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读

2014-12-23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多义义项范畴

李 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娄底,417000)

一个单一的词形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有关联的义项,这种语言现象被称为一词多义。Lyons 曾经指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世界上都不可能有一种自然语言存在一词一义[1]。

诞生于1980 年代的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学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angacker 和Lakoff 等。认知语言学在1980 年代末引入我国,在国内经历了初步引进和应用阶段、多方位的发展阶段和逐渐国际化阶段。简单来说,认知语言学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2]。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以及意象图式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一 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Lakoff 和Taylor 认为理想化的认知模式可用以解释原型范畴,强调范畴化过程中人的主观认知能力和想象力;语言中的范畴都是原型范畴,一个多义词有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语义范畴就是围绕这个原型义项不断向外扩展而逐步形成的[3]。

下面将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结合实例探讨辐射型、连锁型和综合型的语义拓展。例如“body”,根据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此单词有5 个义项,分别是:身体,躯干,尸体,团体/群体/社团,(物体的)主要部分[4]79。“身体”是“body”的原型意义,其它4 个义项围绕此义项产生,是边缘义项,并与原型意义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词义扩展的辐射模式。此模式体现了向心性特征(如图1)。

图1 body 的语义拓展

根据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英语中的单词“story”,有3 个义项:故事;(对所发生的事的)叙述,描述;(新闻)报道[4]781。义项“故事”是“story”的原型意义,其余的意义都在前面的意义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而在延伸过程中,后边的意义逐步脱离其原型意义,导致“新闻报道”这个义项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故事”这个原型意义没有必然联系。这是词义扩展的连锁型模式,它体现了开放性特征(如图2)。

图2 story 的语义拓展

图1 和图2 体现的辐射型和连锁型语义模式是常见的词义扩展模式,分别体现了范畴的向心性和开放性特征。然而,词义的扩展还可能出现综合型模式。因为语义范畴中的原型会出现“裂变”或者“转换”,可出现连续次范畴化现象,再以分裂或者转换的义项为次原型,然后在次原型的基础上延伸出其它义项。例如形容词“black”,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①黑色的;②黑人的;③咖啡或茶不加牛奶/奶油的;④极糟糕的,倒霉的,暗淡的;⑤(幽默)令人压抑难过的[4]73。“黑色的”是原型意义,其余的②③④义项是通过辐射型模式延伸出来的,而⑤是以④为次原型而产生的义项(如图3)。

图3 black 的语义拓展

二 隐喻和转喻与一词多义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扩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隐喻和转喻的语言是不能想象的:这两股力量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结构所固有的。”[5]

(一)隐喻与一词多义

Lakoff 和Johnson 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在我们的思维、语言和生活中无所不在[6]。隐喻是通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实现,即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相似性是隐喻认知的基础,隐喻理论与词义扩展密切相关。

名词move 的基本意义是“位移(通常是指人或者事物的位置或地点的改变)”,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名词move 的词义逐渐扩展。

例1 Modigliani announced his move to Montparnasse in 1909.

莫迪里亚尼1909 年宣布他要搬到蒙帕尔纳斯去。(搬迁)

例2 It may also be a good move to suggest she talks things over.

建议她仔细讨论一下这些事情可能也是一个好的做法。(行动)

例3 His move to the chairmanship means he will take a less active role in day-to-day management.

他主席职务的调任意味着他将更少地参与日常管理工作。(职业的变换)

例4 His move to the left was not a sudden leap but a natural working out of ideas.

他左倾的转变并非突然,而是思想发展的自然结果。(转变)

例5 With no idea of what to do for my next move,my hand hovered over the board.

不知道我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我的手在棋盘上方举棋不定。(一步棋)

在例1 中,move 从地点或者位置的改变这一领域转用到了居住地或者工作场所的改变。例2中的move 从位移投射到了人的行为领域,表示“行动”。例3 中的move 将移动或变化的特性投射至职业领域。例4 中的move 将变化的特性隐喻投射到抽象的政治、思想领域。例5 的move 将移动的特性投射到了棋类的娱乐活动中。

(二)转喻与一词多义

转喻是建立在邻近性的基础之上,它涉及的是同一认知域中两个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转喻认知机制在语言上表现为由一事物指称与之相近或者有关联的另一事物,比如用容器代内容,局部代整体,整体代局部等。例如:

例6 The pot was boiling. 锅里的水烧开了。(容器代替其中的水)

例7 It cost him his head. 这要了他的命。(局部代替整体)

例8 She washed her head yesterday. 她昨天洗头了。(整体代局部)

转喻认知基础上的词义扩展主要体现在词类转换上,词类转换是语法转喻起作用的结果。词性转换不会导致词义的巨大偏离,相反,其意义一般会紧密相关。转喻理据基础上的词类转换主要是动词和名词的相互转换,例如:

表1 动词和名词的相互转换

由表1 可知,隐喻是一词多义现象出现的认知基础,转喻机制对词类转换有较强的解释力。

三 意象图式与一词多义

Langacker 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ajector,TR)、界标(landmark,LM)和路径(PATH)3 部分组成,TR 为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LM 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照,TR 所经过的路径称为PATH[7]。意象图式既表示静态关系,又表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例如介词in,它的空间意义主要如下:第一,表示静态包含关系,如The bed is in the room,见图4。第二,表示从外到内的动态过程,如Children rush in the room,见图5。这个从外到内的过程包含3 个阶段,依次是:射体在界标外,射体与界标接触,射体包含于界标内。第三,表示包含结果,如I put the card in my wallet。事实上,此例中的射体card 也经历了由外到内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最后的包含结果被凸显,正如图6 中的第3 个实线圈,它代表的是第3 个阶段,而这个阶段是唯一被凸显的。

图4 in 静态包含关系的意向图式

图5 IN 的意象图式:由外到内的动态过程

图6 IN 的意象图式:静态包含结果

表2 in 的语义拓展

In 从物理空间领域投射到时间、范围和状态等目标域,产生了丰富的语义(见表2)。在此主要分析in 从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投射。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最基本的哲学理念,两者相辅相成。当介词in用以表示时间时,发生的事件是射体,时间是界标,被隐喻为抽象的容器。由此可见,in 与表示时间的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相结合,形成了in 表时间的隐喻意义。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和解释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一词多义的内在生成机制,即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的作用而产生的,而且有助于我们开拓语义学研究的新领域,解决其难以阐释的问题,又有助于促进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语言学研究融入现代前沿科学研究并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提供研究方法。

[1]LYONS 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151.

[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8.

[3]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44.

[4]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ULLMANN S.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M].Oxford:Basil Blackwell,1962:6.

[6]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2.

[7]LANGACKER,RONALD W.Concept,image and symbol: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0:175.

猜你喜欢

多义义项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Enhanced Precision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