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俄日经贸关系

2014-12-23苏斯洛夫ЛВ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俄罗斯日本经济

苏斯洛夫Л+В

摘要:俄日关系是俄罗斯国际关系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在俄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俄日经济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迄今为止俄日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仍很薄弱。未来俄日两国将加快推进地区合作机制,共同开拓潜力巨大的经济合作空间。

关键词:俄罗斯;日本;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5.128.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2—0015—07

一、引言

无论是苏联时期、苏联解体以后,还是在俄联邦形成时期,俄日关系始终是代表两国经济利益的关键环节。俄日关系对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俄日关系本身就是从俄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体系中独立出来的。其特点为:尽管俄日两国为长期经贸合作伙伴,但由于二战结束后未调节好领土问题,两国关系仍发展缓慢。由于两国在冷战中军事政治方面处于敌对状态,冷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双方经济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俄联邦以及一批独联体国家。俄经济在由计划经济转型至市场经济进程中发生了深刻变化,俄日经贸关系受此影响而发展不稳定。此后,俄日关系逐渐稳定下来。俄消除199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后,两国贸易额不断上升,2008年已达296亿美元,是1998年的7.7倍。俄也因此成为日本在欧洲的第二大经贸伙伴,仅次于德国,居日本对外经贸合作伙伴第13位,其中中国、美国、韩国位居前三位。

由于2009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俄日经济都呈萧条趋势,导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2009年俄日贸易额与2008年相比下降60%。据日方数据,俄2009年对日出口82亿美元,是日本对俄出口额的2.7倍。2009年日对俄出口30亿美元,不足2008年的五分之一,尤其是对俄汽车等运输工具出口大幅度下降。2009年俄贸易总额中日本所占比例降至3.1%,日对俄出口的药物、计算机设备数量增加,俄向日出口的原油及有色金属矿产品数量增加。

俄日贸易也受到俄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制约。首先,俄决定大幅提高原木出口关税,影响到俄日贸易发展,因为数十年来对日木材出口在俄对日出口贸易中占重要份额。其次,俄决定提高日本二手汽车进口关税,也深刻影响到双边经贸关系。例如,2009年俄自日本进口汽车数量减少到2008年的5%。

2010年初,俄日双边贸易关系略有进展。据日方数据,2010年2月俄对日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同比增长83.9%;日对俄出口额约为4.4亿美元,增长了90.2%。日自俄进口原油增长119%,进口钢材增长102%。俄进口日汽车增长242%。2010-2012年两国贸易发展仍保持良好趋势。

最近十年来,俄日双边贸易发展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俄对日出口贸易中石油及石油产品、煤炭、铝等有色金属居主要地位,日对俄出口贸易中汽车、建筑设备和采矿设备居主要地位。双边贸易结构中暂未显现任何潜在变数。

俄远东地区对俄日经贸关系发展有重要意义。俄绝大多数出口日本货物(部分出口货物途经黑海和波罗的海港口)和较大部分自日进口货物(大部分货物都途径芬兰和其他西欧国家)都经远东运人。远东地区本身也积极同日本开展贸易,且其贸易额占两国总贸易额的20%以上,例如,2003年占22.8%,2004年26.1%,2005年28.9%,2006年23.1%,2007年25.4%,2008年23.1%,2009年35.6%。须指出的是,2012年远东同日本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23.2%,但出口所占份额为28.9%,进口所占份额为9.3%。

俄远东地区同日本经济关系发展趋势同俄日贸易趋势基本吻合,即自2003年起贸易额大幅增长,而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急剧下降。俄远东地区对日经贸关系重要特点是,该地区不仅根据俄日两国国家间一系列协议及合同开展贸易,同样根据日本同俄远东地区签订的合同开展经贸合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弄清两国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趋势,对其作出评价,并分析阻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

二、俄日经贸合作

俄海关局数据显示,2012年俄日贸易额为312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5.3%(见表1)。其中,俄出口额为155亿美元(增长6.3%),而进口额为157亿美元(增长4.4%)。俄在日对外贸易伙伴中居第15位,俄占日对外贸易额的1.9%。2012年日在俄对外贸易合作伙伴中居第8位,进口额居第4位,出口额居第9位,日在俄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为3.7%。

俄海关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俄日贸易额为43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6.0%),其中出口额为23亿美元(增长13.1%),进口额为20亿美元(下降1.1%)。

在俄对日出口中矿产品占80%以上。俄对日主要出口商品:原油、液化天然气、石油产品、未加工铝、石煤、钯及未加工铂、木材、铁合金、拖船、顶推船、鲟鱼和红鳟鱼,这些产品占出口商品的98%。俄自日进口商品包括:汽车、设备、交通工具、化工产品、金属及金属制品。俄自日主要进口商品:载人载货汽车、汽车零件及用品、建筑技术设备、印刷设备、无线电和电视设备、医疗技术设备、发电设备、起重运输器械,这些商品占全部进口商品的85.7%。

2012年俄日两国服务贸易额9.97亿美元,其中俄对日出口5.55亿美元,自日进口4.42亿美元(见表2)。

俄对日服务出口主要是客货运输及其他交通服务,各种公务、职业、技术服务。在日对俄服务出口中,旅游业和技术领域服务居于首位。

三、俄日投资合作

俄日投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截至2012年末,日对俄累计投资额约为110亿美元(见表3),其中投资性贷款占绝大部分,俄通常用其向日本公司购买商品。

2012年日对俄直接投资为2.5亿美元。在对俄投资的非独联体国家中,日本居第8位,日本累计投资额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截至2010年底,日本对俄投资达90.22亿美元,占俄利用外资总额3 001亿美元的3.0%,其中直接投资占0.8%。

日本对俄投资领域具有局限性。例如,2010年86.7%的投资都聚集在石油开采和加工上,对其他领域投资分布状况是:加工业占5.1%、批发商业占4.4%、交通工具及汽车零件制造业占1.1%。日本大部分对俄直接投资都集中在批发贸易领域,其份额占47.4%。

上述资料表明,除萨哈林岛石油天然气项目外,日本投资迄今为止在俄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并非很大。在萨哈林岛石油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中,日方占投资比例为30%,二期工程中为22.5%。

俄也重视对日投资,但同样也是象征性的,作用同样微不足道,表4数据就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即便如此,俄市场也越来越吸引日本公司前来投资,俄日合作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俄日主要合作项目

燃料动力综合体是俄日经济合作的战略领域。萨哈林岛石油天然气工程是合作前景最佳的项目,众多日本企业都积极参与了该工程。在萨哈林岛二期工程中,俄已同日本众多大型电力和天然气公司签订了一系列合同,合同规定每年液化天然气供应量为650万吨,约占日本市场能源需求量的8%。萨哈林岛三期工程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预计在鄂霍茨克海大陆架共同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日本知名企业三井财团和三菱财团(萨哈林岛项目二期工程参与者)都有意向参加萨哈林岛三期工程。

2011年4月,俄天然气有限总公司与日本国际财团(包括伊藤忠、丸红、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日本石油勘探等公司)签署技术经济研究合作备忘录,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区建立生产液化天然气的天然气化工综合体,天然气化工综合体设计输气量为每年1000万吨。2013年草拟工程建设初期方案,预计从2017年起开始生产液化天然气和压缩气体,其出口量足以保障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010年6月,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和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公司签署协议,确定在伊尔库茨克州境内开展石油天然气工程合作、利用伴生气进行天然气化工生产以及引进日本电力工程技术等问题。

俄天然气有限总公司建设萨哈林岛一哈巴罗夫斯克一符拉迪沃斯托克气体运输体系,旨在促进俄远东地区煤气化,深化同日本在电能企业现代化领域的合作。

2010年4月日本大型贸易公司双日公司和远东燃料能源综合体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其中规定至2015年前提供给俄远东地区30台川崎重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气轮机装置,以便共同生产热能和电能。

2010年日本环境省认可的哈巴罗夫斯克气体燃料第一、二热电站转移项目是此类合作中的典范。日本丰田津书公司、川崎重工业有限公司和双日公司将参与此项目实施。

门捷列夫斯克市氨醇加工厂建设项目(鞑靼斯坦)是两国在天然气化学领域的大型项目,参加此项目的有阿莫尼企业、双日公司、三菱重工有限公司(日本)和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中国)。2010年11月13日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中、日、俄三国签署协议,该协议规定,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将对此项目进行拨款。2011年6月17日,在第1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对外经济银行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签署了协议,将为该项目提供为期14.5年10亿美元贷款支持。

2010年,俄加快开发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东南地区埃利金斯基煤炭资源,尽管当时尚未决定是否允许国外公司参与股份资本投资,但众多日本企业有意向参加该合作项目。车里雅宾斯克冶金联合企业是此项目战略投资商,正在就买进日本小松制造公司道路建设技术问题进行谈判。

萨哈共和国埃里阔斯克铀矿区联合开发项目正处于准备阶段,其储量为25万吨,俄技术供应出口公司和三井物产公司参加了此合作项目。预计于2015-2016年开始进行工业性开采,开采量为l 000吨,每年可为日本核电站提供不超过250吨的铀产品。

2010年共同研究了铀矿开采生态影响和钻探方法,由日本三井物产公司赞助。当前正积极开展制订项目技术经济基础工作。

俄日两国在汽车制造和道路建设、采矿、农业专业技术领域的合作也是合作前景远大的范例。

2011年6月21日,俄经济发展部和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产业集群机制框架下共同生产发动机交通工具。实施此项目旨在在滨海边疆区建设现代化马自达轻型汽车厂,其生产量约为每年4.5万辆。根据签署的相关协议,该项目投资额超过22亿卢布。

2010年4月20日,卡马斯汽车制造厂和三菱扶桑公司开始在卡马河畔切尔内共同进行卡车组装。当前双方正在商讨新的合作项目,其中建立重型汽车轴套桥合资企业最具前景。

2010年4月23日,俄普斯马汽车装配有限公司(在莫托尔斯三菱公司和标致雪铁龙集团参与下建成)开始在罗斯瓦工业园区生产汽车。该公司计划2012年生产16万辆汽车。

2010年11月12日在于东京举行的第四届俄日投资论坛上,特维尔州政府和日本日立公司签署议定书,计划共同建立液压挖掘机生产公司。

2010年11月23日,尼桑公司决定购买伏尔加汽车制造厂10%的股份,以此和雷诺公司(已拥有25%的股份)共同掌控俄汽车生产业动态,这是日本汽车制造公司直接投资俄汽车制造业的第一个实例。

2010年3月,在利佩茨克经济特区举办日企横滨橡胶轮胎供应汽车联合会汽车外胎生产工厂建设奠基仪式。其初期投资总额约为1.4亿美元,预计轮胎年产量为350万个。

2010年10月,蒂拉多公司宣布开始生产散热系统和汽车加热器,其基础为同下诺夫哥罗德州俄汽车公司(国营加里宁汽车厂)共同创办的合资企业。

短期内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俄境内上述企业汽车零件生产定位顺利进行。众多高瞻远瞩的日本公司已经开始启动合作项目,其中包括朝日加濑公司、石川岛飞机公司一凯里迈、台田公司、蒂拉多公司,不久的将来利佩茨克经济特区的横滨汽车制造公司也将参与其中。许多中小型日本企业都在克服一切困难,寻求合作机遇。

近期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俄日两国在信息技术、通讯、零售贸易、木材加工、高效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愈加红火。

2011年6月8日,俄最大远程通讯运营商俄电信公司和日本第二大通信运营商KDDI公司签署协议,决定扩大输送电缆系统的输送能力,此电缆系统连接了纳霍德卡市和上越(新潟县),其传送速度为每秒640 Gb。

2010年10月,日本松下公司与俄独立电视台开始共同开发3D广播专用通道。该项目投资总额大约为300万美元。

自2010年12月起,日本双日公司同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木材加工企业开始进行新的木材加工领域的合作,即在阿穆尔斯克市木材加工厂基础上生产日标厚胶合板。

根据2010年俄对日用品需求量,众多日本企业决定扩大对俄投资活动。如,2010年11月日本优衣库公司在俄设立第二个服装专卖店。2010年9月20日,尤妮佳公司在图拉州开始生产儿童医药保健品。

自2010年6月起,在与远东航运局签订的协议框架下,三井财团大大增加通往东方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集装箱运输货车车次。2010年9月,野村证券综研公司制订了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建设港口经济特区计划。自2010年10月14日起,俄罗斯弗·列物流公司与日本森康公司签订的协议开始实施,旨在发展俄运输分配网。

俄日合作主要项目如下:

1.萨哈林岛一期、二期工程——开采石油天然气

2.埃利金斯基煤矿——开发项目(雅库特东南部)

3.日本三井财团一雅罗斯拉夫尔石油有机合成——石油加工设备(雅罗斯拉夫尔市)

4.双日公司、三菱财团——氨醇加工厂建设项目(鞑靼斯坦共和国门捷列夫斯克市)

5.日本丸红公司——石油化工生产现代化(古比雪夫)

6.日本丸红公司——石油化工生产现代化(图阿普谢)

7.日本丸红公司——石油化工生产现代化(下卡姆斯克)

8.日本丸红公司——石油化工生产现代化(基里希)

9.日本丰田公司——生产轻型汽车(圣彼得堡市)

10.日本尼桑公司——建设汽车组装厂(圣彼得堡)

11.日本铃木、伊藤忠商事公司——建设汽车组装厂(圣彼得堡)

12.日本伊铃川公司——俄罗斯北方钢铁汽车集团——生产载重汽车(鞑靼斯坦共和国叶拉布加)

13.日本三菱财团——建设汽车组装厂(卡卢加)

14.日本小松公司——建设挖土机和自动装载机组装厂(雅罗斯拉夫尔)

15.日本日立格拉斯公司——生产玻璃板(克林)

16.日本石川岛飞机公司—凯里迈—列宁汽车制造——建设汽车配件厂(莫斯科地区)

17.日本蒂拉多公司——建设汽车散热系统生产厂(下诺夫哥罗德)

18.日本大同金属公司——生产轴承(下诺夫哥罗德州扎沃尔日耶)

19.日本樱花工业公司——生产汽车零件(圣彼得堡)

20.日本三井物产技术出口公司——铀矿开发(萨哈共和国)

21.日本三菱财团——投资开发“金顶”金矿项目(楚科奇)

22.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电信传输分公司——光纤通信(萨哈林岛的涅维尔斯科伊与北海道岛的石狩市之间)

23.日本KDDI公司一俄罗斯电信公司——铺设通信电缆(纳霍德卡与新潟县上越之间)

24.日本三菱财团一乌拉尔钢管公司——生产电焊钢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第一乌拉尔斯克)

25.日本安川公司、发那科公司——保障日本汽车公司的多功能工业自动装置,为其他客户提供器械组装和维修服务

26.日本森上精机公司、三井财团——提供精密机械技术维修服务(莫斯科)

27.日本三菱财团一列诺瓦公司——先进的燃气轮机生产技术(乌拉尔汽轮机厂)

28.日本松下公司——平面电视机组装(加里宁格勒)

29.东洋工程公司——生产家用冰箱压缩机(奥尔斯克)

30.日本住友公司——建设木材加工厂

在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建设项目框架下日本企业参与了如下活动: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预算、州部预算、私人投资),投资总额为6.629亿卢布

——日本商业活动项目

——俄罗斯岛建桥项目——石川岛重工和伊藤忠商事股份有限公司建设

——金角湾桥项目——相泽公司提供固态混凝土和液态混凝土

——俄罗斯岛水下电缆项目——日本丸红公司和电源系统公司铺设电缆

——俄罗斯岛微电网项目——日立公司提供技术经济基础

——俄罗斯岛微型中央热电厂项目——川崎重工、双日公司提供燃气轮机

——俄罗斯岛海洋水族馆项目——尼普拉公司提供游泳池压克力板

参与萨哈林岛一哈巴罗夫斯克一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的新日铁公司和日铁钢铁贸易公司提供长20千米区段的钢管,川崎重工有限公司提供天然气输气管道钢管。此外,还有一个建设液化天然气工厂项目,由俄地区间天然气总公司和俄天然气总公司实施技术经济基础、由伊藤忠商事股份有限公司、丸红公司及其他日企赞助。

装配汽车业也是日本和俄滨海边疆区之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作为2010年俄罗斯欧洲部分现行项目的补充,日本汽车产业集群在远东形成:丰田公司在滨海边疆区进行生产,马自达公司也决定开始在此生产,而本田公司也在积极认真商讨此方案。

2009年远东索勒尔斯公司开始在此处运营。2010年8月出现了三井物产公司与远东索勒尔斯公司的联合企业——索勒尔斯物产公司。远东索勒尔斯公司开始生产丰田汽车,但西伯利亚铁路机车车辆不足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向俄中心地区发货问题上。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和日本住友商事公司计划长期提供租赁用载重车辆。现在马自达汽车公司正通过特罗伊察的扎鲁宾诺港向俄中心地区出口汽车。自2012年11月起,符拉迪沃斯托克马自达汽车中心和远东索勒尔斯公司就合并问题进行协商。年底,计划在远东索勒尔斯公司开始生产马自达多用途跑车。

五、俄日深化合作最新意向

1994年设立的俄日政府经贸问题委员会的活动,在两国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委员会框架下常设两个职能机构:贸易投资分委员会(其第七次会议于2011年10月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政府间合作分委员会(其第三次会议于2011年7月11日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召开,会议上就一系列双边经贸关系发展问题与前景进行讨论)。2012年11月20日,第十次俄日政府经贸问题委员会会议在东京召开。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和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出席会议。

2012年11月24日至12月13日和2013年4月15日,分别在莫斯科、东京召开两国政府间合作和贸易投资分委员会联合代表会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利哈乔夫和日本副外相山口壮出席会议。

俄日两国务实合作不断发展,首先体现为两国在俄日和日俄经济合作委员会(由俄罗斯企业家联合会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参与建立)框架下的合作。第十次联合委员会会议恰逢2009年5月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在东京举办俄日经济论坛,第十一次会议于2010年11月在东京俄日投资论坛期间召,第十二次会议于2011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第十三次会议恰逢2012年11月21日在东京召开第十次俄日政府经贸问题委员会会议。

在两国经贸协作发展进程中,俄日投资论坛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此论坛根据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首倡成立,2006年起开始举办,2012年6月5-7日于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市)举办第五届俄日投资论坛,共有450家(200家日企、250家俄企)公司代表参加。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萨韦利耶夫、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和日本经贸工业相枝野出席论坛。

应俄总统普京之邀,日本首相安倍于2013年4月28-30日对俄进行正式访问。会晤后,两国领导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共53条)。根据洽谈结果,两国签订一系列政府间和部门间协议以及贸易协议书,旨在发展双边经贸和投资合作,加强区域间交流,增加两国文化、医疗、体育领域的联系。

六、结论

亚太地区完全可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发展的领头羊。近十年来,亚太地区已成为国际协作关系发展的重镇,创建新型自由贸易区进程进展良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推进中。

在此发展背景下,俄日两国经济政治关系仍没有持续发展。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日本都没有战略意向来创立符合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现状的深层协作关系。不久前,在俄青年民主派联盟领导下几位作者创作的一篇文章中曾详细叙述这一问题。在此文章中对日俄经济合作做出了具体分析,分析结果是:迄今为止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相当薄弱。

从上世纪开始,两国旧政治分歧问题就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两国依旧没有发现对方的价值所在,没有意愿发展新型优质双边合作,忽略了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提供的发展机遇。

现在俄无论是在区域还是全球都是最大的能源强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伙伴中居第15位(仅占俄日外贸总额的1.9%)。日本在俄对外贸易伙伴中占第8位(占俄贸易总额的3.7%)。

俄日两国相互投资状况亦不符合两国综合实力。俄对日投资是纯象征性的。日本在所有对俄投资国家中占第8位。2000年日本对俄累计直接投资额为12.4亿美元。这是最有效的投资,原因在于这些项目拥有最新的科技、最先进的管理方法。

俄远东地区同日本的合作如火如荼,是俄日双边合作远大前景的有力证明。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近三十年来的大型项目都与俄日合作紧密相连,如萨哈林岛一期和二期工程、萨哈林岛液化天然气工厂、东方港、开发萨哈煤炭资源等项目。

现在许多日本企业都准备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展大规模合作,日本政府也有此意愿。2007年6月日本首相安倍利用国际经济论坛(八国峰会,德国海利根达姆)的良好机遇,向普京建议推进两国在政府和私人间八大领域互利合作:(1)能源方面——利用日本高科技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和平利用原子能;(2)交通领域——借助西伯利亚铁路干线保证亚太地区经俄至欧洲物流路径顺畅;(3)通讯领域——深化两国信息通信技术合作;(4)安全领域——共同反对走私毒品、武器和海产品;(5)卫生保健领域——共同合作提高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医疗服务质量;(6)大力发展贸易和投资;(7)加大环保力度;(8)强化区域间交流。今后,日方愿意同俄罗斯在经济现代化优先领域合作,恢复远东地区港口业务,在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卡卢加地区建设汽车装配厂,在乌拉尔地区建设建筑机械工厂等。这一系列合作项目都在顺利实施,发展势头良好。

但对于拥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两个强国来说,这只是沧海一粟。日俄两国政治家、学者、商人持相同意见,即现阶段互利合作的机会极多。双边贸易和投资额在中期内有可能增加10倍,且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合作。甚至粗浅分析即揭示了两国在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稀土矿和贵金属资源开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创立农业群和小型纯生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石油天然气化学综合体,拓宽汽车制造业,以及医疗(包括药剂学、医疗设备、核医学、电视医学、医务人员培训,科研试验设计等)、冶金工业、金属加工业、机床制造业、船舶工业等领域前景良好。

未来两国将采取加快地区发展的机制,建设工业特区,为投资人建立拥有优惠政策的、金融环境优越的跨国贸易区。例如,俄引进对投资人实行优惠条件的经济特区政策,现已设有17个经济特区,且正准备增设新特区。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7月24日在俄罗斯工业生产经济特区有可能建立冶金企业,开采矿物,再加工黑色和有色废金属,有效促进能源业和冶金业发展(例如,远东水力发电站使铝生产厂效率提高)。

跨境集群是经济一体化的另一政策,由两国专业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在其框架下,在俄日企(首先是汽车配件公司)可实现加工本地化,此方法可以保证在向经济特区靠拢进程中合作的高效性和高利性。

2020年后,在俄日合作框架下将共同开发北方航路,此路线将自欧洲至日本的路程从2.3万公里(经过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洋)缩至7000公里,其利益不言而喻。开发北方航路对亚太地区国家有战略意义,中国对此表现出极大积极性,有意在2040年前将对外贸易额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北方航路运输。

综上所述,俄日经济关系拥有稳定基础和强大发展潜能。当前实施的新合作方案的经济利益相当可观,对两国的意义难以估量。

实际上,在2020年前就有可能打开互利合作机遇之门。在峰会框架下,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把握各领域发展次序,决定着未来50年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因此,两国领导人不能偏离经济发展正确轨道,不能实施民粹主义,应积极解决与经济发展进程无关问题,为俄日两国人民谋福利。

[责任编辑:安兆祯]

猜你喜欢

俄罗斯日本经济
探寻日本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日本神社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经济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