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中的就业机遇

2014-12-24王文乐

神州学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李慧海归留学生

王文乐

当下谈起留学生就业,总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

“我国去年海归人才超30万”、“海归就业遇冷”、“海归精算学生遇尴尬”、“海归就业战,你的心理够强吗”……时时扑来的媒体报道,为即将结束留学生涯、真正扛起社会责任的留学生带来了种种揣测和不安。

无论是留在海外还是回国,就业考验着每一个留学生对梦想的坚持。这个过程充满了眼泪与欢笑、期待与失落、坚持与放弃、失去与收获。

还是讲一个故事。

在找到工作之前,法国国立卡昂大学的工程力学和数学硕士李慧做了整整9个月的“海待”。毕业后,为了能够在法国找到工作,她在法国各大招聘网站遍发求职信,不放过任何一个面试的机会。然而当时的法国,还存在着一个限制外国人在法国找工作的盖昂通函,几个月过去后,李慧的工作仍然没有眉目口眼看着在法国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在法国的长期居留证的有效期所剩不多,压力之下,这个有梦想的留学生甚至曾经计划先找一个法国朋友假结婚转变身份以便于找工作;也曾经计划自己创业,开一个外贸公司,挨家挨户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还曾经差点去了一个小作坊公司,为一个她极为讨厌但答应帮她转身份的人工作。

李慧不断地为梦想坚持着,她去三一重工在巴黎的展会工作了1个星期,每天工作17个小时,希望通过积极表现获得中国老总的赞赏和推荐;她到一个法国富商家中去做保姆;去律师事务所应聘翻译岗位……她的热情与努力使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不同行业的朋友,给了她各种建议。渐渐地,李慧清晰了自身的优势,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她越来越坚信自己能够在法国找到工作。终于,在居留证有效期还有2个月时,法国的一家石油集团向这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和中文的女硕士打开了大门,为李慧提供了一份满意的职业。

回首那9个月找工作的经历,李慧觉得:“如果我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可能就不会接触到这么多人和事,得到那些和生活、职业、梦想有关的,对我的未来有极大帮助的、无形的精神财富。”

除了在海外就业的李慧们,大量留学生选择了回国,他们面临着更大的“转型中的烦恼”。据统计,2013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5.35万人,同期中国国内高校的毕业生数量是699万人。2014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新--高,他们和海归们将挤上同一班“开往就业的地铁”,当然,一部分人可能挤不上去。

“国内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差,在和海归竞争时,并不处下风。而不少海归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业地域的选择上也大都集中于大城市,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不少海归成为海待。”一位海归表示。

据了解,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期,产业转型之初,创造高端就业岗位的速度远远低于毕业生的增速。当代多数普通留学生在专业、就业、择业的价值取向和心态上与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员相比,实际上并不存在太多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局限性。在国内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的感受更为直接,“在筛选简历时,看到应聘者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可能会多留意一下,但真正到面试时,还是看重个人能力。”

就业的过程考验着留学生们的坚持与梦想。其实,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留学生们,在回到转型中的中国时,面临的更多的是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遍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的先行者。如今,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海归在承继了“西学东渐”、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新中国、参与改革开放的使命后,又肩负起了新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

从现在开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不到6年的时间,对于正在就业的留学生们来说,这正是他们努力奋斗的关键期。难得的是,这一奋斗期与国家和时代的需要如此合拍,只要理性思考,合理规划,就不会迷失自己的追梦节奏。

猜你喜欢

李慧海归留学生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李慧、赵柳作品
李慧作品选登
留学生的“捡”生活
我和我的“作家梦”
“海归”返乡当“猪倌”
Ecological problems identification in our country
新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