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海外工程师”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宁波的经验与启示
2014-12-23左晓莉袁立科
文/左晓莉 王 革 袁立科
引进“海外工程师”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宁波的经验与启示
文/左晓莉 王 革 袁立科
宁波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做法
立足产业需求,明确扶持对象
宁波海外工程师引才战略突出“产业需求”和“高端引领”导向,对扶持企业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在国外担任过工程、技术、管理主管及以上职务的外籍工程技术研发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受宁波本地企业以及企业开办的研发机构(不含外资企业)聘请,在宁波工作并担任相应的中层及以上职位;三是从事符合《宁波市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今后五年宁波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所确定的重点产业,或是在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行业;四是聘用年薪须为50万元及以上,聘用时间不少于1年(其中特殊人才不少于6个月)。
成立专门组织,保障引才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宁波建立了引进海外工程师联席会议制度,由人事局牵头,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等有关部门参加,每年举行1-2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引进海外工程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同时,成立海外人才服务中心,协调公安、教育、外事等部门,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海外工程师提供包括出入境、通关、保险、住房、税收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引进海外人才的意愿普遍较强,但是所需支付的高额薪资往往让企业存在海外引才顾虑。宁波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共给予企业相当于海外工程师薪资40%以上的资金支持,资助金额按支付给海外工程师本人的年薪高低,分50(含)-70万元、70(含)-90万元、90(含)-120万元、120(含)-150万元、150万元及以上等5个区间,由市本级财政分别按每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25万元、30万元的标准,对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县(市)区财政同时按不低于市本级财政资助标准的金额提供相应的配套资助。
建立引才渠道,促进全球选才
宁波市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拓展了多样化的海外工程师引进渠道,促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选择优秀人才。第一,建设海外工程师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所需“海外工程师”的招聘信息,查询海外工程师的应聘信息,增强宣传、申报、审批、公示和管理等服务功能;广泛征集海外智力技术项目引进需求,定期向海外发布智力技术合作项目信息。第二,通过在宁波市举办人才科技周、科技创业大赛等活动,邀请一批优秀海外人才聚集宁波与企业进行洽谈和交流,吸引海外人才和技术项目落户宁波。第三,积极开辟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宁波先后与20多个外国高级专家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在德国、日本、美国以及香港建立了8个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为全球选才引才搭建平台。如依托欧洲最大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德国弗劳思霍夫研究院建立德国引智基地,该院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生产自动控制技术、安保技术、水资源保护等领域已与宁波企业进行紧密合作、输送宁波急需人才。同时,宁波每年还组织企业赴美国、欧洲等地招聘急需的海外工程师,建立企业与海外工程师的直接交流平台,提高引进海外工程师的效率。第四,主动邀请发达国家退休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为我国贡献“余热”。宁波与国外有关志愿者组织、工程师协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根据企业不同的人才和技术需求,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邀请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退休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来宁波做技术交流和指导,近5年来累计已超过800人次。
宁波引进海外工程师的成效
引进一批海外工程师,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截至2013年,宁波已帮助企业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多位海外工程师,市县(区)两级财政共为企业提供海外工程师薪资补贴近1.11亿元,还引导企业自身投入近3亿元。同时,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等方式,还引进各类外国专家1100余人次,完成外国专家项目270项。大批海外优秀人才的输入,为宁波市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带来高端科研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海外工程师带来了高端科研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使超半数的企业实现了数百项专利和技术突破,大大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海外工程师,先后成功研发新项目30多项,申报发明专利23项,其中2项为国际发明专利,目前已成为中国铜合金线材和棒材行业的龙头企业,部分新材料还应用到神舟1-6号和嫦娥奔月1号工程。宁波维科丝网有限公司在日本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在短短的4年内取得了国内业界的首席位置,公司的设备运转效率从65%提高到96%以上,正品率从不到75%提升到93%以上。
引培结合,壮大企业创新团队
宁波企业充分利用海外工程师智力资源,鼓励他们与企业内部专家合作,坚持“引培”结合,以科研团队、管理团队、学徒制等方式,逐步培育和壮大企业创新团队。比如维科集团,引进海外工程师,聘请外国专家为厂长,同时通过推行“导师带徒”制,组建科研小组、管理小组,推行先进的5S生产管理模式,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培养了各类技术骨干30人。仅在1年内维科集团就开发出达到国际标准的超高精度丝网,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几点启示和建议
引进技术研发人才,迅速推动我国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早在20世纪80年代,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型国有企业或研究院所集聚了掌握先进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具有较强活力的乡镇和民营等中小企业却面临技术和人才极其缺乏的困境。于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地区,国有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到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从企业获得一定的额外报酬,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星期六工程师”。“星期六工程师”成为那个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取生产和研发技术的重要智力支撑,也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后,技术人才流动一时盛行,成为我国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水平、实现产业快速升级的引领者。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临迅速拉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世界新一轮科技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严峻挑战。宁波海外工程师引才实践证明,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迅速提高企业自身科研与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和产业升级的一条捷径。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企业对掌握前沿技术、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和国际市场运营理念的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
我国近年来通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引进了大批世界领军创业人才,他们大多通过创办新企业,引领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创新集聚和快速发展的态势。宁波的经验启示我们,中高端技术人才对现有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不容忽视,而且大量中小企业对中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我国首先要提高对中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助推我国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重视;其次,要借鉴宁波经验,从国家层面出台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相关办法或政策;第三,为各地区政府和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出台相关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区依据本地产业发展重点和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开拓和探索多种海外工程师引才渠道与方式。
立足企业需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宁波市政府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战略,强化企业引才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是政府依托企业实现自身目标、企业借力政府满足自身需求,政企有机结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实例。以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为导向,作为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基本条件。政府一方面通过市县(区)两级财政给予企业大量资金支持,降低企业引进海外智力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为企业和海外优秀人才搭建交流平台。政府对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支持,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数百项专利和技术突破,还培育和壮大了企业内部创新团队,为企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因此,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既从微观上满足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际需求,又从宏观上促进政府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加快行动:首先,广泛征集、调查和研究地方与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所面临的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及人才等方面需求;其次,在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方向,支持和满足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紧迫需求,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中高端技术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统筹产学研,超前部署本土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战略
当前,我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构成上存在明显的短板,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少;而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经济与社会的行业布局结构中分布也不合理,有50%以上分布于高等院校,40%以上分布于科研院所,仅有7%左右分布在企业第一线。当代全球经济和科技强国美国、日本和德国,70%科技资源(包含科技专家)分布于企业,20%分布于高校,10%分布于科研机构。宁波不仅支持企业引进外籍工程师,还十分注重和支持海外工程师与企业内部技术研发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和壮大本土研发团队。当前正是新兴高技术和新兴产业起步成长的创新活跃阶段,技术发展路线不确定,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我国必须超前部署本土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支持战略,提升持续创新和发展能力。
首先,依据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产业发展导向,做好产业技术人才供需预测与调查。预测分析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未来经济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相关规划,对能够从事产业技术研发活动的硕士、博士的录取规模和结构进行考察,分析和统计未来5—10年的技术人才供需情况。其次,加强本土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和支持,一是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需求对接,通过改变高校工程应用类专业设置或方向,加快培养急需的新兴高技术行业技术人才;最后,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在企业集聚区(如高新园区)或者联合企业建设分校、分院或研发机构,支持工程、技术和应用学科的学生在高校和企业同时开展研究,培养集研究、创新与企业工作能力为一体的综合人才。企业既可以发现和墙养优秀的技术研发人才,大学和科研院所也可以实现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