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韵江南 烟火苏州

2014-12-22

浙江林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灰瓦古韵贝聿铭

古韵江南 烟火苏州

◆撰文/石 榴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白居易(唐)

苏州,我写下你的名字,触摸你的骨骼,温润清凉,柔弱无骨。我不知道将某些情感归于命中注定是否有些敷衍,只是你,是早早镌刻进我命中的符号。

这是一段不算漫长的苏州之旅,走过陌生的街道,俯仰间捕捉的是江南甜腻的气息。我一直有这样的理论,每个人总有一个命定属于自己的城市,这和城市的美丽、繁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靠的,是感觉。

苏州,印象中“江南古韵”的集大成者。来到苏州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座让人惊喜的城市,完全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白墙灰瓦,小巷里干干净净。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它与杭州又分外不同。它不是“大小姐”,而是怯生生的“小家碧玉”,那般温婉韵致。时值春末夏初,正是江南的雨季,小雨整天飘飘洒洒,淅淅沥沥,无休无止。不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细雨蒙蒙,一抹浅黛,雨帘重裹,影影绰绰;行水巷曲径,观小桥楼阁,听小雨细声,窥沧桑巨变,倒是增添几分思古幽情。漫步其中,只觉一片朦胧翠色,由烟雨氤氲出悠远的情思。

苏州的美,是带着烟火气的美。我住在离市中心不远的皮市街,门前是花鸟一条街,街边有小商小贩,生活化却不杂乱,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而没有压迫感。在路边摊吃上一根油条,看着大盆大盆的杜鹃花开得理直气壮,那一刻的细碎感觉,或可以称之为幸福。

建筑大师贝聿铭主持建造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对建筑有兴趣的外地游子的必经之地。一早到的时候,博物馆还未开门。博物馆周围的房子都不高,清一色的灰瓦屋顶,大片大片连在一起很好看。有的略有几只脊兽做装饰,但并不繁复。一个穿着蜡染的蓝花布围裙、挎着竹篮子卖花的小姑娘从我身边走过,篮子里是丁香和白玉兰。花香经久不散,萦绕于我的鼻尖,飘向那早已远去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到了博物馆开门的时候,人渐渐多了起来。走进门厅,就看到了顶灯和“枯山水”,的确很有意思。博物馆中的展品,如玉石、器具、印章、佛像之类,在柔和的灯光下透出温润珍贵的气质。“好的平面,人走进去会有微妙的感觉”,这句话在苏州博物馆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墙上有竹林的影子,风吹过的时候跟着一起微微摇晃,与天光、格栅、侧窗一起,形成了美妙的光影。贝聿铭大师不愧是从小在狮子林长大的人。

午饭后,循着清丽婉转的吴侬软语,曲曲折折地找到中国昆曲博物馆。深院大宅的结构,有高大的香樟遮天蔽日,打压下世俗的浮躁。正好有昆曲剧团的人在排练,找一把椅子坐下,就可以消磨一个下午的时光。拉胡琴的老人眼皮微抬,举手投足间极有气场,非常有范儿。唱的段子我并不熟,即使听不懂,但在那婉转的曲调里,真的可以物化地感觉出时光如流水般涓涓流淌。有意思的是,从中国昆曲博物馆出来就是一排很有情调的西洋小酒吧,两种文化丝毫不显得冲突,就像苏州这个城市,有种温吞的美感,悠悠的,久了,就成了留恋。

就这样游走着,一步一步,真实地感受曾经用来幻想的苏州。细雨沾衣浑不觉,再回首,一轮明月已悄然升起在柳梢头,映照着那如画的水乡。苏州,曾是我年少时最美的梦,而如今,苏州已在脚下。

猜你喜欢

灰瓦古韵贝聿铭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乡土建筑的单元式转译
——南粤古驿道梅岭驿站创作实践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河湟地区城市旧建筑改造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宁市城西区贾小巷片区改造项目为例
古韵今和
古韵今和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贝聿铭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