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四大公益蔬菜批发市场遇冷
2014-12-18刘麦
刘麦
【导读】多年来,守着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却经常吃着几乎全国最贵的蔬菜。这既是困扰海南多年的民生话题,也是政府的一道难题。为了减少流通环节,平抑蔬菜价格,去年海口市政府斥资上千万元,在4个区各建1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然而,运营数月后,市民还是难以吃到平价蔬菜,有的批发市场门可罗雀。
“平价菜店”集体关门,农贸市场平价菜补贴被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平价菜流动点喊声大作用小……一次次民生举措发挥不出作用。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或许海口本地吃菜贵,缺的不只是一个平价店,也不是几个公益性批发市场,背后潜藏的是整个蔬菜流通格局的诸多问题。
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海口市政府斥资1100多万元建设的四个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却冷清,这是为什么?7月10日,笔者走访、调查发现,这和4个区的蔬菜批发市场本身的定位、选址、规划、运营不当有直接的关系。而秀英区的批发市场除了给本地菜买卖做“公益”之外,更希望壮大成为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在这背后,潜伏的其实是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与南北蔬菜批发市场的资源争夺战。
有场无市门可罗雀 4个区都建批发市场是否资源浪费?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口市从事蔬菜批发的市场仅有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海玻农贸市场和海南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南北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批发北菜,本地菜仅占20%左右;海南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因各方面原因有场无市。
为什么要建公益性批发市场?海口市商务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本地叶菜缺少固定交易场地,本地菜种植户长期以来都是打“游击战”。所以海口市政府斥资1100多万元,在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各建设1个公益性蔬菜批发直销市场,用于批发本地蔬菜,这也是2013年海口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海口的本地菜批发马路市场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琼山区高登街,另一个是秀英区海玻马路市场。可是,为什么四个区都要建本地菜的批发市场呢?
实际运营过程中,问题暴露出来了。琼山区和秀英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人气还相对旺些,龙华区和美兰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就冷清许多。
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虽然被多个小区包围中,辐射3万人口,但实际运营情况最为惨淡。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管理处工作人员严华新告诉笔者,因为龙华区蔬菜种植户比较少,市场又处于居民聚集区,做蔬菜批发的定位并不符合实际,将改为零售为主,批发为辅。而美兰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交易也很平淡,一天就凌晨五六点才零星有些批发交易,使用率很低,这和建设的初衷相差甚远。
虽然各区的公益性批发市场解决了本地菜没有地方批发的问题,但是菜农的菜批发给谁,单一的叶菜能否满足菜贩的需求?美兰区一农贸市场的摊主告诉笔者,每天她进的菜分本地菜和外地菜两种,外地菜只能从府城的南北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她凌晨就会赶去南北拿货,顺便在附近就直接进本地菜,不会再折回区的公益批发市场专门拿叶菜的货。
运营商盯上“北菜”肥肉 本土菜公益运营将边缘化?
实际上,海南本岛吃菜分本地菜和北菜两大部分。四个区的公益性批发市仅靠批发本地菜,难以形成市场规模,也不能满足菜贩的需求。有着市场运作经验的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很早意识到了这点,并看中这块肥肉。
运作秀英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后,加旺现代农业公司就在政府投资兴建的2000余平方米公益摊位大棚基础上,申请自建了北菜南运蔬菜批发大棚、农副产品批发区、2000吨规模的冷库等作为配套。除了经营“本地菜”,还批发北菜,比如土豆、洋葱、胡萝卜等。而这些北菜品种多年来一直都是“掌控”在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手上。
没有利润可言,企业不会触碰“公益”。很明显,除了实施本地菜的“公益”性,海口加旺公司更看重的是北菜这个大市场。在需求量相对比较稳定的海南蔬菜批发市场,如果加旺所运营的秀英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占据了100吨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着南北蔬菜批发市场少了100吨的批发量。
“现在我们的外地菜批发量还比较小,每天大约批发100吨北菜。”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永红介绍,他们直接从产地进货,价格上很有优势,普遍要比南北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价便宜。
龙华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经营惨淡后,海口市政府7月1日将此交给运营秀英区批发市场的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海口加旺公司更有信心,如果龙华区的市场定位为直销零售兼批发的话,他们批发的货可以直达到销售终端,价格优势更加明显。
虽然初期四个区的公益性批发市场在北菜上没有太大动作,但是秀英区公益性批发市场所配套的北菜销售设施,已经是朝着一级批发市场的定位去发展,他们也认同了这个方向。不可避免的,这是一场潜伏的资源争夺战,多年来南北蔬菜批发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会被“撬动”。如此下去,在规则和管理双重缺失的前提下,各大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有可能把重点转向运营“北菜”上,而本土菜的公益运营将可能被边缘化,最终公益市场也难买到平价菜。
定位不明管理缺失 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走向何方?
建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之初,主管部门就对外称,是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调剂和补充,规模不会太大,不会对现有相关市场造成冲击,将与相关经营企业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运营数月后,政府的管理方案仍未出台。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该怎么经营?可以说,目前还没有章法可循。
蔬菜批发,做的是规模,总量上去了,成本才能有降低的空间。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4个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之初,就安排了4家不同企业来分别经营,定位不明,没有“一盘棋”的统筹规划和布局,是致命的问题。
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应该走向何方,它是否能平抑菜价?
长期从事蔬菜流通行业的专业人士认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也需要有合理规划布局的。“例如,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海口,需要建一级批发市场几个?二级批发市场建几个?应该是依据海口市消费者区域划分和消费量来确定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应该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都需要明确。”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海口缺的是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其实应该更多的关注蔬菜批发流通环节中的“黑手”。那只暗中操控菜价的“黑手”不斩除,老百姓难以吃上平价菜。
公益蔬菜批发市场是民心工程 还是闹心工程?
为了平抑海口菜价,2013年海口耗资1100多万元在4个区建成了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如今半年过去,4个批发市场门庭冷落,门可罗雀。
从几家媒体报道的内容来看,4个公益性批发市场遇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选址不当。像秀英市场离居民区太远,设了零售摊位,但根本不会有市民为了买几斤菜跑大老远。二是交通不便,如龙华市场通道非常窄,货车进出十分困难。三是供货环节出问题。如龙华市场签约的合作社不能供应菜品,导致市场“无米下锅”。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几个市场在设施上都有不如人意之处,有的是塑料大棚,又晒又热无人光顾;有的是市场太小,菜农进不去;有的则没有蔬菜农药检测室等等。
此外,4个市场由4家不同企业经营,无法形成合力,批发量太小。量上不去,无法形成规模经营,成本降不下来,批发市场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以致连“打游击”的马路市场都竞争不过,这可以说是目前4个市场遇冷的最致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