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草地生产力年际动态分析
2014-12-21任玉平王高峰陈爱莲王吉云
黄 军,赵 炎,任玉平,王高峰,陈爱莲,王吉云
(1.昌吉州草原站,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3.昌吉州治蝗办,新疆 昌吉 831100)
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是草地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掌握草地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制定草地保护和建设政策、指导草原畜牧业生产、加强草地监督管理、保障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集成的“3S”技术,以不同时空尺度的大容量遥感影像、空间定位信息描述空间对象,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支持下实现空间信息的动态更新、管理和分析,为宏观资源与生态监测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手段[1]。草地监测工作也顺应这一技术潮流,进入以“3S”技术为主的时代,从传统的地面调查、监测,到结合遥感影像判读、分析。笔者在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草地资源及生产力动态评价中,调查路线、样地设置及选点方面利用遥感影像、地理信息和GPS定位,具体调查及分析采用常规方法,以期监测草地生产力动态变化。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概况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部,位于 E 85°17′50″~91°32′15″,N 43°06′31″~45°38′50″,海拔280~5 445m,从东、西、北三面环抱乌鲁木齐市。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东西横亘的天山,北部为浩瀚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北部为将军戈壁,卡拉麦里山、北塔山此起彼伏,中部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影响,由南向北气候差异较大,南部山区夏季降水充沛;北部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年日照时数为2 600~3 000h,年≥10℃积温为2 300~3 600℃,年平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190mm。土壤分布自南向北依次呈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的垂直地带性变化[2]。
1.2 样地设置
根据昌吉州7县市卫星遥感影像和草地类型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依照文献[3]的方法,在草地监测关键区域和重点监测草地类型分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作为定位监测样地。2006~2010年生产力监测共布置样地97个(其中,2006~2007年监测木垒县、奇台县、阜康市、昌吉市和玛纳斯县五县市42个样地),共有7大类,其中,高寒草甸10个、山地草甸15个、温性草甸草原8个、温性草原13个、温性荒漠草原14个、温性荒漠29个、低平地草甸8个。
1.3 样方布置
一个样地内布设3个样方,样方为正方形,样方间隔距离不超过250m。草本及半灌木草地布设样方的面积1m2,每个样方3次重复,小半乔木及灌木草地布设样方的面积为100m2,不做重复。
1.4 草层高度
测定草地植物自然状态下,草丛叶层集中分布部位的平均高度。
1.5 植被盖度
样地内取1m×1m样方5个,采用一个面积为1m2并用细线分割成10cm×10cm方格网的样方置于草地上,按不同植物冠投影占有的方格数的方法统计盖度[4]。
1.6 生物量测定
2008~2010年植物生长季7月上旬~8月上旬调查测产,采用齐地面刈割,鲜草装袋称重。
2 监测结果
2.1 草地植被类型
昌吉州主要草地植被类型9大类,天然草地面积585.6万hm2,可利用面积520.7万hm2。其中,荒漠类390.6万hm2,面积最大,占到总可利用面积的75%,其他类型草地面积分别占总可利用面积不到10%(表1)。昌吉州自南向北依次呈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的垂直地带性分布。高寒草甸优势种植物有细果苔草(Carexstenocarpa)、线 叶 嵩 草(Kobresia capillifoli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仰卧早熟禾(Poasupina)、高山早熟禾(P.alpina)等。山地草甸优势种植物有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tianshannica)、仰卧早熟禾、老鹳草(Geraniumrectum)、委陵菜(Potentillasp.)、草原糙苏(Phlomispratensis)、紫花鸢尾(Irisruthenica)、线叶嵩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花苜蓿(Medicagofalcata)、羽衣草、老鹳草、苔草等。山地草原优势种植物有羊茅(Festuca ovina)、针茅(Stipacapillata)、冰草(Agropyroncristatum)、草原苔草(Carexliparocarpos)、冷蒿(Artemisiafrigida)、万年蒿(A.gmelinii)、新疆亚菊(Ajaniafastigiata)等。荒漠草原优势种植物有锦鸡儿(Caraganaroborovskyi)、白滨黎(Atriplexcana)、喀什蒿(Artemisiakaschgarica)、针茅、羊茅、草原苔草、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驼绒藜(Caratoideslatens)、假木贼(Anabasisbrevifolia)、小蓬(Nanophytonerinaceum)、木 地 肤(Kochiaprostrata)、博 乐 蒿(Artemisiaborotalensis)等。荒漠优势种植物有博乐蒿、顶羽菊(Acroptilonrepens)、驼绒藜、假木贼、小蓬、木地肤、木碱蓬(Suaedadendroides)、樟味 黎(Camphorosmamonspeliaca)、叉 毛 蓬(Petrosimonia sibirica)、猪毛菜(Salsolabrachiata)、角果藜(Ceratoidesarenarius)、骆驼蓬(Peganumharmala)、刺叶锦鸡 儿(Caraganaacanthophylla)、琵 琶 柴(Reaumuriasoongorica)、镰芒针茅(Stipacaucasica)等。平原区主要是黎科植物,山区主要是菊科、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植物[2]。
表1 昌吉州各草地可利用面积Table1 Area of available rangeland in Changji Prefecture hm2
2.2 草地植被监测
与1988年第1次草地资源调查相比,草地植被优势种明显减少,现存的优势种也不是特别明显,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植物种类中杂类草比例最多,在荒漠草原、荒漠类型中,植物种类单一,木地肤、驼绒藜等优良牧草几乎消失,一年生和短命植物所占比例加大。低地草甸类型仅奇台县由于实施禁牧而得以保存,其他县市因草地退化低地草甸已经消失。
表2 草地植被状况Table2 Vegetation condition
2.3 草层高度监测
2006~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被在草甸区、草甸草原区和低地草甸区长势最好,草层高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图1)。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层高度与1988年相比变矮,草层降低幅度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别是20.0%~77.6%、48.3%~62.2%、22.3%~54.6%、31.3%~59.7.6%;山地草甸草层高度高与1988年相比增高,草层增高幅度28%~178%;低地草甸草层高度2007年比1988年增高14.3%,2010年比1988年下降80.7%。
图1 监测年度各类型草地草层高度变化Fig.1 Variation of community height in monitoring period
2.4 草地植被覆盖度监测
监测年度草地植被覆盖度与1988年相比除荒漠草原下降外,其他类型有上升也有下降。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2008年无变化,其他年度覆盖度下降明显,下降幅度12.7%~33.3%;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2006、2007年分别较1988年上升了0.8%、7.6%,2008~2010年分别较1988年下降了13.9%,4.3%和1.1%;草甸草原除2007年上升1.7%外,其他年度都下降,下降幅度在8.4%~33.3%;典型草原植被覆盖度2007、2009年上升8.0%、1.8%,2006、2008、2010年分别下降了20.9%,23.1%和0.6%;低地草甸2007、2010年分别下降了70.0%、13.4%(表3)。
2.5 草地生产力监测
草地鲜草产量,山地草甸和草甸草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高寒草甸各监测年度产量均下降,下降幅度26.3%~43.5%;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2006~2008年产量均下降,下降幅度10.5%~50.3%,2009、2010年产量均上升,上升幅度6.1%~55.0%;低地草甸2007、2010年产量分别下降78%、26.5%,2008、2009 年 产 量 分 别 上 升 了 37.9% 和124.3%(表4)。
表3 草地植被覆盖度Table3 Coverage of rangeland vegetation %
表4 草地生产力监测Table4 Rangeland productivity kg/hm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各草地类型植被不同程度退化。植物种类减少,草群结构单一,某些优势种出现频率很低,一年生和短命植物比例增加,毒草如醉马草(Achratheruminebrians)大量出现;草层高度不同程度下降。除山地草甸外,高寒草甸、草甸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层高度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植被覆盖度降低。除荒漠外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低地草甸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草地生产力不同程度下降,但2009~2010年草地生产力有所上升。
3.2 建议
基于“3S”技术的草原监测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个别地区已经将“3S”技术应用到草地监测的各个领域,建立了草地生产力、草地退化以及草地灾害等的数据模型[5],对草地生态保护建设决策及预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现在“3S”技术在昌吉州草地监测应用中还不广泛和深入,监测技术手段和设备落后,固定监测点仅仅停留在GPS定位上,固定监测点没有任何的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气象站点,完全靠大量人力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准确性受到影响。建议:(1)进一步加大草地监测投入,利用“3S”技术建立起完善的草地监测预警网络;(2)全州草地资源总体上退化趋势仍未改观,草地生产力特别是荒漠草地生产力低下,对此,要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同时,加强对本地野生牧草品种的采集驯化和培育,加强天然草地改良;(3)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功能区划,加快制定和完善草地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并将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
[1] 米兆荣,张耀生,赵新全,等.NDVI和EVI在高寒草地牧草鲜质量估算和植被动态监测中的比较[J].草业科学,2010,27(6):13-19.
[2] 任玉平,冯海记,朱进忠,等.昌吉回族自治州草场资源调查报告[M].新疆民族出版社,1988:3-4,22-45.
[3] 唐川江,周俗,张新跃,等.基于“3S”技术的四川省草地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技术设计[J].草业科学,2004,21(12):33-36.
[4] 刘德福.草地调查与规划学实习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0-44.
[5] 严瑞瑞,杨桂霞,张宏斌,等.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草产量及载畜力估算[J].草业科学,2010,27(12):140-147.
[6] 韩天虎,孙斌,张贞明,等.甘肃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思考[J].草原与草坪,2009(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