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西古堡民居爨底下

2014-12-18苑焕乔

前线 2014年8期
关键词:沿河古堡四合院

苑焕乔

京西古堡民居——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整个村落建在缓坡山脊上,山地古民居除具有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型制外,还具有军事古堡特色,被誉为京西的“布达拉宫”。2003年,爨底下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的形成、发展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很值得我们去探寻、研究。

爨底下村的形成,实与明朝修筑内长城防御体系,并派军屯田戍边有关。明内长城军事防御体系,重在险关隘口的修筑。据明嘉靖年间进士刘效祖编纂的北塞边镇志书《四镇三关志》记载,位于爨底下村北1里许有“爨里口”,于明正德十年(1515)建成,曾有正城一座。“爨里口”因其“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明正德十四年(1519)守口千户李宫率众,修筑经此口通往黄草梁的驿道。“爨里口”的正城完工后,韩氏三兄弟从沿河城来此驻守,也许这就是今天爨底下村绝大多数村民姓韩的原因吧。关于村中韩氏家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山西移民说,认为明永乐年间韩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另一种说法,认为韩姓并非明初山西移民,而是明代驻守沿河口的百户侯韩世宁的后裔。现在,人们多认同后一种说法。在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办事处龙门口村北台上的韩世宁墓,被爨底下村韩姓后人称为他们的“老坟”,其墓碑额书“故百户韩侯世宁墓表”,碑文记载韩仕世居宛平青白口社三岔村(即今天沿河口村),明弘治七年(1494)卒。此外,爨底下村口影壁有其村史介绍,明正德十年村内第一世祖韩甫金等三兄弟,从沿河城到此屯守戍边,特建此古城堡式、一个个相互通达的院落构成此村。韩氏三兄弟到爨里口驻守,“战时为军,平时为民”。之后,其家属、后人也来此繁衍生息,渐成村落。

爨底下村根据山、水和方位三要素选址,坐落在“爨里口”南面山谷的北侧阳坡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层层升高,以点、线和面三种形态按地形高低起伏和传统礼制次序,建成高度集中、严谨有序的一个个古堡民居院落。从村落对面山上望去,爨底下是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形向两侧展开,俯瞰全貌形似“元宝”。同时,一条蜿蜒穿行村中的东西向小路,将村落分成上下、高低错落有致的两层,使每家采光、通风、观景视觉都达最佳,充分体现了人、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三条南北向通道贯穿上下,村民就地取材,街巷均用紫石、青石和灰色山石铺砌,在阳光照射下,更具美感。村上、村下由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也由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环绕,使整个村落形聚神不散。

清代康熙年间,长城失去军事防御功能,爨底下村成为朝廷驿站。村南有通往西北和北方大漠的古驿道,于是,村民利用古道优势从事商旅贸易。到民国初年,爨底下村已有瑞庆堂、瑞福堂等多家商号和几家骡马店。目前,爨底下村民居以清代建筑为主,基本由正房、倒座和东西厢房围合而成,部分还有耳房、罩房,四合院主要分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爨底下村现有民居院落74个,房屋689间,其附属建筑主要有门楼、门内外影壁、拴马桩、上马石、荆芭棚等。

爨底下村民居四合院,空间布局严谨,等级划分严格,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注重细节处理的建筑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广亮院,为爨底下村居中轴线制高点、地位最高的前后二进院,院内北高南低,前后院落相差约5米。其正房为全村唯一的五开间建筑,是韩家最高长辈居住的地方;南北二进院落分东、中、西三路,即三个相对独立的院,构成一个大四合院,共有45个房间,院外有围墙。由于这里并列设有三个样式相同的大门口,被称为“韩家三大门”。 此外,农耕文明时代,由于人们对超自然力的顶礼膜拜,庙宇建筑成为人与神灵沟通的场所,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物质载体。爨底下村主要有关帝庙(大庙)、娘娘庙及五道庙等,旧日村民求财到关帝庙;求子到娘娘庙;求神护佑平安到观音庙;家中有人去世到五道庙。

爨底下村作为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的京郊古村落,保存有:明代老村遗址;清代民居、壁画和甲午战争捷报;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烧毁的房屋废墟及抗战哨所、小学遗址;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标语以及古碾、古井和古槐等。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为这座古村落又增加了几分历史文化内涵。

为此,我国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讲: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但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沿河古堡四合院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勇闯死神堡
古堡
九九歌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