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阶段

2014-12-20李妍

山东青年 2014年11期
关键词:毛泽东矛盾现代化

李妍

摘要:从1956年到1978年,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曲折前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阶段。全面归纳1956—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思想,挖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思想和论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1956—197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阶段

历史是客观的。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从1956年到1978年,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曲折前进。这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今天我们应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成功的经验我们承继,失败的教训我们谨记。这是尊重历史,也是对“历史是本教科书”的最好诠释。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方面

1956年发生的波匈事件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后的第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中就反映了传统苏联模式的一些缺点和弊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已经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要走我们自己的路。当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以苏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可以说,波匈事件这次危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的萌芽。在社会主义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阶段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

第一,以“现代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这是在过渡时期基本结束,全面社会主义的建设展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196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在中共国家科委党组《关于一九六○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的报告》的批示中,首次提出了“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的现代化”。[3]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我们一定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4]这是较早出现的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比较规范的提法。之后,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多起来了。

第二, “以农、轻、重为序”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发展道路。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进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运动,中共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问了,就等于解决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问题。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1959年,毛泽东在几次讲话中,都强调要理清农轻重的关系问题。“过去安排是重、轻、农,这个次序要反一下,现在时否提农、轻、重?要把农、轻、重的关系研究一下。”[5]

二、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方面

1956—1978年这段时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和处理上。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1956年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提到:“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矛盾中进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进行着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技术革新和社会制度革新的现象,都将是必然要继续发生的,否则,社会的发展就将停止下来,社会就不可能再前进了。”[6]这就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外,也涉及“技术革新和社会制度革新”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1957年1月,毛泽东明确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7]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又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8]

第二,人民内部矛盾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又指出: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此外,政府和人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 盾。这种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的矛盾。[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着敌我矛盾。针对不同的矛盾,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人民内部的矛盾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而解决敌我矛盾的则要采取专政的方法。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论。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语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0]虽然后来中共的各方面的政策偏离了这一基本矛盾,但中共八大中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阐述,体现了中共领导人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适时的制定相应的政策。endprint

三、关于社会主义文化方面

提出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虽然一开始只是针对戏曲与历史研究两个个别问题而提出的,但很快被毛泽东、中共中央确立为新中国整个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总结讲话,首次把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并提,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1]陆定一曾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12]中共八大决议认为:“为了保证科学和艺术的繁荣,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行政的方法对于科学和艺术实行强制和专断,是错误的。”[13]至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指导性方针最终形成,并构成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系列闪光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另外,还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以及阐释了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努力建立和扩大知识分子队伍的途径。这些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四、经验教训总结

1956—1978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阶段,其中包含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是全面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

1956—1978年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这段特殊时期,之所以“特殊”还在于它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第一,经济上,要准确把握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急于求成和目标过高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破坏,告诫我们经济建设的成败与是否正确把握国情是有直接的关系。第二,政治上,要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由于未能正确区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心任务,错误的坚持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使中国陷入了大动乱的年代,错过了十年这一发展的黄金时期。第三,文化上,防止泛政治化。1960年前后,“文化革命”的核心内容已从文化普及、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嬗变到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这实际上是把“文化革命”等同于“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从而导致文化领域更严重的政治干预。

总之,无论从积极正面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无论从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1956—197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孕育土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阶段。

[参考文献]

[1]刘美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7页.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04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4]《刘少奇选集》,下,人民版社,1985年版,第370页.

[5]《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232页.

[7]《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18—319页.

[8]《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73页.

[9]《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365页.

[10]《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第809——810页.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55页.

[12]《陆定一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502页.

[1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作者单位:中共奈曼旗委党校,内蒙古 通辽 028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毛泽东矛盾现代化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边疆治理现代化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1949,毛泽东点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