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职能的新发展

2014-12-20吴信科

山东青年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大众化职能

吴信科

摘要:

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分析高校原有三大职能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探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职能的新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的职能;职能的新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除了大学之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也得到了发展。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层次化发展,致使高等学校的职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而,我们将探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职能及其职能的发展变化。

一、职能的概念界定

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作用。从人的职能角度讲,是指一定职位的人完成其职务的能力;指事物的职能,一般等同于事物的功能;机构的职能一般包括机构所承担的职权、作用等内容。那么,我们所说的高等学校职能就是高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它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和相应发挥的作用。而我们通常情况下所讲的高等学校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大基本职能。

二、高等学校职能的历史演变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创办之前,高等教育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高等教育才有了专门的机构来进行高等教育活动。中世纪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在高等学校———大学中进行的,而中世纪大学最先则产生于意大利,后来才扩大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和世界各地。中世纪大学从成立开始,它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起初,中世纪大学均为单科大学,比如博洛尼亚大学为法学科,培养社会所需的法律人才;巴黎大学为神学科,主要培养牧师和神父。后来,大学开始设文、法、医、神四个系科,其中,神学居于支配地位。由于神学在这一时期的大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致使这一时期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来培养牧师和神父等。正如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指出的那样,大学就是应为传授知识而设的,[1]这一时期的大学主要是以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为其主要的职能。

在欧洲国家相继发生资本主义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致使高等学校不断地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德国洪堡提出的“教学和科研相统一”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欧美国家科技、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1876年的约翰斯·霍普斯金大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创建的,以开展研究生教育为主要目的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一时期,高等学校的职能已经发展为教学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

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一大批现代大学的建立,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尤其是赠地学院的出现,更加强了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很多国家认识高等科技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大力发展高等科学技术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高等学校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一些依托大学建设的高科技中心,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等,直接使大学参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凸显了大学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职能。近些年来,伴随着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大学为更多需求知识的人提供了教育服务,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政府的决策也越来越多的寻求决策前期的论证研究,这进一步增加了大学决策咨询式的服务职能。[2]故一些高等教育者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称为高等学校的第三种职能。

 总之,高等学校的职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知识的保存、传授、传播、应用和创新,文明的传承和进步,人才的发掘与培养,科学的发现与技术的更新,社会的文明与理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都是以大学为基础的。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高等学校职能的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在办学层次上更加的丰富化,办学主体更加的多样化,由单一的政府转变为国有、国有民办、民办等多种类型。随着办学主体的多样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化,我国高等学校职能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1.国际交流合作职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客观上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高校之间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呈现出日益增大的新现象,如通过海外举办孔子学院,来传播中国的文化等。使高校在科技、文化、人员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对外交流空间扩大。于是近些年来出现了高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这一说法。

1996年,在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已明确提出“大学聚集了与知识的发展和传播相结合的所有传统职能:研究,革新 ,教学和培训 ,以及继续教育。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另一项职能即国际合作,亦应增加到这职能之中。”[5]

高等学校国际交往合作是为了在国际交往过程中,通过高等教育的服务和高等教育产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也渐渐的深入人心,所以,有人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这为高等学校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这一说法提供了思想上的先导。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进程,各国高校之间互派留学生、互认学分、互派访问学者等活动,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日常活动。无论是研究生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尽管高等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大学诞生之时,但是,当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是一种扩充知识的手段,而今天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却具有某种目的性。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大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通向国际,通向世界。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学校的一个新职能。这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文化传承创新说

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100周年讲话中提到:“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出“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实际上就是希望高校主动承担起文化选择、传递、传播、保存和批判、创造等历史使命。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际上说明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说,实际上是中国高等学校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

但,无论是高等学校职能的新发展,还是高等学校原有的三大职能的新变化,它们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既一脉相承,相互联系,又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这一基本职能,重视发展科学这一重要职能和为社会服务这一延伸职能,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看法,发挥新兴职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约翰.亨利.纽曼. 大学的理想 [M]. 浙江教育出版社,P3

[2] 翁庆余. 略议新世纪高等教育职能[J] 辽宁教育研究:2001 (12)

[3] 南月余.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职能的实现途径[J]. 高教高职研究:2008(7)

[4] 左崇良. 和谐社会 高等教育为谁服务[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 (4)

[5] 陈昌贵. 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 高等教育研究:1998(5)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大众化职能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职能与功能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国际交流与合作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