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东县近年来干旱特征及防御对策`

2014-12-20黎冰玉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防御对策干旱成因

黎冰玉

摘 要 四川省会东县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干旱灾害,主要为春旱、夏旱和冬旱,2009-2014年,会东县连续6 a遭受干旱影响,干旱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基于此,针对此次连续6a的干旱灾害进行分析探讨,并从地形、异常气候、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分析了干旱发生原因,提出干旱灾害防御措施。

关键词 干旱;影响;成因;防御对策;四川省会东县

中图分类号:S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3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致使各地干旱和雨涝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其中干旱灾害是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发生和成灾面积广、危害大,其多年平均影响要大于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据1949-2007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明,近59 a中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21 878 400 hm?,占全国受灾总面积的56.6%, 因干旱灾害受灾面积约占自然灾害总受灾面积的比率超过50%的有38年,高达65.5%[1]。因此,加强干旱灾害特征分析及灾害危害防御极为重要,必须充分掌握干旱发生特征及其引发灾害的规律,确保水资源安全为农业安全生产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会东县是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南部的山区农业县,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褶皱中山切割地带,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最高海拔在中南部的紧风口营盘,达3 331 m,最低海拔在东北角的莫家沟与金沙江汇水处,仅640 m,境内地势中部高、西部缓展,北部绵延,东南陡峭,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90.9%。会东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但四季不分明,冬暖无严寒,夏短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雨量集中,蒸发旺盛,干湿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1 058 mm,多出现在气温较高的6-9月夏秋季,冬春少雨。干旱是会东县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干旱带来的危害严重,既影响基本生存,又制约着未来的长远发展。如何加强干旱灾害防御,降低干旱灾害损失是会东县当前面临的一大严峻形势。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依据四川省干旱地方标准DB51/T581-2007[2]:3-4月连续30 d降水总量少于20 mm为春旱;5-6月连续20 d降水总量少于30 mm为夏旱;7-8月连续20 d降水总量少于35 mm为伏旱。干旱分级方法按照旱期连续天气分为:<40 d为一般春旱,≥40 d为严重春旱;<30 d为一般夏旱,≥30 d为严重夏旱;<30 d为一般伏旱,日数为30~44 d为严重伏旱,≥40 d为特大伏旱。一般情况下的统计天数为:春旱30 d、夏旱20 d、伏旱20 d,若干旱开始时间的前3 d内出现日降水量≥10.0(25.0)mm时,不统计为干旱时段。选取会东县2009-2014年气候观测资料,对连续6 a出现的干旱灾害进行分析,探讨干旱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干旱灾害应对措施。

2 会东县干旱特征及影响

会东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干旱灾害,主要为春旱、夏旱和秋旱。2009-2014年会东县连续6 a遭受干旱影响,干旱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干旱年份较常年降水量偏少50%以上,水库水塘蓄水仅为常年蓄水量的20%~77%。自2009年8月开始,会东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个别地方无有效降水,2009年10月18日-2010年3月20日共154 d内降雨量仅有8.6 mm,较上一年同期降雨量(178.5 mm)偏少95%,尤其是金沙江沿线由于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旱情严重,旱情持续近8个月,其中出现20 d的夏旱,截至2010年3月中旬会东县9区1镇,53个乡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6 666.7 hm?,绝收5 333 hm?,其中粮食作物受灾11 580 hm?,绝收4 963.3 hm?,经济作物4 260 hm?,绝收640 hm?,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 221万元,人畜饮水困难涉及28个乡,64个村,18.6万人和39头牲畜,四季特大连旱致使淌塘区鹿鹤乡木城山村一社范围内水源点全部枯竭,移栽的近40 hm?烤烟因无水浇灌大面积枯死。2011年凉山州全年降水量普遍较少,会东县更是较常年偏少18%;自2011年9月-2012年2月26日,四川省会东县龙树乡发生秋冬春“三季连旱”灾害,降雨量较往年偏少,大部分村庄干旱超过120 d以上,旱灾最严重的花山村和人民村干旱近150 d。据统计,期间全乡32座水库较往年同期蓄水减少50%以上,严重旱情已造成全乡1 006户4 116人受灾,3 520人和1 562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小春成灾面积达349 hm?,小春绝收面积达280.7 hm?,其中豌豆绝收122 hm?,蚕豆绝收61.3 hm?,小麦绝收56 hm?,油菜绝收14 hm?,直接农业经济损失预计达430多万元,另有56个水源点干枯和114个塘库、1 038口水窖干涸。此次旱情是龙树乡近50 a受灾面积最广、受灾程度最深的一次,且灾情出现持续和蔓延现象,抗旱救灾、保春耕和森林防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2013年冬-2014年6月,会东县降雨较少,较常年同期降水量偏少约70%,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境内水利蓄水量较常年减少20%,该县47个乡镇、21.12万人、17.2万头(只)牲畜受到干旱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3万hm?,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其中6.96万人和5.3万头牲畜饮水受到严重影响。

3 干旱成因分析

3.1 地理环境因素影响

会东县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褶皱中山切割地带,受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影响,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康滇古陆强烈上升山地地貌特点,经过长期的海水侵、退过程,形成了境内南北展布的山川格局,以三迭纪的印支运动强烈褶皱为现今复杂构造的基础,局部断裂层湖盆形成参鱼河、大桥河、黄坪河、淌塘河、岩坝河等现代河流和山间湖盆,南部有金沙江,境内山脉总称为鲁南山脉,系螺髻山脉南延部分,地势中部高,东南陡峭,北部绵延,西部缓展,最高海拔在中南部紧风口营盘,海拔高度达3 331 m,东北角的莫家沟与金沙江汇水处为最低点,海拔仅为640 m;盆地由许多汇水盆地、河流阶地、河谷盆地和山麓冲击扇联合形成,盆地间分布着低矮的平岗和丘陵。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地表水资源量为724.98亿m?,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1 000 m?,分布几部均衡,而且河流深切,水低坡高,水利工程设施较少,使得会东县水资源利用率低,开发困难,灌溉保证率低于50%的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8.3%[3],大部分旱地为雨养农业。遇干旱天气抵御灾害能力差,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等在特大干旱面前显得极其脆弱。endprint

3.2 西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

2009年9月-2014年6月,我国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个别严重干旱地区可偏少70%~90%。据实测资料分析表明,云南、贵州时段内平均降雨量为西南地区中同期最少;同时,云南时段内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5 ℃以上,达到了195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会东县地处川、滇六县(区)交汇处,北距成都852 km,东距昆明440 km,在气候上与云南省更为接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0 ℃左右,这种异常的极端气候影响是形成2009-2014年特大干旱灾害的主要气候原因[4]。

3.3 城市建设破坏植被的影响

近几年来,会东县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遇、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机遇、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等,一些重大工业项目、农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地开花”,招商引资企业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矿业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工矿企业建设占用地林地现象严重,即使就地或异地植树造林,但因森林培育周期长,被毁掉的林业植被很难快速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局地气候变化。

3.4 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乱砍滥伐树木、毁山开矿、毁林种植经济作物等现象加剧,而且在国土开发项目上,农业综合利用、水保坡改梯开发、移民安置等项目的建设占用了不等的林业荒山等,大面积植被的被破坏,土壤储存水分能力下降,蒸发量减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异常,极端气候多发,降雨量减少,地表失去与大气之间的水汽交换能力和自我降温能力,地表温度上升,气温高、降水少,进而引发干旱灾害频发。

4 干旱灾害防御对策

会东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全年种植粮食4.56万hm?,粮食总产量24.46万t,烟叶种植1.4万hm?,收购烟叶54.9万担,全年养蚕9.18万张,产茧3.906万kg,新建畜牧科技示范园4个、示范户95户,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22亿元,其中生猪生产发展迅速,达到国家生猪大县标准。3-4月份春旱对小麦扬花结实及早稻播种影响较大,严重春旱可造成冬水田区无水插秧;5-6月的夏旱灾害会严重影响玉米、中稻和红苕大田栽植,不利于早稻扬花抽穗和春玉米授粉,一些丘陵坡地靠雨水养田的农田则无水插秧;7-8月伏旱可危害中稻抽穗及玉米、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对塘库蓄水不利。总之,会东县春旱尤其冬春连旱对大春作物的稳产和丰产影响最大。长时间干旱可使地表水严重短缺,水库蓄水不足,一些水塘基本干枯,主要河道径流由于持续干旱基本断流,对城乡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地处半山区的农民更是深受其害,连续干旱年,灾害出现叠加效应,可使小型水窖无蓄水,而且连年降水偏少和地下水的过渡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会东县干旱灾害尤为频现,持续时间长,受害面积广,灾害损失重,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高效做好救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减轻干旱灾害损失是当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4.1 加强灾害防御组织领导

大旱之年,会东县成立了抗旱应急工作组,由县领导带队、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分别深入各受灾乡镇全面了解旱灾情况,重点掌握群众饮用水现状及缺水情况,及时研究制定抗旱救灾工作方案,搞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4.2 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气象部门应加强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异常天气分析研判,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加强对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分析,积极为上级部门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气候观测数据,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增强灾害预见性;同时,及时有效传递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加强高温干旱影响评估分析,主动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和信息联动,加强干旱对农业、水资源、能源及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调查和灾情收集,深入开展干旱现实危害和长远影响评估分析,为政府部门决策和应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且还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人影作业,为抗旱、农业保丰收充分挖掘空中云水资源,降低灾害损失。

4.3 加强科普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针对干旱等灾害频发多发现象,气象部门要全面、准确的宣传报道高温干旱天气实况,深入、细致的做好干旱成因解读和宣传,答疑释惑,引导群众科学应对;还要加大对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意识,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和防灾减灾成果宣传,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社会氛围。

4.4 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

水利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线,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高度重视兴修水利设施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建设好、管理好农田水利设施。随着会东县旱情的逐年加重发展趋势,2014年会东县积极与省、州水利部门联系,申报抗旱专项工程建设,项目拟在2014-2016年实施,总投资约1亿元,拟规划修建小(二)型水库1座(蓄水48万m?),主要解决红果乡、江西街乡部分饮水问题和新增改善面53.3 hm?,拟在淌塘、嘎吉等乡镇总输水线路112 km,筹建保障4.3万人饮水问题的抗旱应急工程5个,拟在小坝、姜州等乡镇新建抗旱应急备用井22眼,实现年供水量达15.84万m?,保障3.3万人饮水问题。

参考文献

[1]顾颖,刘静楠,林锦.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特点和情势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0,41(1).

[2]巫娜,罗凝谊,许勇.四川盆地干旱灾害统计特征[J].气象科技,2014,42(2).

[3]姚先荣,钟元,刘琼,等.对会东县农业节水灌溉的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1(10).

[4]箭睐明,何敏.浅谈会理县连续特大干旱的诱因及对策措施[J].绿色科技,2013(7).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御对策干旱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及干湿气候区划
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的分析与防御策略
霜冻的类型及防御对策
夏季高温干旱时节高山蔬菜种植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