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FC和SIM卡结合的手机支付方式
2014-12-22解丽娜
文|解丽娜
近场通信技术(NFC)是一种是短距离非接触式的基于射频识别方案(RFID)的无线通信技术。它是由飞利浦、索尼和诺基亚共同研发的工作于13.56 MHz的短距离通讯技术。NFC具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工作模式,所使用的频率与目前流行的非接触智能卡相同,工作原理基本相似,与智能式的非接触式标签卡使用一样的通信原理。
手机支付(Mobile Payment)是随着3G和4G时代的到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的新兴技术。2013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容量初步统计已经达到了93亿元。移动支付拥有众多的标准,本文通过对NFC-SIM卡移动支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讨,研究了这种安全便利的NFC移动支付的可行性和推广方案。
NFC-SIM手机支付发展现状
NFC技术并不算一种新技术,它的提出是诺基亚、飞利浦等几个通信产业的巨头推进的,前期发展市场基本是在国外。2011年,谷歌在安卓系统中加入了对NFC的支持,还发布了使用近场通信的谷歌钱包应用,并且与万事达合作了基于NFC技术的信用卡支付。国外使用NFC-SIM卡融合的手机支付比较成熟,其中以韩国最具代表性。韩国82.5%的手机用户都在使用NFC手机作为日常消费的支付工具。
国内近几年对智能家居、物联网的投入逐渐加大,很多硬件厂商都加入了设备对NFC的支持。其中,以小米、魅族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学习国外的模式,丰富了对NFC外围产品如一些标签卡等的应用,提高了市场热情。目前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通信运营商达成基本一致,共同推广基于NFC的支付标准。在手机支付领域,中国通信运营商都有类似的NFC-SIM卡支付方案在运营。
NFC-SIM支付的技术实现
要在SIM卡片上实现手机支付,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非接触式的射频通讯。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主要有SIMpass和NFC-SIM。SIMpass采用被动通信,OTA占用了一定的运营商资源。而手机NFC-SIM卡是在用户的SIM上加以改造,在硬件上满足SIM卡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支持NFC近场通讯。同时手机需要做相应的改造以支持NFC。当用户的SIM卡中金融区域被激活后,配合远端下载的支付应用,在手机端可以完成手机银行、短信支付等功能。
硬件部分具有以下特点:
改进的单线协议(SWP)IP可以满足高速信息交互的需要,同时符合NFC移动支付的标准;
与SIM卡的结合,授权机制具有高安全性,满足金融支付要求;
芯片始终多样化满足低功耗SWP的全速运转。
SIM卡相应采用更大的RAM和性能优化的大容量Flash,CPU处理速度加快的同时可以满足JAVA的运行。
硬件的中断优先级采用多级嵌套,满足运算要求。
SPI、SWP、GPIO等应用I/O接口丰富。
使用优异的封装技术和加工工艺,不改变SIM卡的体积,增加NFC功能和支付逻辑。
依靠手机端软件和算法实现加密和支付信息实时双向同步,确保用户资金安全。
具有良好的系统支持和兼容性。
总之NFC-SIM目前技术上的障碍已经不存在,关键在于当前的支付环境和用户接受程度问题。而且,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均推出了手机支付业务,可以绕过硬件差异,依靠快捷支付等方案实现,对NFC-SIM支付方案的冲击较大。
NFC-SIM支付的推广方案
目前来看,国内NFC支付的发展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容量很大。要推广以NFC-SIM卡支付为主的安全支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着手予以解决:
一是技术因素。这里主要是运营商与银行共同合作,需要均衡双方利益的技术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二是市场因素。技术的新颖和便利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大众认知度低,市场热度提升不显著,造成市场差异性得不到认可。
三是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手机支付与智慧城市紧密相关,需要政策对产业应用的扶持,对标准的统一规划等。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众多,而且均有自己的用户基础,NFC-SIM如果能够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凭借其特有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手机支付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