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村庄 宜居家园
2014-12-23
本刊记者
自古以来,乡村就是魂牵梦萦、令人向往的地方,那炊烟袅袅的恬静家园、小桥流水的悠长日子、夕阳西下的牧歌晚唱,总能轻易氤氲着人们的心灵。而那“拂堤杨柳醉春风”的轻柔舒适,“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夜清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自在,“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的绿色意境,更是展现了乡村的自然、质朴与美好。
2014年初,邓三龙厅长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将“秀美村庄”列为全省林业发展的新思路之一,提出要将乡村打造成“远看像公园,近看像花园,住在其中是乐园”的宏伟蓝图,从而揭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随即,全省作出了“秀美村庄”三年行动计划,将山川绿化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向美化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延伸,着力建设人们期盼的宜居家园。
生态的春风已吹向乡野的千村万寨。我们相信,一个个绿树成荫、鲜花竞开的村庄定会为绿色湖南建设添上最为美丽的色彩,为三湘人民带来更为真切的幸福。
乡愁寄予绿色情愫
历来,绿色家园就是国人心中的一份情愫,与乡愁相伴,情真意切。
绿色、生态,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理应成为乡村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显然,实施村庄绿化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人们的印象中,农村向来生态良好、景色优美。事实上,由于森林资源集中,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山地造林绿化的持续发力,远眺下的农村的确是一幅青山廊外斜的秀美画卷。然而走进画中,那绿水青山掩映下的村庄发展并不平衡。有的由于缺乏绿化美化意识,甚至认为“花钱植树种草不如投资上项目”,虽然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了,却了无绿意,成为被人讥讽的“富裕秃头村”;有的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村庄绿化建设一味模仿跟风,与城市绿化建设如出一辙,缺少特色,还存在成本高、成活率低的问题;有的由于缺乏投资渠道和扶持力度,村庄绿化规划难以实施,或是后续管护无法到位。缺树少绿,显然无法被称为新农村。村庄绿化美化具备综合的效益,可以改善村容村貌,增添农村新气象;可以创造优美健康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吸引投资;可以加快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庄的造林绿化现状着实不容乐观,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国土绿化状况报告》显示:近3年来,城乡之间绿化不平衡。在2012年和2013年的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村屯造林绿化亟待加强”。加快村庄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刻不容缓。
历来,绿色家园就是国人心中的一份情愫,与乡愁相伴,情真意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这样一句诗情画意的描述,轻易地勾起了许多人对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向往,引发了无数人对故园的深深眷恋。绵延的乡愁中,总有着或深或浅的绿色底蕴,村头四季常青的大樟树、夏日池塘旁榕树上的知了声声、秋日屋角的桂花飘香、冬天里雪满枝头的万籁俱寂,它们的鲜活生动,让乡愁色彩明亮,也让乡愁难以割舍。然而,绿色的消退走远,就像时间的流水带走昨日的记忆一般,成为乡愁暖暖念想中的一道伤痕。用绿色消除乡愁,用绿色再续美好,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唤。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美丽中国”成为了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美丽中国,农村不能掉队,同样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呼吁让人振聋发聩。村庄,是农村这个有机结构中鲜活的细胞,它们的健康活力决定着农村的精神风貌,因此农村美关键在于村庄美。建设生态村庄,让农村居民生活在“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环境之中,不只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美丽蓝图,更是美丽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三湘大地,绿色湖南建设也在书写着美丽乡村的篇章。2012年4月颁布的《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指出: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主旨,在全省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活动,引导基层单位和城乡居民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医院和绿色家庭。农村村庄和城市社区是绿化工作的基层节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以“绿色创建”为抓手,提升村庄、社区人居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绿色湖南建设给予了三湘百姓幸福生活新的指引。
承载悠悠乡愁的,不应该只是儿时在村庄里转悠的记忆,更应该是天更蓝、水更碧、村更美的现代新农村。给力美丽中国建设的,不应该只是城市的舒适便捷,更应该是乡村的绿色发展。助力绿色湖南建设的,不应该只是绿色经济的硬指标提升,更应该是人居环境的软着落。而林业,将这些梦想照进了现实。早在200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的通知》,同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2006年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办好16件实事的通知》,要求依托林业重点工程,以农村学校、医院、文化站、村庄街道等公共设施和庭院四周为重点,结合村庄整治规划,采取以村为单位、整村推进的方式,鼓励和扶持各地开展“小康林业示范村”、“生态文明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屯绿化示范村和社会主义新林区创建活动。2013年,国家林业局按照突出“林业”特色、“生态”主题、“文明”要义、“农民”主体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林业生态文明示范乡村创建活动。造林绿化从山上延伸到山下,从改善生态向美好家园迈进,村庄正逐步成为林业建设的新战场。
乡音吹响绿色号角
让湖湘大地上每一处山寨、每一个村庄,都在绿色的润泽下成为宜居之地。
春风吹来待新绿。2014年3月18日,是一个“花沾雨露展娇妍,柳吐新绿沐春风”的日子。湖南省“秀美村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湘中明珠娄底市正式启动。
娄底,位于湖南省中部,历来矿产资源丰富,有着“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却也因矿产资源开采使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湖南“秀美村庄”行动在此启动,别有意味。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在启动仪式上直言:我们在娄底这个因矿产资源采伐而历来生态环境较差的地方开启“秀美村庄”建设,说明我们有着迎难而上的决心,也相信在此将“秀美村庄”建设好,那全省的“秀美村庄”也一定可以建设好。
根据湖南省林业厅制定的《“秀美村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2014年起,在广大乡村广泛开展身边增绿、“五边”(城边、路边、水边、村边、房边) 造林、“千万株珍稀树木进农家”活动,力争用三年时间改变乡村空地绿化低、庭院景观差、优良树种少的局面,打造宜居人家,充分展示湖南良好的生态形象。要求2014年完成所有行政村的“秀美村庄”建设规划,“秀美村庄”创建覆盖面达70%;2015年全面开展“秀美村庄”创建行动,100%的乡村参加创建活动,50%的乡村达到“秀美村庄”建设标准;2016年90%的村达到“秀美村庄”建设标准。
启动仪式后,湖南各地按照“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河渠公路风景化、基本农田林网化”的要求,狠抓村庄绿化规划,大力开展身边增绿、房前屋后植绿活动,加大庭院绿色经济发展力度,努力打造“山环水绕、村在林中、树在村中”的自然美景。到5月底止,全省22331 个行政村开展“秀美村庄”建设,占全省43792行政村的51%。省林业厅和各市州林业局创办的100个示范村全部落实到村,带头开展了“秀美村庄”建设,各县市区也开展了示范村建设。社会各界和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秀美村庄”建设中。全省投入“秀美村庄”建设资金7.1亿元 ,其中社会资金4.1亿元,“五边”造林绿化8.6万公顷,269万农户在房前屋后栽植珍贵树木1850万株。
多年以来,湖南林业一直关注和支持着农村绿化工作,开展了绿色通道、三边造林等工程建设,始终将农村的人居环境纳入其中。尤其是近年来,全省多个市州积极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都将村镇绿化作为重点区域。其中,株洲市芦淞区投入450余万元,对30个村庄进行绿化建设;株洲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全县280个村全部列入绿色村庄建设范围……全市887个村庄全面完成绿化建设任务。郴州市自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全市每年创建绿化示范乡镇50个,绿化示范村200个以上。
2012年1月,本着让一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村庄、社区成为“绿色湖南”在基层一线的建设示范样板的目的,湖南省绿化委员会启动“绿色村庄”、“绿色社区”评选活动。此次评选,对“绿色村庄”提出了“集中公共绿地的绿化率要达到80%以上、80%的农家庭院实现绿化”等硬指标,也对村民绿化意识、生态产业支撑、绿化特色等有所考量。历时一年,在全省评选出“绿色村庄”、“绿色社区”各20个,营造出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3年2月,湖南省千万株珍贵树木进农家活动在益阳市赫山区铜子岭村启动,在赠送珍贵树种树苗的同时,给群众发放了《珍贵树种栽培手册》,其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力争1亿株以上珍贵树木进农家。
湖南幅员辽阔,山区、丘陵面积宽广,据《2012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统计,全省共有行政村(涉农社区)4万多个。要让每一个村庄都拥有宜居的环境,那么全省的村庄绿化建设必须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专项推进。因而,“秀美村庄”三年行动计划在此前各项村庄绿化举措的厚积薄发中跃然而出。湖南省林业厅造林处一位负责同志说:“我们建设的秀美村庄,是覆盖全省的,可全面推广的。不是集中资金建设几个超级豪华村庄来作秀,不是只选择几处村庄进行蜻蜓点水般的绿化,而是让湖湘大地上每一处山寨、每一个村庄,都在绿色的润泽下成为宜居之地。”
那么,湖南秀美村庄建设到底遵循什么原则和建设成什么样子呢?湖南省林业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建设原则是: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在“秀美村庄”规划中,一方面要强调政府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着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增加农民对“秀美村庄”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规划要力求体现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整体协调,分类指导。“秀美村庄”规划要体现整体协调和统筹发展观念。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针对不同的村庄类型,实行分类指导。
——生态优先,兼顾效益。坚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同时要把绿化美化与发展林业经济有机结合,既要提高绿化美化效果,又要提高绿化的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要充分考虑山区、丘陵、平原等自然地理条件因素的影响,采取灵活多样绿化形式。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相协调,注意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自特色,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避免千篇一律,充分展示乡村风光。
——保护为先,造改结合。要严格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环村林带等原有绿化成果,坚持改造与新建结合,尤其是要注意保护乡村古树名木和乡土绿化树种,不搞毁绿造绿。要充分利用村庄土地资源和绿化空间,见缝插绿,提高村庄绿化率。
建设标准是:
——村庄绿化。村庄绿化率90%以上。村庄绿化率是指村内自然村落范围内绿化合格面积/宜绿化面积的百分比。自然村落范围包括自然村落内的道路、水渠、房屋、晒场、房前屋后的小水塘、禾堆地、排水沟及人们生活起居直接联系的空坪隙地。
——道路绿化。道路绿化率90%以上。道路绿化率是指自然村落范围内及连接自然村落的道路造林绿化合格长度/宜造林绿化长度的百分比。
——公共绿地。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1处2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庭院绿化。全村80%的农户和100%的单位庭院实现绿化、群众参与绿化意识强。农户庭院户均栽植珍贵树木5株以上。
——村容村貌。村容整洁,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化活动健康丰富,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无重大生态安全事故。
乡韵实现绿色梦想
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排除心中乡愁,实现绿色梦想。
湖南历史文化丰富,民俗风情独特。在推进秀美村庄建设中,湖南省按照政府主导、尊重民意,生态优先、兼顾效益,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探索出联村建绿模式,通过领导办点建、单位联合建、村民自主建的方式,动员单位筹资、社会捐资、村民集资,共建秀美村庄,真正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排除心中乡愁,实现绿色梦想。
领导带头建绿
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万乐村是湖南建设秀美村庄的一个样板,今春,湖南“秀美村庄”三年行动的启动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2013年,万乐村被确定为娄星区首批联村建绿重点村,全村现已绿化山头地块40多公顷,三边一区(水边、村边、路边、景区)栽植桂花、玉兰、香樟、罗汉松等苗木4000多株,筹资150万元建成一个村级活动广场,过去抛荒的土地全部建成珍贵苗木基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年58岁的万乐村村民罗小东说,村里实施了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环境变美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改变了。
娄底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蒋宏程说,2012年,娄底市启动“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中心工作就是联村建绿。
联村建绿活动主要是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带头作用,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干部职工人数,按照适龄公民每人每年植树3-5棵的要求,在对口的乡镇、村庄投工投劳投资,进行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实行包栽包活包成林。
在资金的落实上,联村建绿整合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发动个人捐款,构建了造林绿化多元化投入机制。
娄底市各县(市、区)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推进"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每个乡镇则不少于30万元用于建设秀美村庄,各级政府想方设法整合林业、扶贫、水利、公路、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用于联村建绿。2013年,全市有30个村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今年,娄底市有829个单位已联村建绿228个村,栽植各类苗木146.87万株,到位资金4125万元;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31处,栽植苗木977.1万株。
公众参与建绿
在联村建绿活动中,娄底市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社会名人和个体私营业主捐资造林。林业部门利用林业项目扶持大户,技术上实行一对一服务。
近几年,娄底市从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的煤矿老板逐渐增多,他们通过租赁林地,发展油茶、珍贵树种、绿化苗木、木本药材。
娄底市恩口煤矿的沉陷区现已建成面积200多公顷的林苗一体化基地,基地是由湖南宜东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卫国投资8000万元建成的。他说:“启动绿色湖南建
设以来,全省苗木需求较旺,因此转型投资林业建设。不仅自身受益,也绿化美化了村庄,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
据了解,像这样的大户,娄底市有近20个。
娄底市林业局局长龚洵胜说,联村建绿的初衷,是通过示范带动,让群众参与进来,使植树造林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两年的实施情况看,群众非常认可这种方式。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在周边绿化示范村的带动下,从村级道路和公共活动区域着手,引导和发动群众建设精品院落,自主打造秀美村庄。
在联村建绿的带动下,娄底市所有村庄的群众都参与到“人均房前屋后5棵树”活动中来,各级政府尊重群众的意愿,群众喜欢种什么树,就种什么树,林业部门免费给每家每户提供树苗。村庄越变越美,让群众看到了造林绿化带来的好处。今年,仅娄星区农户自费购买苗木就超过400万株,其中一半是珍贵苗木。
各地争相建绿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湘西竟有这样美丽的乡村。
走进花垣县花垣镇蚩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具有湘西独特风格的吊角楼,灰色的墙体,红色的屋檐,整齐地排列着。村里道路大部分都已硬化,街道干净整洁,各家各户门前都种着2棵桂花树,村子周边种着红叶石楠、樱花、银杏、紫薇、黄花槐、杜英等树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局长丁子健说,目前全州已有102个村达到绿色村庄标准,力争3年内使全州2000多个村全部达标。
花垣县县长隆立新说,去年5月,花垣县就提出通过“同建同治(即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环境同整治、产业同推进、事务同管理)”,大力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建设秀美村庄。由此,全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开展了创建秀美村庄行动。他们成立了同建同治办公室,由县委书记负总责,全县分阶段开展了治脏和治乱,集中整治死角死面,清理全部垃圾,拆除私搭乱建。针对不同的村庄类型,还提出在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自特色,避免千村同面、千篇一律。
如今,像蚩尤村一样,湖南各地都在努力地描绘着秀美村庄的画卷。
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坪坦村是全县秀美村庄建设的示范村,也是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坪坦村布局堪称侗寨经典,整个村寨坐落于山水之间,寨子周边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散发着古朴自然的魅力。沿青石板路走入寨门,首先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干栏式吊角楼,芦笙广场、孔庙、萨坛在吊角楼间相拥而立、错落有致。村寨绿树成荫,花香阵阵,今年林业部门还在村里建了一块公共绿地,供孩子们玩耍。73岁的杨雄义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侗家人。他说:“这些年,村、支两委筹资保护村寨古老建筑和原生态文化,林业部门帮忙搞绿化,真是变化太大了。”
邵阳县蔡桥乡福林村掩映在绿树林中,全村90%以上的农户庭院实现了绿化,村组道路两侧全部种上了树。福林村是一个以发展油茶、绿化苗木、柑橘为主的村。去年,村、支两委筹资2800多万元,创建了五龙休闲生态农庄,建成一个面积达153公顷的绿化苗木基地,预计年产值1200余万元,可解决全村300余人的就业。今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筹建名贵苗木基地,在村内路边、水边、房前屋后及宜林荒地栽植桂花、红叶石楠等绿化大苗8000株,栽植丹桂、红豆杉4.8万余株,力争用3年-5年时间,使全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