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对尘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
2014-12-21刘健王建元
刘健 王建元
(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 深圳518001)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储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且病程长、合并症多,是我国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目前尘肺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措施,患者终身迁延不愈,生命质量低下。因此,积极了解尘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有效的肺功能康复措施,延缓肺功能下降,是医护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瑜伽作为一种放松技术[1],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和身心调节[2]。我科于2013年1~10月对30例住院尘肺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的为期2个月瑜伽练习,旨在探讨瑜伽练习是否可以改善尘肺患者心理状况及肺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尘肺患者3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5岁;诊断均符合我国目前实施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3]。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14例,初中及以上13例;其中Ⅰ期18例,Ⅱ期10例,Ⅲ期2例。入选对象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等合并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胸闷等,排除合并严重哮喘、肺心病等病情严重无法配合者。本组患者主要采取汉防己甲素口服、营养支持、氧疗及瑜伽练习等综合治疗,未使用抗焦虑、抑郁类药物。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1.2 方法
1.2.1 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肺功能及耐受力的情况,编制适合患者的瑜伽组合练习。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1.2.2 瑜伽练习由具备瑜伽理论、音乐基础的护理组长执教,在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基础上结合瑜伽动作进行全身运动练习。
1.2.3 选择安静、空气流通的大厅,练习时播放轻松、舒缓的瑜伽音乐,嘱患者采取舒适的站立位,全身放松,按从头到脚顺序,依次活动身体各个关节,使患者的意识逐渐集中。用轻柔的语言配合动作指导患者训练及冥想,主要是手、脚、肩、背、腰、髋的组合练习,逐渐增大活动幅度,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度,每种姿势与呼吸互相配合,吸气用鼻,呼气用嘴。完成一个动作后均以深呼吸结束,使动作、呼吸、冥想达到三位一体的效果。
1.2.4 每天采用集体练习方式,每次训练完毕,护士均与患者交流体会,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感受。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建议患者尽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在与家人、病友出现矛盾时,主动向我们倾诉他们的想法及观点,允许患者宣泄负性情绪;对特殊患者,护士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要特别注意引导患者积极平和的人生态度。
1.2.5 尘肺患者锻炼频率及强度目前尚无定论,锻炼初始以患者能耐受、无不适感为度,然后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及强度[4]。我们的瑜伽练习选择在饭后2h进行,每次30~40min,每周5次。训练强度:达到按年龄预测的最大心率[男=(220-0.7)×年龄,女=(220-0.8)×年龄]的60%~80%设定为中等强度的运动[5],停止活动后10min,心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为宜。防止过度换气和呼吸肌疲劳。如出现以下情况:运动中,收缩压>150mmHg或舒张压>95mmHg、血氧饱和度<85%;面色苍白、头晕、大汗,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予卧床休息或药物处理。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
1.3 评价指标
1.3.1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6]。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量表采取5等级记分法,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SCL-90因子分≥2分,说明被调查者在该项目因子存在阳性心理症状,以每个因子得分和总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表明心理健康越差,需要护理关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者对入选对象说明调查的意义,由干预组成员分发SCL-90量表,进行一对一的测评,由调查对象本人独立填写问卷。因文化程度原因不能独立答卷者,由干预组成员逐项解释、询问并协助填写。现场收回问卷,回收率100%。
1.3.2 肺功能 均由同一位专业人员使用比利时生产的Medi soft/HYPAIR/PROVO2型肺功能仪进行检查,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通气能力(MVV)。对全程完成瑜伽练习的30例尘肺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后的第一周,对肺功能主要指标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2)
表1 尘肺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s,分)
表1 尘肺患者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s,分)
2.74±0.78 2.42±0.37 3.578 0.042强迫症状 2.73±0.83 2.15±0.52 3.360 0.033人际关系 2.49±1.59 1.83±0.56 4.579 0.026抑郁 2.72±0.92 2.03±0.67 3.426 0.047焦虑 2.91±0.94 2.31±0.33 3.862 0.031敌对 2.35±1.00 1.87±0.62 3.557 0.042恐怖 2.59±1.10 1.86±0.78 3.866 0.028偏执 2.04±0.89 1.72±0.83 2.652 0.085精神病性 2.62±1.90 2.18±1.36 2.579 0.092阳性项目数 58.70±19.65 42.23±12.36 3.879 0.027阴性症状均分 3.28±0.66 2.56±0.42 3.652 0.039 SCL-90总分t P躯体化因子 干预前(n=30)干预后(n=30)224.77±65.33 158.52±46.76 3.982 0.025
表2 尘肺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的变化(±s)
表2 尘肺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的变化(±s)
MVV干预前时间 例数 FEV1 FEV1/FVC(%)30 1.73±0.31 67.90±4.01 60.12±9.07干预后 30 1.75±0.23 71.21±7.02 61.23±11.26 P 0.82 0.69 0.82
3 讨论
3.1 瑜伽练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效果分析 尘肺本身导致的慢性呼吸功能受损和不良心理状况是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7]。因此,尘肺患者不仅身体有疾病问题,还有明显的社会心理问题。我院开展的瑜伽练习建立在呼吸训练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训练,同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构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了护患、患患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在身体、心理、精神方面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另外,瑜伽练习时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优美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减轻了负性情绪带来的躯体不适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8-9]。本研究显示,干预前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较高,说明尘肺患者存在着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经过2个月的瑜伽练习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明显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瑜伽练习可以改善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患者的康复和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瑜伽练习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尘肺患者运动时由于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及心搏出量增加,致使其出现低氧血症,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发生,甚至加重[10]。所以大多数尘肺患者对参加体育锻炼存在抵触心理,这也是患者不能够自觉坚持独立训练的原因,使得运动训练方案不能全面推广。所以笔者认为,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很重要。有研究显示,适当短期的瑜伽呼吸训练可以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耐受性和促进呼吸舒适 性 的 改 变[11]。 本 次 研 究 FEV1、FEV1/FVC、MVV干预前后比较,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本次观察例数及时间有限有关,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临床验证;另外,可能与瑜伽的运动节奏较慢,生理负荷强度还不足以明显地提高肺功能,但干预后患者呼吸困难的主观感觉有所改善,表明瑜伽练习有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可能。笔者认为,只有对患者不造成负担并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才是患者最理想的锻炼,对患者才更有意义,其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1]杨银,杨斯环,张莉.放松训练对脑电心率变异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22-524.
[2]邱服冰.论瑜伽及其心理生理功能[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60-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70-2009尘肺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1.
[4]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39.
[5]杜素芝.负荷呼吸训练对尘肺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37-239.
[6]郭延萍,刘寒,朱紫青.上海某企业职工主观焦虑抑郁情绪现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2):165-166.
[7]刘世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职业病防治管理全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927-1001.
[8]戴玉琴,段功香.瑜伽运动对社区中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57-159.
[9]林以环,王俊清,张华娜.瑜伽放松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25-2127.
[10]Pomidori L,Campigotto F,Amatya M,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yoga breath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pilot study[J].J Cardiopulm Rehabil Prev,2009,29(2):133-137.
[11]Ries AL Bauldoff GS Carlin BW,et al.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oint ACCP/AACVPR evidence 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7,13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