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会展业发展问题分析

2014-12-22王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会展业优势对策

王艳

摘要: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突出的宣传效应、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高度认同。本文结合武汉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会展业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展业  优势  对策

会展业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经济的新的经济点。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还能创造住宿、餐饮、通信、旅游、购物、贸易等相关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

2013年10月8日武汉市发布了《关于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 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武汉将打造十大产业集群,其中包括打造会展产业集群。到2016年全市专业展馆及会议设施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举办展出面积在3万平方米的展览达到20个,步入全国会展业第一方阵,到2020年会展活动的品牌化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会展企业规摸和实力大幅度提升,确立全国会展中心城地位。2014年3月1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全国重要会展中心的意见》,文中提出把会展业培育成为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带动该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功能的大提升,确立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城市地位。

1 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武汉在历史上曾经是与上海、北京、广州齐名的四大会展城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出资在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先后建设了四大综合性展览馆,武汉展览馆建筑规模位列四大城市之首,占地面积高达11万平方米。加上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武汉市紧随三大会展城市,成为了当时全国第四大会展城市。然而,时至今日,武汉曾经“展都”的位置迎来了严峻挑战,武汉的会展经济离北上广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落到了重庆、成都等城市的后面,而郑州、长沙等中部城市也迅速发展,会展对手越来越多。

2012年,中国各城市会展产生的直接产值就3543亿元。这其中,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不仅稳居中国会展城市的第一线,同时也是全球会展的二线城市。而武汉2012年相关数据是30亿元,不足全国1%。从规模以上展会数量上来说,2012年国内城市办展的前四名为:上海806场,北京422场,重庆521场,广州377场。而武汉的109场,身居第20名;从展览面积上看,武汉位于第24名。

2 武汉会展业的优势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产业基础稳固,科技实力雄厚,交通运输便利,商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发展会展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1 武汉的地理区位优势。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拥有强大的水陆空交通系统,在一千公里以内,拥括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在市委市政府长视距谋划下,武汉强调在规划工作中,坚持长远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找准目标不走弯路,凸显武汉城市的本质特征和空间特性,激活放大武汉中国天元的区位优势。作为我国铁路四大枢纽,客运枢纽之一,六大货运枢纽之一,四大维修基地之一的定位,进一步得到了确认。当前,以武汉为中心的四小时经济城市圈已然建立,高铁的建造又将在武汉会展业掀起一个新浪潮。

2.2 武汉的经济产业基础。武汉市是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物流运输发达,而且拥有强大的市场容量和辐射能力。武汉谋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促进产业集群的合理布局、促进土地效益的集约提升。随着《武汉四大板块综合规划》的出炉,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这四大板块的规划,将重新构建武汉经济地理版图。四大板块的综合规划,是通过促进工业企业集中布局、新城中心集中打造、基础设施集中配套,强化“产业集聚、空间集中、用地集约”,进一步强化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硬实力”。四大板块“产城一体化”的建设,能够通过就业、服务等两方面的带动力和吸引力,促进城市人口外迁集聚和合理分布,优化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形成“1+6”的城市空间格局。目前,武汉西南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东南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东部地区的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已出现明显工业板块发展格局,市政规划分别划定大车都、大光谷板块、大临港经济区等工业板块规划范围,同时考虑未来空港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增加划定大临空经济区板块规划范围。这必将推动经济产业飞速发展。

2.3 武汉的教育、科技资源优厚。要促进会展行业可持续发展,教育先行。武汉的教育资源比较厚实。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享誉全国,拥有在校生一百多万。仅科研院所就有一百多所。可见,本区的教育科研资源相当丰富,为本区发展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提供了强大后盾,并且也为武汉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2.4 武汉的会展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当前,占地4700亩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已成功运营两年。该展会项目总投资500亿人民币。核心区项目包括展馆、会议中心、洲际酒店、海洋乐园、假日酒店及配套景观工程等,共同构成集会展业、旅游业、酒店服务业及商业为一体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大提升城市功能。可以提供1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武漢国际会展中心将解决武汉会展场地不足的问题。

3 武汉发展会展业的问题分析

3.1 市场不规范,缺乏高端展会。2013年武汉共举办600场会展活动,但有质量的自办展不多,档次不高。武汉的展会,能够形成品牌的太少,被国际认证的更少。目前武汉亟需提高会展业的定位,规范市场,由计划管控向市场、自由经济转换。

3.2 营销观念淡,不善于包装。2012年来武汉参加华中旅游博览会的上海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表示,第一次来武汉,此前仅听过武汉有黄鹤楼和长江,来到武汉觉得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都很好,“武汉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 在整个城市营销薄弱的背景下,各级各类展览会也急需包装,扩大营销。

3.3 缺乏运作班底,专业展览人才及展览公司数量双低。湖北省内培养会展人才的专业设置较少,没有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人才;现行企业拥有的会展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知名展览公司屈指可数,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会展经济格局未见雏形,会展产业发展配套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尚未完善,使得会展业难以形成规模。

3.4 会展的硬件设施不够国际会展的要求。据武汉市会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博中心自开展以来,展馆的使用率仅为30%左右,其主要原因就是展馆周边的交通不便,没通地铁,而且会议、餐饮、酒店住宿等设施基本没有,这让国博中心就像一个“孤岛”。“不少会展公司一看国博中心的建筑,都非常震撼,但到周边一考察,就放弃了部分展会。

4 武汉发展会展业的对策

4.1 加强规范管理,健全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武汉市会展领导机关机构,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规范会展业的市场运作流程,美化会展环境,严把会展质量关。配套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尽快完善,明确主办方的资质条件以及会展市场的准入制度,从法治角度规范会展经济,确保该行业有序运作。

4.2 城市营销先行,争创会展的品牌效应

要叫响武汉会展名城,更需打响武汉城市形象。比如,成都的城市营销较武汉要成功许多,不管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还是“世界生態田园休闲城市”的品牌打造,成都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在国际上的传播度都比武汉要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会展业宣传推介工作,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多部门、多渠道联合宣传,形成整体效应,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4.3 加快人才培育,强化人才基础

会展人才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会展业之所以称为一个行业,对从业者必有专业技能要求。在业者尤其是管理人士已具备必要技能,但需及时更新,见贤思齐。冀望成才者需在实际中累积技能,提升素质。培养一支精通会展业务,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首先要重视区域科教及人才优势,利用区位优势,在全省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广泛推介“会展”专业,保证人才储备充足。同时,广泛招募社会人才参与会展业务培训,为会展机构或相关企业提高政策支持,扩大会展人才的就业范围。另外,要通过招聘等形式引进一批展会经验丰富的高级会展人才,壮大会展人才队伍,尤其要重视发展人才的组织策划能力,以此带出一批精通展览业务、管理经验丰富的会展人才队伍。

4.4 加强会展硬件建设,做好相关配套

基于武汉会展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在提高已有场馆利用率的同时,结合会展行业动态,科学地规划、建设、改造一批专业的展会场馆。及时施工,保障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交通、酒店、商贸、旅游、金融、小型展馆等相关配套设施尽快健全起来,充分发挥会展业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本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3年5月出台的《2012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2]谢国华.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11(22).

[3]孙涛.会展经济:打造成都经济增长点[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1).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优势对策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诊错因 知对策
矮的优势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画与话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