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2014-12-17刘海涛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北京海淀100094

决策与信息 2014年36期
关键词:日元国际化货币

刘海涛中国银行软件中心 北京海淀 100094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刘海涛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 北京海淀 100094

中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也相应到来。回顾历史,美元国际化的成功的原因:经济强大;政府采取正确措施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失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发的金融危机;日元过快升值错失国际化最佳时机;越过“区域化”急于实现“国际化”。中国在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走出一条成功的国际化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经验;教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人民币的国际化逐渐成为国人乃至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人民币将如何走向国际化,从历史中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货币的国际化

所谓货币的国际化,是指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金融交易中某种货币被广泛使用,并且各国外汇储备中,该种货币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具体些,有以下量化标准:

一是该货币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用于计价和结算的综合占比应不低于50%;

二是该货币的海外流通量应当超过总流通量的30%;

三是国际金融交易汇中该货币计价资产比例不低于10%;

四是在全球外汇储备中该货币资产占比应当超过5%。

综合截至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

根据以上各项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达到国际化标准的有美元和欧元。那么,美元作为成功的国际化货币,有什么样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呢?而曾经显赫一时的日元又是怎样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逐渐没落的呢?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

美元国际化的成功经验

对比今天的中国和100多年前的美国,相似之处颇多。百年前,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迅速赶超英国;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驰骋在“赶超”美国的路上。百年前,经济蓬勃发展的美国把美元国际化作为总统选举的核心议题;今天,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举国关注的热门话题。正是这种相似的经历,使得美元国际化历程格外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美元国际化是美国经济强大的产物。19世界末,美国经济迅速壮大,冲击着英国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1894年,美国的GDP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英、法、德国三国的工业产值之和。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同时,美国政府拥有的黄金储备占世界的40%,美国国民拥有的财富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超过了欧洲各国财富总和。1929年,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比达14.2%,第一次超越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50%,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3.3%,黄金储备占欧洲国家黄金总储备的59%。自此,美国确立了美元的国际核心货币地位。

第二,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是美元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一者,推动美元“区域化”。为了扩大美元影响,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和“泛美主义”,联合具有地缘优势的拉美国家建立美洲经济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由20多个拉美国家组成的美元集团。二者,在美元“区域化”的基础上,推动美元走向“国际化”。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机会,建立了黄金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从国际货币制度设计上确立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货币地位。三者,利用马歇尔计划,最终成就美元成为国际核心货币。二战结束后,美国实施即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各国主要发放美元贷款,迫使各国广泛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和结算,进一步推动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主要计价货币和清算货币。

从美元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的最终保证;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国内经济稳定和物价稳定是货币国际化的内部条件。在推动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货币稳步升值的阶段,推动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制定金融国际化战略。

日元国际化失败的教训

前车之鉴,日元国际化失败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十分重要。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飞速增长。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越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开始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一方面,推动日元更多的用于日本进出口贸易计价和结算;另一方面,推动日元离岸金融市场的扩张。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迎来了最辉煌的阶段。在实体经济迅速向海外扩张的同时,日本的金融市场也在迅速膨胀,其中房地产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积极推动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加速日本国内的资本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在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推动下,80年代日元国际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于此同时,日本的金融市场加速进入国际化并且急剧膨胀。一度日本东京证券市场的总市值超过纽约市场。日本银行业也迅速壮大1988年和1989年世界前十大银行被日本包揽。最后,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快速提升,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在1990年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红,日元资产所占比重升至8.0%。

但是到了1990年初日本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经济也陷入了长达20年的持续低迷。受此影响,日元国际化也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在国际贸易中,出口贸易日元结算的比例由1995年的37.6%降至2000年的36.1%。进口贸易日元结算比例由1995年的24.3%降至2000年的23.5%,之后继续降至2008年的20.0%。

在全球债券市场上,日元债券的比例由1995年的17.3%下降至2000难的8.6%。在发达国家银行全部对外资产中,日元资产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10.2%降至2000年的8.7%,接着降至2013年6月末的2.8%。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日元资产的比重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由1990年的8.5%降至2000年的5.1%,2013年6月末下降至3.8%。

总结一下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主要可能有如下三点。

首先,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1987年美国出现股灾后,要求日本配合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同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日本国内的利率。而此时日本正面临严重的流动性过多的压力,本应收紧银根。但是面对美国的要求,日本政府没能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采取正确的货币政策,反而错误地判断形势,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吹大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

其次,日元升值过快,错过了日元国际化的最好时机。1955年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元一直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在1971年布雷顿森里体系解体到1995年这20多年的时间里,日元一直处于升值通道之中。这对于日元国际化是十分有利的条件。因为日元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所以各国货币当局和市场投资者都愿意接收日元资产。但是,在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的压力下,日元在1985年9月“广场协议”后进入迅速升值的阶段,致使未来升值预期空间变小。在1990年金融危机之后,日元升值基本到位甚至出现了高估,各国货币当局和市场逐渐看淡日元,减持日元资产,致使日元国际化进程发生逆转。

最后,对于日元国际化的路径设计有误,在没有实现“区域化”的状态下急于推动国际化。在推进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忽视了“日元货币区”的建立,使得日元国际化孤军奋战。虽然日本语东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很多,但是东亚国家大多是以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元在国际化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围绕美元建立了一个货币区。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大本币使用区域的经济实力,抵御外来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要实现产出流量的超越,而且要实现存量的资产存量的超越;不仅要在实体经济上实现超越,还要实现金融市场上的超越。

第二,先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再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从当前国际货币区域分布来看,北美、拉美和东南亚主要使用美元进行交易;欧洲主要使用欧元和英镑。人民币的突破口则可能是与中国贸易密切的东盟和非洲区域。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种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结果,也是主权国家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

第四,妥善处理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化的顺序。一方面,应逐步缩小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人民币适当的升值空间。

第五,做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配套安排。要壮大国内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地减轻开放之后对资本项目的冲击。

第六,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代价最好充分准备。一者,来自外资的冲击会越来越大,就必须加强中国金融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再者,人民币流动性的变化可能导致中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持续,应尽早制定对策;三者,人民币国际化加大美元贬值压力,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会受到很大冲击,因此中国应该随着国际化进程逐步减少美元储备,实现储备资产货币的多元化。

[1]刘明志等著.金融国际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于同申著.国际货币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邱崇明编著.现代西方货币理论与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何慧刚著.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日元国际化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古代的货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