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配电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2014-12-17李敬棠叶锦辉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523000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6期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标准化

李敬棠 叶锦辉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东莞 523000

探究配电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李敬棠 叶锦辉
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东莞 523000

过往电网的发展一直以来以主网架构建设为重点,忽视了配电网建设的质量,这种发展趋势并不适应当前新形势,尤其是在基础管理、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制约着配电网规范化和高效发展,为了充分发挥配电网建设投资的效益,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亟需对现行的管理状态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模式;创新

配电网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是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配电网的作用就是将电直接传输到各个终端用户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且对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迫切需要加强配电网建设来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下面针对配电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

在城镇化规划建设中,配电网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化城镇的能源供给系统。因此,配电网工程规划建设是否合理,供电可靠性是否得到保障,关系到城镇的经济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镇的投资环境。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城镇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其规划与建设的研究。从配电网工程规划角度看,规划对供电服务质量与可靠性的影响是具有直接性的,同时也是提升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具有降低配网线路损耗、节源等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二、影响配电网建设管理创新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管理人员是影响配电网建设管理创新的一个主导因素,而且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配电网建设管理的实际效果。配电网管理模式创新成功与否取决于供电企业是否具备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过硬的管理人才队伍,所以在实际的配电网建设管理中,供电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促进配电网工程建设的良好发展,就必须通过体验式实操、可视化演练培训等多种形式方法,促使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供电企业需要制订配电网管理人员岗位任职标准和明确规定持证上岗条件,搭建起业务技能“大练兵,大比武”的平台,全员参与专业技能评价,全面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来持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作业能力,保证配电网建设管理创新得到落实。

(二)配电网发展的需求:配电网发展的需要也是影响配电网建设管理创新一个主要因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解决了大部分电源供给及输电线路骨架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电力投资的重点应逐步转向电网智能化及配电网建设。近年来配电网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项目也越来越复杂,而且趋向“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战略发展,因而,供电企业需要更为先进的,更为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才能够适应其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配电网发展的实际需求是配电网建设管理创新的一个根本性的推动因素,是决定其模式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新形势下配电网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一)一体化管理:依照南方电网一体化管理总体要求,推进基建工作“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构建基建一体化管理制度,各城镇区域配电网建设应严格执行一体化的基建管理,分区域建立配电网建设业主项目部,业主项目部是基建管理的基层组织,代表建设单位对配电网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并负直接责任。创新项目部成员之间互动沟通形式,使用更快捷的手机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加快信息共享应用,使管理工作更便捷、更高效,能切实有效地执行一体化作业标准体系建设任务。

(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指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为更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配电网建设也适用于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标准设计、标准材料、标准配送和标准施工规则来规范配变台架、配电房和10kV架空线路等配电网建设项目各个重点环节标准化水平。

1、标准设计。标准设计是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的前提。通过优化改进南方电网《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V1.0》,将标准设计图纸进一步深化、细化到工艺细部要求,确定材料标准,明确安装工序等,形成统一细致的标准设计做法,固化配变台架、配电房和10kV架空线路工程不同类型的设计模块。

2、标准材料。标准材料是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的基础。根据标准设计图纸,修订材料技术条件书,为每套技术方案制定标准材料包,采用工厂成品构件,制订统一型号、大小、材质和颜色等各类标准材料包,按框架式公开招标,寻找质优价廉的标准材料包供应商,向中标供应商采取“大订单订货,分批按需生产”方式获得标准施工材料供应。

3、标准配送。标准配送是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的保障。建立标准材料定额储备供应物流库,采取月度最低、最高库存量控制方式,根据材料分类,组合成最优的材料标准配送包,策划最佳路线巡回配送模式。按照配电网建设项目进度安排准时化一次性标准配送供应,改变施工单位分散收货和现场临时保管的现状,而且施工人员通过分包标识,可进行快速查找验收,能有效地缩短现场物资辨识的时间,加快施工安装速度。

4、标准施工。标准施工是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的关键。按标准设计,在设计施工图纸中融入工艺、工序和施工作业指导书,对施工的细节都做出清晰明确要求,提前规范工作流程,起到标准施工建设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不仅如此,对比常规建设,工程实体质量和工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施工流程更合理,成品质量领先且美观耐用。

(三)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由面细化到线,由线细化到点,渗入到管理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流程执行和控制,把工作做精、做细,追求最佳、最优。

(四)5S作业现场管理:配电网建设作业现场引入“5S”管理理念,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创建更好的施工条件,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应用定点照相、红牌作战、看板管理和目视管理四大机制提升5S作业现场管理。

定点照相:对同一地点、面对同一方向进行持续性照相,把现场不合理现象予以定点拍摄,并进行连续性改善。

红牌作战:在现场找到问题点并悬挂红牌,让大家明白并积极地去改善,从而达到整理、整顿、清扫的目的。

看板管理:将工程进度、现场风险点、5S管理改善过程、现场物资材料类型及数量等相关信息在施工现场的看板处张贴。

目视管理:以鲜明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作业工种和区域功能,将信息汇总目视化展现,不断提高人员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通过一体化、标准化、精细化和5S作业现场管理等方式寻求创新以适应配电网发展的需要。对配电网建设进行有效的创新管理,尤其是持续提升现场作业人员的素质,改善作业环境,更有利于促进配电网建设管理上水平,更有利于建造一个可靠绿色电网。

[1]郭静.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J].科技与导向(科技论坛),2014,3

[2]张青.论述电力配网建设工程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

猜你喜欢

配电网供电标准化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关键技术及成套装置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蓄电池——航天器的供电法宝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配电网FTU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一种井下安全供电装置的设计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技术特点与系统结构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