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植脂肪颗粒存放器的研制与应用
2014-12-21黄海玲刘宏伟佘文莉李升红曹凤刘晖
黄海玲 刘宏伟 佘文莉 李升红 曹凤 刘晖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广东 广州510630)
脂肪注射隆乳手术中,为保证移植的脂肪颗粒分布均匀并和受床有良好的血运建立,颗粒脂肪必须均匀、缓慢,多通道、多点注射于受区,这使得脂肪注射需要一定的操作时间。为保证在此时间内也能够将待移植的颗粒脂肪保存在活性良好的状态,需要设计特定的装置,便于术中在手术台上低温保存待移植脂肪。因此,我们设计研制了可移植脂肪颗粒存放器,并应用于脂肪注射隆乳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脂肪注射移植术87例,其中自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隆乳68例,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19例;隆乳术每侧乳房脂肪移植量130~365ml,平均每侧乳房脂肪移植量217ml;每例患者脂肪注射移植时间60~145min,平均每例患者注射移植时间86min。
2 制作与应用
2.1 制作要点
2.1.1 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一个长方形大方盒,包括方盒本体和上盖。
2.1.2 方盒本体由内容器和外容器组合而成,两者分开是两个独立的长方形方盒;外容器大,内容器小,外容器为43cm×29cm×8.5cm,内容器为42cm×28cm×7.5cm。
2.1.3 内容器置于外容器内,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形成1cm空隙。
2.1.4 内容器的上边沿上设有向外延伸1.5cm的支承边,该支承边支承在外容器的上边沿上。
2.1.5 上盖由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而成,上盖板为44.5cm×30.5cm×9.5cm,下盖板41.5cm×27.5cm×7cm。上盖板与下盖板焊接后,两者之间形成空隙死腔,上下盖板不能分开。
2.1.6 盖上上盖后,上盖板凸边与内容器向外延伸的支承边接合,下盖板嵌入内容器内,内容器内形成相对密闭空间(图1)。
图1 脂肪颗粒存放器示意图
2.2 使用方法
2.2.1 将内装脂肪的50ml注射器析出的液体部分排掉,接上连接器,用20ml螺纹注射器分装,并准确计量脂肪量。如果是自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术,则把脂肪源性干细胞混悬液和脂肪颗粒混合后,用20ml螺纹注射器装管并计量。
2.2.2 把已灭菌的存放器内容器放进外容器内。
2.2.3 巡回护士把10块100ml无菌冰块放进内容器内;手术台上人员在冰块上面铺上防水无菌巾,操作时已戴无菌手套的手不能碰触冰块。
2.2.4 把分装好脂肪的20ml螺纹注射器并排存放在容器内冰块无菌巾上,盖上存放器上盖。
2.2.5 使用时,打开上盖,拿出注射器,把脂肪分装到10ml螺纹注射器进行注射移植。
3 小结
文献[1-2]报道,4℃条件下保存脂肪抽吸物24h,并不影响脂肪细胞的活力,也不影响ADSCs提取效率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对于进行自体细胞辅助脂肪注射隆乳术,我们在等待对脂肪和液体部分进行分离提取ADSCs期间,用于移植的脂肪支架存放于医用恒温冰箱内4℃保存[3]。但注射过程中,对于待移植脂肪进行低温保存文献却鲜有报道。脂肪注射隆乳手术由于技术要求,需多层次、多通道、多方向、低压力进行注射,以致手术操作时间长。因此,我们将待移植脂肪存放于内装冰块的存放器内进行低温保存,以保证在注射移植过程中也能够保持颗粒脂肪的良好活性,提高脂肪组织存活率。
我们选用的不锈钢材料是方便清洗和高温灭菌;存放器由内容器和外容器组合而成,是因为不锈钢材料重,便于分开进行清洗消毒。使用时,只要将上盖拿起,即可使用,操作简单,取用方便;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设有间隙,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也形成有封闭空间,以及下盖板可嵌入内容器的设计,是为了降低室温环境下的热传导量,使得内容器内可以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低温环境。本存放器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经清洗和消毒灭菌后,可重复使用,制造成本低,便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Matsumoto D,Shigeura T,Sato K,et al.In uences of preservation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on liposuction aspirat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7,120(6):1510-1517.
[2]Erdim M,Tezel E,Numanoglu A,et al.The effects of the size of liposuction cannula on adipocyte survival an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fat graft storage:an experimental study[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9):1210-1214.
[3]黄海玲,何金爱,刘宏伟,等.自体细胞辅助脂肪注射隆乳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