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已成潮流

2014-12-22仲余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影视

仲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文学改编影视的热潮。红极一时的《红高粱》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菊豆》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红粉》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分别改编自苏童的同名小说和《妻妾成群》,《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影视与文学大规模碰撞的火花,绽放出巨大的合作与商业潜力。

时过境迁,当文学改编影视的又一次浪潮来临之时,领军者摇身变成了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类型逐渐丰富和完善,吸引了相当多的读者。与此同时,将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亦成为一种潮流。据《解放日报》报道,在首届影视数字内容文化投资与版权交易会上,盛大文学与国内6家影视及演艺机构签订了作品改编授权协议,总价近1000万元。

网络小说改编火爆电视荧屏

随着《风中奇缘》在湖南卫视的热播,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再次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早前风靡大江南北的影视热剧《步步惊心》、《甄嬛传》就带动了网络小说改编的热潮。现在正在制作中的《大汉情缘之云中歌》、《兰陵王妃》、《花千骨》、《华胥引》等一大批根据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也受到书迷和剧迷的追捧。据了解,2014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已制作完成的就有16部,还有50部正在筹备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早在2011年便高达1.95亿,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有79.2%的人愿意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相比名作经典的改编,网络小说的改编版权价格虽然有走高的趋势,但仍属于物美价廉,性价比很高。

网络小说包罗万象,其中不乏古装、悬疑、科幻、情感等热门剧情,已经成为影视大佬们争相夺取的新领域。据《解放日报》报道,盛大文学与国内6家影视及演艺机构签订了作品改编授权协议,6部原创网络小说被儒意欣欣、希世纪影视、乐视网等购得,总价近1000万元,单本价格突破100万元,其中《史上第一混乱》、《鬼吹灯》单价更是高达200万元。

另外,据金牌监制、导演李国立介绍,唐人影视的剧本库里有30%至40%来自网络小说,他表示, “我们和盛大文学有固定联系,他们有新的网络小说都会在第一时间知会唐人,我们也有员工专门去负责挑选合适的网络小说。”

可以说,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新潮流。

网络小说改编是双赢局面

事实上,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对小说或是电视剧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一方面,与传统小说相比,网络小说从一面世就带着多媒体的属性,同时也成为电视剧市场的新宠儿。据了解,《鬼吹灯》系列小说自2006年发表后,引发一场“盗墓类”小说的风潮。日前,由《鬼吹灯之寻龙诀》改编成的同名电影正在拍摄中,并定档2015年上映。同时,改编成影视剧,对于网络文学作家来说,是扩大影响力的最好方式。业内专家指出,现在中国传统电影行业已经向全社会全方位开放了,越来越多来源自网络、有很强社会话题性的题材出现在大屏幕上,让中国电影走出了传统大片的商业模式。

据盛大文学副总裁汪海英表示,过去,网络小说影视改编权价格一般在20万-30万元以内,而知名编剧一集酬劳就达到二三十万元,差距非常大。而如今,盛大文学的作品能破百万甚至冲到二三百万元,得益于这些年网络文学为影视圈输入的优质版权“反哺”了自身的影响力,也得益于网络作家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拥有庞大的粉丝群,若将网络小说搬上荧屏,会带来巨大的粉丝经济效应,这是影视大佬们乐于见到的。据《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蓝皮书编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表示,网络文学受众面大,并且网络文学的受众对娱乐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比较强,这和影视剧的受众人群是重合的,因此,热门网络文学作品影视化后,受众会更有保障。不仅大大降低了制作拍摄的风险,带来大量的基础受众,还创造出更多商机。

打造精品势在必行

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虽然拥有大批书迷可以成为人气保证,但与此同时,又有可能因为剧情安排以及角色不符合读者先前的想象而成为诟病。可以说,网络小说的改编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

根据小说改编的如《盛夏晚晴天》就被冠以平淡无奇的称号。早在多年前,拥有“燃情天后”的明晓溪笔下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就曾经被搬上荧屏。但遗憾的是,这部改编的电视剧只是粗劣的制作。另外,生涩的演技也让这部剧成为作者和读者心中的痛。今年,打着《步步惊心》第二部旗号的《步步惊情》,被业界认为是乘着前者东风的大肆捞钱之作。业内人士调侃道,步步没有了“惊心”,只剩“二”。网络小说改变成影视剧,全民吐槽下收视口碑与前者实在难以媲美。

就目前来看,虽然不乏《甄嬛传》、《步步惊心》等这样成功的改编演绎作品,但因改动较大或视觉呈现不理想而被书迷吐槽的剧不在少数。业内人士表示,小说人物往往是读者心中完美的幻想,而被拍成电视剧,幻想往往与现实难以重合,不满意,吐槽便是不可避免。

对影视作品来说,良好的剧情内容是电视剧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网络小说要不断出精品,这才能为影视剧的精品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影视作品出品方也要在选角、服装、化妆和道具等方面精心打磨,致力为观众打造一部又一部精彩纷呈的影视作品。

【链接】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小说与

电影叙事

近年来,国产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呈现出蓬勃之势,甚至被业界称为“文学改编影视的第二次浪潮”。不过这拨浪潮不再等同上世纪90年代传统文学改编影视剧的热潮,其中“文学”的主体已由传统文学置换成为网络文学。这种状况亦是在互联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一种美学转型,也体现出了创作者和运营公司充分利用大数据来营造影视热点、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趋向。

互联网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大数据传输,成为当下中国传媒的新主体。呈现出这一时代特色、特别是充分利用这一主体进行电影叙事,也是在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大数据原本是一些无序、混乱甚至碎片性的数据形态,呈现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声无息留下的社会化存在痕迹,比如微博的更新状态、网上购物行为、医院体检记录、在线观影过程、谷歌搜寻内容、地理位置状况、浏览器收藏网页等等,甚至包括日常生活中一切可供数据化记录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面对这些信息,资本的思路却非常清晰,那就是经过数据挖掘、云计算、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和处理,使其变得更具秩序化和逻辑性,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预测潜力的模式和规律。而创作者和运营公司便按照这一模式生产出适合不同社会族群的标准化产品。对这样的产品而言,无论其表现内容还是运营模式,都更适合特定人群、更接地气,因而也更能体现具有本土的社会现实、时代精神以及历史特质。中国电影的创作也正在遭遇大数据时代,由此也产生出不同特性的定制化但又体现出某种标准化的电影文本来,其中具有开创意义的当属乐视影业推出的几部作品。如该公司根据郭敬明的书迷有多少,其读者的分众情况和特性、爱好等大数据形态,推出了主要针对其粉丝的定制之作《小时代》系列片;根据对不同年龄和受众对象的调研等大数据形态推出了动画电影《熊出没》等等。

由网络文学改编的文本,则是大数据时代的另一类典型定制产品。网络文学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写作。其在2000年前后起步,随着文学创作在网络时代的途径拓展,无门槛写作的网络优势,开启了通俗写作时代。网络文学十多年来经历了三代写作者的交接,也完成了从校园青春、新言情、新武侠、新旧玄幻、盗墓、官场、公案、职场、商战到穿越、宫斗的题材转换。网络文学的出现复兴了民间视野,它杂糅了中外传统文学的类型精髓,又有思想解放后的丰富想象力,是对固有题材表述形式的翻新演绎。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依靠点击率来维持创作,在创作时的连载开放和网友参与互动,使其在无意识中体现出“用户体验”的特点。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中,那些更受读者欢迎的类型会越来越固定。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及类型生产,很大程度上与受众群体的喜好有着密切关系,也使得网络文学成为最贴近读者的文学,如职场故事的流行,这与都市白领作为网络文学的主流受众是一致的。这种类型化使得网络文学的受众更加细分,比如女性读者、男性读者阅读的不同类型。很显然,网络文学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正因为商业模式的成熟以及类型化写作,使得网络文学培育了以青少年和都市白领群体为主的消费者和粉丝,而这些15岁到35岁的受众群正是中国文化产业消费的主力军,这也成为网络文学可以转换为电影等艺术样式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口碑和票房均表现良好的影片如《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遍地狼烟》、《山楂树之恋》等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文本。

和大数据时代生产出的其他产品一样,由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第一个特点表现为其适合不同的受众;且这些分众化作品的电影叙事功力较为深厚,文本的故事性较强。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大数据时代的文本特征。在大数据时代,运营公司或者创作者通过分析网络小说读者的各种大数据,便能为其定制不同的电影作品,在这种语境下,国产电影中出现了青春题材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职场题材的《杜拉拉升职记》,失恋题材的《失恋33天》,纯情题材的《山楂树之恋》,还有表现社会问题的《搜索》等等。这些影片各自拥有不同且广泛的受众,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有着扎实的文学基础,这些影片均显示出了较强的叙事功力。前一时期,在国产电影遭遇美学同质化而出现了普遍的弱化叙事、意义缺失的状况下,这类以叙事见长的影片成为了在反同质化的美学努力中一股很重要的力量,对改善国产电影的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批影片的第二个特点是由在地性和现实性等融合而成的接地气性,这也是大数据时代娱乐文本的突出特性。网络小说的作者,均在现实社会中浸润了很多时间,他们所接触到的社会面更广、更近、速度更快,对现实生活的发现、揭示的能力强于他人,且对生活的领悟与感受也特别深。他们大多都是从自身现实生活的角度去进行创作,或者反映职场竞争,或者反映生存挣扎,或者反映婚恋爱情等,都和百姓时下最关心的话题相关,因此,现实意味特别强,极容易引起社会共鸣。而网络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这些读者在年龄上和那些作者相当,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他们和作者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所以对这些作品深爱有加,成为作者的粉丝,使其具备了较为广泛的受众基础。如此一来,网络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共同营造出了极其接地气的网络文学作品。以此为蓝本改编的电影,编导在进行二次创作时,加入了自己更具接地气的思考,使得电影文本较原网络小说文本体现出“讲述中国故事”的当下性和在地性。

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曾经引发了较强烈的社会共鸣。而在由网络小说到电影的过程中,编导又进行了更加接地气的改动;再如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亦是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影片较小说的最大改动便是将主人公老三和静秋的爱情刻意纯洁化,打造出一部表现“纯爱”的影片,影片进行的这种“纯情化”表现,意在与当下已经变化的爱情观进行比照,呼唤纯美的爱情,唤起现实社会对曾经不带丝毫物质目的单纯地去爱和被爱的爱情的向往。这种“纯情”是当下中国社会的梦想,亦能引发整个社会的共鸣,而对这种梦想的表述亦是叙述中国故事的重要体现。此外,由日记体网络小说《小说,或是指南》改编的影片《失恋33天》特意选择了貌不出众的白百何出演女主角黄小仙,也正因为她的“平凡”而让这种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的失恋情愫,显得更加的真实可信、让人共鸣。影片最后插入的纪录片式的访谈,总有一处让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的感觉。陈凯歌执导的《搜索》,亦是源于网络作家文雨的小说《网逝》,影片在原作关注现实的基础上,将现实问题表现得更加尖锐,人性呈现也更为真实。凡此种种,均体现出了这类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片所体现出的现实感、在地感和社会共鸣性。

将网络文学搬上银幕的风潮,在中国影坛愈演愈烈,还会有多部这种跨界整合的影片与观众见面,如根据豆瓣名帖《与我长跑十年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改编的电影《十年女友》、根据网络探险小说《鬼吹灯》改编的影片《鬼吹灯之寻龙诀》等等。但也应当看到,这种跨界在拓宽电影创作渠道、完善“中国叙事”的同时,亦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一,这类电影出现了新的题材同质化现象。目前,国内影坛出现了婚恋类、都市情感类、古装类、民国类和穿越宫廷类题材网络小说扎堆改编影视剧的现象,此类题材资源枯竭、难觅创新之作、市场滞销的问题日益凸显。这种状况需要业界认真研究和反思,特别需要搜集各种大数据进行重新分析评估,找出新的规律,并开辟一些非常规但跟时下对接的题材路径。其二,影视界出现了将网络文学盲目改编电影的现象。有些创作者对各类题材和内容的网络文学都打起了主意。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小说都适合改编成为电影。有专业人士给出了适合改编的四个要素:第一,作品具备改编的文本价值,包括作品呈现的画面感、故事本身的逻辑性、故事的线索搭配等,其中好的故事最为重要;第二,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创意支持,影视公司比较看重小说的创意,包括整个框架和题材是否新颖;第三,要考虑到可操作性,一些外太空的科幻题材在操作上就不太现实;第四,一定要积累一定的人气,这是网络小说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不具备这一优势的网络小说是无法被搬上银幕的。这些日益显现的问题,应当引起创作者和运营公司的高度关注。

(资料来源:《通信信息报》、《中国艺术报》等)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