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科研方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20陈峰潘建东
陈峰+潘建东
针对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医学科研方法”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该课程教学的构想并进行了实施。问卷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增强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科研方法”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
“医学科研方法”是温州医科大学七年制眼视光学专业基础必修课,讲授医学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循症医学的概念和应用、科研论文的准备和写作等内容,培育学生对医学科研的兴趣,训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方法。然而传统的以课本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难以真正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学生因为没有科研基础和经验,很难理解和把握课程中的概念和核心内容。他们迫切希望接触活生生的案例,提高对医学科研的感性认识。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是以案例为基本教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种教学方法已经被运用于商业、法律和医学的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3]。我们将该教学方法应用到温州医科大学七年制眼视光专业“医学科研方法”的课堂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案例教学对象为参加“医学科研方法”课程的温州医科大学2006级、2007级和2008级七年制眼视光专业学生,共计97人。这些学生是在第十个学期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普遍缺乏科研经验和科研意识。“医学科研方法”课程共安排32个学时,所涉及的内容包含医学文献管理、医学伦理学、实验设计、临床研究、科研选题与申报等等。案例教学占2个学时,安排在其他课程结束之后。
教学所采用案例的指导思想是具有代表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科研课题。科研案例筛选的对象包括近五年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教师获奖的研究课题,以及温州医科大学七年制眼视光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的科研项目。经过授课教师的集体讨论,最后入选的案例有“实验性近视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自动化弥散斑验光仪的研制”以及“便携式光刷定位的后像弱视治疗仪”等案例。这些案例所涉及的领域不是太复杂,既有应用性研究又有基础研究,既有仪器的开发和应用,又有疾病病因的探讨。一次案例教学采用两个案例,其中一个偏基础,另一个偏应用,每个课时讲授一个案例。
案例教学的步骤包括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教师提前一周(之前一次课)向学生宣告下一次课程要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介绍案例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参与的方式。同时教师向学生分发科研案例,要求他们针对案例中科研课题的来源、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得到的结果,研究的市场前景、与研究相关的论文和专利等方面进行研究。
正式上课时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次授课学生20至30人,分成2至3个小组。教师首先提出若干问题,例如如何才能选出合适的题目并能够保证完成,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类型和方法,研究的结果和意义等等。就以上问题学生们先是单独思考,然后分组讨论。讨论完成后各个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对科研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修正代表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讨论和争辩,穿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其他相关问题。教师最后总结案例,结合案例从头至尾梳理医学科学研究各个阶段的重点知识和核心思想。
课后教师发放案例教学效果调查表并收回分析,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参与眼视光学院的一个科研课题。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集体讨论“医学科研方法”这门课程以及案例教学方法的经验和不足,制订整改方案。
二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反馈
在启用案例教学的两个课时中,一开始学生还是有点不太适应,表现在发言不太踊跃,表情有些拘束。随着课程的进展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们逐渐进入状态,课堂上显得非常活跃。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就在身边的科研案例。而且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允许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学生们个个感觉自己好像就是科研案例的实践者和评价者,运用自己所具有的医学科研相关知识,对每个案例的每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
在案例教学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向学生发放关于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对授课方法的认可程度,对教师授课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对授课方法的改进意见等方面。所有97名学生均完成了问卷调查并当场上交,结果见表1。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科研案例的引用有利于这门课程的掌握。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医学科研课程的兴趣,增加了今后参与医学科研实践的动力。案例教学既帮助他们加强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也锻炼了他们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能力。大部分同学觉得上课的两个课时内自己能够有机会发言和表达,也有少部分同学觉得课堂时间有些紧张,自己发言机会还不多。(见表1)
三讨论和总结
随着医学技术的革新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对医学生进行医学科研方法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愈发重要[4]。但是如何在“医学科学研究”这门课程的课堂上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医学问题却是不小的挑战。因为医学科学研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体会。而传统的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课式教学也许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完满的课堂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机械性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要点,一旦真正开始研究时却难以把理论付诸实践。
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案例教学能够从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医学科研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践情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课本教学不同,不是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授课,而是提供一个完整的案例让大家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梳理和巩固课程中的内容和知识。其优势在于鼓励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生探讨时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很容易复制到真实的活动中。
我们的研究表明,将案例教学引用到学生医学科学研究的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变得空前活跃,大家都有发言的欲望,开始思索,遇到问题就在课本里或是通过讨论得到答案。学生学习的案例都是自己身边熟悉的教师做过的科研项目,有着亲切的认同感。学生可以以评委的身份对课题的设计和科研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有着自豪感和责任感。原先一些比较枯燥的科研概念例如统计分析等等,经过例子的应用变得生动而自然,有了顿悟的感觉。当对整个课题进行解剖和示教后,大家纷纷觉得科学研究的圣殿不再遥不可及,科学研究的道路也不是荆棘遍布了。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提问、倾听和插入评论,不再需要大段地讲述课本中的大道理,因为学生已经自己在寻求答案。教师的作用是将案例与知识点相连同,填补现实与理论的间隙。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案例教学在“医学科研方法”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表示满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和足够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当提早给学生案例资料并督促其积极准备。而如何在课堂的有限时间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表达观点,避免学生两极分化,也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把握学生思考的节奏和流程,调动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做到人人有想法,个个有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要求的提高,“医学科研方法”这门课程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该不断开发和完善相关的案例,使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邱素英.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05,(22):55-56.
[2]韩优莉,高广颖,朱俊利.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经济学教学案例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34-1236.
[3]崔国萍,徐芳.高校专业课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素质的“实践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420):122-124.
[4]陈峰,杜友坚.谈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问题[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2(36):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