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奈的苟活

2014-12-24

科学24小时 2014年5期
关键词:瑞克狼群猎物

卓 然

为什么某些品种的狗和狼在形体上如此相似?为什么人们都在传说它俩归属同一个祖先?为什么哈士奇这么2,而狼却很凶狠呢?狗和狼究竟有什么关系?它们适应环境,夹缝求生的本领究竟谁的更高呢——

假如有人想养一只狼做宠物,一定会招来大家的嗤笑或惊叹。“养虎”都可“成患”,狼可比虎更凶残啊!但美国的瑞克一家却不同意这个说法。家住威斯康辛州欧克莱尔附近的瑞克一家和宠物“威利”——一只郊狼已经相伴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时光。威利像宠物狗一样完全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它在瑞克的女儿海莉的床上打瞌睡,与海莉和瑞克玩耍。一家人对它也有很深的感情。

被初步破译的狼语

狼具有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除狼嚎外,还有狼吠、狼啸、狼哭、狼哀、狼鸣、狼呜和狼呻等多种交流方式。其中狼嚎的主要目的有:头狼获得猎物的信息后,将分散的狼群召集在一起;狼群成员之间传递彼此发现的情况,它们有相互传递信息的本领。每个狼群的所有成员都非常熟悉彼此的声音,方圆十几千米内,几只或十几只的狼群成员能够顺畅联络,它们都清楚彼此的位置与状态。

世间百态利弊交连,互为因果。狼的鸣叫在召唤家人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向其他狼群暴露了自己的方位,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狼群的领地范围较广,几个狼群之间不可能没有重叠。落单体弱的孤狼在野外联系族群时都非常谨慎,仔细观察周围,在确认没有潜在危险后才发出声响。之后还会多次回望,看是否遭到其他狼群的跟踪。有经验的猎人都知道,近一半的狼死在自己同类的手中。

假如一只狼在野外无所顾忌地尽情鸣叫,这说明它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巢穴。既然回到了自家门口,当然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就是遇到危险也可以轻松应对,或躲藏或呼救或勇敢面对。这种心理与人类“临近家门,不惧贼人”的心理非常相似。

狼群集体嚎叫也包含三种不同的意思:声音悠长,中间间隔时间稍长的嚎叫声,代表狼群在声明领地主宰的身份,告诫闯入者尽快离开,免得遭殃;短促浑厚,略显兴奋的嚎叫声,是狼群捕到猎物后,宣布自己才是猎物的真正主人,居心叵测者休要靠近;当狼群发出音调长短不一,声声相连,却又无规律可循的嚎叫声时,说明它们正遭遇危险,而且寡不敌众。嘈杂的交替嚎叫,无疑可以迷惑对手的判断,使自己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美国内战时期,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率队在山区转移时,听到附近似乎有一个庞大的狼群在嚎叫。格兰特将军命人侦查狼群情况,以免士兵被狼所伤。领命者很快回来报告说,只有两只狼在交替嚎叫,而并非一群狼。这让格兰特深受启发,他随即采用以少充多的迷惑战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后人将其称为“Beavgeste”效应。

为了食物

在世界多处古人类活动遗址发现的狗完整骨架证明,狗依附人类的历史已有数万年了。动物学家经过骨骼特征比较发现,这些所谓的狗是介于狼和狗之间的准狗,人类豢养它们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自己追捕猎物,而且忠诚可靠。

那么,嗜杀成性的狼是如何与人类走到一起的呢?

这首先“归功”于狼的狡诈,极少有动物拥有如此的生存智慧。“狼行千里也吃肉”的格言,似乎是说狼是纯粹的食肉动物,其实不然。很多狼,特别是郊狼是不折不扣的杂食动物。活食鲜肉固然理想,不劳而获的腐肉也能将就,啥肉都没有了,青草嫩叶也可果腹。不像一根筋的狮子老虎,没有肉宁可饿死,也不会尝试其他食物。

据生物学家考证后推测,5万多年前,地球因干旱引发了连片野火,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烧毁,很多动物也因此遭殃。狼因深入地下的巢穴而幸免于难,但却因食物奇缺而饱受煎熬。

难捱的饥饿使狼把目光瞄向了人类的聚居地,试探着捡拾人类丢弃的残羹冷炙……慢慢地它们发现,直立行走的人类并没有它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有的人还善意地扔一些食物给它们,这让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渐渐地,光顾人类驻地成为它们的日常活动,人类温暖的手掌也让它们备感亲切……最终,一部分狼逐渐变成了狗。

狗如其人

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的,就像猪是由野猪、鸡是由野鸡进化而来的一样,它们都是按照人的意志和喜好不断杂交繁育至今的。而与人类合作最密切,最能体现人的意志,甚至连人的脾气血性都有所继承的动物就是狗,准确地说是谱系纯正的纯种狗。

小布什和克里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他们的宠物狗也成了部分选民议论的焦点,甚至还有“谁是美国第一犬”的赌局。

当时很多人支持的是克里和他的宠物犬——一条名叫吉姆的德国牧羊犬。因为吉姆和它的主人一样,表现得沉着、冷静,并显露出极富理性的逻辑思考力,当时的美国急需具备这样品质的政治家。而小布什的狗就显得浮躁多了,这头纯种的苏格兰梗犬对主人简直是亦步亦趋,紧随其后。它易怒、冲动且鲁莽,模样凶,叫声响。它还“不拘小节”,有随地小便的坏习惯,但小布什偏偏视它为“掌上珍宝”。结果,恰恰是这条苏格兰梗犬成了“美国第一犬”,沉着冷静的克里以微弱之差输给了布什。当时就有人断言:美国还要在浮躁的喧嚣中徘徊。

识时务的不仅是狗

狗其实是最识时务的动物,它们的进化不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本能,而是根据人类的需要。忠诚已是它们最后的本钱了。

人类祖先最早需要狗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类捕获猎物,它们嗅觉灵敏、力量威猛、行动迅速,那是狗在自己的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了,它决定着人类的生存与否。随着金属工具的问世,人类的生存不再依靠狩猎,狗的身价随之下滑。好在人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私有财产,狗才找到了新职业——看家护院。后来,在看家护院之余,狗还得兼作人的宠物才能填饱肚子。这就需要它们收敛过去的凶相,“学习”一些讨人喜欢的把戏。正是具备了这种无条件与人类合作的精神,狗才有了今天。

其实识时务的不仅是狗,早在1917年,俄国的遗传学家德米特里·博兰耶夫为了印证驯化“神功”,连续做了驯化狐狸的试验。他想看看这狡猾的精灵,究竟要经过多少代的驯化,才能变成温顺的宠物。最早接受驯化的狐狸一见到人就惊恐万状,宁肯撞死在围栏上,也不愿与饲养人员合作。连博兰耶夫的同事们都认为,这项试验一定会无果而终。

可为了食物和生存,狐狸逐渐放弃了抗争,最终屈服于人类。经过40多年,大约36代之后,博兰耶夫的养殖场已经有了4000多只狐狸。它们不断进化出狗的习性,见到生人不再逃避,而是鸣叫着引起你的注意,还学会了摇尾乞怜和从饲养员手上叼取食物。取样检测表明,狐狸的紧张激素,如肾上腺素与它们的前辈相比明显减少,连肾上腺也变小了。而它们大脑中的血色素水平却显著提高,这证明有一种神经传递素在影响狐狸情绪的变化。

博兰耶夫在20世纪80年代去世后,他的狐狸驯化研究工作留给了同事柳德米拉·特鲁金。特鲁金克服了重重困难,至今仍继续着这项试验。近日,特鲁金向媒体透露,他们驯养的狐狸,已经能够作为宠物进入普通人的家庭了。看来,识时务的不仅是狗,哪怕是狡猾的狐狸,也有为了生存而放弃底线的一天。

猜你喜欢

瑞克狼群猎物
三木落
母性的力量
主动出击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敌人派(上)
Duck-billed platypuses
敌人派(下)
聪明误
重返·狼群真实版“与狼共舞”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