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奇点 是否也是人类的终点

2014-12-23宛风

创新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阿西莫夫奇点设想

技术奇点 是否也是人类的终点

在21世纪以前,“人工智能大爆炸”的设想似乎还只是科幻小说家们杞人忧天的设想。到了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当技术奇点到来的时候,人类将会怎样?

1983年,数学家Vernor Vinge提出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概念。他将奇点定义为人工智能超过人类智力极限的时间点,在那一时刻以后,世界的发展将会超出人类的理解范畴。自此之后,“技术奇点”仿佛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开始的时候感受到它存在的还只是一些科幻作家和所谓的“未来家”和“预言家”,但随着计 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如技术专家和太阳微系统创始人Bill Joy、经济学家Robin Hanson等,都开始担忧头顶这把摇摇欲坠的利刃。甚至在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第四季第二集中,故事也围绕着奇点到来的时间而展开。

2009年,Kurzweil与X-Prize创始人Peter Diamandis共同建立了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致力于“聚集、教育并激励一批核心的领导者,以应对人类在指数增长的科技下遭遇到的重要挑战”,人类保卫战似乎已经迫在眉睫。这所大学由谷歌、欧特克、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等联合支持创建,共有三个项目,覆盖范围包括机器人学、医学、生物科技、数据科学和企业管理等。比起它想要实现的总体目标,这所大学目前看来是一个尖端科技和人才的交流平台和初创公司的投资跳板。“用技术解决技术带来的挑战”是否可行,仍需拭目以待。

在考虑如何应对奇点危机之前,更应该思考的是,奇点之后的世界将会怎样?后奇点世界的核心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如何具备自我意识、人与机器结合体的生物学定义,以及机器和人类关系的演化。古往今来的科幻作者们为了合理化这些设想绞尽脑汁,而被认为最成功的解释来自于英国作家Charles Stross,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加速》中,奇点之后的人类仅仅作为机器剥削的对象而存在,而太阳系则成为了一个智慧远超人类的超级大脑(M atrioshka Brain),并通过虫洞与宇宙中其他类似的智慧体进行交流。人性的存在已经不再重要,连小说的主人公都是一个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体。

听上去是不是太玄乎了?这时候我们也许会想起乐观派的阿西莫夫和他的机器人三定律,开始怀疑技术奇点是否真的存在于不远的未来。阿西莫夫也设想过类奇点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工智能和“后人类”同时存在,但人工智能仍然以服从后人类的命令为天职——如果人类以一种更加先进的方式统治地球,那么奇点的意义也就自然消解了。更加直接的反对意见来自认知科学家Steven Pinker,他认为许多科学幻想,比如穹顶城市、核能汽车等等设想都没有能够实现,而技术奇点很可能也是一个伪命题。企业家和工程师M artin Ford则以更为理性的方式分析了技术奇点的可能性。他认为这个命题存在一种“技术悖论”——在达到技术奇点以前,大量的劳动力必然已经被机器所替代,由此带来的大量失业将会导致需求的直线减少,因此减少了科技投入的激励,阻滞技术发展到“奇点”的程度。

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奇点是否会来临。既然技术进步是一个无法阻止的过程,那么面对技术的全面夹攻,人类是否有信心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延续下去,才是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宛风

猜你喜欢

阿西莫夫奇点设想
永不停歇的工作者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校中有笑
奇点迷光(上)
诗意的理性:论阿西莫夫机器人小说中的人机伦理
未来几种探索太空任务设想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跟踪导练(一)1
时间足够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