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灌河口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及季节变化

2014-12-22李士虎王洪斌阎斌伦金学萍肖龙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浮游植物种群密度

李士虎+王洪斌+阎斌伦+金学萍+肖龙海+徐加涛+郑伟

摘要: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连云港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属205种,其中有硅藻(139种)、甲藻(28种)、蓝藻(9种)、金藻(3种)、绿藻(16种)、黄藻(6种)、裸藻(4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较大,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2月(1.154 9×106个/m3),最低值出现在2011年8月(2.007×105个/m3)。

关键词:浮游植物;密度;种群;灌河口海域

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1-5094-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1.011

Change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ensity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Coast of Guanh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LI Shi-hu1,WANG Hong-bin1,YAN Bin-lun2,JIN Xue-ping3,XIAO Long-hai3,XU Jia-tao1,ZHENG Wei1

(1. Marine College,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Jiangsu, China;

2.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Jiangsu,China)

Abstract: The change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ensity of phytoplankton were monitored in the coast of GuanHe rive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China, from October,2011 to August 2012. There were 205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collected during the surveys, predominated by Bacillariophyta (139 species), Dinophyta (28 species), Chlorophyta (16 species), Cyanophyta (9 species), Xanthophyceae (6 species), Chrysophyta (3 species), Chrysophyta (4 species). The phytoplankton densities were found to be changed monthly, with the peak in February(1.154 9×106 cells/m3 on average) and the minimum in August(2.007×105 cells/m3 on average).

Key words: phytoplankton; density; species; the coast of Guanhe river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生物类群,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数量组成及分布特征产生影响。灌河口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最东南端的燕尾港镇(N34°42′09.07″,E119°28′31.11″),是常年流水入海的大型河流。河水每年带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和泥沙入海,带入大量的营养物质,海洋浮游植物的种群较丰富,是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胁迫的理想对象,也是监测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的理想地点,海洋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已有相关研究[1-9],针对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而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及季节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此,于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共布设调查站点12个,对灌河口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数量组成及分布进行生态学调查研究,为河流入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域环境评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站点设置

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在灌河口附近海域,从河口到近海海域共设12个浮游植物调查站点,分别于2011-05、2011-08、2011-11、2012-02到各站点进行浮游植物采样,样品用鲁哥氏液固定,在实验室显微镜下进行分析。采样站点布设见图1。

1.2  样品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分网样和水样。网样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从底到表垂直拖取,水样的采集层次根据水深而定,水深≤10 m时,采集表层水;水深>10 m时,采集表、底层水。每层各采水1 000 mL。样品处理、分析鉴定和资料整理参照文献[10-12]进行。

网样根据滤水量(网品面积与垂直采样水深之积)将浮游植物计数的结果换算成浮游植物的丰度(个/m3),水样经沉淀、浓缩,再将浮游植物计数结果换算成浮游植物的丰度(个/L),定量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参数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计算公式分别为:

H′=-∑Pi×(log2 Pi)

d=(S-1)/log2N

J′=H′/log2S

式中,H′为多样性指数,S为该站点的物种数,Pi为第i种的个数占该站点总个数的比例,d为丰富度指数,J′为均匀度指数,N为每种的总体数[7]。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

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 属205种,其中,硅藻门38属139种,甲藻门14属28种,蓝藻门5属9种,金藻门2属3种,绿藻门12属16种,黄藻门5属6种,裸藻门1属4种。可以看出调查水域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种类多为广温、广盐的近岸广布种。浮游植物种类在2012-02最高为146种,2011-05次之为130种,2011-08最少为83种,2011-11为94种。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年度调查中发现,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各季节硅藻种类数占总数的比例为67%~80%。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名录见表1。

2.2  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和季节变化

灌河口附近海域在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代表性的优势种(表2),其中春季的主要优势种是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var.commutata)、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a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孔圆筛藻窄隙变种(Coscinodiscus perforatus var.pavillardi);夏季的主要优势种是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var.commutata)、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是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Brightwell)、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Brightwell)、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ala)、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从全年的变化来看,圆筛藻、根管藻在各季节都有出现,都有很高的优势度(表2)。

2.3  浮游植物的密度季节变化

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5.454 4×105个/m3,全年分布差异较大,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2月,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达到了1.154 9×106个/m3,主要群体为刚毛根管藻、卡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柔弱根管藻、笔尖根管藻等。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8月,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为2.007×105个/m3。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为依次交替升降,春天开始下降,到夏天降至最低,从秋季开始上升,到冬季升到最高(图2)。

2.4  浮游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表3显示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指数在各季节相差不大,范围在3.835 7~4.199 7,年平均值为4.046 7;物种丰富度指数范围在1.432 1~2.897 0,年平均值为1.959 8,季节差异较大;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716 9~0.859 5,年平均值为0.791 0,差异不大。2月份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故其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由于种间数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小。2月12个站点采到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为75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为42种,各站点的种类平均数为59种。8月浮游植物种类较少,其物种丰富度指数也最小,但由于种间数量差异不大,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高。8月12个站点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采到42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仅采到20种,平均各站点的种类数为25种,在全年采样中其种类平均数为最少,11月采样各站点浮游植物种类平均数为34种,5月为32种。

3  讨论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物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都将影响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多为广温、广盐的近岸广布种,还有少量河流带入的淡水种类,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甲藻次之。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为随季节先降后升,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一致[1,2]。全年共出现浮游植物205种,与其他黄海海域(50~130种)相比种类较为浓密[5]。主要优势种为圆筛藻、根管藻、骨条藻和夜光藻,而栅藻、盘星藻、刚毛藻等淡水种类较少,主要由灌河入海的淡水带入海中。

灌河口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的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5.454 4×105个/m3,与其他海域[6]相比偏低,由于该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的历史记录空白,因此与其他年份无法比较。毛兴华等[8]研究表明,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周年分布为双峰型,一般在夏、秋或春、夏达到到峰值。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周年分布为单峰型,2月份达到峰值,8月份为低谷,这可能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变化相适应,在2月份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数量较少,而8月份浮游动物数量剧增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降低。随着气温的降低,浮游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至冬季达到峰值。

本调查研究表明灌河口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密度较大,可作为滤食性海水养殖对象的优良饵料。海水养殖业是人类获取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手段,可充分利用该海域的浮游植物资源开发海水养殖种类及合适的养殖模式。鱼、虾、贝、藻的混养模式可维护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稳定生态平衡的科学养殖模式成为发展海水养殖产业的主要研究课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  婧,李培军,刘  悦,等.黄海北部近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分析[J].水产科学,1999,18(5):12-15.

[2] 王  鉴,李桂珍,王秀艳.长海县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J].水产科学,1995,14(4)23-25.

[3]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 程兆第.硅藻彩色图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5] 俞建銮,李瑞香.渤海、黄海浮游植物生态研究[J].黄渤海海洋,1993,11(3):52-59.

[6] 杨关铭,王春生,何德华,等.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点[J].海洋学研究,1991,9(2):98-108.

[7]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8-162.

[8] 毛兴华,张为先,张建中.桑沟湾增养殖环境综合调查研究[M].山东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9] 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0] GB/T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

[11] 郑  重,李少菁,许振祖.海洋浮游生物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2] 郑  重.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文集[C].福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郑  威)

H′=-∑Pi×(log2 Pi)

d=(S-1)/log2N

J′=H′/log2S

式中,H′为多样性指数,S为该站点的物种数,Pi为第i种的个数占该站点总个数的比例,d为丰富度指数,J′为均匀度指数,N为每种的总体数[7]。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

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 属205种,其中,硅藻门38属139种,甲藻门14属28种,蓝藻门5属9种,金藻门2属3种,绿藻门12属16种,黄藻门5属6种,裸藻门1属4种。可以看出调查水域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种类多为广温、广盐的近岸广布种。浮游植物种类在2012-02最高为146种,2011-05次之为130种,2011-08最少为83种,2011-11为94种。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年度调查中发现,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各季节硅藻种类数占总数的比例为67%~80%。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名录见表1。

2.2  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和季节变化

灌河口附近海域在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代表性的优势种(表2),其中春季的主要优势种是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var.commutata)、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a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孔圆筛藻窄隙变种(Coscinodiscus perforatus var.pavillardi);夏季的主要优势种是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var.commutata)、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是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Brightwell)、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Brightwell)、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ala)、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从全年的变化来看,圆筛藻、根管藻在各季节都有出现,都有很高的优势度(表2)。

2.3  浮游植物的密度季节变化

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5.454 4×105个/m3,全年分布差异较大,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2月,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达到了1.154 9×106个/m3,主要群体为刚毛根管藻、卡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柔弱根管藻、笔尖根管藻等。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8月,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为2.007×105个/m3。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为依次交替升降,春天开始下降,到夏天降至最低,从秋季开始上升,到冬季升到最高(图2)。

2.4  浮游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表3显示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指数在各季节相差不大,范围在3.835 7~4.199 7,年平均值为4.046 7;物种丰富度指数范围在1.432 1~2.897 0,年平均值为1.959 8,季节差异较大;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716 9~0.859 5,年平均值为0.791 0,差异不大。2月份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故其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由于种间数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小。2月12个站点采到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为75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为42种,各站点的种类平均数为59种。8月浮游植物种类较少,其物种丰富度指数也最小,但由于种间数量差异不大,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高。8月12个站点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采到42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仅采到20种,平均各站点的种类数为25种,在全年采样中其种类平均数为最少,11月采样各站点浮游植物种类平均数为34种,5月为32种。

3  讨论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物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都将影响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多为广温、广盐的近岸广布种,还有少量河流带入的淡水种类,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甲藻次之。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为随季节先降后升,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一致[1,2]。全年共出现浮游植物205种,与其他黄海海域(50~130种)相比种类较为浓密[5]。主要优势种为圆筛藻、根管藻、骨条藻和夜光藻,而栅藻、盘星藻、刚毛藻等淡水种类较少,主要由灌河入海的淡水带入海中。

灌河口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的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5.454 4×105个/m3,与其他海域[6]相比偏低,由于该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的历史记录空白,因此与其他年份无法比较。毛兴华等[8]研究表明,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周年分布为双峰型,一般在夏、秋或春、夏达到到峰值。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周年分布为单峰型,2月份达到峰值,8月份为低谷,这可能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变化相适应,在2月份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数量较少,而8月份浮游动物数量剧增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降低。随着气温的降低,浮游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至冬季达到峰值。

本调查研究表明灌河口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密度较大,可作为滤食性海水养殖对象的优良饵料。海水养殖业是人类获取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手段,可充分利用该海域的浮游植物资源开发海水养殖种类及合适的养殖模式。鱼、虾、贝、藻的混养模式可维护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稳定生态平衡的科学养殖模式成为发展海水养殖产业的主要研究课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  婧,李培军,刘  悦,等.黄海北部近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分析[J].水产科学,1999,18(5):12-15.

[2] 王  鉴,李桂珍,王秀艳.长海县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J].水产科学,1995,14(4)23-25.

[3]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 程兆第.硅藻彩色图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5] 俞建銮,李瑞香.渤海、黄海浮游植物生态研究[J].黄渤海海洋,1993,11(3):52-59.

[6] 杨关铭,王春生,何德华,等.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点[J].海洋学研究,1991,9(2):98-108.

[7]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8-162.

[8] 毛兴华,张为先,张建中.桑沟湾增养殖环境综合调查研究[M].山东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9] 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0] GB/T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

[11] 郑  重,李少菁,许振祖.海洋浮游生物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2] 郑  重.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文集[C].福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郑  威)

H′=-∑Pi×(log2 Pi)

d=(S-1)/log2N

J′=H′/log2S

式中,H′为多样性指数,S为该站点的物种数,Pi为第i种的个数占该站点总个数的比例,d为丰富度指数,J′为均匀度指数,N为每种的总体数[7]。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

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 属205种,其中,硅藻门38属139种,甲藻门14属28种,蓝藻门5属9种,金藻门2属3种,绿藻门12属16种,黄藻门5属6种,裸藻门1属4种。可以看出调查水域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种类多为广温、广盐的近岸广布种。浮游植物种类在2012-02最高为146种,2011-05次之为130种,2011-08最少为83种,2011-11为94种。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年度调查中发现,调查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各季节硅藻种类数占总数的比例为67%~80%。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名录见表1。

2.2  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和季节变化

灌河口附近海域在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代表性的优势种(表2),其中春季的主要优势种是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var.commutata)、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a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孔圆筛藻窄隙变种(Coscinodiscus perforatus var.pavillardi);夏季的主要优势种是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 var.commutata)、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是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Brightwell)、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 Brightwell)、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ala)、笔尖根管藻(Rhixosolenia stytiformis)。从全年的变化来看,圆筛藻、根管藻在各季节都有出现,都有很高的优势度(表2)。

2.3  浮游植物的密度季节变化

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5.454 4×105个/m3,全年分布差异较大,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2月,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达到了1.154 9×106个/m3,主要群体为刚毛根管藻、卡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柔弱根管藻、笔尖根管藻等。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8月,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为2.007×105个/m3。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为依次交替升降,春天开始下降,到夏天降至最低,从秋季开始上升,到冬季升到最高(图2)。

2.4  浮游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表3显示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指数在各季节相差不大,范围在3.835 7~4.199 7,年平均值为4.046 7;物种丰富度指数范围在1.432 1~2.897 0,年平均值为1.959 8,季节差异较大;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716 9~0.859 5,年平均值为0.791 0,差异不大。2月份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故其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由于种间数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小。2月12个站点采到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为75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为42种,各站点的种类平均数为59种。8月浮游植物种类较少,其物种丰富度指数也最小,但由于种间数量差异不大,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高。8月12个站点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采到42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仅采到20种,平均各站点的种类数为25种,在全年采样中其种类平均数为最少,11月采样各站点浮游植物种类平均数为34种,5月为32种。

3  讨论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物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都将影响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多为广温、广盐的近岸广布种,还有少量河流带入的淡水种类,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甲藻次之。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为随季节先降后升,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一致[1,2]。全年共出现浮游植物205种,与其他黄海海域(50~130种)相比种类较为浓密[5]。主要优势种为圆筛藻、根管藻、骨条藻和夜光藻,而栅藻、盘星藻、刚毛藻等淡水种类较少,主要由灌河入海的淡水带入海中。

灌河口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的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5.454 4×105个/m3,与其他海域[6]相比偏低,由于该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的历史记录空白,因此与其他年份无法比较。毛兴华等[8]研究表明,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周年分布为双峰型,一般在夏、秋或春、夏达到到峰值。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周年分布为单峰型,2月份达到峰值,8月份为低谷,这可能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变化相适应,在2月份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数量较少,而8月份浮游动物数量剧增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降低。随着气温的降低,浮游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至冬季达到峰值。

本调查研究表明灌河口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密度较大,可作为滤食性海水养殖对象的优良饵料。海水养殖业是人类获取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手段,可充分利用该海域的浮游植物资源开发海水养殖种类及合适的养殖模式。鱼、虾、贝、藻的混养模式可维护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稳定生态平衡的科学养殖模式成为发展海水养殖产业的主要研究课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  婧,李培军,刘  悦,等.黄海北部近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分析[J].水产科学,1999,18(5):12-15.

[2] 王  鉴,李桂珍,王秀艳.长海县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J].水产科学,1995,14(4)23-25.

[3]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 程兆第.硅藻彩色图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5] 俞建銮,李瑞香.渤海、黄海浮游植物生态研究[J].黄渤海海洋,1993,11(3):52-59.

[6] 杨关铭,王春生,何德华,等.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点[J].海洋学研究,1991,9(2):98-108.

[7]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8-162.

[8] 毛兴华,张为先,张建中.桑沟湾增养殖环境综合调查研究[M].山东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9] 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0] GB/T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

[11] 郑  重,李少菁,许振祖.海洋浮游生物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2] 郑  重.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文集[C].福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郑  威)

猜你喜欢

浮游植物种群密度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及多浪水库浮游生物的调查研究
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济南流域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