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陆军野战防空体系的发展演变
2014-12-20天鹰
天鹰
前苏联时期,苏联对陆军野战防空体系的建设堪称是不遗余力。卫国战争的经验教训以及战后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军队所拥有的进攻性空中力量优势,使苏军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在术上还是战役级别上,都应十分注重地面部队野战防空作战能力建设。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懈的努力,截止苏联解体前,苏联军队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野战防空体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陆军野战防空体系在编制结构、性质作用与运用原则等方面与前苏军并没有本质区别,然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虽然其编制和兵力规模较前苏联时期已经大幅缩减,但整体水平仍居当今世界前列。
苏联陆军野战防空体系的发展
苏联陆军野战防空作战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与苏军在上世纪40年代卫国战争中的经历密切相关。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初期,苏军由于遭受德军突然袭击,空军力量损失严重。仅在战争第一天就有66个军用机场和1200多架作战飞机被摧毁,使德军一举夺取了压倒性空中优势。入侵的德军装甲集群在数千架作战飞机的支援掩护下,迅猛突入苏联腹地。苏军地面部队在较长一段时期因空军航空力量不足以掌握战场制空权,兼缺少地面防空火力掩护,不得不在极其被动和艰难的条件下与德军苦战,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同时,苏联军队在二战期间对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军队所拥有的进攻性空中力量优势有了充分的认识。战后苏军总结战时经验教训,认为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战役级别上,都应注重地面部队野战防空作战能力建设,并为陆军部队大量配备多种型号的高射炮。而随着作战飞机进入喷气式时代,作战飞机的飞行速度、实用升限和机动作战能力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老式的高射炮开始显现出难以胜任防空作战任务。为有效应对美国和北约战术飞机及战术核武器对苏军地面部队的严重威胁,苏联从5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防空兵器的更加技术化和专业化,也使以往陆军的编制结构难以适应军事技术进步的要求,因而1957年7月在对白俄罗斯军区首长司令部演习进行总结时,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朱可夫元帅提出应当在陆军部队建立防空兵这一新的兵种。1958年6月16日,首批陆军S-75“德维纳河”(北约代号SA-2)防空导弹团组建。这是一种精度高、威力大的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并在以后的年代有上乘表现。但是,该防空导弹系统机动性较差,难以满足陆军野战防空的多方面需求。为此,苏联相关科研部门加紧研制机动性较强的“圆形”(北约代号SA-4)、“立方”(北约代号SA-6)、“黄蜂”(北约代号SA-8)、“甘斯肯”(北约代号SA-9)等机动防空导弹系统,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ZSU-23-4自行高炮系统,以及P-15、P-40、P-18、P-19等新式移动雷达。上述防空武器装备于六七十年代逐渐成熟并大量装备苏联陆军防空部队。这一时期,苏联陆军在野战部队中基本建立起比较合理的防空部队编制结构和体制,并逐渐形成一整套野战防空作战理论。
苏联陆军防空兵的最大作战编制单位为防空旅,主要配属于战役军团遂行防空作战,平时隶属于军区或集团军,每个军区和集团军属防空兵通常编有1~2个防空旅。自50年代后期起,战场级的防空旅主要装备27部SA-2、SA-4防空导弹系统,每个SA-4导弹旅并下辖3个ZU-23型23毫米双管高炮连,每个连配备8门高炮。每个摩步师与坦克师编有1个防空团,每个团下辖5个连,每个连装备4部SA-6或SA-8防空导弹系统。在摩步团与坦克团中编有防空连,每连配备4门ZSU-23-4型23毫米4联装自行高炮和4部SA-9防空导弹系统。摩步营和空降兵分队则配备了SA-7A/B便携式防空导弹。
军区(战时为方面军)和集团军属防空旅最早使用的SA-2防空导弹是苏联于1953开始研制的第一代全天候中程、中、高空地对空导弹系统,1957年开始装备部队,系统包括导弹、制导雷达和其他辅助装备。导弹弹长10.79米,弹重2375千克,动力装置为一级固体助推器和二级液体发动机,采用 SM-63-I 固定式倾斜发射架,无线电指令制导,战斗部为定向破片杀伤式,装烈性炸药118千克。该弹最大射程48千米,最大攻击高度32千米,最小高度为1千米,速度4马赫。SA-2防空作战系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防空导弹营,1个标准SA-2地空导弹营包括 6 部 SM-63-I 导弹发射架和 1 部“扇歌”雷达。根据苏军条令规定,标准情况下,6 具发射架对外呈六角形阵地,以道路连接;“扇歌”雷达指挥车、配电车和掩蔽指挥所部署在阵地中央,负责指挥各个发射架发射导弹。为做到早期发现空中目标,还配备1部 P-12 搜索雷达和1部 PRV-10 测高雷达,通过有线线路为“扇歌”雷达提供目标方位、速度和高度信息。每3个地空导弹营及各种勤务保障分队组成1个地空导弹团,每3个地空导弹团组成1个地空导弹旅。SA-2防空导弹系统在苏联国土防空军和陆军野战防空部队中均有较大的装备数量,能够有效打击远程轰炸机和侦察机。但该导弹作战准备时间长、操作过程复杂、进入战位与接敌反应速度慢,在SA-4大量服役后逐步被替代。
SA-4是苏联于1958年开始研制的防空导弹系统,1967年装备部队。该导弹是苏联最早采用、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行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导弹为两级结构,每级安装有运输中可拆卸的十字翼,鳍翼为固定式,前翼为液压动作,导弹末端捆绑4台固体助推火箭发动机,采用双联装布置在履带发射车上,发射车底盘装有液压动作转盘,可360°旋转,最大仰角45°,可随时从车上发射,并可采用大型运输机空运部署。SA-4弹长8.8米,弹径0.86米,弹重2450千克,有效射程 8~72千米,作战高度1~27千米,飞行速度3马赫,无线电指令与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SA-4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导弹发射后5分钟发射车即可撤离,抵达新的发射阵位后5分钟进入发射就绪状态。每个SA-4防空导弹旅下辖3个导弹营,以发射连为最小火力单位,每营有3个发射连,每连装备3辆导弹发射车、1部“拍手”制导雷达、4辆导弹装填车。每个防空旅共装备27辆导弹发射车、9部“拍手”制导雷达、4部“长轨迹”搜索雷达和1部“薄皮”测高雷达。SA-4列装后与SA-2防空导弹一起构成高空防空作战体系,主要用于拦截来袭的高空轰炸机及侦察机。endprint
摩步师与坦克师属防空团配备的对空作战武器主要为SA-6或SA-8防空导弹系统。SA-6是苏联5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机动式全天候中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6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主要用于攻击中、低空亚音速,超音速飞机及巡航导弹。SA-6采用世界首创的固体火箭和冲压一体化发动机,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弹长5.84米 ,弹径0.33米,弹重599千克,战斗部采用破片杀伤式,装列性炸药40千克;射程5~24千米,射高60~10000米,飞行速度2.2马赫。发射车为PT-76坦克底盘,三联装倾斜发射,火力密度较大,单发杀伤概率大于80%。每个防空连由1辆指挥车、1辆制导雷达车、4辆三联装导弹发射车、2辆导弹运输装填车、1辆电源车和1辆运油车组成。摩步师与坦克师属防空团下辖5个连,共装备20套SA-6防空导弹系统。
SA-8防空导弹是苏联7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的全天候低空导弹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由于实现了将导弹、发射装置、制导设备、电源等整个系统集成一辆6轮装甲越野载车上,使每部发射车可以独立完成目标截获、跟踪、打击。火控雷达采用脉冲搜索雷达和单脉跟踪雷达,系统反应时间为8秒钟。发射车全重仅9吨,4分钟可完成从行军状态到战斗准备就绪,重新装填导弹5分钟。全车乘员3人,最大行驶速度60千米/时,具有通过各种地形的机动能力和涉水通过能力,十分适用于野战防空。导弹弹长3.2米,弹径0.21米,弹重190千克,射程1.5~12千米,飞行速度2.0马赫,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无线电近炸引信。主要用于拦截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敌方飞机、巡航导弹及直升机。SA-8服役后全面取代陆军先前装备的ZSU-57-2式57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并能够衔接SA-6与便携式防空导弹之间的火力空隙。陆军师属SA-8防空团下辖5个防空连,配备5部“地滚”射击指挥系统、2部“长轨迹”搜索雷达和1部“薄皮”测高雷达、20部发射车,每连由连指挥部、4个发射排、及射击指挥班和装弹班组成,配备4辆发射车和1部“地滚”射击指挥系统。
摩步团与坦克团编制的防空连每连配备4门ZSU-23-4型23毫米4联装自行高炮和4部SA-9/SA-13防空导弹系统。ZSU-23-4自行高炮于60年代初开始装备苏军,采用PT-76水陆坦克底盘,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内有三防装置,战斗全重约20.5吨。车长6.49米,宽3.08米,高2.63米,乘员4人,包括车长、驾驶员、搜索瞄准手和测距手。该型高炮是世界上最早将雷达系统集成到自行高炮的车型之一,车载雷达可自动搜索、跟踪目标,并测定目标的距离、高低和方位角,系统反应时间7秒。主要武器为4管AZP-23型23毫米高射机关炮,初速930米/秒,有效射程2~3千米,最大射高5.1千米,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4~85°,单管最大射速达850~1000发/分;使用弹种包括曳光杀伤爆破弹和曳光穿甲弹,弹药基数2000发。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ZSU-23-4自行高炮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自行防空火炮。
SA-9(又称“箭”-1)防空导弹是苏联研制的轻型自行式全天候高机动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其导弹和火控等全部设备都装在1辆BRDM-2型水陆两用轮式装甲车上,每辆发射车在炮塔两侧各配有一组双联9M31导弹。导弹弹长1.8米,弹径0.12米,破片杀伤战斗部,配近炸引信,被动红外制导,飞行速度2马赫,可攻击高度为15米至4500米的空中目标。导弹采用密封包装,行军和运输时可将装有导弹的发射架后折放在车体后部。车上并配有夜视仪,以便夜间作战。载车最大公路行驶速度90千米/时,最大水上行驶速度8~9千米/时。其主要任务是为配属部队提供跟进掩护,打击突然出现的低空飞机。行进期间通常跟进在团部附近,进攻作战时在距前沿1~3千米处展开,与ZSU-23-4式自行高炮配合掩护冲击队形;防御时配置于团指挥所或二梯队营附近。该型防空导弹能够有效对付低空亚音速飞行的作战飞机、直升机及巡航导弹等多种目标。每个SA-9导弹连包括1辆指挥车、1辆安装被动探测系统的发射车、3辆普通发射车。雷达信号被动探测系统是9S16,由安装在载车四周的4根探测天线组成,实现360°全向覆盖,提供空中目标告警并可辅助光学观瞄设备截获、锁定敌机。
70年代中后期,苏联陆军团属防空连开始换装“金花鼠”(北约代号SA-13)近程防空导弹。实际上,SA-13防空导弹是SA-9防空导弹的改进升级型,换装了技术性能更高的“箭”-10型防空导弹。该导弹采用了新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双波段红外导引头,导引头灵敏度高,使作战空域增大,抗红外干扰能力更强,并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SA-13外形与SA-9相似,但采用了履带发射车,越野性能更好,导弹发射箱也比SA-9略长,发射架底座有所增大,并在2对导弹发射箱之间增加1部测距雷达。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整个系统只需1人操纵。SA-13系统也可以发射SA-9的“箭”-1导弹。
营级防空武器主要为SA-7A/B便携式防空导弹。SA-7(苏联称“箭”式)防空导弹为苏联60 年代初研制的第一种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1966年开始装备部队,弹长1.35米,直径70毫米,弹重9.2千克,采用红外寻的制导,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战斗部,重3千克,最大射程10千米,最小射程1千米;最大作战高度4千米,最小50米,速度2马赫,采用单兵肩射或车载发射。动力装置为固体助推发动机和双推力固体主发动机,可用于对付低空和超低空的喷气式飞机、螺旋桨飞机以及直升机,对直升机威胁尤其大。早期SA-7红外导引头的灵敏度较低,只适合对敌机实施尾追攻击,并易受红外诱饵、太阳光等干扰,因而服役后苏联研究部门继续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型包括SA-7A(“箭”-2)和SA-7B(“箭”-2M)。改进型在导引头上增加了红外滤波器和弱红外辐射跟踪装置,提高了抗诱饵和红外信号干扰能力,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也得到提高,使导弹截获目标的距离增加40%以上;增加了敌我识别装置,安装了目标自动截获装置,使目标捕捉、测定和导引头控制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在复杂环境中的快速反应能力,采用了新型发动机,导弹长度增加到1.44米,发动机的重量增加了0.65千克,飞行速度达500米/秒,最大射程增加到4200米,最大攻击高度也有所增加。SA-7防空导弹通常以班为火力单位配属于陆军分队、炮兵分队和地空导弹分队,主要用于掩护前沿部队,可以单兵携带随步兵推进,也可以装在越野车上伴随摩托化部队机动,战斗发射方式灵活,采用立姿和跪姿两种状态进行射击,对各种地形适应性较强。endprint
80年代,苏联陆军防空部队开始陆续装备S-300V(北约代号SA-12)、“山毛榉”(北约代号SA-11)、“道尔”(北约代号SA-15)等新一代防空导弹系统,“通古什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及“箭”-10等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并装备9S15M“搜索”-3、9S19M2“姜”、9S18“圆顶”、1L13“天空”-SV、39N6“卡斯塔”-2-2等新型防空雷达和MP-02、MP-06司令部首长指挥车、MP-22、MP-23、MP-25、PORI-P1、PORI-P2以及“田野”-D1、“田野”-D4等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
被北约称为SA-12的S-300V是苏联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的机动式全天候型高空、远程地空导弹系统,有Ⅰ型和Ⅱ型两种型号,创造性地将2种不同射程及射高的防空导弹集成到一个武器系统中。两种导弹使用通用底盘的履带式发射车,作战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指挥控制。Ⅰ型导弹弹长9.918米,Ⅱ型7.8米,弹径0.715米;Ⅰ型弹重4.69吨,Ⅱ型2.318吨;Ⅰ型最大飞行速度2400米/秒,Ⅱ型1700米/秒;射程6~100千米,射高0.025~30千米,推进装置为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前者主要用于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兼具有反飞机能力,后者主要用于拦截飞机和巡航导弹,兼具反近程战术弹道导弹。S-300V配用的导弹采用串、并联复合制导体制,初段采用程序控制、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指令修正制导、末段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确保了全程精确制导。这两种导弹的机动过载都高达20g,采用定向破片杀伤战斗部,无线电近炸引信,单枚导弹杀伤概率80%~86%;可有效拦截包括高速飞机、巡航导弹乃至战术弹道导弹等各种高速目标。S-300V服役后主要装备方面军和集团军属防空旅,计划逐步替代先前装备的SA-2和SA-4防空导弹。1个典型的S-300V防空旅由3个营组成,每个营包括1个营部连和4个发射连。营部连装备1辆9S457型指挥所车、1部9S15M型“广告”预警雷达和1部9S19M2“高屏”扇扫雷达。每个发射连装备1部9S32“栅盘”火控雷达、2辆2联装9A82型运输-起竖-发射和照射雷达发射车、1辆9A84型再装填/运输-起竖-发射车、4辆四联装9A83型照射发射车。上述所有装备都安装在履带车底盘上,具有全机动作战能力,可随机械化部队开进,并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随时转移阵地,系统展开、撤收时间仅为5分钟,目前仍属世界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之一。
北约代号SA-11的“山毛榉”是SA-6地空导弹系统的后继型,为中低空、中近程机动式防空武器系统。其底盘为ZSU-23-4自行高炮的改进型,导弹采用四联装,战斗全重16吨,乘员4人。弹长5.55米,弹径0.4米,弹体中段装有4片长弦短翼展控制翼面,尾端4片截短三角翼形活动控制舵面,采用杀伤爆破式战斗部,无线电脉冲近炸引信;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修正加末段雷达寻的制导。其有效射程3~35千米,射高0.015~22千米;主要用于对抗敌方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以及30~15000米高度上的亚、超音速飞机等目标。SA-11防空导弹使用9S18 /9S18M1“雪堆”搜索雷达,该雷达安装在与导弹发射车同样的底盘上,最大探测距离85千米,能够探测35千米距离远100米高度的飞机和10~20千米距离更低高度的空中目标。“雪堆”雷达还可从“匙架”旅级预警雷达获得早期预警信息。采用H/I波段的跟踪制导雷达则安装在每部运输-起竖-发射-雷达车上,可同时制导3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该型防空导弹服役后逐渐取代SA-6,装备坦克师和摩步师属防空团,每团辖5个发射连,全团装备20部发射车。
北约代号SA-15的“道尔”是苏联80年代研制成功的新一代近程地空导弹系统,也是世界上同类地空导弹系统中唯一采用三坐标搜索雷达、采用垂直发射和能够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的全自动、全天候、先进近程防空系统。整个系统包括1部三坐标多普勒搜索雷达、1部多普勒跟踪雷达、1部电视跟踪瞄准设备和8枚9M330导弹,集成在1辆由GM-569改装的中型履带装甲运输车上。战斗全重34吨,车长7.5米,宽3.3米,高5.1米(雷达竖起),最大速度60千米/时,乘员3人。系统搜索雷达最大探测距离25千米,可对48个来袭目标自动做出判断,并跟踪其中10个目标。系统跟踪雷达可引导导弹攻击2个目标,反应时间5~8秒。8枚9M330导弹被垂直装在2个模块式4联装发射筒内,该型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和大功率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全长2.9米,弹径0.23米,翼展0.5米,弹重165千克,射程1.5~12千米,射高10~8000米,最大速度850米/秒,机动过载30g,弹头为15千克破片杀伤式战斗部,可有效攻击低空来袭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等各种小型空中目标,单发命中概率大于70%。其最新改进型为9K331“道尔”-M1,战技性能有进一步提高。“道尔”野战防空导弹系统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多辆协同作战;可在行进中进行搜索,具有较高的野战机动性能,服役后用于替代先前装备的SA-8,基本战斗单位为导弹发射连,每连装备4辆导弹车、1部指挥车及多领导弹运输装填车、修理车和测试车。
“通古什卡”防空系统(北约代号SA-19)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其搜索、跟踪、光学瞄具、导弹和火炮同车装载,采用T-72坦克变型底盘,可伴随坦克、机械化部队作战。车长 7.93米,宽3.236米,高3.356米(雷达折叠)、4.021米(雷达起竖),最大速度 65千米/时(公路)、25千米/时(越野),战斗全重34吨。雷达搜索距离18千米,跟踪距离13千米,系统可在无线电干扰和光电干扰下正常工作。火炮为2门2A38M30型30毫米速射炮,射程200~4000米,射高 0~3000米,单门射速1950~2500发/分,备弹1900发,方向射界60°。配备8枚9M311(北约代号SA-19)导弹,弹重42千克,射程2500~8000米,射高15~3500米,飞行速度600~900米/秒,触发/近炸引信。“通古什卡”防空系统火力密度大、歼毁概率高,其火炮歼毁概率为60%,导弹歼毁概率为65%,系统综合歼毁概率85%。该炮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装备苏联陆军团属混成防空连,主要用于保护摩托化部队和坦克免遭敌直升机、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必要时也能用于打击地面轻型装甲目标和敌方有生力量。endprint
在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方面,苏联陆军在七八十年代后先后换装了“箭”-3(北约代号SA-14)、“箭”-10、“针”系列(北约代号SA-16/18)等新一代单兵防空武器。“箭”-3型防空导弹为“箭”-2(SA-7)防空导弹的改进型,1974开始服役,生产代号9K34,主要用于前沿防空,对抗低空飞行的攻击机和直升机。该导弹弹长1.35米,直径0.07米,发射重量10千克,动力装置为固体助推发动机和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红外寻的制导。由于采用了数字式信号处理系统,具备尾追和迎头攻击能力,并提高了抗红外干扰能力,缩短了反应时间;最大有效射程4000米,飞行速度1.4马赫。“针”-1便携式防空导弹(北约代号SA-16)于1981年装备苏军,导弹型号9M313。由于在导弹的外形布局、制导控制、动力装置、作战系统等很多方面采用了新的技术和设计,提高了快速反应、反干扰和生存的能力,扩大了作战空域,简化了射击操作程序,提高了毁伤概率。该系统增加了无线电目标指示和接收装置,可显示12.5千米范围内的空情,采用了雷达应答装置,可有效地区分敌方和己方的飞机,射手可一次对4个目标进行测定,选择其中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射击。战术技术指标均较同属第二代的“箭”-3先进。弹长1.55米,弹径0.072米,飞行速度 2.0马赫,最大射程达5200米。“针 ”9K38 短程防空导弹(北约代号SA-18)是一种全新的导弹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双通道红外导引头,可识别作战目标发射的各种红外假目标,以对付信号弹、闪光弹和调制式红外干扰等多种干扰,因而抗红外干扰能力较强,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短程防空导弹系统之一。有便携式、车载式和直升机机载式等多种,1983 年装备服役。弹长1.67米,弹径0.072米,攻击距离500~5200米,作战高度100~3500米,可迎面和尾追攻击各种低空和超低空目标,杀伤概率15%~60%。
从苏联陆军野战防空部队装备特点看,陆军各级部队装备了数量巨大的多种防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远、中、近程及高、中、低空相结合的严密火力配系。苏军将各型防空武器系统分散配置在宽大纵深内,要求地面防空火力从最前沿空域开始部署,一直延伸到纵深40~150千米空域,实现梯次防御配置,使之能够多层面、多梯次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并且其防空武器系统大部分为自行式,可全天候、全天时伴随坦克、摩步部队行进,掩护和协同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及自行火炮作战。苏联陆军野战防空作战指导思想强调以强大的防空火力全高度、全方位抗击敌空袭兵器,各火力单元除能够运用单套防空系统发射多枚导弹对目标进行拦截攻击外,更注重在统一的指挥下,多套防空系统协同作战。苏军尤其强调战时采取可靠的通信指挥实现强大的火力集中,对来袭目标实施饱和攻击。同时力争与空军及国土防空军进行相互支援协同,以更有效地消灭各种来袭目标。
尽管陆军野战防空与国土防空军在任务上有所区别,但同属整个苏联防空体系的组成部分。苏军要求两者之间保持密切的协同,相互支援,以更有效地应对现代空中威胁。战时,航空兵负责外围防空作战,当需要航空兵进入地面防空部队空域时,则划出空中走廊。但苏军认为,有效运用防空导弹为代表的现代防空武器比使用歼击机具有更高的效费比。1枚防空导弹通常只有数万至数十万美元,而1架现代歼击机则至少要花费数千万美元。即使对一个来袭目标实施饱和攻击,以4枚导弹消灭一个目标计,所花费也不过数十万至上百万美元。在冷战时期,许多装备苏制防空导弹及自动高炮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有出色的战绩。特别是在苏联支持的几次中东战争中,采用苏式野战防空体系的埃、叙等国军队曾令善战的色列空军付出几乎难以承受的沉重代价。截止苏联解体前,苏军陆军所装备的防空导弹系统与西方国家军队的防空导弹在性能方面虽然大致相当,但在装备数量上则大大高于对方,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野战防空体系。
俄罗斯陆军防空体系的演变
苏联解体后,1992年5月7日,根据俄首任总统叶利钦“关于组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命令,俄陆军防空部队完成重新组建。这支建立在苏联陆军防空部队基础上的防空力量继承了苏军型号众多、数量巨大的作战装备。根据同期相关资料,俄陆军防空部队这时至少拥有SA-4防空导弹系统约500套、SA-6和SA-8系统各约400套、SA-9系统约200套、SA-11系统250套、SA-12系统100套、SA-13系统350套、SA-15系统100套以及数量不详的2S6M“通古什卡”-M1弹炮一体防空系统等。不过,独立后的俄罗斯随即陷入较长一段时期的严重经济困境,使之根本无力维持其继承自苏联的庞大军事遗产。此后几年,由于国家军费开支极度紧张,俄军被迫对其国防力量构成内几乎所有军、兵种的兵员和装备进行了大幅度裁减,俄军总兵力在短时间内削减了50%以上。剧烈的裁军风暴无疑使包括国土防空军和陆军野战防空部队在内的俄军防空作战能力受到极大削弱。尽管俄军高层在裁军过程中多次声称,只是削减那些超出保障基本国防安全不必要维持的军力规模。然而,这种由于国家经济急剧转轨导致军费极度拮据,从而使军队被动而非经过严格论证后实施的猛烈裁军行为,实际上不可避免地给军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混乱,并进而对国家的国防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俄军高层也一直在以种种努力,力图通过对兵力结构进行改革来保障裁军后的基本国防能力。
1993年,俄军颁布了《俄联邦组建防空组织》这一法规性文件。根据该文件精神,俄军计划组建新的统一的“空天防御”系统,从而将先前空军、防空军、陆军、海军和空降兵所属的防空兵力装备进行集中,并强调今后担负国土和军队防空作战任务的陆军和海军防空部队必须接受俄防空军总司令指挥。应当说,俄空天防御作战理论和对防空作战体系进行改革的措施,很大程度是基于对1991年海湾战争外军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当代战争形态的信息化趋势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空中力量对伊拉克全境所实施的歼灭性空中打击和伊拉克军队曾在战争期间大量使用弹道导弹,使俄高层认为只有建立高效和统一的“空天防御”系统,才能有效对抗敌在现代战争实施的空天进攻。并且,这样也有利于以较低限度和合理的兵力规模达到保障国防安全基本需求的目的。然而,对于当时信息化装备技术条件下的俄陆军和海军基地而言,如果不能同时实现自己编成内时刻掌控可靠的防空作战兵力和装备是无法接受的。因而,俄组建统一的组建“空天防御”系统计划因陆军和海军的抵制在以后几年内实际上被搁置。endprint
1997年12月31日,俄国防部发布《关于完善对俄军队防空指挥》的命令,将陆军防空部队、海军岸防部队、空降兵防空部队以及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防空部队整合为军队防空兵。但俄军的防空和国土目标防空仍分别由陆军和空军负责,并由此形成了两个互相独立的防空组织指挥体系。在俄防空军和空军合并后,担负国内目标防空作战任务的俄罗斯空军防空作战实力也已无法与苏联时期相提并论。防空雷达站数量由苏联时期的2000多个减少到目前的几百个,覆盖面积缩减至原先的1/23,对本土2/3的领空失去监视能力。防空歼击机数量严重不足,并急需更新换代;防空导弹部队数量由苏联时期的150个减少到30个,并且约有80%的防空导弹接近甚至超过使用寿命期,急需大修和更换。俄军在总结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局部战争经验教训时认为,随着空天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及其作战使用的日臻完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在战争初期已经不再将防空作战能力较强的陆军部队列为首选空袭目标,而是将大量使用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先进作战飞机、无人机等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及其它国家重要战略目标发动攻击,以夺取战争初期的战略主动权。倘若战时俄防空力量无法对首都及其他国家重要战略目标进行有效保护的话,俄军必定将在战争初期丧失战略主动权并陷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因而,俄军及时将先前以对抗敌作战飞机为主的传统防空作战方式转变为既能对抗敌作战飞机和无人机,也能防御敌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空天防御作战方式。而面对目标防空作战力量的削弱及空军防空部队作战能力急剧下降的严峻形势,则需借助其陆军防空力量,以加强对国内重要战略目标防空作战的实力。
2003年,俄军颁布《俄组建空天防御系统》草案,“空天防御”系统计划重新启动,为新时期防空作战理论中注入了新内涵,明确了空天将是今后从事军事斗争最重要和密不可分的领域。“空天防御系统不仅关系到战争初期结局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整个战争结局的成败。在未来的战略性空天防御战役中,俄空军总司令将对空军、航天兵、陆军、海军和空降兵等组成的‘空天防御作战实施集中统一指挥”。为满足新时期空天防御作战的需求,2005年起,俄开始将防空部队划归空军指挥,着手组建空天防御系统。2006年4月5日,俄安全会议在正式通过了空天防御系统2016年前及此后的发展构想。根据构想,担负此项任务的军队集团,其战斗编成与数量编成、作战能力、战斗准备程度和战斗值班强度,应与现有和未来的空天袭击威胁相适应。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为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反导防御系统和太空监视系统,以及火力及功能性毁伤系统,侦察、通信和自动化指挥系统装备最新型的设备。2008年1月1日,俄军将担负军队防空作战任务的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直属防空导弹旅和直属雷达旅,正式纳入担负国土目标防空作战任务的俄空军空防集团军指挥编制体制,从而使俄罗斯军队防空作战指挥体制向集中统一迈进了一步。
然而,发生在2008年8月的俄格军事冲突,使俄军内部有机会对陆军野战防空力量的地位和作用冷静地进行了重新审视。在这场短时间和有限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尽管俄军以压倒性兵力优势击败了格军,但暴露出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由于情报准备不足,俄军没有准确掌握格鲁吉亚空军现代化改装后的苏-25强击机已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和一定电子对抗能力的真实情况,因而没有制定使用空军苏-27和米格-29歼击机拦截格空军苏-25强击机的作战计划。结果,参战的俄第58集团军和南奥塞梯军队作战能力有限的防空部队事实上没能阻止格空军苏-25强击机对战区地面目标的空袭。反而是格军地面防空部队在交战初期使用从乌克兰引进的SA-11防空导弹系统,在军事冲突的头三天就击落俄空军1架图-22M侦察机和3架苏-25强击机。在8月8日—8月10日双方交战最激烈的3天时间里,格空军的苏-25强击机一度占据了战场上空的空中优势,对俄地面部队实施了有效的空中打击。同时在冲突爆发后的5天时间里,俄军没有出动一架无人机升空遂行军事任务,反而是格鲁吉亚军队频频使用无人机遂行空中侦察等任务,少量格空军强击机和无人机对地面火力的引导竟然使俄军地面部队在这场短促冲突中损失坦克达数十辆。这对于一支曾经拥有世界最强大陆军野战防空体系的军队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为此,俄前任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指出:“我们必须改变什么是现代战争和如何在现代战争中取胜的观念。在现代战争中,以无人机为主导的空中作战力量将是‘非接触战争的主要侦察和打击力量,并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些迄今为止仍指望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坦克突击作战样式取得现代战争胜利的人应该悬崖勒马了。”在认真总结这场短促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俄军再度调整了对其军队防空作战体系的新一轮军事改革方向。2008年12月25日,俄陆军军队防空兵主要官员米哈伊尔·克鲁什宣称:“俄陆军防空部队将不再归属俄空军编制体制,仍然归属陆军编制体制。同时,俄陆军总司令部决定将以陆军防空部队为基础,组建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统一的防空系统”。随着陆军防空部队重新划归陆军指挥,俄陆军防空部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截止2008年底俄军启动最新一轮军事改革前,俄陆军拥有总兵力约34.8万人,编为6个军区、1个战役战略集群、8个集团军司令部、2个军司令部。其战役防空力量一级编有19个防空导弹旅,这些防空导弹旅有的属于军区(战时称方面军),有的隶属于集团军(或战役集群),基本上每个军区下辖2~3个防空导弹旅,每个旅装备SA-4防空导弹发射车27部,或SA-11防空导弹发射车24部,或SA-12(S-300V)Ⅰ/Ⅱ防空导弹发射车72~96辆。在战术兵团一级,还有约28个摩步(坦克)师属防空导弹团(或独立防空团)和100多个(独立旅)属防空导弹/炮营。每个摩步师和坦克师通常编有1个防空导弹团,装备SA-6/SA-8/SA-15防空导弹发射车20辆;少数摩步师还编有1个高炮团,装备S-60式57毫米高炮24门。摩步团和坦克团均编有1个防空连,装备ZSU-23-4式23毫米自行高炮4门(或“通古什卡”弹炮合一系统6套)、SA-13防空导弹发射车4辆、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27具。摩步营编有1个防空导弹排,装备SA-18“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9具。根据同期相关资料,俄罗斯陆军防空兵拥有的各种地空导弹发射架仍有约2500部,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数千件。endprint
2008年,俄军开始全面推进“师改旅”的改革举措,战役军团一级撤消了战役战略集群、集团军司令部和军司令部的编制,转而组建了7个“战役司令部”,从而使俄陆军兵力规模进一步精减至27万人。同时,对战役防空力量也进行了精减,原有的19个防空导弹旅被削减至7个,基本上每个“战役司令部”配属1个防空导弹旅。原有的28个师属防空导弹团和100多个防空导弹/高炮营也被整编为90余个合成旅属防空导弹/高炮营。然而仅仅过了1年多,有俄高层官员又在2010年下半年指称,撤消集团军是一个错误,遂又开始全面恢复改革之前的集团军编制,使俄陆军集团军的总数恢复至10~11个。与此调整相适应,俄陆军在2011年又补充组建了3个防空导弹旅,从而使目前俄陆军防空导弹旅的数量又达到了10个。军事改革后,俄陆军防空部队基本淘汰了SA-4“圆形”、SA-6“立方”等第一、二代防空导弹系统。优化后的俄陆军野战防空武器装备主要由SA-12(S-300V)、SA-11“山毛榉”-M1-2和“山毛榉”-M2、SA-15“道尔”-M1、SA-8“黄蜂”-AKM、SA-19“通古什卡”-M1、最新研制成功的“铠甲”-S1、以及北约代号SA-16/18的“针”、“箭”-10M3等防空导弹系统组成。
方面军属防空导弹旅负责担负战区及重要目标的防空掩护任务,主要装备S-300V1、S-300V2和S-300V3即(“安泰”-2500)系列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程100~200千米,具有反弹道导弹和反飞机目标一体化作战能力,可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对抗大规模空袭。通常每个防空导弹旅下辖3个营,每个营包括1个营部连和4个发射连,每营配备1套9S457-1防空作战指挥所、1部9S15圆周搜索雷达和9S19扇扫雷达,每个发射连配备1部9S32-1多频道相控阵制导雷达、2辆9A82两联装导弹发射车、4辆9A83四联装导弹发射车和40枚待发导弹。根据发射车类型的不同,1个防空导弹旅装备的标准导弹数量为96~192枚。集团军属防空导弹旅负责战役纵深内部队和重要目标的防空掩护任务,主要装备“山毛榉”系列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最大射程36~50千米。具有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对付各种战术和战略飞机、无人机及巡航导弹大规模空袭的作战能力。每个防空旅下辖4个导弹营,每营配备1套9S470MI-2指挥所、1部9SM18M1-1目标搜索雷达、6部9A310M1-2四联装导弹发射车。全旅共装备9A310M1-2四联装导弹发射车24辆,配备导弹数量192枚。
合成旅属防空营主要负责为随行机械化部队提供高效的伴随防空掩护能力。俄军在实行师改旅后,每个摩步旅/坦克旅都编有1个防空导弹营或1个防空导弹/高炮营。其中,防空导弹营主要装备“道尔”-M1野战防空导弹系统。每个营编有3个防空导弹连、1个指挥排、1个技术保障排;每连装备“道尔”-M1防空导弹发射车4辆,全营共12辆,主要任务是为机械化部队提供高机动的近程、中低空伴随防空掩护,最大防空掩护火力半径10~12千米。而防空导弹/高炮营则主要担负末端、低空的防空掩护任务,每个营编有2个防空导弹连和1个防空导弹/高炮连,其中1个防空导弹连装备“箭”-10M3/4防空导弹发射车6辆,另1个防空导弹连装备36部“针”式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防空导弹/高炮连装备“通古什卡”-M1或“铠甲”-S1弹炮一体防空车6辆,最大防空火力半径8~10千米。
从上述看,俄罗斯野战防空体系仍以地空导弹为主,总体编制结构、性质作用与运用原则与前苏军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根据形势的变化做了一定调整和改进。从方面军到营以下分队均装备有不同型号、适合不同需要的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构成多层次、多种武器覆盖远、中、近空域和高、中、低空相结合的密集防空火力配系,具有射程0.5~200千米、射高0.01~30千米的防空反导作战能力,整体水平仍居当今世界前列。虽然编制和兵力规模较苏联时期已有大幅缩减,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与美欧等西方技术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军队在防空预警技术方面相对落后,可以说是其防空作战的薄弱环节。俄军认为,战场感知能力对于以射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防空部队而言尤其重要,陆军防空部队应当具有对整个战场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和超视距的观察、监视能力。近年来,俄军尤其注重预警卫星、预警机、预警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的整体配套建设,已经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探测精度高、预警时间长、反应迅速的预警探测网和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指挥控制系统,从而使俄陆军防空部队基本实现了目标观察网络化、信息处理实时化和作战指挥的自动化。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世界局部战争的分析研究,俄军认为,采用多种发射平台、大规模使用各种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大量出动各种先进战机突然实施防区外非接触打击将是今后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面对当今最先进的空袭兵器、战法、及其功能配套的强大空袭作战体系,俄军需继续加紧防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综合运用各种防空武器完善和发展强有力的防空作战体系,以适应21世纪防空作战的需要。
(编辑/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