值得图书馆界的深思和参考。

[1]胡力.近年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进展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9-15.

[2]李伟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IC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l(9):76-80.

[3]赵娟,李东锋,等.基于AHP法分析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2):147-150.

[4]周宾,陈兴鹏,吴士锋.基于AHP模糊推理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度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7):1200-1206.

[5]赵娟,李东锋,等.基于AHP法分析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2):147-150.

[6]胡列格,何其超,盛玉奎.物流运筹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虚拟环境实体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如何通过虚拟环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库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综合服务设施系统调查探究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虚拟环境下大数据智能并行聚类方法研究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