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清官海瑞(七)

2014-12-17张宏杰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居正海瑞圣人

文/张宏杰

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

海瑞被这当头一棒打昏了。他正兴致勃勃地推行他的宏大计划,“正欲为江南立千百年基业”,正调动全部精力,和应天府的豪绅大户们作战时,后面射来的一支冷箭轻轻地取走了他的政治生命,粉碎了他的全部政治梦想。

海瑞不知道,像他这样不明白游戏规则的人,只会被高明的玩家当作一枚冲锋陷阵的棋子,发挥完作用之后,被抛弃是其必然的命运。像他这样的清官,注定不能进入政治主流,无法引导政治航向。

海瑞永远不会明白这一点。他开始是震惊,然后是迷惘,最后是愤怒。至刚者不屈,海瑞不会容忍任何对他名誉性的安排,他提笔给皇帝写了一封辞职信。信的大意是:臣曾说过,当今天下诸臣全犯了因循苟且之病。皇上虽然有锐然求治之心,群臣却绝无毅然任事之念,他们互相掣肘,互相排挤,还动不动就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国家才败坏如此。

一旦提起笔,海瑞胸中的愤怒、委屈、埋怨就忍不住喷发出来,辞职信变成了政论书。

在这封海瑞平生第二有名的信中,海瑞第一次向皇帝陈述了他的政治理想:“臣尚欲以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以身为标,开复古之门路。”

这样的话,只有海瑞才说得出来。欲以一人之力,挽回天下滔滔之狂澜。把自己作为标准,使全社会人向自己看齐,以挽回社会道德的败坏,这是何等的“狂妄”!整个中国,只有最浪漫的诗人李白和最天真的官僚海瑞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然而,这两句话却是解读海瑞一生为人行事的关键。没有这样“狂妄”的理想作支撑,我们无法想象海瑞能忍受住常人无法忍受的压力,特立独行在当时。

然而,这个理想,是扑火的飞蛾的理想。那些庸人、俗人凭自己的本能,一眼就能看出这理想的虚妄,只有单纯的海瑞终生不悟。

虽然辞职而去,海瑞还是坚持认为自己的政治措施没有一点错误,不可更改。他向皇帝说,臣还要说一句话——臣在任上的所作所为,都是倾听百姓的呼声,恪守祖宗成法,万不可改。

他再一次把愤怒指向了群臣,举朝官员都是他不共戴天的敌人。这是他潜意识中一直存在的意念,今天他要直抒胸臆。他说,请皇帝鞭策全体大臣,不得像以前那样应付差事,必须仰体皇上求治之心,认真办事。凡事就怕认真,只有认真才能救今日之弊。九分之真,一分放过,就不是认真!更何况半真半假!

奏折的最后一段,再一次典型地体现了海瑞的风格。他说,如果大臣们认为我说的是错的,那这个大臣必然是庸臣!诗经说:勿听妇人之言。如今,全朝廷的大小臣工都是妇人,他们的话,皇上不听可也!如果这样,国家大幸,愚臣我大幸!

痛快淋漓地骂完了全朝大臣,海瑞挂冠而去。他对朋友说:“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从此入山之深,入林之密,又别是一种人物矣!”

事实证明,道学家海瑞是古今所有清官中最有个性的一个。只有他,敢公然辱骂所有朝臣。而朝廷虽然震怒,一时之间却无法处置海瑞,只是在批文中淡淡地说:“今乃词称请归,意甚怏愤。且固执偏见,是己非人,殊失大臣体。但本官已奉钦依照旧侯用,无容别议。”

被称为“妇人”的朝臣们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在辩论上,他们不是海瑞的对手。

做了九个月巡抚的海瑞买舟南下,飘然回到了老家海南。以挂冠时的潇洒绝决,人们以为他从此可能要从道学家变成林下人物,归隐于老庄门下了。

然而海瑞却没有进入海南的椰林。儒家教育早已经把他定型,注定他跳不出这个藩篱。他在老家买了一所小小院落,在院里开荒,堂前种树,图书满室,堂上却挂上写着“忠孝”二字的大匾,逢人就讲道学,讲如何破荣辱关,破生死关。遇到地方官来访,则喋喋不休,讲民间疾苦,问解决办法。从海瑞家出来,人们不得不说,此老风骨,一毫未变。

对于海瑞来说,读书修身就是为了入世济民。闲居在家,看上去潇洒自在,其实海瑞的心是十分痛苦的。仕途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如果不能为世所用,那么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归隐故里,他其实还是日日期待着复出的那一天。况且,朝廷批准他辞职的圣旨中有云:“奉钦依照旧侯用。”如果一遇挫折,就愤然辞世独立,独善其身,那不是圣人之徒的做法。

隆庆六年,明穆宗突然中风去世,十岁的神宗继位,朝中政局风云突变,高拱在政治斗争中被张居正掀翻。明朝最有能力的大臣之一张居正继任为首辅。

闲居两年的海瑞,以为自己的另一个政治春天要来到了。因为这个张居正是翰林出身,饱学之士,学问相当精醇,是海瑞的同道,有着推行圣人之学的共同志向。况且,海瑞辞职后,时任阁臣的张居正还写来一封信,对海瑞表示同情:

三尺法不行于吴久矣。公骤而矫以绳墨,宜其不能堪也。讹言沸腾,听者惶惑。仆谬忝钧轴,得与参与庙堂之末议,而不能为朝廷奖奉法之臣,摧浮淫之议,有深愧焉。

信写得很真诚,也很聪明。身为内阁成员,他却不能为海瑞说上什么话,真是惭愧呀!为什么身为内阁成员却没有发言权呢?那自然是因为高拱的跋扈。所以,矛盾在于高拱,与他张居正无干。

那么,这次张居正上台了,应该起用他海瑞了吧。海瑞日日等待着北京的消息。

迟迟没有动静。

向来趋左的言官们坐不住了,他们上疏,要求起用海瑞。张居正在疏上批道:

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

张居正认为,海瑞的品质无可怀疑,然而办事不能通达。这样的人只能享受名誉上的尊重,不能任为实职。

虽然同为圣人之徒,张居正为人行事却与海瑞大有不同。张居正既能侃侃而谈圣人之言,又精通中国社会表面秩序下的真正规则,并且运用精熟。他没有徐阶的天真,认为海瑞能够为他的班子建立政绩,也没有高拱的阴险,想用海瑞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他不能用海瑞。

直到这时,海瑞才知道自己在官僚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原来,他虽然忠诚骨鲠,时时刻刻遵守圣人之道,可是却只能“坐镇雅俗”,做个政治摆设。原因就在于他不肯“通方”,不肯做“乡愿”,不肯向这个世界妥协。

有生以来,海瑞第一次产生了怀疑:错了的,到底是世界还是他?

海瑞的陋舍,来的人越来越少,他经常终日闭门,靠一卷书打发整日的时光。除此之外,他找不到任何快乐。他没有儿子,不能享受课子的天伦之乐;他没有业余爱好,对琴棋书画都没有兴趣;“山水诸癖,一无所好”,海南的美景对他像不存在一样。

日复一日,海瑞真的老了,皱纹爬满了他的瘦脸,胡须根根白得如银。

失望、愤懑渐渐积满了胸膛。看来自己的一生,只能这样过去了。曾经有过的梦想,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一点可笑。为什么一生的奋斗、刻苦,不惜生命来践履圣人之学,竟然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呢?海瑞有时也会想起这个问题,但是他永远想不明白。

应该是自己努力得还不够吧!那么,唯一的办法是继续深研性理。然而,年老体衰,智力日减,看来,今生得正果的希望越来越小。进入晚年的海瑞,日渐沉入浓重的灰色之中。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张居正海瑞圣人
张居正《论语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海瑞定理Ⅰ”的历史性反思
磨砺是一笔财富
张居正宽待对手
官场圣人范仲淹
官场圣人范仲淹
蛋白质计算问题归纳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论海瑞的“廉名”传播及历史启示
从张居正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