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海峡两岸合作共赢

2014-12-23福建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创新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

连 希/福建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产业集群是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福建省必须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通过科技资源对其他生产要素的集聚整合,建立创新的政策制度、协作机制、商业模式和组织网络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随着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难得的跨越发展新机遇。“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着力进行“五区十园”的空间布局(“五区”指福州台商投资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台商投资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台商投资区;“十园”为晋江机械制造园区、古雷台湾石化园区、福州青口汽车园区、福清洪宽工业园区、南靖精密机械园区、福安东园电机园区、莆田高新技术园区、龙岩机械产业园区、三明产业合作园区、武夷新区特色园区。)深度对接台湾产业,打造长乐纺织、泉州纺织服装、福州光电显示、福州金属深加工、湄洲湾石化、泉州体育用品、厦门计算及通信、厦门光电、漳州金属深加工、漳州古雷石化等10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其中,位于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台商投资区将成为未来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的核心地带。福建已初步形成的大小产业集群约60个,总产值在4 0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4%。其中,工业总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2个,工业总产值约为2 373亿元;工业总产值在50~100亿元的有13个,工业总产值约为966亿元。

2012年,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 331.50亿元、利润总额854.23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70%、7.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 726.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80%,比上年增加0.6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70%;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 528 家。《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达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 000亿元,占当年GDP的12%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 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当年GDP的6%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均递增18%以上,达到3 500亿元。目前,厦门市、福州市和泉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为3 464.06亿元、2 533.49亿元和1 937.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3.50%、24.50%和18.70%。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莆田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 916.13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8.20%;增加值754.01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7.70%。

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启动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相继建成。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作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大大提高了福建省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科技服务水平。海峡两岸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强交流与合作,壮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正在加速向福建省转移的台湾产业有:新型平板显示、半导体制造业、物联网、集成电路等。另外,精致农业、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闽台产业对接的热点。台湾创业风险企业也在寻求投资新机会,并带来现代管理与技术。一批台商产业园、创业园启动建设。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纵深推进,以及两岸“三通”之后福建作为中转站的独特地理和区位优势,福建省将继续搭建对接平台,吸引台湾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来闽投资,引进研发机构,共建实验室,促进两岸共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的研发、试验等。

2 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优势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的产业集群正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全球视野研究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升级,对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和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是一条极其重要并且十分有效的路径。国家各部委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使之成为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载体。福建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指出,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扩大开放、服务全局”的发展态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一大批能积极参与国内竞争,对中心城市的建设、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起带动作用的地方性产业集群。福建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产业调整和振兴确定的38 个重点产业集群、21 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和基地,加快形成十大新增长区域产业支撑。福建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台商投资区与创业园等为重点,依托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加快资源整合和二次创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突破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100项,实施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 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100项,拥有1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100个销售收入过20 亿的高技术企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 00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 500 亿元的产业增长目标。福建厦门火炬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名列全国50个试点之中,是福建省唯一的试点,也是全国唯一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2011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工作,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重要抓手,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福建省两家产业集群——厦门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和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被正式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成为全国首批41家试点单位之一,每年获得国家创新基金2 000 万-3 000 万元的资金支持,有望3年内发展成产值规模超1 100 亿元的产业集群,并有3-5 家企业上市融资。

3 当前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一是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总量还较小,在发展水平上与周边发达省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承接世界先进技术及产业转移的基础和能力仍较薄弱。二是多数的产业集群层次不高。许多地区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主要还是加工型的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较低,发展不平衡。三是产业集群专业化结构、综合功能不完善,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实力弱。

4 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福建省可继续依托产业化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带,加快建立产业研究与开发中心、技术信息、服务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拓展提升“6·18”成果转化服务功能。第一,强化集成创新。推动信息产业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由简单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一体化转化;大力促进重大疾病生物防治技术、新型疫苗、新型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研发等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推进共性基础材料及特种材料的发展水平;着力提升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支持产品配套、集成和产业链延伸;引导集群企业改造传统工艺,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步伐,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基础装备、基础零部件技术的提升,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第二,创新政府管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营造“亲商、扶商、和商、富商”的投资环境,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试行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制,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建立产业集群发展数据库,制定融资担保、土地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第三,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加大政府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为新兴产业发展设立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扶持技术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融资渠道,制定市场准入方法,大幅度拓宽投资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及并购重组企业投融资的信贷支持。第四,发挥辐射带动。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的集聚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机制的形成,发挥大型企业集聚经济效应和乘数扩张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官、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优势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定向联合培养管理人才与高级技工,培育引进创新人才。第五,加快民间行业组织建设。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民间组织,推动优势行业、新兴行业大力发展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开展行业规划、统计、调查、协调和公信证明等,发挥行业协会在国际反垄断、反倾销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整合要素资源,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形成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才能迅速营造地区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经济总量,拉动就业,增强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持续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