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力课堂 灵性闪动

2014-12-20汤蕾

江西教育C 2014年10期
关键词:简笔画小燕子电线

汤蕾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应鼓励师生即兴创造,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由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是完成预设的僵化程序。

以《燕子》教学片断为例:

生(读最后一段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领悟到了春天的美,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认为句中“几痕”这个词用得不准确,电线应该用“几根”来形容。

师:你很爱动脑筋,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电线是一根一根的,而不是说“一痕电线”。

师:是啊,我们经常说“几根”电线,文中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根”呢?看来,值得推敲。

(学生陷入思考,暂时出现冷场)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组线)请同学自己读读句子,再结合老师的画想一想。

生(生恍然大悟):老师,我觉得“几痕”没有用错,写出了电线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特点。

生:电线很高,作者站在地面上,距离很远,“几痕”反映了从远处看电线的真实情况。

生:如果用“几根”显得文字平淡无味,“几痕”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很优美,所以要用“几痕”。

生(最先质疑):我明白了,“几痕”写出了电线若有若无,能与优美的画面相协调,读起来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几痕”用得真是巧妙,令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课文,联系老师的简笔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可见,只要在阅读时多疑多思,一定会从语言文字中发现更多精彩的东西。再看最后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燕子停在电线上的情景比作“正待演奏的曲谱”。

师:这样比喻贴切吗?(生一时无话,教师又在线条上添几笔)

生(若有所悟、齐声):贴切。

师:让我们欣赏书中的插图,有感情地再读读这句话吧!

师:这么优雅、美好的停歇,大家想想,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

生:春天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看,五颜六色的花朵,碧绿碧绿的小草,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春天真美啊!

生:春天像一首动听的歌。听,燕子唧唧地叫着,小溪缓缓地流着,孩子们欢快地喊着,多美妙的乐曲啊!

生:春天像一位纺织女,给大地披上了绿装,给花朵戴上了五彩斑斓的帽子,多么明丽的世界啊!

……

案例分析与反思: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只有乐于与学生对话,倾听学生发言,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化语言,发展语言的“点”,才能让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焕发“生成”的活力,让教学闪动灵性的光芒。

一、源于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在本案例中,我主动创设质疑情境,提供生本对话机会,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几痕”这个词用得不准确时,我没有忙于让其余同学代答,也不直接告知结果,而是给予积极评价,并且及时捕捉到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生成性信息,巧借“几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乐趣。教师的赞扬,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能带来成功的喜悦,会成为学生再问、再创造的动力;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能激活群体思维,形成灿烂的理想景观。

二、源于教师的巧妙点拨。教育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动。当学生对为什么用“几痕”无法理解时,我没有采用讲解法,而是利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一实一虚两组线),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个比喻句,我在一实一虚两组线上分别添画了几个音符和几只小燕子,学生情绪高涨,精彩不断。对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高度评价:“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而就的图画,比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很大的优点。”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简笔画突破疑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源于学生的多元解读。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像数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对每个学生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应该允许、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读完《燕子》最后一段话,在学生头脑中有多种画面: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争奇斗艳的鲜花,吐出嫩芽的绿树……这些靠教师灌输传授是无法获得的,所以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艺术性的环节:“看着燕子这么优雅、美好的停歇,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

开放的语文课堂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教师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精妙点拨,让教学充满灵性,从而焕发勃勃生机。◆(作者单位:南昌市建新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endprint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应鼓励师生即兴创造,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由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是完成预设的僵化程序。

以《燕子》教学片断为例:

生(读最后一段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领悟到了春天的美,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认为句中“几痕”这个词用得不准确,电线应该用“几根”来形容。

师:你很爱动脑筋,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电线是一根一根的,而不是说“一痕电线”。

师:是啊,我们经常说“几根”电线,文中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根”呢?看来,值得推敲。

(学生陷入思考,暂时出现冷场)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组线)请同学自己读读句子,再结合老师的画想一想。

生(生恍然大悟):老师,我觉得“几痕”没有用错,写出了电线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特点。

生:电线很高,作者站在地面上,距离很远,“几痕”反映了从远处看电线的真实情况。

生:如果用“几根”显得文字平淡无味,“几痕”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很优美,所以要用“几痕”。

生(最先质疑):我明白了,“几痕”写出了电线若有若无,能与优美的画面相协调,读起来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几痕”用得真是巧妙,令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课文,联系老师的简笔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可见,只要在阅读时多疑多思,一定会从语言文字中发现更多精彩的东西。再看最后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燕子停在电线上的情景比作“正待演奏的曲谱”。

师:这样比喻贴切吗?(生一时无话,教师又在线条上添几笔)

生(若有所悟、齐声):贴切。

师:让我们欣赏书中的插图,有感情地再读读这句话吧!

师:这么优雅、美好的停歇,大家想想,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

生:春天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看,五颜六色的花朵,碧绿碧绿的小草,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春天真美啊!

生:春天像一首动听的歌。听,燕子唧唧地叫着,小溪缓缓地流着,孩子们欢快地喊着,多美妙的乐曲啊!

生:春天像一位纺织女,给大地披上了绿装,给花朵戴上了五彩斑斓的帽子,多么明丽的世界啊!

……

案例分析与反思: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只有乐于与学生对话,倾听学生发言,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化语言,发展语言的“点”,才能让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焕发“生成”的活力,让教学闪动灵性的光芒。

一、源于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在本案例中,我主动创设质疑情境,提供生本对话机会,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几痕”这个词用得不准确时,我没有忙于让其余同学代答,也不直接告知结果,而是给予积极评价,并且及时捕捉到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生成性信息,巧借“几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乐趣。教师的赞扬,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能带来成功的喜悦,会成为学生再问、再创造的动力;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能激活群体思维,形成灿烂的理想景观。

二、源于教师的巧妙点拨。教育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动。当学生对为什么用“几痕”无法理解时,我没有采用讲解法,而是利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一实一虚两组线),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个比喻句,我在一实一虚两组线上分别添画了几个音符和几只小燕子,学生情绪高涨,精彩不断。对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高度评价:“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而就的图画,比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很大的优点。”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简笔画突破疑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源于学生的多元解读。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像数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对每个学生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应该允许、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读完《燕子》最后一段话,在学生头脑中有多种画面: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争奇斗艳的鲜花,吐出嫩芽的绿树……这些靠教师灌输传授是无法获得的,所以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艺术性的环节:“看着燕子这么优雅、美好的停歇,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

开放的语文课堂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教师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精妙点拨,让教学充满灵性,从而焕发勃勃生机。◆(作者单位:南昌市建新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endprint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应鼓励师生即兴创造,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由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是完成预设的僵化程序。

以《燕子》教学片断为例:

生(读最后一段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领悟到了春天的美,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认为句中“几痕”这个词用得不准确,电线应该用“几根”来形容。

师:你很爱动脑筋,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电线是一根一根的,而不是说“一痕电线”。

师:是啊,我们经常说“几根”电线,文中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根”呢?看来,值得推敲。

(学生陷入思考,暂时出现冷场)

师:(在黑板上画了两组线)请同学自己读读句子,再结合老师的画想一想。

生(生恍然大悟):老师,我觉得“几痕”没有用错,写出了电线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特点。

生:电线很高,作者站在地面上,距离很远,“几痕”反映了从远处看电线的真实情况。

生:如果用“几根”显得文字平淡无味,“几痕”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很优美,所以要用“几痕”。

生(最先质疑):我明白了,“几痕”写出了电线若有若无,能与优美的画面相协调,读起来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几痕”用得真是巧妙,令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课文,联系老师的简笔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可见,只要在阅读时多疑多思,一定会从语言文字中发现更多精彩的东西。再看最后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燕子停在电线上的情景比作“正待演奏的曲谱”。

师:这样比喻贴切吗?(生一时无话,教师又在线条上添几笔)

生(若有所悟、齐声):贴切。

师:让我们欣赏书中的插图,有感情地再读读这句话吧!

师:这么优雅、美好的停歇,大家想想,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

生:春天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看,五颜六色的花朵,碧绿碧绿的小草,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春天真美啊!

生:春天像一首动听的歌。听,燕子唧唧地叫着,小溪缓缓地流着,孩子们欢快地喊着,多美妙的乐曲啊!

生:春天像一位纺织女,给大地披上了绿装,给花朵戴上了五彩斑斓的帽子,多么明丽的世界啊!

……

案例分析与反思: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只有乐于与学生对话,倾听学生发言,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化语言,发展语言的“点”,才能让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焕发“生成”的活力,让教学闪动灵性的光芒。

一、源于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在本案例中,我主动创设质疑情境,提供生本对话机会,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几痕”这个词用得不准确时,我没有忙于让其余同学代答,也不直接告知结果,而是给予积极评价,并且及时捕捉到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生成性信息,巧借“几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乐趣。教师的赞扬,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能带来成功的喜悦,会成为学生再问、再创造的动力;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能激活群体思维,形成灿烂的理想景观。

二、源于教师的巧妙点拨。教育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动。当学生对为什么用“几痕”无法理解时,我没有采用讲解法,而是利用形象生动的简笔画(一实一虚两组线),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个比喻句,我在一实一虚两组线上分别添画了几个音符和几只小燕子,学生情绪高涨,精彩不断。对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高度评价:“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而就的图画,比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很大的优点。”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简笔画突破疑难点,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源于学生的多元解读。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像数学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对每个学生精神领域影响的深度、广度是不同的。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应该允许、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读完《燕子》最后一段话,在学生头脑中有多种画面: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争奇斗艳的鲜花,吐出嫩芽的绿树……这些靠教师灌输传授是无法获得的,所以在课尾我设计了一个艺术性的环节:“看着燕子这么优雅、美好的停歇,燕子会谱什么歌,你能为它写一写歌词吗?”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

开放的语文课堂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教师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计划,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善于运用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精妙点拨,让教学充满灵性,从而焕发勃勃生机。◆(作者单位:南昌市建新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简笔画小燕子电线
小燕子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萌宠简笔画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小燕子回来了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1000条蛇守卫电线
小燕子,背把剪
超赞的简笔画
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