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性能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的影响
2014-12-17叶佳星
摘 要:杭州南宋官窑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恢复成功以来,受到我国陶瓷考古界和陶瓷科技界高度赞赏与重视。本文从南宋官窑历史文献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历史文献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的记述,探讨原料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的影响。
关键词:南宋官窑;原料;研究;分析
1 引言
北宋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金兵俘虏后,高宗赵构带领宋室南迁临安(即今杭州)建立了新朝廷,史称南宋王朝。南宋建炎二年(公元一一二八年),南宋开始举行朝廷祭典活动。祭典是宋朝极其重要的国典活动,具有朝代礼仪传承的重要意义。据《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记载,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十分重视祭典活动中使用的祭典礼器:“三代礼器,皆有深义,后世非特制作不精,且失其意,朕虽艰难,亦欲改作,渐令复古”。宋高宗所说的夏、商、周三代礼器,是指夏商周青铜礼器的重要意义,如:三代青铜鼎被视为象征社稷的重要礼器。南宋建国后朝廷很多祭典礼器改用青瓷礼器,据《咸淳临安志。郊庙》记载:“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南宋朝廷对祭典活动中使用的青瓷礼器要求非常高,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皇帝口谕宰执:“国有大礼,器用宜称,如郊坛须用陶器,宗庙之器亦当用古制度。卿等可访求通晓礼器之人,令董其事。寻以命给事中段拂,户部侍郎王铖,内侍王晋锡”。于是南宋朝廷自建官家瓷窑,不计工本烧造宫廷青瓷礼器,史称南宋官窑。
2 南宋官窑的历史
南宋文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关于南宋官窑的描述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为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叶寘对南宋官窑的文字记载,是我国最早有关南宋官窑的文献记载,这个历史文献记载被元末史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九“窑器”条转载。《南村辍耕录》是陶宗仪的笔记,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料,所记多为陶宗仪本人耳闻目睹的事实,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素材。南宋官员赵彦卫《云麓漫钞》对浙江烧造青瓷器记载中也谈到南宋官窑:“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云出钱王,今处之龙溪出者,色粉青,越艾色……近临安亦自烧之,殊胜两处”。赵彦卫为南宋皇室成员,其《云麓漫钞》是一部有关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笔记体著作,文中记述的浙江青瓷器窑口产地、出处、釉质特色等,是南宋关于浙江青瓷器窑口和特色的重要历史文献记载。赵彦卫文中所述的“近临安亦自烧之,殊胜两处”,指的是朝廷自建的南宋官窑粉青瓷胜越窑秘色瓷。
明代有关南宋官窑的文献记载比较多,但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曹昭的《格古要论》、高濂的《遵生八笺》、谷应泰的《博物要览》及王士性的《广志绎》。曹昭的《格古要论》在“古窑器”中记述南宋官窑:“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烧者,无纹路。”明。高濂的《遵生八笺》也进行了论述:“所谓官者,烧于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进一步对南宋官窑釉色及纹片进行了论述:“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谷应泰的《博物要览》对南宋官窑的原料和烧造进一步详细记载:“官窑在凤凰山下,其土紫,姑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紫口,乃器口上仰,釉水流下,比周身较浅,故口露紫痕。此何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也。”明。王士性在《广志绎》对南宋官窑的胎色特征和制瓷原料也作了记载:“官、哥两窑,宋时烧之凤凰山下,紫口铁脚,今其泥尽,故此物不再得”。以上四位明代人在对南宋官窑的论述中,都不约而同地针对南宋官窑制瓷原料进行了论述,他们分别提到南宋官窑的原料、胎釉色、纹片等特征,特别是王士性在《广志绎》说:“今其泥尽,故此物不再得”,说南宋官窑瓷不再得,是因为其泥尽,说明了南宋官窑制瓷原料的特殊性。
3 原料性能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的影响
3.1 原料选用与工艺处理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的影响
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南宋官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这十二个字写出了南宋官窑原料制作工艺的严格要求。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记述南宋官窑:“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这二十一个字写明了南宋官窑所使用的原料加工程度与胎色、釉色、纹片的关系。叶宏明、叶国珍等人在南宋官窑研究中指出,曹昭说南宋官窑土脉细润与叶寘说南宋官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这两种说法都表明南宋官窑对原料选用和工艺处理高度重视。从杭州乌龟山郊坛下南宋官窑遗址原料考察与试验分析结果看,叶寘说南宋官窑油色莹澈,曹昭说南宋官窑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以上这些南宋官窑特色都离不开南宋官窑对制瓷原料选用和工艺处理。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说:“澄泥为范,”南宋官窑制瓷技匠采用流水反复冲洗澄结的粉碎泥料颗粒,使泥料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所谓澄泥就是经过多次澄洗的制瓷原料,用澄泥进行陶瓷成型,有利陶瓷成型和修坯,让半成品在干燥过程中,不容易变形和开裂。用澄泥制作的半成品,有利多次素烧、多次施釉工艺进行,使南宋官窑达到厚釉的釉色效果。同时,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物,胎质细腻、釉质滋润、紫口铁足、冰裂纹片,特色明显。从叶宏明、叶国珍对南宋官窑原料研究结果看,原料选用对南宋官窑胎色、釉色起极其重要的呈色作用。
3.2 原料的组成及含量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的影响
谷应泰在《博物要览》记述南宋官窑原料说:“其土紫,姑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也。”谷应泰和王士性都认为南宋官窑制瓷原料的特殊性,是其它原料不可替代的。叶宏明、叶国珍对南宋官窑制瓷原料进行详细研究后,认为:杭州乌龟山紫金土是南宋官窑最为重要的制瓷原料。他们对紫金土的研究表明,除了杭州乌龟山紫金土矿藏结构比较特殊外,其它杭州地区紫金土分为风化泥质、半风化硬块质、未风化石块质,不同紫金土的成份组成和工艺性质不同,变化很大。浙江富铁矿物紫金土为外观呈赭色的块状原料,夹杂有石英、长石颗粒和含铁矿物,淘洗后,可塑性良好,其化学成份范围为:SiO2 46%~60%、Al2O3 22%~28%、Fe2O3 4%~9%、K2O+Na2O 2%~5%。紫金土中的铁化合物在烧成后期冷却过程中,因二次氧化作用,使产品产生“硃砂底”或“紫口铁足”现象。研究分析表明,紫金土中的铁化合物是釉的主要着色剂,铁元素在还原气氛中形成氧化亚铁(FeO)并与二氧化硅(SiO2)作用,生成青绿色的偏硅酸铁(FeO·SiO2);当偏硅酸铁进一步在石灰釉内熔融时,便生成具有青绿色的CaO-FeO-Al2O3-SiO2系的硅酸盐熔体,形成青瓷玻璃釉。同时,紫金土中碱性物质在烧成过程中起到助熔剂的作用,紫金土中的Al2O3在烧成中提高釉的高温粘度,增高釉的玻化温度范围,使釉内具有均匀分布的微小气泡,呈现出柔和的光泽。
3.3 釉料配方及烧成温度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的影响
南宋官窑属于厚釉工艺,研究分析表明,南宋官窑的釉料配方技术采用“灰料”和“土料”配方技术。“灰料”用稻谷壳与石灰混合煅烧形成,按10 kg的石灰和26 kg的稻谷壳进行配比混合,用稻草引燃进行叠置煅烧,煅烧温度在500~800 ℃左右。“土料”用瓷土和紫金土等原料经煅烧粉碎,瓷土煅烧温度在1000 ℃左右;紫金土煅烧温度在1000 ℃以下,两种原料经煅烧后进行淘洗并且晒干,最后配比混合成为“土料”。“灰料”和“土料”都是南宋官窑非常重要的制瓷釉料。
从叶宏明、叶国珍对南宋官窑釉内气泡对釉面柔和度的研究分析表明,南宋官窑釉内保持一定数量的小气泡有利于釉面光泽柔和的形成。研究分析表明,在南宋官窑制釉原料配方中不断提高钙的含量,在高温条件下,会进一步提高南宋官窑釉的玻化程度,釉色变深,釉面亮度增强,釉面光泽柔和度降低;提高烧成温度,南宋官窑釉内产生的气泡会增多,同时釉内气泡直径增大;进一步提高烧成温度,很快发生流釉现象。从叶宏明、叶国珍对南宋官窑制釉原料研究分析表明,在南宋官窑釉料配方中的易熔剂组成及烧成温度不变情况下,南宋官窑釉色深浅与釉内铁着色剂含量成正比,釉内铁着色剂含量愈低,色调愈浅;釉内铁着色剂含量愈高,色调愈深。其范围大致是:当铁氧化物(Fe2O3+FeO)分子数在0.020~0.025时,釉呈粉青色;当铁氧化物(Fe2O3+FeO)分子数在0.025~0.040时,釉呈梅子青;当铁氧化物(Fe2O3+FeO)分子数在0.040~0.060时,釉呈豆青;当铁氧化物(Fe2O3+FeO)分子数在0.06以上时,釉呈深豆青或蟹壳青。通过对南宋官窑制釉原料成份不同组成进行高温烧成试验,表明:在南宋官窑制釉原料配比中引入铝含量较高的原料,在高温烧成时有利于釉面光泽柔和性的形成,并使青釉厚而不流,釉内气泡不致太大,从而获得晶莹丰满翠青如玉的色釉。
4 结语
通过不断改变原料中的成份含量,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影响较大,如:提高钙的含量,会提高南宋官窑釉的玻化程度,釉色变深,釉面亮度增强,釉面光泽柔和度降低;引入含量较高的铝,在高温烧成时有利于釉面光泽柔和性的形成,并使青釉厚而不流,釉内气泡不致太大,从而获得晶莹丰满翠青如玉的色釉。研究表明,原料的组成、原料配比及原料加工工艺对南宋官窑产品特色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高濂.遵生八笺[M].成都:巴蜀书社,1992.
[3] 叶宏明,叶国珍.南宋官窑青瓷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3.
[4] 叶国珍.浙江南宋青瓷所用紫金土的研究[J].陶瓷学报,1992.
[5] 叶宏明,叶国珍.浙江青瓷文化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4.
[6] 叶佳星.古陶瓷研究和恢复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手段进展简
述[J].中国陶瓷工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