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2014-12-18张睿
张睿
摘 要: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大气污染防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阐述了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污染源的主要类型,探讨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城市;防治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060-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大气环境的热点问题,城市大气污染评价分析及防治已成为大气污染研究和城市气候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雾霾”成为了我国热门词汇之一,全国25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均发生雾霾污染,同年9月12日,国务院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在未来五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减少污染天数,到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因此,大力整治大气污染势在必行。
1 我国大气污染的状况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其中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大气污染,即以人为污染为主。当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以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为主。2008年的数据显示,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321.2万 t,烟尘排放量为901.6万 t,工业粉尘排放量为584万 t。我国3大重酸雨区:全分布在岭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最大,即四川盆地,杭州湾及长三角地区,湖南江西南部及珠三角地区,包括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
2 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2.1 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按照最新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到2016年1月1日要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参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目前中国还有2/3城市达不到标准。
2.2 传统煤烟型污染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污染物排
放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城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导致二氧化硫排放量急剧攀升。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 044万 t,位居世界第一。主要排放源分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分别为:工业窑炉11%、民用灶具12%、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其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占各类排放源的70%。
2.3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比重急剧增加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近年来呈几何数字攀升,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7.8%,达到22 382.8万辆。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构成大气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因素。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逐年加剧,使得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
2.4 复合大气污染特征日益突出
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导致城市区面积的不断扩张,公路扩建与地产开发,造成区域内城市间距离缩小,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交通污染、空间格局的变化,导致大气污染物的缓冲区域逐渐狭窄,从而使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特征日益突出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显著特点。
3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监管机制
国务院提出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地区PM2.5治理,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等措施明确了未来未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思路,即大气污染防控,首先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监管机制,其次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强管理监督和评价考核,联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完善预报预警体系和应急联动预防联控,加强案,实行排污许可证措施,严格执行环保法,尤其是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人口密集地区。
3.2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
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的增长不可避免。应当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增加企业个人及社会投入,鼓励各地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产业发展状况,研究制定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方案,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重视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严控产能过剩,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工业园区等有效方式,实施产业集聚,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实现综合利用、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资源和土地的利用效率。鼓励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政策,加快研究核能电网,大力发展高效低能耗的产业,推广高效节能的产品和设备,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
3.3 重视城市规划,控制尾气污染
面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城市化战略,人口和经济密度不断提高,对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能否维持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要合理规划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和布局。将大气污染控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模,控制人口数量,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规划建设卫星城,疏散大城市的工业和人口,重视城市交通规划,缓解交通拥挤,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改进发动机结构,提高生产工艺和油品质量,保障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执行,研发清洁替代燃料,推广应用新能源环保汽车;淘汰污染严重的车型,强制报废未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
3.4 加强宣传、绿化环境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是造福人类的公益事业,单靠环境保护机关和少数人是不行的,必须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和广大公众的力量。通过公众参与广泛深入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旨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能、降耗、环保知识,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节能减排,进一步增强民众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有效地维护公众自身环境利益。同时大力开展绿化行动,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以绿化造林的经济效益为手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4 结 语
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过去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重复建设,设备落后能源资源浪费大等,造成目前全球化的大气污染问题,造成全球性的臭氧层破坏、酸雨腐蚀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因此认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力举措,积极防止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改善空气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川.城市大气降尘颗粒垂直动态变化分析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15):359-360.
[2] 王金南,宁淼,孙亚梅.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