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4-12-22吴雪明
吴雪明
小学生像是“一张铺开待画的纸张”,不定型,可塑性强,尚且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处在这一年龄及心理特性,更需要“细致周到”的养成教育来规范并扶持其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这既包括学习、生活上的,还包括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上的。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一生有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实践与思考。
班级公约,规范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从小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认知规律,在开学初期的第一堂晨会课,即由班主任向学生明确和重申班规校纪作为第一堂晨会课的既定内容,向学生讲解或重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对学生提出学期要求和希望。在此基础上,组织班主任老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实情,上好新学期第一节班队活动课,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队活动课由各班组织学生讨论,逐条制定出符合各班特点的班规。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要问好;食堂用餐必光盘;升旗集会要肃静;课间游戏须安全等。通过一起制定公约,让学生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各班将《班级公约》形成条文后由年级组长初审,并由校德育处进行终审,符合要求的《班级公约》统一张贴到各班教室前面的小橱窗内。
加强管理,引领养成教育
《班级公约》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被很好地执行,才能使养成教育得到落实。所以,检查与督促等管理措施就成为引领养成教育的手段之一。既检查教师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又检查学生养成教育的达成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不同的养成教育训练标准与要求,不同时段也有不同训练达成标准与要求,统一由德育处组织安排人员进行检查考核验收。
值日老师检查:值日老师负责对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卫生、两操集队、中午用餐、集体放学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认真进行汇总,汇总结果张贴到校门口公示栏。德育处不定期巡查:根据各年级段不同月份或不同周次的养成教育重点,德育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摸清情况,督促整改。学生干部检查:学校开展“五项百分竞赛”,由大队部所有委员分工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文明、卫生、两操、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对检查出发现的问题,由大队委员开出“友情提醒单”至所在班级,责令及时整改。每周对“五项百分竞赛”进行汇总,分年级进行排名评比公示。开展阶段总结:按时间段,每两个月总结一次;按养成教育内容,每一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完成时总结一次。在召开学生座谈会、核实检查及巡查记录、走进班级进行调查了解等基础上,形成年级和学校两个层次的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同时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确保养成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地进行。
开展活动,提升养成教育
结合节日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上半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下半年的教师节、敬老节等,都是应当成为开展感恩教育的好契机。感谢长辈的教育活动可以有:帮妈妈洗一次脚;为奶奶捶一次背;向教师送上一句祝福;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唱歌跳舞等。
结合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清明节前后,各班以诗歌、故事、网络祭英烈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以及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国庆节期间,各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班级自主设岗制”,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各班拥有自主设岗权,学校不限制名额,按需设岗、按学生特长设岗,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可做,班级事务事事有人管理。如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传统岗位;也有纪律委员、图书委员、升旗委员、用餐委员等事务岗位;还有爱国委员、文明委员、敬老委员、创新委员、进步委员等精神岗位。
开展总结表彰评比活动 养成教育实施一学期后,由德育处统一组织总结表彰评比。每学期期末,各班与“班级自主设岗制”相结合,由全班同学投票,得票过半且得到大家认可的同学,申报校级“礼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卫生之星”“助人之星”等,由德育处进行表彰,张榜公布,以巩固和激励一学期以来养成教育的成果。
家校合力,保障养成教育
要真正使小学生养成教育有明显成效,则需要家校合力,同行同为。在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大多因为忙于工作,而将孩子交给老人看管。祖父母与外祖父母的过度溺爱,与年轻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让一些机灵的孩子在学校这番表现,到了家里又是另一番表现。甚至有些低年级学生在校表现还不错,双休日一回到老人身边就原形毕露;在学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刚跨出校门老人就递上了“美味”的零食……要避免类似这种情形的发生,就得将养成教育的意识延伸到家庭,使家庭和学校形成默契,达到一致。通过开家长会、建家校QQ群、上门家访、电话短信交流等方式,下发《给家长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等,与家长定期沟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应该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应该改掉什么样的坏习惯,在家要达到怎样的养成教育要求。通过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家长的积极配合,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