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西方儒者的中国礼仪观察

2014-12-17渠魁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47期
关键词:儒家礼仪唱歌

渠魁

“啪!啪!啪!”三记敲门声后,清华大学教授贝淡宁办公室的门打开了。

“您好!”贝淡宁礼貌地伸出右手。

“您好,贝老师!”与贝淡宁握手的同时,来访者同时稍稍低头鞠躬。

如果此时是剪辑视频,那么贝淡宁一定会按下暂停键,把这一桢定格。

坐在咖啡馆里,他对本刊记者说:“你刚刚进我办公室,我们握手的时候,你在无意识之中也会稍微鞠躬一下。”

贝淡宁是在用这画面提醒,尽管现在中国通用西方的一些礼节,但许多人还保存着传统的礼仪方式,虽然经过了改良。

贝淡宁本名丹尼尔·A·贝尔,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名字前有许多定语:“来自加拿大的中国女婿”,“一位儒家学者”,一个“中国的观察者”。

送客、握手、喝酒和唱歌

就像一个“北漂”,贝淡宁现在一年只回老家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两次。

因为长期在中国生活,有时回到加拿大,他难免会以中国的礼仪为标尺,观察父母的举止。他说,一般送客人的时候,中国人会一直看着对方走远才会转身离开,但在加拿大,他要离开时,母亲送他出门后就会把门关上。“我在中国呆得久了,母亲这样做我会觉得有些不舒服。”

贝淡宁比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更规范自己的礼仪——把客人送出自己的视线之外;握手时很自然地稍稍低头鞠躬;点咖啡时还会抢着埋单。

他对当下的中国现状有一份理解,他知道中国经过了百年反传统的冲击,尤其是经历过“文革”,许多礼节已荡然无存。但他说,和西方国家比起来,中国的礼仪还是有很多。

既然生活在中国,当然少不了喝酒,这也是贝淡宁最先遭遇的“冲击”。

他多次对本刊记者谈到喝酒的礼仪。刚到中国时,和学生一起吃饭,学生坚持让他喝酒,他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每一次举杯都要碰杯,而且敬酒的方式又这么多,实在不如西方人自己喝自己的更随意。后来他去了日本和韩国,发现这两个东亚国家保留了更多的饮酒礼仪,比如韩国人向长辈敬酒后必须扭过头、遮住嘴喝。

为什么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都非常注重酒桌上的礼仪?为什么这些国家的人喜欢结伴去KTV唱歌?贝淡宁体悟着生活中悄悄进行的礼仪:喝酒、唱歌都是一种礼,都跟传统的礼乐有关系,当然它们的呈现形式是现代的。

“在一起喝酒、唱歌的过程中,参与者都会产生一种归属感、社群感,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等级的人。”他说

等级礼仪

贝淡宁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书。当时的他只比学生大几岁,所以希望学生直呼其名,但从没有人这样叫过。有个学生总是尊称他为“贝尔博士”,他批评这个学生过于客气,但学生马上说:“是的,先生。”后来,他只能适应“贝尔博士”这个称呼了。

与西方国家的老师不同,他发现在东亚国家,老师显然拥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与此相对应的,他也知道中国的老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教学,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他在牛津读书的时候,学术导师和道德导师是两个人,但在中国,老师显然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

师生关系是让贝淡宁最为感慨的一种关系。他的孩子从清华附小毕业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道别的场面让他记忆犹新。

贝淡宁还注意到中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餐饮业的员工常常在开工前集体训话,早锻炼,唱集体歌曲,或者高喊公司口号。他觉得,在日本和中国企业中老板和雇员一起参加集体唱歌,一起吃饭、度假、工作,如同师生关系。

而中国人用“让”字来体现的餐桌礼仪,也串起了贝淡宁对东亚儒家社会广泛存在的“等级礼仪”的思考——“强者就会有更强烈的动机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贝淡宁说。

他希望能建立一个帮助弱势群体礼仪形成的机构。他引用《论语》中的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他向本刊记者举例日本的城市规划:“穷人和富人、生活区和商业区没有地理上的明显区分,不同阶层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来往,参与共同的礼仪,所以富人也会关心穷人的利益。”

如果中国能成立这样的机构,他希望能够学习日本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经验,在社区内提供一个贫富交流的公共空间,培养人们彼此尊重的情感。

一辈子的事情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现在哪些儒家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贝淡宁:礼、和谐,还有贤能政治。西方国家一般认为民主是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实行一人一票的制度。但中国不一样,它有很长的历史,有贤能政治的传统。怎么解释中国的政治哲学?我觉得中国的政治哲学是把贤能政治与民主哲学结合起来。

《瞭望东方周刊》:从现实角度来看,儒家资源中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贝淡宁:比如说,如何解决腐败,如何培养领导,如何培养社会责任,等等,儒家这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

有一些问题,比如男女平等,儒家是有缺陷的。再比如环保问题,可能道家的资源更多。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于丹的走红?

贝淡宁:她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我觉得儒家是很关心政治的,《论语》最核心的是培养君子,君子要为社会服务。如果完全用去政治化的价值观来解释儒家经典,说都是为了个人的幸福,当然儒家不反对个人幸福,但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人与家庭、社会、自然的关系。个人的幸福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而按照于丹的观点,是有点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瞭望东方周刊》:对你来讲,儒学意味着什么?

贝淡宁:这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endprint

猜你喜欢

儒家礼仪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知命
唱歌猪
不会唱歌的蝉
筷子礼仪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礼仪篇(下)
茶道
一只大狼想唱歌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