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业新时代
2014-12-18马健
马健
“十一五”期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化研究所《中国农业信息化测评》:广东省农村信息化指数排序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第三。
它,昭示着一个给人以“经济强省”印象的广东农业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了农业新时代。
红灯高挂春满园
“把一只萝卜往网上一挂,60多个人来订货。”广东省汕头市海门镇“萝卜大王”刘细奴再也不怕6000亩萝卜销不出了。
这是农业信息化给农民种植业户带来福祉的一个缩影。
广东农业信息化“四盏明灯”,照亮着全省农业发展步入崭新阶段。
第一盏明灯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改善。广东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全省21320个行政村全部接入宽带,12.8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电话,广播电视“户户通”。广东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9.3部、移动电话244.5部、家用计算机数量为31.7台。广东乡镇区域4M带宽覆盖率达90%以上,行政村、自然村4M宽带覆盖率达80%以上,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达465.6万,较2007年增长5.7倍。
第二盏明灯是信息平台建设突飞猛进。广东省省、市、县各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多系统、宽领域的农业信息网站群,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向基层延伸。广东省涉农网站数量超过1500个,广东农业信息网覆盖了21个地市,并开通了广东农产品交易网、广东乡村网、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网等服务平台。“12316三农热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18个地市开通应用,已受理咨询服务累计超过19万次。惠州、广州、梅州、阳江等市,农业信息平台和服务建设成效突出,惠州市农业信息网多次被评为“全国农业百强网站”。
第三盏明灯是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一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逐步推广应用,涌现出多种农产品专业网站;二是信息化技术在一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上开始推广应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温氏集团已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数据中心以及覆盖整个产业链的EPR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三是信息化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如东莞市建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追溯信息系统,对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实行实时监控。
第四盏明灯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广东省省、市、县、镇、村五级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已建成1000多个县(镇)信息服务中心、逾2万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点,基层信息服务队伍超过1.5万人,入库农业专家超过2000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创新迎来大发展
耕耘,让广东农业辞旧迎新。
两年的激情岁月,广东的信息化建设为广东300多家菜篮子基地带来了无限生机;2000多个省级农业类品牌产品登上了居民的大雅之堂;从农户田间地头到无数个零售终端市场之间的一束束信息彩带,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腰缠万贯;信息化监测新技术的实施和“十大名牌系统农产品”评选活动的出炉,无疑给“舌尖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如今,广东农业信息化已覆盖五大农业产业:一是种植业信息化。过去种植业标准化发展程度较低、质量追溯难以保证,如今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中迎来种植业发展新模式。二是养殖业信息化。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保障生猪和家禽、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供应,提高养殖效率和疫情防控与检测能力。三是农产品经营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生产的市场经营和流通信息化服务体系,健全了农产品经营信息发布和监测机制。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提高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化,加快了农产品主要环节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进了农业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
是什么凝聚出广东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力量?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处长程文章告诉记者,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是广东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坚定了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挺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意志。
因为他们知道,广东毗邻港澳,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是全国第一经济强省和人口大省,也是农业生产大省和农产品消费大省及农产品进出口大省。广东以占全国1.5%的耕地面积,产出占全国6%的农业增加值,农业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耕地亩均产值居各省区第一,农产品出口额排第二。同时,广东还担负着保障港澳鲜活农产品供应的重任。为了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东农业必然向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转型。目前,广东已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的攻坚期。能不能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当好排头兵,抢先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关键。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广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这就是他们绘画满园春色的大手笔。
再绘美丽新画卷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闪烁着五彩缤纷的霞光,可有谁知道,广东省农业厅的厅领导和工作人员为了农业信息化走过多少田间地头去调研,踏过多少山沟泥泞去考察。更没有人听他们诉说过自己经受过的酸甜苦辣……
在8月8日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启动仪式会上,程萍副厅长又忘记了连续几天筹备工作的疲惫,满怀喜悦地对记者说,广东农业走向农业信息化时代我们只是走了一小步,未来的路子怎么走?我们坚定沿着中共“十八大”指引的“四化同步”的方向,围绕建设“幸福广东”、“智慧广东”的要求,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主攻方向,以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为抓手,完善各级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体系,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运行机制,强化信息技术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重点抓好六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政府是农业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成立专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决策协调作用,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营造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以农业厅制定的《农业信息化工程》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2.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技术支撑。成立农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信息技术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和细化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
3.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推进农业信息化。广东是农业大省,农民是一个庞大群体,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应主要由政府承担,要完善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机制,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道路,建议省财政设立长期并且稳步提高的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农产品信息发布、预警和扶持各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争取设立市、县财政信息化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各级财政增加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带动、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业信息化领域,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长效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形成多方参与、协调推进的投入格局。
4. 加强基础建设,突出重点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农业政务和生产应用信息化工程,包括农业生产调度与应急指挥、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业信息监测体系、农业经营管理与经济调查、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确权流转信息化管理平台等信息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示范推广,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大手机等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信息服务示范,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满足农民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5. 加大力度,推进信息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在全省建立一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结合农业部建设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要求,建设一批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树立在生产、经营、政务、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整体推进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6.整合资源,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协调机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整合信息资源,打破行政、地域、行业等条块分割的局面,形成合力,推动信息的无偿共享,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期待,万人瞩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一语定音:广东农业信息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