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首都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措施
2014-12-18施昌奎
施昌奎
标准化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社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存在交集。搞好首都标准化工作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要建立以首标委和质监局为主要协调人的“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工作机制;二要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三要以标准化体系为切入点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北京模式”。抓好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标准化在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将会迎来质的飞跃。
构建“政府主导、统筹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纵观世界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潮流,运用标准化治理城市的趋势日益明显,标准化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路径与做法日新月异。目前,世界城市运用标准化治理城市主要集中在垃圾处理、空气与污水治理、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体包括可持续发展社区、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建筑和可持续建筑、零能源建筑、小家庭和小型商业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清洁空气、饮用水和废水、道路安全、社会安全、可持续活动管理、城市适应力、使用寿命规划等领域。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和道路交通治理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其中大气治理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减排技术、实时监控、定时发布、清洁车辆使用等,道路交通治理主要包括限制机动车数量、降低公共交通价格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交通拥堵费、个性化公交和各种交通设施的设置,如信号灯、交通标识、天桥和单行道等。
从世界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的经验看,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难以划分为多个绝对独立的小工程,这一任务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部门可以独自完成的,需要几个部门协同完成。比如,市政市容、城市交通、应急管理和医疗卫生都涉及公共安全问题,同时这三个领域在环境保护和大气治理方面存在许多相互制约与影响因素。可见,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部门间的协作。
协同各部门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的工作,要求负责指挥、统筹与信息传递的部门不仅要掌握标准化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各领域内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因此,要想高效实现部门间协作,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必须构建“政府主导、统筹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保障各部门工作进度与相关信息的快递、准确传递,保障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整个体系建立的准确把握。在具体协作方式上,要以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和北京市质监局为主要协调人,充分利用他们有长期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并且拥有各种领域内的标准化专业人才的优势,完成指挥、统筹与信息传递等任务。
建立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
要建立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首先,要确立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领域。标准化领域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当前城市管理中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二是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应该且能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领域。
根据生存精细化、发展精细化、特色精细化的城市管理需求,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领域可划分为六大领域:市政市容、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应急管理、城市生态。具体来说,市政市容领域主要包括环境卫生、能源供给、市政设施、城管执法四大类别;公共安全领域主要包括治安、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信息、安全防范、刑事侦查、装备人员八大类别;城市交通领域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三大类别;城市环境领域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及其他污染物四大类别。其中,大气污染物中PM2.5的形势严峻,是城市环境领域子标准体系的关键;应急管理领域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别;城市生态领域主要由市园林绿化局负责,包括园林绿化和水资源两大部分。
其次,选定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重点领域。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重点领域主要集中于北京城市管理的棘手问题,例如PM2.5治理、交通拥堵和居民安全等方面。按照基础保障和先进引领标准,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包含不同的工作重点:市政市容领域的基础类保障标准化工作重点包含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先进引领类标准化工作重点是污水处理、节水利用;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类保障标准化工作重点包含交通运输安全、消防安全,先进引领类标准化工作重点是安防监控、信息安全;城市交通领域,基础类保障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先进引领类标准化工作重点分别是轨道交通和导向系统;城市环境领域,基础类保障标准化工作重点包含汽车尾气、清洁能源、施工扬尘,先进引领类标准化工作重点是油品品质、电动汽车、道路遗撒;应急管理领域,基础类保障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先进引领类标准化工作重点分别是排洪排涝和应急预案;城市生态领域的基础类保障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先进引领类标准化工作重点分别是园林绿地养护和湿地保护。
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步伐
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步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落实的流程监控。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包括四个方面的流程:标准体系编制、宣传贯彻落实、效果评估反馈、修订标准体系。首标委和市质监局要发挥全市统筹协调职能,有计划、分步骤、按领域推进全市标准化制订、推行、宣贯、评估和修订工作。特别是在标准体系落实阶段,要特别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比如北京近期出台了治理道路遗撒的建筑垃圾运输车地方标准,这个标准的落实涉及城管、交管、住建等多部门,目前这些部门还没有形成合力,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多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来保证标准的贯彻和落实。
第二,开展标准试点示范工作,并组织标准重大专项。试点工作可以发现标准的设置是否合理,试点成功之后再进行推广。重大专项可以考虑已遴选出来的20个重点领域,其中,与PM2.5和环境治理相关的专项更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
第三,完善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的保障机制。一要重视绩效考核。将标准化相应职责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并赋予标准化工作一定的考核分值,这样既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与督促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各部门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二要创新体制。建立健全由首标委和市质监局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对一些非常重要的标准体系政府要以法律、法规、条例、文件等形式强力推行,要搭建协助各部分相互沟通与协调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对市民开放的标准体系查询平台。三要重视人才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有一定的结构性与阶梯性,既要有基础的标准化人才,又要有专业的标准化人才,更要有标准化的领军人才。充分利用首都的优质资源,引进标准化领军人才。在城市管理各领域中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为专业的标准化人员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培训工作。在党校的培训教材中将标准化课程列入必修课,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标准意识和相关知识水平。四要建立多元化的标准供应机制。非公益性标准由企业以自投资金为主的形式完成。公益性标准应该大力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工作的经费支持,设立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专项资金。逐步建立标准化工作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资金评价体系,开展针对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规范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和修订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完善《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加强对地方标准的统一管理。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等形式强化标准的实施力度,保障标准的实施与推行。
(作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