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精料补充料对祁连山东段高寒牧区不同羔羊品种短期育肥效果的研究
2014-12-21王巧玲花立民杨思维周建伟王贵珍
王巧玲,花立民,杨思维,周建伟,王贵珍
(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草地是畜牧业重要的自然资源[1-3]。目前,我国草地资源退化严重,超载过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4-7]。农业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超载率为20%[8]。因此,降低载畜量是减缓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9,10]。然而,降低载畜量意味着影响牧民的收入。因此,农牧业的经济效益是影响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1]。充分利用高寒牧区季节性草地的特点,实行羔羊短期育肥,可以降低草地放牧压力,恢复母羊生产性能,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是解决草畜矛盾及季节不平衡、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草地畜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2-15]。试验选择祁连山东段的高寒牧区,选取代表性的天祝藏羊及甘肃高山细毛羊2个品种进行羔羊短期育肥,以期寻找到适宜于高寒环境的最优育肥技术和育肥畜种,为改变传统饲养管理模式,促进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增加牧民的收入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海拔2 960 m,境内地形受马牙雪山和雷公山的影响,昼夜温差较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候寒冷潮湿,年均降水量416mm,主要集中在7、8、9月,年蒸发量1 592mm,无绝对无霜期,属冷、热两季。年均气温-0.1℃,7月和1月气温分别为12.7℃、-18.3℃,≥0℃的年积温1 380℃。植物生长期120~140d。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草地,草地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牧场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返青。11月至翌年5月为冬春季放牧期,6~10月为夏秋季放牧期。主要家畜种类为天祝藏羊,甘肃高山细毛羊和天祝白牦牛。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1 试验材料 选取的羔羊品种为天祝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育肥饲料为“羔羊精料补充料”,生产厂家为甘肃昊胜资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饲料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育肥饲料营养水平Table1 Nutritional levels of diets for fattening /g·kg-1
1.2.2 试验方法 在当地牧户羊群内分别选取40只健康、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无显著差异的3月龄天祝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各分为4组,每组10只,CK为对照,3组进行短期育肥。试验组和对照组羔羊均打上电子耳标以利于定期称重和建立个体档案。羔羊入栏育肥前,用3%的NaOH溶液多次喷洒消毒整个羊舍。试验期间,不定期用过氧乙酸或强力消毒灵喷洒羊舍,每周彻底清扫育肥区,并用石灰进行地面消毒。试验组采用全舍饲育肥,夜晚与母羊同圈。每天喂料5次,时间分别为7∶30、11∶30、15∶30、18∶30及21∶30,放置饮水槽自由饮水,并记录每天饲料的投放量和实际采食量。对照组为自由放牧。天祝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饲喂量分别按NRC羔羊日增重150g和200g标准进行饲喂[16],各处理的饲喂量见表2。重。称重设备和方法采用放牧家畜全自动称重仪。
1.2.4 经济效益分析 记录育肥饲料的成本,每天羔羊的饲喂量和当年羔羊肉出售价格。统计每只羔羊饲料的饲喂成本,通过饲喂前后体重变化并参考当年羊羔肉价格计算其经济相对收入。
经济效益(元/只)= 相对收入-饲喂成本
相对收入为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出的体重乘以当年羊羔肉价格(30元/kg),饲喂成本为育肥饲料价格(3元/kg)乘以实际采食量和饲喂时间。
1.2.5 数据统计与处理 数据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表2 不同羔羊品种育肥处理及精料饲喂量Table2 Treatments and concentrate intake
1.2.3 试验时间及体重监测 试验期为2013年4~6月,此时是牧草返青前期和返青期,也是放牧的危机期。目的是降低随母羊放牧造成的采食压力,并有利于母羊体况恢复。预饲期为10d,正式饲喂期为60d。参照文献[17]方法进行试验,每隔10d进行空腹称
2.1 天祝藏羊育肥效果
试验组都未达到预期设计的日增重标准(表3),其原因是畜种和精饲料与NRC标准不同造成。在开始的10d,饲喂量为0.2kg/d的试验组体重为负增长,且此期间,试验组的羔羊生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于试验组羔羊在预饲期对饲料的吸收和消化还未完全适应。而对照组羔羊短期增重效应是因母羊对羔羊的哺乳和自身采食牧草的体现。在正饲期间,试验组羔羊逐渐适应精饲料,其日增重逐渐高于对照组。在整个育肥期,试验组羔羊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T2组的饲喂量为0.25 kg/d时,羔羊的日增重达到最高。
表3 天祝藏羊各阶段日增重Table3 Daily gain of Tibet sheep kg/d
各处理组羊羔总体体重表明,3个试验组T1,T2和T3总体增重分别为6.56kg,7.54kg和7.06kg。比对照的4.87kg分别提高34.70%,54.83% 和44.97%,但试验组的末重和总体增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短期育肥对天祝藏羊没有明显的育肥效果(表4)。
表4 天祝藏羊育肥效果Table4 Effect of Tibetan sheep fattening kg/只
2.2 甘肃高山细毛羊育肥效果
试验组的日增重都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日增重标准,由于甘肃高山细毛羊为人工育成品种,其生理性能和营养需求更接近NRC提供的标准。在整个育肥期中,试验组的日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对育肥饲料的吸收和消化有较好的适应性。总体的日增重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处理组中饲喂量为0.3kg/d时,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日增重达到最高。
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的育肥效果分析表明,T1,T2和T3总体增重分别为13.00,11.78和11.90 kg。比对照的5.48kg分别提高137.23%,114.96%和117.15%。试验组的末重和总体增重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短期育肥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有明显的增肥效果,但饲喂量的大小对总体增重没有明显的影响(表6)。
表5 甘肃高山细毛羊各阶段日增重Table5 Daily gain of Gansu alpine fine wool sheep kg/d
表6 甘肃高山细毛羊育肥效果Table6 Effect of Gansu alpine fine wool sheep fattening kg/只
2.3 天祝藏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每千克饲料增重比较分析
从天祝藏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每千克饲料增肥体重来看(图1),甘肃高山细毛羊每千克饲料增重显著高于天祝藏羊(P<0.05),最高可达到0.880kg/(d·kg),比天祝藏羊最大增重[(0.565kg/(d·kg)]高出55.75%。说明在育肥增重效果上,甘肃高山细毛羊优于天祝藏羊。
2.4 经济效益分析
天祝藏羊在饲喂量为0.25kg/d时,羔羊收益最高,为38.7元/只。甘肃高山细毛羊育肥以饲喂量0.3kg/d的效益最高(表7,8),达到了180.6元/只。总体数据分析,甘肃高山细毛羊育肥的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天祝藏羊(P<0.05)。
图1 天祝藏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增重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the gain between 2breeds
3 讨论和结论
短期育肥相关研究表明,高营养水平会保证家畜在生态脆弱期的生长需求,但是在育肥时还要综合考虑家畜品种、饲料质量和年龄等各方面因素[18-21]。试验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日增重明显高于天祝藏羊日增重,但是天祝藏羊的日增重未达到设计的日增重标准。同样证明了品种对家畜短期育肥的重要性,并说明在育肥过程中(如藏羊育肥),需对家畜的饲料及日粮进行合理的筛选,平衡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比例进行育肥日粮的配制[22]。
表7 天祝藏羊羔羊育肥经济效益统计Table7 Economic benefit of Tibetan sheep fattening
表8 甘肃高山细毛羊羔羊育肥经济效益统计Table8 Economic benefit of Gansu alpine fine wool sheep fattening
对大部分羔羊分析,草地生态脆弱期时正值其断奶高峰,断奶过渡期后的增重速度在整个生长期是最快的[23],此时进行羔羊短期育肥,羔羊不随母羊在草地放牧,可避免家畜在生态脆弱期对牧草啃食,降低家畜在冬春草地的放牧压力,不仅对草地的后续产量提高非常有益[24],而且也有利于母羊体况的恢复[25-28]。同时,草地生态脆弱期进行羔羊短期育肥,可保证育肥羔羊在5~6月龄时出栏,根据试验育肥情况,5月初至6月末可分批出栏并获得育肥羔羊最好的市场价格[24,29]。试验组天祝藏羊在育肥期的日增重优于放牧对照组,但是育肥末重和总体增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育肥效果不明显。试验组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日增重、育肥末重以及总体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育肥效果。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天祝藏羊,如再考虑到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产毛性能,后期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经济效益更优于天祝藏羊。试验结果不仅为高寒牧区羔羊育肥提供了一个技术方案,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实行羔羊短期育肥,这种畜牧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为解决草地退化提供了借鉴。
相关研究报道春季短期育肥家畜的每日混合精料的最佳量,可提高羊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获得最大经济回报[18,30]。试验中,甘肃高山细毛羊在进行短期育肥时,虽然育肥末重和总体增重都明显高于对照,但是各个处理之间的总体增重和末重无显著差异,从经济效益方面出发,建议使用最小饲喂量0.3kg/d标准来进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短期育肥,以最少的育肥成本达到了最高的经济收益180.6元/只。
[1] 汪玺,师尚礼,张德罡.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藏区的草原和生产文化[J].草原与草坪,2011,31(3):1-4.
[2] 蔡虹,张相锋,董世魁,等.高寒牧区牧民对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判别及意愿的参与式调查[J].草原与草坪,2013,33(2):66-71.
[3] 汪玺,师尚礼,张德罡.藏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Ⅳ)-藏族的生态文明、文化教育和历史上的法律[J].草原与草坪,2011,31(5):73-84.
[4] 李海山.青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建设的思考[J].草原与草坪,2006(5):63-65.
[5] 张贞明,李善堂.甘肃牧区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建设的思考[J].草原与草坪,2008(2):46-47.
[6] 邵伟,蔡晓布.西藏高原草地退化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112-116.
[7] 贺有龙,周华坤,赵新全,等。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及其恢复[J].草业与畜牧,2008(11):1-9.
[8] 缪冬梅,刘源.2012年全国草地监测报告[J].中国畜牧业,2013(8):14-29.
[9] 谈嫣蓉,杜国祯,陈懂懂,等.放牧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2012,48(1):86-91.
[10] 王向涛,张世虎,陈懂懂,等.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变化研究[J].草地学报,2010,18(4):510-516.
[11] Van der Ploeg J D.Revitalizing agriculture:farming economically as starting ground for rural development[J].Sociologia Ruralis,2000,40:497-511.
[12] 蔚俊,龙瑞军,高新才,等.甘肃甘南地区草畜平衡现状与发展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7(3):31-33.
[13] 王继卿,周志德,李少斌,等.高寒牧区羔羊育肥效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1,43(4):41-43.
[14] 闫世惠,赵延俊,白天俊.天祝高寒牧区绵山羊反季节舍饲育肥试验效益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08,27(4):29.
[15] 牟永娟,祁红霞,杨士海,等.甘南藏羔羊补饲育肥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11,31(1):41-42.
[16] 蒋文兰.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研究[J].草业学报,1995,4(3):64-74.
[17] 花立民,周建伟,于应文,等.放牧家畜体重自动称量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5):15-20.
[18] 贾玉山,格根图,田青松,等.典型草原区牧户羔羊育肥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1,22(1):14-17.
[19] 王志有.早期断奶日龄对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269(6):26-27.
[20] 王艳红,徐明,王富宁,等.日粮精粗比对山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7(3):21-23.
[21] 王吉峰,王加启.泌乳奶牛日粮精粗比对饲料瘤胃降解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4,31(7):3-6.
[22] 王培基,阿布夏合曼,敬红文,等.绵羊育肥效果分析[J].草食家畜,2001(4):42-43.
[23] 吴伟,邓波,孙飞舟,等.百日龄羔羊肉生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13-17.
[24] 林佳乔,周道玮.优化草原生态脆弱期的家畜生产方式[J].草业学报,2005,14(3):16-22.
[25] 吴应童,王继卿,李少斌,等.祁连山高寒牧区优质奶羔生产效果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4):32-37.
[26] 刘晓牧,王中华,李福昌,等.精料补饲水平对绵羊饲料利用效率和氮平衡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4,35(3):266-269.
[27] 张金菊.甘肃高山细毛羊舍饲育肥效果[J].中国草食动物,2011,31(4):80-81.
[28] 石红梅,杨勤,丁考仁青,等.甘南藏羔羊补饲兼放牧育肥试验[J].畜牧与兽医,2011,43(4):49-50.
[29] 尹君亮,倪建宏,蒋勇,等.寒冷地区羔羊直接育肥效果及对母羊繁殖率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2002(1):29-31.
[30] 车永顺,李景思.断奶后放牧羔羊补饲瘤胃缓释尿素的试验[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5,17(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